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镜经鼻入路粘膜瓣制作电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9810发布日期:2018-11-30 19:40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内镜经鼻入路粘膜瓣制作电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内镜经鼻入路粘膜瓣制作电刀。



背景技术:

脑脊液漏的问题自起源开始就一直伴随着内镜颅底手术的发展,成为困扰神经外科医生的一个难题,尤其是扩大的内镜颅底手术形成较大的颅底缺损,使得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很高,有报道高达24-26.7%。带蒂鼻粘膜瓣的发明使脑脊液漏的发生率降低到5%以下,大大促进了内镜技术的发展,带蒂鼻中隔动脉分支供血的黏膜瓣是采用取自鼻中隔带有健康供应血管的黏膜,作为修补颅底骨质和硬膜缺损,这种黏膜瓣的血管来自于蝶腭动脉的鼻中隔支,根据需要形成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其最大的优点就是修补后的黏膜瓣将与颅底残留黏膜生长在一起,从而达到最佳的修补效果,阻止脑脊液漏的发生。目前临床上在取粘膜瓣时没有现成工具,医师往往改装现有延长柄电刀,将尾部裸露的部分用红尿管或者输液管绝缘,自行调整尾部弯度,经使用有如下问题:1)尾部置入的绝缘体往往不充分造成附近鼻粘膜被电刀灼伤;2)尾部电刀+绝缘套管太粗,使本来就狭窄的鼻道显得更加拥挤,影响粘膜瓣制作效果;3)尾部自行调整的弯度不够或过度均影响粘膜瓣制作;4)电刀前方较宽,切粘膜时对粘膜损伤较大造成粘膜皱缩,目前市面上的针状单极前面太尖,裸露太长,容易切穿鼻中隔造成鼻中隔软骨穿孔同时造成附近鼻粘膜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神经内镜经鼻入路粘膜瓣制作电刀,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指出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神经内镜经鼻入路粘膜瓣制作电刀,包括绝缘杆,在该绝缘杆的尾部设有高频电刀标准接口,在该绝缘杆的前部设有裸露部分,裸露部分的形状为针状,其尖端为圆盾结构。

进一步的,绝缘杆长度为15cm,所述裸露部分的裸露长度为1-3mm。

进一步的,裸露部分与所述绝缘杆之间呈30°角上翘。

进一步的,裸露部分与绝缘杆通过逐渐变细的锥形过渡段过渡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是在原有延长单极基础上改良设计,使用方便容易;而且本实用新型采用国际通用的高频电刀标准接口,绝缘体柄长度15厘米,裸露3mm,呈30度角,裸露部分为针状但尖端圆盾,安全可靠,没有副损伤。

本实用新型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加高效、安全制作鼻粘膜瓣,促进神经内镜技术的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绝缘杆,2-标准接口,3-裸露部分,4-锥形过渡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神经内镜经鼻入路粘膜瓣制作电刀,包括绝缘杆1,在该绝缘杆1的尾部设有高频电刀标准接口2,在该绝缘杆1的前部设有裸露部分3,裸露部分3的形状为针状,其尖端为圆盾结构。

其中,绝缘杆1长度为15cm,裸露部分3的裸露长度为1-3mm。裸露部分3与所述绝缘杆1之间呈30°角上翘。裸露部分3与所述绝缘杆1通过逐渐变小的锥形过渡段4过渡衔接。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