一种锁骨下动脉闭塞再通介入手术导丝的捕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9285发布日期:2018-09-21 22:17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锁骨下动脉闭塞再通介入手术导丝的捕获装置。



背景技术:

锁骨下动脉闭塞可以引起“盗血”症状,导致脑供血不足,造成脑梗死和严重的神经系统障碍;也可以引起双臂血压不同,闭塞侧的上肢供血不足,导致运动及感觉障碍。对闭塞的锁骨下动脉进行再通手术,可以有效恢复正常的血液流向,改善脑缺血和上肢缺血。手术方式包括直接剖开血管的手术取出血栓,但此方法创伤大、难度高,现已少用,大多行微创介入方法再通闭塞的锁骨下动脉。

微创介入开通时,需要用导丝打通锁骨下动脉闭塞段,接着沿导丝输送导管越过闭塞段,然后导管内上球囊至闭塞段,后撤导管,充盈球囊,随后回撤球囊,输送动脉支架至闭塞段,释放支架对闭塞段锁骨下动脉成形,最终重建血流。锁骨下动脉的开通包括顺行开通和逆行开通,顺行开通就是指从闭塞段的近端向远端顺血流方向开通,但顺行开通常不能独自成功,需要逆行开通的配合,逆行开通是指从闭塞段的远端向近端逆血流方向开通,逆行开通的关键之一就是,逆行开通的导丝,逆行进入胸腹主动脉和髂股动脉后,需要从股动脉穿刺处引出体外,再沿着此引出的导丝顺行上球囊先扩闭塞段,然后上支架释放,介入开通手术才能成功。但这当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在血管中逆血流逆行的导丝,如何才能从股动脉穿刺处引出体外,现在常用的方法是导引导管头端放置在髂股动脉段,逆行导丝头端穿入导引导管内,由于在DSA屏幕上显示的是二维图像,且导引导管头端的孔较小,导丝和导引导管又随着血流搏动而不停摆动,要捕获导丝,把导丝穿进导引导管非常困难,非常费时,长时间的无效操作会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且常不能成功,导致锁骨下动脉闭塞再通介入手术失败。因此,为解决临床工作中的难题,符合治疗疾病的需要,及时发明一种锁骨下动脉闭塞再通介入手术导丝捕获装置有一定的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锁骨下动脉闭塞再通介入手术导丝捕获装置,该装置能够及时捕获从锁骨下动脉闭塞段逆行穿刺的导丝进入导引导管,从而避免因过度长时间操作引起的各种神经系统并发症,并且提高锁骨下闭塞再通介入手术的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锁骨下动脉闭塞再通介入手术导丝的捕获装置,该捕获装置包括头端捕获伞、操控杆及导引器;其中:

头端捕获伞:用于捕获手术导丝(穿锁骨下闭塞导丝);包括弹性膜状结构的伞体,伞体上设有用于血液流通的伞孔,伞体能够打开和收起,打开后伞体开口端能够贴紧血管内壁;

操控杆:用于控制头端捕获伞的打开与折起;包括操控杆导丝和导丝套,所述导丝套套装于操控杆导丝的外侧,所述操控杆导丝的一端与头端捕获伞的尾端相连接;当固定导丝套时,向上推送导丝,头端捕获伞则打开,向下回撤导丝,头端捕获伞则收回进导丝套内;

导引器:用于操控杆的导入、固定和止血;包括导引导管、固定旋钮及止血阀,所述导引导管用于伸入血管内,操控杆经由导引导管内进入血管腔内,所述固定旋钮用于固定操控杆的导丝套,固定旋钮上连接有止血阀。

所述头端捕获伞根据血管粗细的不同,配有不同直径的伞口,以使伞口直径尺寸与血管直径相适应。所述头端捕获伞的伞开口端有金属材质,在X光下可显影。

所述头端捕获伞在自由状态时为打开状态,受外力后能够收起;所述头端捕获伞的材质为TPE热塑性弹性体。

所述导引器的导引导管先进入血管,操纵杆再经由导引导管进入血管腔内。

所述导引器的固定旋钮将止血阀固定于导引导管上。

所述导引器尾端连接的止血阀用于阻止血管内的血液从导引导管内往外流出,并且操控杆从止血阀穿过进入导引导管。

本实用新型设计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为锁骨下动脉闭塞再通介入手术导丝的捕获装置,包括头端捕获伞、操控杆及导引器三部分组成;头端捕获伞捕获到手术导丝后,回撤操控杆导丝,捕获伞则可以收回导丝套内,回拽操控杆尾端,则把手术导丝带进导引导管内,然后从股动脉穿刺处引出体外,再沿着此引出的手术导丝顺行上球囊扩闭塞段,然后上支架释放,最终锁骨下动脉闭塞介入开通手术才能成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介入手术时操作简便,效果确实,可以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大大减少工作人员在介入室内工作时间和受射线辐照剂量,降低因长时间操作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提高锁骨下动脉闭塞再通介入手术的成功率。该装置的使用能够节省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锁骨下动脉闭塞再通介入手术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头端保护伞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引导管与止血阀连接示意图。

图中:1‐手术导丝(穿锁骨下闭塞导丝),2‐头端捕获伞,21‐伞体开口端;22‐尾端;3‐伞孔,4‐操控杆导丝,5‐导丝套,6‐导引导管,7‐血管,8‐固定旋钮,9‐止血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锁骨下动脉闭塞再通介入手术导丝的捕获装置,包括头端捕获伞2、操控杆以及导引器;头端保护伞2的伞体为弹性膜状结构,其材料可为TPE热塑性弹性体;伞体上有四个伞孔3,可以让血液正常流通;伞体能够打开和收起,打开后伞体开口端21能够贴紧血管内壁,打开后不阻碍血流的正常流通。头端捕获伞2可以根据血管粗细的不同,配有不同直径的伞口,以使伞口直径尺寸与血管直径相适应。头端捕获伞2的伞体开口端21有金属材质,在X光下可显影,术者操作时在显示屏上可以跟踪捕获伞2的位置和释放情况。

所述操控杆包括操控杆导丝4和导丝套5,操控杆导丝4和头端保护伞2的尾端22相连,操控杆导丝4外套装导丝套5;导引导管6先进入血管7,操纵杆从导引导管6进入血管7腔内。当固定导丝套5时,向上推送操控杆导丝4,头端捕获伞2则打开,向下回撤操控杆导丝4,头端捕获伞2则收回进导丝套5内;

所述导引器包括导引导管6、固定旋钮8及止血阀9;操控杆导丝4和导丝套5 都在导引导管6的管腔内;导引导管6通过固定旋钮8连接止血阀9,可以阻止血管7内的血液从导引导管6内往外流出,并且操纵杆(操控杆导丝4和导丝套5) 也从固定旋钮8和止血阀9内穿过并进入导引导管6内。

使用时,导引导管6首先从穿刺好的动脉鞘内进入髂股动脉或胸腹主动脉的血管7,连接固定旋钮8和止血阀9,操控杆导丝4和导丝套5一起从止血阀9穿进导引导管6,前推操控杆导丝4尾端至操控杆头端露出导引导管6,固定导丝套5,继续推送操控杆导丝4,头端捕获伞2则可以打开,并和血管直径匹配,头端保护伞2的伞体上有四个伞孔3便于血流通畅,伞体打开后不阻碍血流的正常流通。然后逆行穿刺的穿锁骨下闭塞导丝1向捕获伞2方向推进,进入捕获伞2,回撤操纵杆导丝4,捕获伞2连同穿锁骨下闭塞导丝1则可以收回导丝套5内,回拽操控杆导丝4尾端,则把穿锁骨下闭塞导丝1带进导引导管6内,然后继续推进逆行穿刺的穿锁骨下闭塞导丝1,穿锁骨下闭塞导丝1则可以经过固定旋钮8和止血阀9,穿出体外,然后固定逆行穿刺的穿锁骨下闭塞导丝1的体外尾端,撤出操纵杆导丝 4和导丝套5后,再沿着此引出的穿锁骨下闭塞导丝1,顺行上球囊先扩闭塞段,然后上支架释放,达到再通锁骨下动脉闭塞的目的。

在临床上,根据头端捕获伞拟进入血管位置的直径,选择合适的捕获伞尺寸,以使捕获伞的伞开口和血管贴壁良好,伞开口端有金属材质,在介入治疗时术者可以据此在显示屏上跟踪定位。另外,导引器尾端的止血阀,除可以让操控杆穿过外,还可以起到阻止血管内的血液从导引导管内往外流出的作用,在介入手术时保证不会引起明显失血。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