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线创可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0017发布日期:2018-11-30 19:42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外线创可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红外线发射器的创可贴。



背景技术:

红外线可以穿过皮肤,直接使皮下组织和肌肉等产生热效应,在此作用下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药物吸收、缓解疼痛、松弛肌肉、促进伤口愈合。目前这一技术已经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和家庭理疗,其疗效已经得到公认。在红外治疗方面国外起步较早,比如用相应的红外线发射设备来治疗关节炎和肌腱炎,以及促进糖尿病所致的皮肤溃疡面和烧伤等伤口愈合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这一结果在新闻和相关文献中都有报道。通常采用的红外线波长大多集中在630-1000nm的近红外区域,这一范围的红外线可以调节许多生物指标,例如促进蛋白质的产生、成纤维细胞增殖、局部微循环、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等,对于伤口来讲,这些指标适度的增加起到消炎、消肿、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随着红外线发射器制备技术的发展,其辐射功率增加、体积变小,可以更方便的将其作为辐射源照于病灶处,起到治疗伤口、缓解疼痛、消炎消肿等作用。

综上所述,红外线在医疗方面具有相当积极的作用。目前在市面上见到的相关医疗仪器大多是红外发射器阵列,用于治疗身体各处的慢性炎症、皮肤溃疡和术后伤口等。而对于日常的皮肤擦伤和割伤,人们通常是用创可贴来保护伤口,降低伤口感染风险。目前市面上的创可贴大多是通过药物来促进伤口愈合,治疗方法比较单一,愈合速度不够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创可贴治疗方法比较单一,愈合速度不够快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红外线创可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创可贴包括:创可贴本体、红外线发射装置;其中,所述红外线发射装置固定在所述创可贴本体上,用于创可贴使用过程中发射红外线,所述红外线发射装置包括红外线发射器、电源和柔性电路板,所述红外线发射器、电源分别固定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

进一步,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焊盘、导线、电阻、电感、恒流驱动芯片(升压IC)、电池座、开关和红外线发射器,焊盘、导线分布在柔性电路板正反两面,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布置在柔性电路板的正面,电阻、电感、升压IC、电池座和开关布置在柔性电路板的背面,分别贴片焊接到对应的焊盘位置。

进一步,所述创可贴本体从外至内依次包括中间有开孔的胶布层、孔四周的垫层和用于覆盖伤口的纱布层,所述胶布层中间开有通孔,两边有碟翼型延长部分,胶布层贴近伤口一面为内侧,胶布层内侧的孔周围有垫层垫起一定的高度;所述孔周围垫层内侧涂胶,所述覆盖伤口的纱布层与涂胶垫层贴合在一起,在胶布层的外侧孔周围涂有粘性胶,用来粘贴所述红外线发射装置。

进一步,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对准所述胶布中间通孔。

进一步,所述红外线发射装置与创可贴本体是可分离的。

进一步,所述胶布层为压有医用无毒丙烯酸涂层、纯天然马来胶、医用无毒溶剂胶或医用无毒水乳胶的弹力布或无纺布;所述孔周围垫层为吸水棉;所述纱布层为医用纱布;所述粘性胶为医用无毒丙烯酸涂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引用光动力技术的红外线创可贴,结合现有创可贴的功效,使伤口在有创可贴保护的同时加上红外线照射,充分利用红外线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药物吸收、促进蛋白质产生和纤维母细胞增殖等优势,达到防止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在日常的皮肤擦伤或割伤等情况的处理上具有缓解疼痛、消炎、消肿、防止伤口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红外线发射器阵列电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红外线创可贴的内侧图;

图3为图2去掉纱布层的示意图;

图4为图3去掉垫层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红外线创可贴的外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附图1-5所示的一种红外线创可贴,包括创可贴本体 1及固定在上面的红外线发射装置2;红外线发射装置2包括红外线发射器21、电源22和柔性电路板23,红外线发射器21、电源22分别固定在柔性电路板 23上。

进一步,柔性电路板23包括焊盘、导线、电阻、电感、升压IC、电池座、开关和红外线发射器(IR),焊盘、导线分布在柔性电路板正反两面,红外线发射器(IR)21布置在柔性电路板23的正面,电阻、电感、升压IC、电池座和开关布置在柔性电路板23的背面,分别贴片焊接到对应的焊盘位置。

进一步,创可贴本体1从外至内依次包括胶布层11、垫层12和纱布层13,胶布层11中间开有通孔111,通孔111大小可以为0.5*0.5-5*5cm范围,在本实施例中优选1*1cm和1.5*1.5cm的方形通孔,胶布层11两边有碟翼型延长部分112,垫层12为环状,尺寸与通孔111相匹配,外侧固定在通孔111的四周处,将通孔111四周垫起一定的高度;垫层12内侧涂胶,纱布层13与垫层 12内侧贴合在一起,在胶布层11的外侧涂有粘性胶,用来粘贴红外线发射装置2。

进一步,红外线发射器21对齐垫层12中央。

进一步,红外线发射装置2与创可贴本体1是可分离的。

进一步,胶布层11为压有医用无毒丙烯酸涂层、纯天然马来胶、医用无毒溶剂胶或医用无毒水乳胶的弹力布或无纺布;垫层12为吸水棉;纱布层13 为医用纱布;粘性胶为医用无毒丙烯酸涂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上述的红外线创可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红外线发射器(IR)21、电源22、电阻、电感、升压IC、电池座和开关集成到柔性电路板23上制成红外线发射装置2;

b)将整个红外线发射装置2固定到中间开口的创可贴本体1上面形成一体化的红外线创可贴。

进一步,步骤a)具体为:

1)选用双面柔性电路基板,光刻腐蚀铜箔形成焊盘和导线线路;

2)将红外线发射器(IR)21和其它电子元器件焊接到焊盘上;其中,红外线发射器21布置在正面,电源22、电容、电阻、升压IC、电池座和开关布置在背面。

进一步,步骤b)具体为:

1)胶布层的中间开1*1cm或1.5*1.5cm的方形通孔,孔四周的垫层和覆盖伤口的纱布层制成创可贴本体;创可贴本体的近皮肤层的方形通孔四周设置有一定高度的垫层;

2)然后将红外线发射装置覆盖到中间开有方形通孔创可贴本体外侧,使红外线发射器对准创可贴本体中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技术效果:

1.红外线对伤口具有消炎、抑制感染和促进愈合的积极作用;

2.本实用新型采用柔性电路板作为红外线发射器阵列的电路板,它可以弯曲,使红外线创可贴能够贴合于身体的各个部位;

3.柔性电路板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红外线创可贴的设计原理也可以用到制备其它相关治疗伤口的产品,比如大面积的柔性伤口治疗仪。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