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套扎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2364发布日期:2018-06-19 19:45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式套扎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旋转式套扎器。



背景技术:

治疗痔疮的常用方法是采用套扎术,其原理是将特制胶圈套扎于内痔的根部或基部,利用胶圈的弹性回缩力阻断痔疮血供,使之坏死、萎缩、脱落,从而达到治愈目的;目前用于施行套扎手术的传统器械,有的极为简陋,有的操作费时且容易出现机械故障;如专利号为201420390920名称为自动弹力线套扎器的中记载的套扎器,该套扎器使得扎手术变得简单易行,利用该器械进行套扎手术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快捷、准确;但是由于该套扎器结构较为复杂,将弹力线拉杆设置于套扎器内部,操作不方便,同时采用双齿轮来驱动弹力线圈,以及枪体与枪管采用分离组装,容易导致出现机械故障,如弹力线在拉动时被卡住,无法完成弹力线环套向前滑动,如推线管发射的时候,容易出现机械故障,发射不出来,或者发射出来的顺序混乱,枪管在更换发射装置的时候容易漏气;由于,传统的套扎器都是靠拉线来拉动环套,使得环套移动而套入待套扎部位,因此,需要一种能采用操作方便的使环套移动而套入待套扎部位的套扎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旋转式套扎器;该套扎器能采用旋转方式的操作使得环套移动而套入待套扎部位的套扎器;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式套扎器,包括推线管、吸引管、旋转杆、弹力线、环套、负压管、推进装置和手柄;

所述吸引管和负压管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负压管与负压装置连接用于通过吸引管对待套扎部位产生负压作用;所述推线管设置于吸引管上;所述推线管通过弹力线与环套连接;所述环套设置于吸引管上位于待套扎部位端部;所述旋转杆设置于吸引管上,所述旋转杆位于环套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推进环套向前移动的旋转环;所述旋转杆的另一端与设置于手柄处的推进装置连接;所述推进装置用于驱动旋转杆转动,以适于驱动旋转杆向吸引管前端移动并推动环套的移动。

进一步,所述推进装置包括支柱、驱动装置、外套管和内套管;所述支柱设置于手柄上;所述外套管设置于支柱上;所述外套管与支柱活动连接以适于外套管能沿支柱移动;所述驱动装置与内套管连接;所述内套管与外套管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外套管与旋转杆连接。

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控制器;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与内套管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转动轮;所述转动轮设置于内套管上;所述转动轮外壁设置防滑层。

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齿轮、旋转齿轮;所述驱动齿轮设置于内套管上;所述旋转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旋转齿轮外壁设置防滑层。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式套扎器,采用设置于吸引管外的旋转杆将设置于套扎器外部环套推入到待套扎部位,操作方便,同时采用推进装置来驱动旋转杆,避免了机械故障的出现,以及传统的通过弹力线来拉动环套出现的卡住现象,因此,该装置是一种操作方便、故障率低的套扎器;同时将推动环套移动的装置设置于负压管外,避免了负压管出现的漏气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套扎器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推进装置结构图。

图中:1为推线管、2为吸引管,3为旋转杆、4为弹力线、5为环套、6为负压管、7为推进装置、8为手柄;71为支柱、72为驱动装置、73为外套管、74为内套管;75为旋转环;76为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式套扎器,包括推线管1、吸引管2、旋转杆3、弹力线4、环套5、负压管6、推进装置7和手柄8;

所述吸引管和负压管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负压管与负压装置连接用于通过吸引管对待套扎部位产生负压作用;所述推线管设置于吸引管上;所述推线管通过弹力线与环套连接;所述环套设置于吸引管上位于待套扎部位端部;所述旋转杆设置于吸引管上,所述旋转杆位于环套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推进环套向前移动的旋转环;所述旋转杆的另一端与设置于手柄处的推进装置连接;所述推进装置用于驱动旋转杆转动,以适于驱动旋转杆向吸引管前端移动并推动环套的移动。

所述推进装置包括支柱71、驱动装置72、外套管73和内套管74;所述支柱设置于手柄上;所述外套管设置于支柱上;所述外套管与支柱活动连接以适于外套管能沿支柱移动;支柱上设置有滑槽,外套管设置有滑口与滑槽配合以适于外套管的滑动,所述驱动装置与内套管连接;所述内套管与外套管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外套管与旋转杆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76、控制器;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与内套管连接;所述驱动电机76与控制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转动轮;所述转动轮设置于内套管上;所述转动轮通过转动从而带动内套管的旋转,进而驱动外套管的移动,将环套推动套入待套扎部位,所述转动轮外壁设置防滑层。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齿轮、旋转齿轮;所述驱动齿轮设置于内套管上;所述旋转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旋转齿轮外壁设置防滑层。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机和控制器采用现有技术的电机驱动电路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的套扎器,采用旋转杆来代替现有技术中的牵引线,可以直接将环套推出吸引管,其中,所述吸引管和负压管采用一体化结构连接;所述手柄设置于负压管和吸引管连接处;控制器可以采用单片机来实现驱动电机的正反旋转;其中驱动电机的控制电路可以采用申请号为2014102127524的电机驱动电路。通过电机旋转带动旋转杆的旋转,旋转杆上设置的旋转环75与吸引管上的环套恰好接触,通过旋转环的进退将环套推出吸引管前端,从而套扎在患者待套扎部位。

本实施例提供的套扎器采用枪式结构,其中吸引管可采用枪管形状,手柄为枪管的手柄形状;该枪管也可以用作负压管。所述吸引管前端设置有发射头;所述反射头上设置有沿环套移动方向的条纹部;所述条纹部用于套设环套。所述吸引管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推线管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设置于吸引管中部;所述第二卡槽设置于吸引管后端。

所述手柄包括第一手持部和第二手持部;所述第一手持部和第二手持部为形状对称的手持部,所述第一手持部和第二手持部采用卡扣方式连接,所述吸引管穿过手柄上部;所述负压管从手柄上部向下穿过手柄。

所述手柄上设置有负压释放开关;所述负压释放开关与负压管的负压释放孔配合,以适于控制负压管的通断。所述吸引管上的第一卡槽上并排设置有用于固定推线管的至少三个卡槽;所述吸引管上的第二卡槽上并排设置有用于固定推线管的至少三个卡槽;所述每个卡槽中的推线管中弹力线前端设置的环套依次套设于发射头上。本实施例可以采用在推线管设置四个或五个、六个、八个或九个卡槽,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设置卡槽的个数。

本实施例提供的手柄设置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与旋转杆活动连接,当旋转杆向前推进时,带动阻挡部向前运动,当旋转杆向前推进到预设距离时,阻挡部恰好被设置于与手柄上的凸起阻挡,以适于旋转杆推进预设距离,而不再向前运动。所述阻挡部可以设置于手柄开设的滑槽中,所述阻挡部通过设置的槽口与滑槽配合滑动;所述阻挡部与旋转杆之间采用可拆卸式连接结构,如通过螺纹连接,这样可以旋转螺纹,以改变调节阻挡部与旋转杆之间的预设距离。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