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颅骨测量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5539发布日期:2018-07-07 05:47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体测量技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颅骨测量器。



背景技术:

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出生0-7岁的生长期的体格发育是奠定人生的关键。根据国际卫生组织WHO的标准和我国卫生部九市儿童调差测试值标准,对身高、体重、大脑和四肢等各项测试作为评定儿童发育生长健康的标准。

在儿童生长发育判定过程中,0-1岁的婴幼儿的脑部发育的测量往往被大家所忽视,其后脑扁平和头型不对称是很多新生儿家庭都存在的困扰,且大部分家长都是出于美观层面的考虑,不曾上升到疾病的层面,更没有预料到其对婴幼儿成长的潜在危害,因此,新生儿扁头综合征在我国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在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定期对其头颅外形、精神发育、运动发育进行评估,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就诊并尽早干预治疗,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矫正头颅畸形,避免扁头综合征的发生。在婴幼儿早期,通过定期精确测量婴幼儿的颅径并根据婴幼儿头颅的扁偏程度进行早期干预是预防和避免罹患扁头综合征的最佳选择。

在现有技术中,测量婴幼儿的颅径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采用手动弯脚规进行测量,弯脚规的结构参见中国国家标准 GB5704.3-85,其主要包括左右弯脚、固定设置于弯脚上的主尺以及与主尺滑动连接的尺框,弯脚规的主尺范围是 0-300 毫米,可测量活体的头的长和宽、面宽、下颌骨间宽、骨骼的颅宽最大长和宽、体骨的肩胛骨形态宽等。然而,由于弯角规为金属制成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包括弯脚规笨重、操作不灵活等在内的诸多不足,同时,弯脚规自身结构复杂,制造工艺繁琐,制造成本高,且弯脚规的弯脚结构美观度差,其主尺外突部分像一把钝剑,在实际测量过程中,由于婴幼儿的活泼好动,易发生婴幼儿的头部受伤的事件,从而造成家长的不满,并给医护人员带来一定的使用风险;此外,由于弯角规是一种对多种形状的肢体进行测量的工具,其测量数值范围较大,在专业测量头型的角度来讲,其在实际测量婴幼儿颅径的过程中,使用麻烦,计数复杂且测量结果易出现偏差。

综上所述,在婴幼儿颅径测量的专业仪器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如何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轻便美观、易于加工、制造成本低、使用安全、测量方便且结果可靠的颅骨测量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颅骨测量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颅骨测量器,包括勾状弯件和S型弯件,所述勾状弯件包括相连的指针和第一弧段,所述第一弧段的端部设有第一弧内弯脚,所述S型弯件包括依次相连的弧状刻度尺、连接圆弧和第二弧段,所述第二弧段端部设有第二弧内弯脚,所述指针和第一弧段的连接处与连接圆弧和第二弧段的连接处可转动连接,第一弧段和第二弧段的弯曲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弧内弯脚和第二弧内弯脚相对设置,所述指针和弧状刻度尺相匹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圆弧和第二弧段的连接处设有弧形滑动槽,所述弧形滑动槽的弯曲方向与弧状刻度尺的弯曲方向相同,所述指针对应于弧形滑动槽处设有卡点,所述卡点向连接圆弧一侧凸起,并卡设在弧形滑动槽内转动。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弧状刻度尺与弧形滑动槽的弧度相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圆弧和第二弧段的连接处设有多个呈圆形分布的卡扣卡点,所述卡扣卡点向指针一侧凸起,所述指针和第一弧段的连接处对应于卡扣卡点处设有圆环形卡扣,所述卡扣卡点卡设在圆环形卡扣内转动,所述勾状弯件和S型弯件通过卡扣卡点和圆环形卡扣的配合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卡扣卡点的数量至少为三个。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弧状刻度尺内侧设有指针槽,所述指针槽呈圆弧状,指针槽与弧状刻度尺的弧度相同,所述指针端部与指针槽相匹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弧状刻度尺和连接圆弧的弯曲方向相同,且其夹角在35-85°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弧状刻度尺的刻度范围为80-170mm,且间隔5mm设一个标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勾状弯件和S型弯件采用有机高分子材料注塑而成。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勾状弯件和S型弯件的材质为优质ABS材料。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颅骨测量器通过端部分别带第一弧内弯脚的勾状弯件和第二弧内弯脚的S型弯件的配合,通过勾状弯件另一端的指针和S型弯件另一端的弧状刻度尺相匹配,从而实现对婴幼儿的颅径进行测量的目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2)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颅骨测量器结构曲线设计美观,具有良好的视觉审美,并采用包括优质ABS材料在内的有机高分子材料注塑而成,轻便美观,加工过程简单易控,且制造成本低廉,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3)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颅骨测量器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弯脚规突出的主尺酷似钝剑的结构,使用过程安全性好;在颅径测量过程中,通过第一弧内弯脚和第二弧内弯脚夹靠在婴幼儿的颅部两侧后,读取指针在弧状刻度尺上的读数,从而实现了简单方便测量颅径大小的目的,且作为颅径测量的专业仪器,其刻度范围设计科学,间隔设计合理,测量结果可靠,测量人员的满意度高,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颅骨测量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颅骨测量器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勾状弯件1(指针11,卡点111,圆环形卡扣112,第一弧段12,第一弧内弯脚121),S型弯件2(弧状刻度尺21,指针槽211,连接圆弧22,弧形滑动槽221,卡扣卡点222,第二弧段23,第二弧内弯脚2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犁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木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颅骨测量器,包括勾状弯件1和S型弯件2,勾状弯件1和S型弯件2的中部可转动连接。

勾状弯件1包括相连的指针11和第一弧段12,第一弧段12的端部设有第一弧内弯脚121。

S型弯件2包括依次相连的弧状刻度尺21,连接圆弧22和第二弧段23,第二弧段23的端部设有第二弧内弯脚231。弧状刻度尺21和连接圆弧22的弯曲方向相同,且两者的夹角在60°左右。

第一弧段12和第二弧段23的弯曲方向相同,第一弧内弯脚121和第二弧内弯脚231相对设置,指针11和弧状刻度尺21相匹配。

具体的,S型弯件2在连接圆弧22和第二弧段23的连接处设有四个呈圆形分布的卡扣卡点222,卡扣卡点222向指针11一侧凸起;相应的,勾状弯件1在指针11和第一弧段12的连接处对应于卡扣卡点222处设有圆环形卡扣112。卡扣卡点222卡设在圆环形卡扣112内转动,从而实现勾状弯件1和S型弯件2的可转动连接。

具体的,S型弯件2的弧状刻度尺21的刻度范围为80-170mm,且每间隔5mm设一个标数,最小间隔为1mm;在弧状刻度尺21内侧设有指针槽211,指针槽211呈圆弧状,且其弧度与弧状刻度尺21的弧度相同,指针11的尖状端部与指针槽211相匹配,从而实现快速准确地读取指针对应的弧状刻度尺21的数值。

此外,在S型弯件2的连接圆弧22和第二弧段23的连接处,在卡扣卡点222的上方,设有弧形滑动槽221,弧形滑动槽221的弯曲方向与弧状刻度尺21的弯曲方向相同,且弧形滑动槽221的弧度与弧状刻度尺21的弧度相同;相应的,在勾状弯件1的指针11对应于弧形滑动槽221的地方,设有卡点111,卡点111向连接圆弧22一侧凸起,并卡设在弧形滑动槽221内转动,卡点111在弧形滑动槽221内的转动幅度决定了指针11在弧状刻度尺21上的转动幅度,从而确定了颅骨测量器的颅径测量范围。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颅骨测量器的勾状弯件1和S型弯件2分别采用优质ABS材料注塑成型后再拼装而成。

在颅径的具体测量过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颅骨测量器通过将第一弧内弯脚和第二弧内弯脚夹靠在婴幼儿的颅部两侧后,读取并记录指针在弧状刻度尺上的读数,为了在测量过程中精确定位,在使用时给待测婴幼儿头部带一个标有测量定位点的橡皮头箍,可使测量变得简单易操作,橡皮头箍上用红色原点对应鼻梁中线,可以定位前后左右的直径测量位,用两个蓝色十字对应左右对角径的测量位,测量后对比分析测量结果可得到婴幼儿头部的扁平和头型不对称程度,橡皮头箍的辅助作用使得其测量过程简单易用,有利于婴儿家庭开展自测,从而达到普及使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颅骨测量器整体结构简单合理,曲线设计美观耐看,使用过程轻便易控;制造过程简单,成本低廉;作为颅径测量的专业仪器,其使用过程安全性好,刻度范围设计科学,间隔设计合理,测量结果可靠,测量人员的满意度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应用前景广阔。

最后,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