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使用套管安全采血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0567发布日期:2018-10-12 22:00阅读:7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血针,尤其是采血完成后针夹通过保护套藏起来,达到安全的目的是一次性使用套管安全采血针。



背景技术:

采血针是目前全球销量最大的医疗器械产品之一。然而,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世 界各国医院因针头断裂或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造成的采血针头人体伤害事故每年发生数 百万人次。美国医学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仅美国每年约发生 100 万人次医护人员意外 被采血针扎伤事故,其中至少有千余人会被针头上附着的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 毒感染。每次因采血针头断裂而被扎伤的医护人员和患者产生的急救治疗费用为人均3000 美元。

国内外公司相继大力投入安全采血医疗器材的研发,目前市场上的安全采血针非 常多,安全采血的局面已经打开,但要完全推广安全采血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市场上 的这些安全采血器材有很多不足 :其一是生产成本很高 ;其二是生产工艺复杂 ;其三是生 产质量难以保证 ;其四是医护人员操作繁琐 ;其五是安全功能难以保证。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利用保护套的滑动来藏住针头,有效地防止了安全隐患的一次性使用套管安全采血针。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一次性使用套管安全采血针,包括底座和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套设在底座上,所述底座末端安装有采血针,所述底座两侧设有导向杆,导向杆末端均设有弹性扣件,所述底座末端设有针座,所述采血针固定安装在针座上,所述针座上端两侧均设有限位槽,所述保护套两侧设有滑块,所述滑块通过导向杆在底座上下滑动,所述保护套两侧均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位于滑块下端,所述卡槽与弹性扣件和限位槽之间相互配合,完成保护套的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套靠近针座一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长度在于采血针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与弹性扣件之间设有空隙,所述卡槽卡在限位槽与弹性扣件之间实现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扣件的端面为过渡斜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导向杆、弹性扣件、限位槽和针座为一体结构,通过注塑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套、滑块和卡槽为一体结构,通过注塑成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采血针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采血完成后通过滑块的滑动,使保护套向针头方向移动,再通过弹性扣件、限位槽和卡槽之间配合,实现保护套与底座的卡合,将针头藏在保护套的挡板下端,有效地避免了针头存在的安全隐患,而且,整个结合只有两个部件,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保护套的剖示图。

其中:1、底座,2、保护套,3、导向杆,4、弹性扣件,5、限位槽,6、针座,7、滑块,8、卡槽,9、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一次性使用套管安全采血针,包括底座1和保护套2,保护套2套设在底座1上,底座1末端安装有采血针,底座1两侧设有导向杆3,导向杆3末端均设有弹性扣件4,底座1末端设有针座6,采血针固定安装在针座6上,针座6上端两侧均设有限位槽5,保护套2两侧设有滑块7,滑块7通过导向杆3在底座1上下滑动,保护套2两侧均设有卡槽8,卡槽8位于滑块7下端,卡槽8与弹性扣件4和限位槽5之间相互配合,完成保护套2的限位。

如图3所示,保护套2靠近针座6一端设有挡板9,挡板9的长度在于采血针的长度。

如图2所示,限位槽5与弹性扣件4之间设有空隙,卡槽8卡在限位槽5与弹性扣件4之间实现过盈配合,弹性扣件4的端面为过渡斜面结构。

在本技术方案中,底座1、导向杆3、弹性扣件4、限位槽5和针座6为一体结构,通过注塑成型,保护套2、滑块7和卡槽8为一体结构,通过注塑成型。

其中附图说明中末提出采血针,但采血针安装在针座6上,根据本技术方案可以知道采血针的安装位置,因此不会影响本技术方案的完整性。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采血完成后,医护人员推动保护套,保护套上的滑块通过导向杆向采血针方向移动,直至保护套上的卡槽通过弹性扣件,然后卡槽通过限位槽与弹性扣件之间的过盈配合,完成保护套与针座之间的卡合,此时,保护套上的挡板将采血针藏在保护套内,实现了采血针的安全防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采血针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地避免了针头存在的安全隐患,而且,整个结合只有两个部件,安装方便。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