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84496发布日期:2018-08-04 11:20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针刀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刀。



背景技术:

目前,针刀医学是朱汉章教授在解剖学和经络学的基础上,借鉴现代医学外科手术相关原理,在中医药学中创立的一门医学新学科;是中国医学对世界医学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其具有原创性和再创造性,可以说,中医药学和针刀医学是我国在世界医学界少有的具有原创的、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学科。针刀大小长度与针灸针相似,但其尖端为平刃,可进行切割松解操作,针刀既有中医针灸的效果,又有手术刀的特点,从中医角度,针刀可以舒筋活络,使风寒湿气排出,让气血经络运行通畅,作用于穴位,达到中医针灸调和阴阳,疏通经脉,调和脏腑、扶正祛邪的作用。从生理病理的角度,针刀可以刺激神经、产生生物电效应,调节神经网络,产生快速协调的化学或机械回应;刺激体液网络,产生化学信号,通过循环影响内环境及外环境;影响纤维网络,调整肌筋膜链力线,调和机械力讯号,传导力;另外对韧带黏连、挛缩、肌肉紧张引起的疼痛点,进行松解剥离,对压迫的组织、神经进行减压,解除组织的疼痛、麻木、关节僵硬等。

针刀治疗的适应症有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内科病、慢性病、美容等,经过医生多年的临床实践,针刀理论不断充实、完善,疗效不断提高,国内研究显示,在小针刀的治疗适应症范围中,其治愈率是外科手术的1.26倍,是药物和其他疗法治愈率的4.15倍。目前西医的对于软组织损伤有外科手术的方法根本松解软组织瘢痕、挛缩、黏连,但手术操作对患者年龄、体质要求相对严格,适应人群相对较窄,手术复杂,创伤大,恢复较慢,而风险、费用较高;激素封闭、理疗能暂时缓解症状,很难根本解决软组织瘢痕、挛缩、黏连病变,激素也有一定的副作用。而针刀体型细小,又能达到根本松解黏连、瘢痕挛缩软组织的目的,相对常规西医疗法而言,又有手术创伤、风险小,操作简单、恢复快的优势。

然而,虽然针刀术对执行医师的解剖知识储备和操作经验有严格的要求,但人体血管神经走形有一定变异性,叠加手术的闭合性、盲视性,即使解剖经验丰富的医师也难以避免以上事件的发生,存在一定误损伤血管神经的手术风险。

而现有的针刀单一功能,且针刀术是一种闭合性、微创手术,创伤小,但其为闭合性手术,手术操作全过程为盲视下操作,因而必然存在不小的医学风险:人体的软组织遍布各种神经、动静脉血管、淋巴管等,单一功能的针刀在进入人体后会对表皮至病灶间所经过的软组织进行无特异性、选择性切割,误切割周围神经会导致病患感觉麻木、异常,肌肉力量减退、运动失常、受累肌肉功能丧失甚至不同程度致残;动脉血压较高,误切割动脉会导致出血量较大,血肿、乌青,如误切割重要动脉甚至可危及生命。

由于现有针刀有手术以上所述的固有缺陷,其对针刀医学有以下不利影响:1)由于以上特点,致使针刀医学的施术范围限于少有血管、神经走行的区域,对于病变部位的手术入路前后有血管、神经的区域或者较深的区域治疗风险大大增加,对于经验不足的医生,则更倾向于“安全”的施术区域,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针刀的施术治疗范围。2)为规避误切割深层高风险组织,致使针刀医学的施术范围趋向于浅部区域、解剖结构简单区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针刀在体内深部区域施术。在深部区域施术时,针刀在通过表皮至深层病灶中间的无责任区域时也会造成损伤或误伤。3) 针刀术执行医生更倾向于使用更小更细的针刀以避免误切割,一次针刀术难以达到松解黏连、瘢痕挛缩等手术目的,针刀有效性降低,多次施术也大大增加了病人痛苦与治疗费用。

总之,由于误切割责任病灶外体内组织的事件难以避免,时有发生,加上医患关系的紧张,针刀治疗区域往往减少到少有血管、神经走行的“安全”区域、肌肉丰厚处、浅部区域、解剖结构简单区域,不利于针刀医学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针刀,解决了现有针刀无法切换针刃,无法实现利钝、功能的转换,容易切断血管、神经等正常组织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刀,包括:针柄,具有活动装置;第一针体,其一端固定在活动装置上,另一端具有针刃或钝刃;第二针体,与第一针体沿长度方向并列布置;所述第二针体固定在活动装置上,另一端具有切割锐刃;所述第二针体或第一针体在活动装置带动下实现第二针体和第一针体相对滑动,分别形成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处于第一工作位时,所述针刃或钝刃超出切割锐刃,使得针刃或钝刃可以工作而切割锐刃无法工作;处于第二工作位时,所述切割锐刃超出针刃或钝刃,使得切割锐刃可以工作而针刃或钝刃无法工作。

本实用新型可根据需要搭配组合制造生产。所组合的针刀可以提供针刃与针刀自由切换功能,及钝刃与切割锐刃自由切换的功能;可允许针刀各部分伸缩活动,以提供医师利、钝、针、针刀特殊功能的选择性操作。其中,针刃尖端为针样结构,可实施穿刺、触激,无切割功能。切割锐刃尖端为平头刀刃,刀刃锐利、呈一直线,可以施行切割、穿刺的功能。钝刃尖端无利刃,为圆钝针头,无切割作用,施力下可钝性剥离、穿刺。钝刃有可以有厚薄两种型号,厚钝刃适合钝性剥离操作强度、范围、幅度较大的手术操作,钝刃较厚,强度较大,适合组织疏松,需反复提插剥离,剥离范围大,面积广,适合腰腿、臀部等肌肉丰满部位、皮下筋膜附近操作;薄钝刃由于针刀厚度较薄,其穿刺、剥离阻力较小,钝性剥离范围较小,不适感少,在钝刃适用范围外,还适合更加精细敏感部位的操作,如脊柱、颈部、面部美容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提升常规针刀手术安全系数,降低盲视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减少正常组织破坏:其一,本器械提供的针刀器械有锐性针刀模块可实行破皮及切割功能,其钝性模块部分可实行钝性穿刺剥离功能,相对于传统针刀,可根据解剖位置及功能需要的不同,随时变化针刀利钝。在穿刺、切割、松解浅部病灶时,可避免针刀探寻病灶时对周围浅部组织无特异性切割操作所致组织损伤、误伤,针对责任病灶选择利刃进行切割,保护正常组织。其二,在穿刺、切割、松解深部病灶时,针刀穿越表皮至病灶间所经过的无责任软组织过程中,可选择针、钝刃,避免表皮至病灶间正常韧带切断、肌纤维切断、淋巴切断,及其他无责任组织的锐性切割损伤,保护组织功能。其三,在通过血管、神经密集的“高危”区域,或在其附近操作时,可选择针、钝刃。由于触碰机体神经触碰会有放电、麻木感,触碰动脉会有疼痛感,针、钝刃可以既刺激神经、动脉,却不造易成损伤,针、钝刃施术操作过程中,医师可根据解剖学知识经验与患者反应,避免对以上高危组织的误切割,待针刀至责任病灶后切换成切割锐刃针刀,可明显减少针刀术后感觉麻木与异常,肌肉力量减退、失衡,运动失常、大量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降低了手术风险。

2)提供钝性剥离功能,可提供筋膜、皮下组织、肌肉、腱鞘、滑囊等软组织钝性剥离的功能。根据筋膜学理论,软组织疼痛是由于外力、静力损伤,机体不能完成自我修复,筋膜与周围组织粘黏、挛缩、瘢痕,血流不畅,代谢物、刺激性化学物质堆积、应力增高,甚至产生炎症,神经受刺激产生疼痛。钝性剥离可舒通经筋、肌筋膜、松解软组织粘连,减压、减张,解除粘连、使卡压的血管、神经,减张减压,恢复常态。另外,根据筋膜学理论,筋膜为中胚层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泌尿、生殖系统后剩余未分化的部分,细胞组成为结缔组织中的活性细胞(间充质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粒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对筋膜的各种机械刺激可以激活、强化筋膜的自体监控修复、支持储备功能,产生生物电信号,调节人体功能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及机能活动、生物代谢活动,治疗相应疾病。

3)提供闭合、盲视手术下探寻刺激定位,更加精准定位病灶。由于触碰机体神经会有放电、麻木感,触碰动脉会有疼痛感,针、钝刃可以既刺激神经、动脉,却不造成损伤,同时提示医师定位信息。医师可结合解剖学知识经验避免对神经动脉的误切割。此外,病灶的粘黏、瘢痕、挛缩、堵塞、炎症代谢物、刺激性化学物质堆积、高应力会有疼痛感,针、钝刃刺激之下患者会有疼痛反应,在针、钝刃下会有与正常组织不同的阻力感,可引导针刃进行精确定位,切换成利刃进行锐性剥离、松解,因此可更加精准的定位病灶。

4)有益于扩大针刀医学的治疗范畴。基于以上几点,本器械可通过钝性刺激探寻寻找责任病灶、规避高危组织,提高定位、治疗病灶的准确性,能较大地提升针刀操作安全性,有益于医疗安全的提升。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器械支持针刀在深层、高危、复杂部位的操作,保护正常组织,有益于扩大针刀医学的治疗范畴,推动微创、闭合针刀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可选的,所述第一针体平贴第二针体并列布置。

可选的,所述第二针体内具有通孔;所述第一针体插入通孔并与通孔相适配。设置通孔,使得第一针体与第二针体贴合的更紧密,针刃或钝刃与切割锐刃的切换更方便,不会出现钝刃或针刃与切割锐刃之间的间隙夹住肌肉组织的现象。

可选的,所述通孔的剖面为圆形或半圆或多边形。

可选的,所述针刀还包括可吸收的环形埋线,所述第二针体上设有至少两个卡槽;所述环形埋线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卡槽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针刀术中环形埋线的操作方案。本装置设计可吸收埋线为环形,可挂嵌在针体上。环形埋线的优点是:其一、可根据需要设计任意长度的埋线,传统注射针头式埋线通常不能太长,否则针芯不易把柔软的埋线推出针孔。其二、传统埋线操作在针芯推送埋线时,由于埋线柔软,容易堵塞针孔,降低埋线效率,而环形埋线不会堵塞针芯,埋线成功率高。其三、环形埋线因长度不受限、为环形,刺激量较传统埋线的单线大。其四、传统埋线在针芯推送后,易在组织内形成团状,刺激范围多在一个点。而环形埋线出针后,埋线易成线性分布,在传统埋线功能之外,还可适应美容的提拉、收紧、除皱等布线操作。环形埋线可为锯齿线、螺旋线、平滑线等,不受埋线种类限制。

其埋线卡槽可设计成前后两个,外形一致,前卡槽在针尖附近,卡槽根据埋线需要设计实际距离;卡槽口为斜形开口,斜形开口的顶端方向指向针尖,埋线卡在卡槽中时,当针体向前进针时不易脱出,当针体向后退出时,可吸收环形埋线由于大面积接触肌肉、脂肪、结缔组织,接触的摩擦力会导致埋线容易从卡槽内脱出,进而留在组织内,此可吸收环形埋线长度、材质,外形可根据临床需要设计,适用于疼痛、内科杂病,还可用于减肥、美容、提拉、除皱等。

可选的,所述活动装置包括内设有活动腔、活动圆柱和弹性限位装置,所述活动腔内设有活动圆柱和弹性限位装置;所述活动圆柱上顶部设有拨块,所述针柄表面还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上设有第一档位槽和第二档位槽;推动拨块进入第一档位槽或第二档位槽,驱动第一针体或第二针体相对滑动,形成第一工作位或第二工作位;所述弹性限位装置用于对拨块进行限位。

可选的,所述第一针体或第二针体上设有注射孔。

可选的,所述第一针体或第二针体外表面还设有刻度。设置刻度便于用户在操作时直接可观察针刀插入的深度。

可选的,所述切割锐刃为功能性刀刃;所述功能性刀刃为锯齿形、钩形、斜刃形、凹形或钝锥形的其中的任意一种结构或多种的组合结构。设置功能性组件使得针刀在完成常见的手术时,还可以用于处理其他的情况,且单手就可以把握或切换,操作便捷,符合人体工学原理。

可选的,所述第一针体和第二针体外侧依靠套管结合,套管可固定第一、第二针体,第一第二针体在套管内为半圆柱形或多边形;所述套管一端固定连接针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根据需要搭配组合制造生产。所组合的针刀可以提供针刃与切割锐刃由切换功能,及钝刃与切割锐刃自由切换的功能;可允许针刀各部分伸缩活动,以提供医师利、钝、针、针刀特殊功能的选择性操作。针刃穿透性更强,易于进针,阻力小,牵拉皮肤较轻,操作更加省力、通畅,患者不适感轻,适用范围广泛,钝刃有可以有厚薄两种型号,厚钝刃适合钝性剥离操作强度、范围、幅度较大的手术操作,钝刃较厚,强度较大,适合组织疏松,需反复提插剥离,剥离范围大,面积广,适合腰腿、臀部等肌肉丰满部位、皮下筋膜附近操作;薄钝刃由于针刀厚度较薄,其穿刺、剥离阻力较小,钝性剥离范围较小,不适感少,在钝刃适用范围外,还适合更加精细敏感部位的操作,如脊柱、颈部、面部美容使用,还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提升常规针刀手术安全系数,降低盲视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减少正常组织破坏:其一,本器械提供的针刀器械有锐性针刀模块可实行破皮及切割功能,其钝性模块部分可实行钝性穿刺功能,相对于传统针刀,可根据解剖位置及功能需要的不同,随时变化针刀利钝。在穿刺、切割、松解浅部病灶时,可避免针刀探寻病灶时对周围浅部组织无特异性、无选择性切割操作所致组织损伤,针对责任病灶选择利刃进行切割。其二,在穿刺、切割、松解深部病灶时,针刀穿越表皮至病灶间所经过的无责任软组织过程中,可选择针刃,避免表皮至病灶间正常韧带切断、肌纤维切断、淋巴切断,及其他无责任组织的锐性切割损伤,保护组织功能。其三,在通过血管、神经密集的“高危”区域,或在其附近操作时(如神经卡压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等疾病操作),可明显提高附近操作的安全系数。术时可选择钝刃。由于触碰机体神经触碰会有放电、麻木感,触碰动脉会有疼痛感,钝刃可以既刺激神经、动脉,却不造成损伤,钝刃施术操作过程中,医师可根据解剖学知识经验与患者反应,避免对以上高危组织的误切割,待针刀至责任病灶后切换成切割锐刃,可明显减少针刀术后感觉麻木与异常,肌肉力量减退、失衡,运动失常、大量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2)提供钝性剥离功能,可提供筋膜、皮下组织、肌肉、腱鞘、滑囊等软组织钝性剥离的功能。根据筋膜学理论,软组织疼痛是由于外力、静力损伤,机体不能完成自我修复,筋膜与周围组织粘黏、挛缩、瘢痕,血流不畅,代谢物、刺激性化学物质堆积、应力增高,甚至产生炎症,神经受刺激产生疼痛。钝性剥离可舒通经筋、肌筋膜、松解软组织粘连,减压、减张,解除粘连、使卡压的血管、神经,减张减压,恢复常态。另外,根据筋膜学理论,筋膜为中胚层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泌尿、生殖系统后剩余未分化的部分,细胞组成为结缔组织中的活性细胞(间充质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粒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对筋膜的各种机械刺激可以激活、强化筋膜的自体监控修复、支持储备功能,产生生物电信号,调节人体功能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及机能活动、生物代谢活动,治疗相应疾病。

3)提供闭合、盲视手术下探寻刺激定位,更加精准定位病灶。由于触碰机体神经会有放电、麻木感,触碰动脉会有疼痛感,针刃可以既刺激神经、动脉,却不造成损伤,同时提示医师定位信息。医师可结合解剖学知识经验避免对神经动脉的误切割。此外,病灶的粘黏、挛缩、炎症代谢物、刺激性化学物质堆积、高应力会有疼痛感,钝刃刺激之下患者会有疼痛反应,可引导针刀进行精确定位,切换成利刃进行锐性剥离、松解。而病灶软组织的的挛缩、瘢痕在钝刃下会有与正常组织不同的阻力感,可切换利刃进行松解。因此可更加精准的定位病灶。

4)有益于扩大针刀医学的治疗范畴。基于以上几点,本器械可通过钝性刺激探寻寻找责任病灶、规避高危组织,提高定位、治疗病灶的准确性,能较大地提升针刀操作安全性,有益于医疗安全的提升。同时,本器械支持针刀在深层、高危、复杂部位的操作,有益于扩大针刀医学的治疗范畴,推动微创、闭合针刀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针刀术中环形埋线的操作方案。

本装置设计可吸收埋线为环形,可挂嵌在针体上。环形埋线的优点是:其一、可根据需要设计任意长度的埋线,传统注射针头式埋线通常不能太长,否则针芯不易把柔软的埋线推出针孔。其二、传统埋线操作在针芯推送埋线时,由于埋线柔软,容易堵塞针孔,降低埋线效率,而环形埋线不会堵塞针芯,埋线成功率高。其三、环形埋线因长度不受限、为环形,刺激量较传统埋线的单线大。其四、传统埋线在针芯推送后,易在组织内形成团状,刺激范围多在一个点。而环形埋线出针后,埋线易成线性分布,在传统埋线功能之外,还可适应美容的提拉、收紧、除皱等布线操作。环形埋线可为锯齿线、螺旋线、平滑线等,不受埋线种类限制。

另外,设置通孔,使得第一针体和第二针体贴合的更紧密,针刃或钝刃和切割锐刃的切换更方便,不会出现钝刃或针刃与切割锐刃之间夹住肌肉组织的现象。设置刻度便于用户在操作时直接可观察针刀插入的深度。设置功能性组件使得针刀在完成常见的手术时,还可以用于处理其他的情况,且单手就可以把握或切换,操作便捷,符合人体工学原理。

本实用新型提供埋线、注射、及多种刀刃功能,提高操作效率,减少重复穿刺、感染风险。本器械可根据施术需要,提供一次术中埋线、注射功能,操作快捷简便,可提高针刀手术与埋线的效率,减少重复破皮穿刺,减少病人痛苦,减少反复换针穿刺感染风险及定位偏移。对于病变部位的手术入路而言,前后有血管、神经的区域或者较深的区域治疗可采用针刃或钝刃探寻(如星状神经节、椎间孔外口等部位的埋线操作),本器械针刃或钝刃探寻与刺激可避免神经损伤,手术风险大大减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针刀的实施例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针刀的实施例一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针刀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针刀的实施例一的切割锐刃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针刀的实施例一的针刃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针刀的实施例一的环形埋线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针刀的实施例一的卡槽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针刀的实施例二的针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针刀的实施例二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针刀的实施例三的钝刃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针刀的实施例三的处于第一工作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针刀的实施例三的处于第二工作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针刀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针刀的实施例五功能性刀刃中锯齿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针刀的实施例五功能性刀刃中钩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针刀的实施例五功能性刀刃中斜刃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针刀的实施例五功能性刀刃中凹形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针刀的实施例五功能性刀刃中钝锥形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针刀的实施例六带有刻度的针刀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1、针柄;2、第二针体;3、第一针体;4、通孔;5、活动腔;6、活动圆柱;7、针刃;8、钝刃;9、切割锐刃;12、卡槽;14、刻度; 15、环形埋线;16、弹性限位装置;17、拨块;18、滑槽;19、第一档位槽;20、第二档位槽;21、注射孔;22、功能性刀刃;23、套管;30、活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刀(见附图1、2、3、4、5),包括:针柄1,具有活动装置30;第一针体3,其一端固定在活动装置30 上,另一端具有针刃7;第二针体2,与第一针体3沿长度方向并列布置;所述第二针体2固定在活动装置30上,另一端具有切割锐刃9;所述第二针体2或第一针体3在活动装置30带动下实现第二针体2和第一针体3 相对滑动,分别形成第一工作位第二工作位;处于第一工作位时,所述针刃7超出切割锐刃9,使得针刃7可以工作而切割锐刃9无法工作;处于第二工作位时,所述切割锐刃9超出针刃7,使得切割锐刃9可以工作而针刃7无法工作。

本实用新型可根据需要搭配组合制造生产。所组合的针刀可以提供针刃7与针刀自由切换功能,及钝刃8与切割锐刃9自由切换的功能;可允许针刀各部分伸缩活动,以提供医师利、钝、针、针刀特殊功能的选择性操作。针刃7穿透性更强,易于进针,阻力小,牵拉皮肤较轻,不适感轻,适用范围广泛,钝刃8有可以有厚薄两种型号,厚钝刃8适合钝性剥离操作强度、范围、幅度较大的手术操作,钝刃8较厚,强度较大,适合组织疏松,需反复提插剥离,剥离范围大,面积广,适合腰腿、臀部等肌肉丰满部位、皮下筋膜附近操作;薄钝刃8由于针刀厚度较薄,其穿刺、剥离阻力较小,钝性剥离范围较小,不适感少,在钝刃8适用范围外,还适合更加精细敏感部位的操作,如脊柱、颈部、面部美容使用,针刃7穿刺、剥离阻力更小,操作更加省力、通畅,患者不适感较轻。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提升常规针刀手术安全系数,降低盲视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减少正常组织破坏:其一,本器械提供的针刀器械有锐性针刀模块可实行破皮及切割功能,其钝性模块部分可实行钝性穿刺功能,相对于传统针刀,可根据解剖位置及功能需要的不同,随时变化针刀利钝。在穿刺、切割、松解浅部病灶时,可避免针刀探寻病灶时对周围浅部组织无特异性、无选择性切割操作所致组织损伤,针对责任病灶选择利刃进行切割。其二,在穿刺、切割、松解深部病灶时,针刀穿越表皮至病灶间所经过的无责任软组织过程中,可选择钝刃8或针刃7,避免表皮至病灶间正常韧带切断、肌纤维切断、淋巴切断,及其他无责任组织的锐性切割损伤,保护组织功能。其三,在通过血管、神经密集的“高危”区域,或在其附近操作时,可选择钝刃8或针刃7。由于触碰机体神经触碰会有放电、麻木感,触碰动脉会有疼痛感,钝刃8或针刃7可以既刺激神经、动脉,却不造成损伤,钝刃8或针刃7施术操作过程中,医师可根据解剖学知识经验与患者反应,避免对以上高危组织的误切割,待针刀至责任病灶后切换成切割锐刃9,可明显减少针刀术后感觉麻木与异常,肌肉力量减退、失衡,运动失常、大量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2)提供钝性剥离功能,可提供筋膜、皮下组织、肌肉、腱鞘、滑囊等软组织钝性剥离的功能。根据筋膜学理论,软组织疼痛是由于外力、静力损伤,机体不能完成自我修复,筋膜与周围组织粘黏、挛缩、瘢痕,血流不畅,代谢物、刺激性化学物质堆积、应力增高,甚至产生炎症,神经受刺激产生疼痛。钝性剥离可舒通经筋、肌筋膜、松解软组织粘连,减压、减张,解除粘连、使卡压的血管、神经,减张减压,恢复常态。另外,根据筋膜学理论,筋膜为中胚层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泌尿、生殖系统后剩余未分化的部分,细胞组成为结缔组织中的活性细胞(间充质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粒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对筋膜的各种机械刺激可以激活、强化筋膜的自体监控修复、支持储备功能,产生生物电信号,调节人体功能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及机能活动、生物代谢活动,治疗相应疾病。

3)提供闭合、盲视手术下探寻刺激定位,更加精准定位病灶。由于触碰机体神经会有放电、麻木感,触碰动脉会有疼痛感,针刃7、钝刃8 可以既刺激神经、动脉,却不造成损伤,同时提示医师定位信息。医师可结合解剖学知识经验避免对神经动脉的误切割。此外,病灶的粘黏、挛缩、炎症代谢物、刺激性化学物质堆积、高应力会有疼痛;酸胀,针刃7、钝刃8刺激之下患者会有酸胀应而施术者手下会有硬结感,可引导针刀进行精确定位,切换成利刃进行锐性剥离、松解。而病灶软组织的的挛缩、瘢痕在针刃7、钝刃8下会有与正常组织不同的阻力感,可切换利刃进行松解。因此可更加精准的定位病灶。

4)有益于扩大针刀医学的治疗范畴。基于以上几点,本器械可通过钝性刺激探寻寻找责任病灶、规避高危组织,提高定位、治疗病灶的准确性,能较大地提升针刀操作安全性,有益于医疗安全的提升。同时,本器械支持针刀在深层、高危、复杂部位的操作,有益于扩大针刀医学的治疗范畴,推动微创、闭合针刀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所述第一针体3平贴第二针体2并列布置。

所述针刀还包括可吸收的环形埋线15(见附图6),所述第二针体2 上设有至少两个卡槽12;所述环形埋线15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卡槽12 上。采用环形穴位埋线设计:卡槽12可置于切割锐刃9之上。本装置设计可吸收埋线为环形,可方便针刀的埋线在组织内达到放置埋线部位前不轻易掉落,并挂嵌在针体上。

本实施例中,埋线卡槽12(见附图7)设计有前后两个,外形一致,前卡槽12在针尖附近,卡槽12可根据埋线需要设计实际距离;卡槽12 口为斜形开口,斜形的顶端指向针尖,环形埋线15卡在卡槽12中时,当针体向前进针时不易脱出,当针体向后退出时,可吸收的环形埋线15由于大面积接触肌肉、脂肪、结缔组织,接触的摩擦力会导致埋线容易从卡槽内脱出,进而留在组织内,此可吸收环形埋线15长度、材质,外形可根据临床需要设计。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针刀术中环形埋线15的操作方案。采用环形埋线15的优点是:可根据需要设计任意长度的埋线,较传统埋线而言,环形埋线15不会堵塞针芯,埋线成功率高,刺激量较传统埋线的单线大。另外,传统埋线在针芯推送后,易在组织内形成团状,刺激范围多在一个点。而环形埋线15出针后,埋线易成线性分布,在传统埋线功能之外,还可适应美容的提拉、收紧、除皱等布线操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环形埋线15可为锯齿线、螺旋线、平滑线等,不受埋线种类限制。

所述第二针体2上具有通孔4;所述第一针体3插入通孔4并与通孔 4相适配。设置通孔4,使得第一针体3与第二针体2贴合的更紧密,针刃7或钝刃8与切割锐刃9的切换更方便,不会出现钝刃8或针刃7与切割锐刃9之间的间隙夹住肌肉组织的现象。所述通孔4的剖面为圆形。

所述活动装置30包括内设有活动腔5、活动圆柱6和弹性限位装置 16,所述活动腔5内设有活动圆柱6和弹性限位装置16;所述活动圆柱6 上顶部设有拨块17,所述针柄1表面还设有滑槽18,所述滑槽18上设有第一档位槽19和第二档位槽20;推动拨块进入第一档位槽19或第二档位槽20,驱动第一针体3或第二针体2相对滑动,形成第一工作位或第二工作位;所述弹性限位装置16用于对拨块17进行限位。

本实施例的所述弹性限位装置16采用弹簧,弹簧一端连接第一针体3 或第二针体2,另一端固定在活动圆柱上,通过弹簧提供的张力对拨块进行限位。弹性限位装置16还可采用弹性卡块,用于卡住拨块17,采取类似的结构,达到同样的限位效果,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覆盖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刀(见附图8、9),包括:针柄1,具有活动装置30;第一针体3,其一端固定在活动装置30上,另一端具有针刃7;第二针体2,与第一针体3沿长度方向并列布置;所述第二针体2固定在活动装置30上,另一端具有切割锐刃9;所述第二针体2 或第一针体3在活动装置30带动下实现第二针体2和第一针体3相对滑动,分别形成第一工作位、第二工作位;处于第一工作位时,所述针刃7 或钝刃8超出切割锐刃9,使得钝刃8可以工作而切割锐刃9无法工作;处于第二工作位时,所述切割锐刃9超出钝刃8,使得切割锐刃9可以工作而钝刃8无法工作。

所述第一针体3和第二针体2外侧还包套有套管23;所述套管23一端固定连接针柄1。本实用新型套管23为塑料、弹簧钢等材质。本实施例中第一针体3内还开有注射孔21,用于注射液体。

实施例三: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刀(见附图10),包括:针柄1,具有活动装置30;第一针体3,其一端固定在活动装置30上,另一端具有钝刃8;第二针体2,与第一针体3沿长度方向并列布置;所述第二针体2固定在活动装置30上,另一端具有切割锐刃9;所述第二针体2或第一针体3在活动装置30带动下实现第二针体2和第一针体3相对滑动,分别形成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见附图11、12);处于第一工作位时,所述钝刃8超出切割锐刃9,使得钝刃8可以工作而切割锐刃9无法工作;处于第二工作位时,所述切割锐刃9超出钝刃8,使得切割锐刃9可以工作而钝刃8无法工作。

实施例四:所述通孔4的剖面为半圆(见附图13);第一针体3上设有注射孔21。本实用新型的通孔4的剖面还可为其他的多边形等形状。

实施例五:所述切割锐刃9为功能性刀刃22(见附图14、15、16、 17、18);其中,所述功能性刀刃22为锯齿形、钩形、斜刃形、凹形或钝锥形的其中的任意一种结构或多种的组合结构。设置功能性组件使得针刀在完成常见的手术时,还可以用于处理其他的情况。

不同的功能性组件分别具有以下效果:1)锯齿形:前方有3-5个锋利的细齿,可以在切断筋膜时对各刃应力点有固定作用,可以使筋膜不打滑。2)钩形:有较好的切割、减压作用。3)斜刃形:针刃7倾斜,锋利,可用于如胸椎棘突侧板的分离。4)凹形:适用于韧带、筋膜、肌腱、在针刃7切割纤维时,可使针刃7与纤维垂直,可分刺变角度刺切,可切割强度较高纤维,如胸锁乳突肌肌腱、阔筋膜等,其凹刃的两端高出部分可以卡住纤维,防治其滑脱,有效的切割肌腱。5)钝锥形(推切刃):其长头钝,可以用于推切,防止滑脱,有效切割纤维。

实施例六:所述第一针体3或第二针体2外表面还设有刻度14(见附图19)。设置刻度14便于用户在操作时直接可观察针刀插入的深度。

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组件上还可加工注射孔,在针刀操作过程中一次性完成注射操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环形埋线、注射、及多种刀刃功能,提高操作效率,减少重复穿刺、感染风险。本器械可根据施术需要,提供一次术中埋线、注射功能,操作快捷简便,可提高针刀手术与环形埋线的效率,减少重复破皮穿刺,减少病人痛苦,减少反复换针穿刺感染风险及定位偏移。对于病变部位的手术入路而言,前后有血管、神经的区域或者较深的区域治疗可采用钝刃探寻,星状神经节、椎间孔外口等部位的环形埋线操作,一般要先进行神经根或神经节的探寻以及刺激,正确应答后再实行环形埋线操作。本器械钝刃探寻与刺激可避免神经损伤,使得手术风险大大减少。

本实用新型实施时,推动第一针体沿通孔滑动,使得第一针体和第二针体处于第一工作位或第二工作位;推动拨块进入第一档位槽或第二档位槽,驱动第一针体或第二针体相对滑动,形成第一工作位或第二工作位,弹性限位装置用于固定针刃或钝刃处于第一工作位或第二工作位的回弹力。未固定的埋线由于大面积接触肌肉、脂肪、结缔组织,在退出埋线针刀时,其摩擦阻力会导致埋线从固定槽中脱出,完成埋线操作。通过注射孔,可以在进行针刀手术后,完成注射治疗操作。操作者通过刻度直接观察针体插入的深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