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石墨烯药灸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9988发布日期:2018-11-13 20:30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改进型石墨烯药灸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灸领域的技术方案,特别涉及一种改进型石墨烯药灸棒。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药灸棒内设有艾条卡,在使用时会先将艾条卡取出,然后将艾条装入至艾条卡内,待艾条卡重新装入药灸棒后,便可对艾条进行点燃进行理疗。

但上述方案存在以下缺点:

1、燃烧带来的安全隐患,容易引起火灾,或引起衣服被点燃;

2、温度不容易控制,容易烫伤人体;

3、产生烟雾,引起人体不适,会使周围的PM2.5迅速升高,艾条燃烧产生的烟雾,对人体的肺部是有损害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石墨烯药灸棒,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控制温度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改进型石墨烯药灸棒,包括储药筒、发热体和握持柄;所述储药筒的第一端与所述握持柄的第一端联接,所述储药筒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储药筒的内部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储药筒的外部导通;所述储药筒内部设有内胆,所述内胆设有导气结构,所述内胆的内部通过所述导气结构与所述内胆的外部导通,所述内胆的第一端与所述内胆的内部导通,所述内胆的第一端与所述握持柄的第一端相对,所述握持柄的第一端与所述握持柄的内部导通;所述发热体设于所述内胆上;所述握持柄内设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发热体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发热体进行发热,所述发热体为石墨烯或石墨烯复合红外发热体。

其中,所述握持柄的第二端与所述握持柄的内部导通,所述握持柄的第二端设有能够拆卸的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上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置于所述握持柄的内部。

其中,所述内胆的第二端与所述内胆的内部导通,所述内胆的第二端设有挡片,所述挡片遮挡于所述内胆第二端朝向的路径上。

其中,所述导气结构为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设于内胆的侧面上;所述发热体设于所述内胆的侧面上,所述发热体上设有多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布置。

其中,所述发热体设于所述内胆的侧面上;所述导气结构为通槽,所述通槽设于所述内胆的侧面上,所述通槽置于所述发热体的设置范围外。

其中,所述储药筒的第二端设有能够拆卸的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设有多个第四通孔,所述储药筒的内部通过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储药筒的外部导通。

其中,所述石墨烯复合红外发热体包括有石墨烯、分散剂和粘结剂,所述粘结剂为环氧树脂、聚乙烯醇、丁苯橡胶、导热硅胶、聚氨酯树脂、聚丙烯酸树脂及硅酸盐系有机粘结剂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改进型石墨烯药灸棒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发热体的发热温度,并将检测结果送至所述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结果控制所述发热体的发热状态。

其中,所述握持柄内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通过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发热体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控制所述蓄电池对所述发热体供电。

其中,所述握持柄的内部设有药物容纳腔,所述药物容纳腔与所述内胆的内部导通;所述握持柄的侧壁内设有器件容纳腔,所述控制电路设于所述器件容纳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由于所述发热体设于所述储药筒的内部,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发热体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发热体进行发热,即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电热方式对艾条进行加热,无需对艾条进行明火燃烧,从而使得艾条的加热温度能够进行准确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内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控制电路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控制电路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如下:

1、储药筒;

2、发热体;

3、握持柄;31、药物容纳腔;32、器件容纳腔;33、弹簧;

4、控制电路;41、控制面板;42、中央处理单元;43、发热驱动电路;44、电源管理电路;45、电源接口;

(5A、5B)、内胆;51、通槽;52、挡片;

61、第一通孔;62、第二通孔;63、第三通孔;64、第四通孔;

71、第一端盖;72、第二端盖;

8、温度传感器;

9、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从图1至5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改进型石墨烯药灸棒,包括储药筒1、发热体2和握持柄3;所述储药筒1的第一端与所述握持柄3的第一端联接,所述储药筒1设有多个第一通孔61,所述储药筒1的内部通过所述第一通孔61与所述储药筒1的外部导通;所述储药筒1内部设有内胆5A、5B,所述内胆5A、 5B设有导气结构,所述内胆5A、5B的内部通过所述导气结构与所述内胆5A、 5B的外部导通,所述内胆5A、5B的第一端与所述内胆5A、5B的内部导通,所述内胆5A、5B的第一端与所述握持柄3的第一端相对,所述握持柄3的第一端与所述握持柄3的内部导通;所述发热体2设于所述内胆5A、5B上;所述握持柄3内设有控制电路4,所述控制电路4与所述发热体2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4用于控制所述发热体2进行发热,所述发热体2为石墨烯或石墨烯复合红外发热体。

储药筒1可为中空的圆柱状,内胆5A、5B可为中空结构并与储药筒1一体成型,握持柄3可为中空的长柄状,储药筒1的下端与握持柄3的上端联接固定,内胆与握持柄3相对以构成长条形的容纳腔;在使用时,使用者将艾条放入内胆5A、5B与握持柄3构成的容纳腔内,然后通过控制电路4输入操作指令 (如发热温度、发热时间等),控制电路4便控制发热体2进行发热,以此对艾条进行加温,受热的艾条将产生活性成分从导气结构排出至储药筒1内,然后再经第一通孔61排出,以此对使用者进行温灸,从而产生了以下的有益效果:

1、由于发热体2为电热加热,所以能够通过控制电路4进行温度控制,解决现有技术发热温度无法调控的问题,避免过高的温度烫伤使用者;

2、电热发热不会产生明火,不容易引起物料的燃烧,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3、艾条只是进行加热激活,并不会产生燃烧现象,避免产生大量烟雾污染空气、以及引起人体的不适。

4、石墨烯和石墨烯复合红外发热体,通电后可以发出纯净的远红外射线,其波长主要集中在5~15um,非常适合人体理疗。

其中,为便于艾条的添加,可以将储药筒1与握持柄3设计为能够拆卸分离的结构,在需要添加艾条时,先将储药筒1与握持柄3拆卸分离,然后将艾条的一端插入握持柄3内,最后重新组装储药筒1与握持柄3便可;又或者可在握持柄3的第二端设置能够拆卸的端盖,在需要添加艾条时,拆下端盖,然后装上艾条,最后重新装上端盖便可。

另外,如图1、2、4和5所示,控制电路4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单元42、控制面板41、发热驱动电路43、电源管理电路44和电源接口45,其中,控制面板41和电源接口45可以设于握持柄3的外部,中央处理单元42、发热驱动电路43和电源管理电路44可设于握持柄3的内部;在使用时,电源接口45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电源管理电路44将外部电源的输入电压转换为改进型石墨烯药灸棒所需的工作电压,并通过发热驱动电路43对发热体2进行供电,另外,使用者可以通过控制面板41输入操作指令,中央处理单元42将根据输入的操作指令控制发热体2的发热状态,譬如控制发热体2的发热温度和发热时长等。

更进一步的,可以在储药筒1内部同时放置两种药物,譬如可在内胆5A、 5B内放置艾条,在内胆5A、5B外壁与储药筒1之间的空间放置艾绒;当启动发热体2后,若发热体2设于内胆5A、5B的外部,则发热体2能够直接对艾绒进行加热,同时,发热体2还能够通过加热内胆5A、5B的方式对艾条进行间接加热;若发热体2设于内胆5A、5B的内部,则发热体2能够直接对艾条进行加热,同时,发热体2还能够通过加热内胆5A、5B的方式对艾绒进行间接加热;当然,发热体2还可以同时设置于内胆5A、5B的内外部,则置于外部的发热体 2能够对艾绒进行加热,置于内部的发热体2能够对艾条进行加热;即艾绒将被加热产生活性成分经第一通孔61送出,艾条将被加热产生活性成分将依次经导气结构、第一通孔61送出,实现两种药物同时对使用者进行理疗的目的。

还需要指出,石墨烯和石墨烯复合红外发热体可以采用电热方式进行加热,确保了电热调控的功能得以实现,而且石墨烯和石墨烯复合红外发热体进行加热后,能够产生远红外光,对人体具有理疗作用,即加强了改进型石墨烯药灸棒的理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改进型石墨烯药灸棒的一种改进可如图1和2所示,所述握持柄3的第二端与所述握持柄3的内部导通,所述握持柄3的第二端设有能够拆卸的第一端盖71,所述第一端盖71上设有弹簧33,所述弹簧33 置于所述握持柄3的内部。

在使用时,可以先拆下第一端盖71,然后将艾条装入改进型石墨烯药灸棒内,然后重新装上第一端盖71便可进行使用,以图1和2所示为例,此时艾条的上部将置于内胆5A内,艾条的下部将置于握持柄3内。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艾条的体积将会越来越小,但由于弹簧33能够对艾条持续施加向上的推力,所以能够保证变小后的艾条依然被夹稳,避免艾条移离内胆5A,以确保艾条能够持续受热激发活性成分。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改进型石墨烯药灸棒的一种改进可如图1和2所示,所述内胆5A的第二端与所述内胆5A的内部导通,所述内胆5A的第二端设有挡片52,所述挡片52遮挡于所述内胆5A第二端朝向的路径上。

以图1和2所示为例,当装上艾条时,艾条的上部将置于内胆5A内,艾条的下部将置于握持柄3内,此时挡片52将阻挡艾条从内胆5A内脱出,从而保证艾条在使用过程中始终置于指定位置。

其中,所述挡片52遮挡于所述内胆5A第二端朝向的路径上,实质是指代挡片52应用于限位作用,譬如以图1和2所示方向为例,内胆5A的第二端朝向上方,挡片52则需要阻止艾条往上移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改进型石墨烯药灸棒的一种改进可如图1和2所示,所述导气结构为多个第二通孔62,所述第二通孔62设于内胆5A的侧面上;所述发热体2设于所述内胆5A的侧面上,所述发热体2上设有多个第三通孔 63,所述第三通孔63与所述第二通孔62相对布置。

假定内胆5A内部放置有艾条,当艾条受热产生活性成分后,活性成分将可通过第二通孔62和第三通孔63排出至内胆5A的外部,然后再通过第一通孔 61排出至储药筒1外,以此对使用者进行理疗,在此过程中,发热体2并不会对活性成分的排出构成阻挡,为活性成分的顺利排出提供了重要帮助。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改进型石墨烯药灸棒的一种改进可如图3所示,所述发热体2设于所述内胆5B的侧面上;所述导气结构为通槽51,所述通槽 51设于所述内胆5B的侧面上,所述通槽51置于所述发热体2的设置范围外。

假定内胆5B内部放置有艾条,当艾条受热产生活性成分后,活性成分将可通过通槽51排出至内胆5B外,然后再通过第一通孔61排出至储药筒1外,以此对使用者进行理疗,在此过程中,发热体2并不会对活性成分的排出构成阻挡,为活性成分的顺利排出提供了重要帮助。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改进型石墨烯药灸棒的一种改进可如图1和2所示,所述储药筒1的第二端设有能够拆卸的第二端盖72,所述第二端盖72设有多个第四通孔64,所述储药筒1的内部通过所述第四通孔64与所述储药筒1的外部导通。

第二端盖72与储药筒1之间可采取螺纹联接或扣合联接等的安装方式,在需要添加艾绒时,拆离第二端盖72,将艾绒放置于储药筒1与内胆5A之间,然后重新装上第二端盖72,启动发热体2进行加热,此时受热的艾绒将产生活性成分从第一通孔61排出,以此对使用者进行温灸,从而保证活性成分能够充分排出。

其中,第四通孔64可以仅设于第二端盖72的侧面,或仅设于第二端盖72 的端面,或同时设于第二端盖72的侧面和端面,通过均匀布置数量充足的第四通孔64,能够确保活性成分更好的排出至外界对使用者进行理疗;同理,将第一通孔61沿储药筒1的侧面均匀布置,同样能够确保活性成分更好的排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改进型石墨烯药灸棒的一种改进可如下,所述石墨烯复合红外发热体包括有石墨烯、分散剂和粘结剂,所述粘结剂为环氧树脂、聚乙烯醇、丁苯橡胶、导热硅胶、聚氨酯树脂、聚丙烯酸树脂及硅酸盐系有机粘结剂中的至少一种。

另外,石墨烯复合红外发热体中还可以包括一些相关辅料和溶剂,以确保石墨烯复合红外发热体的性能和质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改进型石墨烯药灸棒的一种改进可如图4和5所示,所述改进型石墨烯药灸棒还包括温度传感器8,所述温度传感器8与所述控制电路4电性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8用于检测所述发热体2的发热温度,并将检测结果送至所述控制电路4,所述控制电路4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结果控制所述发热体2的发热状态。

设置温度传感器8后,能够更准确控制发热体2的发热温度,譬如限定发热体2的最高发热温度为50℃,若温度传感器8检测发热体2的发热温度低于 50℃,则控制电路4继续控制发热体2进行发热加温,若温度传感器8检测发热体2的温度大于等于50℃,则控制电路4可停止发热体2进行发热加温,直至发热体2的温度低于50℃,控制电路4再控制发热体2进行发热加温,通过循环操作,确保发热体2的发热温度保持在50℃。

其中,温度传感器8可以设于内胆5A、5B上,并靠近发热体2布置,若发热体2为多个,可以设置数量对应的温度传感器8,使得每个温度传感器8对应测量一个发热体2的发热温度,确保温度控制的准确性;另外,如图4和5所示,温度传感器8的检测结果可以送至控制电路4的中央处理单元42,中央处理单元42接收检测结构后便可及时进行准确控制,确保发热体2的发热温度一直处于所需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改进型石墨烯药灸棒的一种改进可如图1、2、4 和5所示,所述握持柄3内设有蓄电池9,所述蓄电池9通过所述控制电路4与所述发热体2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4还用于控制所述蓄电池9对所述发热体2供电。

通过增设蓄电池9,能够使得改进型石墨烯药灸棒的使用更加灵活;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直接外接电源使用改进型石墨烯药灸棒,此时外部电源对改进型石墨烯药灸棒进行供电,发热体2将进行发热工作,与此同时,外部电源还对蓄电池9进行充电;在没有外接电源的支持下,可以直接使用蓄电池9进行供电,以此确保改进型石墨烯药灸棒的正常使用。

其中,如图4和5所示,蓄电池9可以与控制电路4的电源管理电路44进行电性连接,所以中央处理单元42能够控制电源管理电路44对蓄电池9进行充电,或者控制电源管理电路44使用蓄电池9进行供电。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改进型石墨烯药灸棒的一种改进可如图2所示,所述握持柄3的内部设有药物容纳腔31,所述药物容纳腔31与所述内胆5A的内部导通;所述握持柄3的侧壁内设有器件容纳腔32,所述控制电路4设于所述器件容纳腔32内。

当装上艾条后,以图2所示为例,此时艾条的上部将置于内胆5A内,艾条的下部将置于药物容纳腔31内,由于药物容纳腔31和器件容纳腔32相互分离,从而保证艾条与控制电路4的相互分离,确保了控制电路4的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改进型石墨烯药灸棒的一种改进可如下,所述储药筒1的外侧面设有多个凸点,各个所述凸点以相互分离的形式布置于所述储药筒1的外侧面各处。

特别地,还可以在储药筒1的外表面设置多个凸点,通过均匀布置多个凸点,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采用凸点进行按摩,从而提高了理疗效果和理疗过程的舒适度。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