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截骨导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9299发布日期:2018-08-14 17:4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截骨导板。



背景技术:

胫骨高位截骨术是目前治疗由于关节外畸形导致的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最常见的手术方式,临床效果显著。胫骨高位截骨手术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环节:确定截骨刀的下刀位置,用截骨刀进行截骨,确定截骨刀的下刀深度并完成截骨,使用撑开器对截骨刀口处进行撑开直到截骨刀口两侧的胫骨达到预定的矫正角度。胫骨高位截骨术手术疗效和术中精确截骨变化密切相关,因此术中对于患者术中截骨的操作要求非常精确。

现有的胫骨高位截骨术对截骨位置的确定方式通常是先由手术医生目测进行初步定位,再通过透视等手段进行反复测量和调整,这种对截骨位置的确定方式,定位的准确度受手术医生人为的因素影响较大,难以保证截骨位置确定的精确性,且透视过程存在放射和辐射高的不利因素,易危害手术医生的健康。对此,申请人在其他申请中提出了通过截骨导板来确定截骨位置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如何简单且较准确地校验截骨刀口两侧的胫骨是否达到预定矫正角度,是进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简单且较准确地校验截骨刀口两侧的胫骨是否达到预定矫正角度的用于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截骨导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截骨导板,包括:

上截骨板,包括可固定于对应胫骨上的上板本体;

下截骨板,包括可固定于对应胫骨上的下板本体;

连接结构,用于将所述上板本体与所述下板本体固定连接,并可在在截骨刀的作用下使所述上板本体与所述下板本体分离;

截骨刀槽,形成于所述上板本体与所述下板本体之间,用于确定截骨位置;

角度校验结构,用于在截骨后所述下板本体与所述上板本体分离并发生相对运动时,校验截骨刀口两侧的胫骨之间的角度是否已经达到预定矫正角度。

所述上板本体的内表面为与对应的胫骨贴合的上耦合面,所述下板本体的内表面为与对应的胫骨贴合的下耦合面。

所述角度校验结构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板本体和/或所述下板本体上。

所述角度校验结构包括校验块,所述校验块由所述上板本体向下延伸而出,所述校验块的长度与患者的预定矫正角度相对应;在所述截骨刀槽位置截骨后,所述下板本体与所述上板本体分离并发生相对运动,当所述下板本体运动至其上表面与所述上板本体上的所述校验块的下端面平齐时,所述截骨刀口两侧的胫骨之间的角度达到所述预定矫正角度。

所述角度校验结构包括校验块,所述校验块由所述下板本体向上延伸而出,所述校验块的长度与患者的预定矫正角度相对应;在所述截骨刀槽位置截骨后,所述下板本体与所述上板本体分离并发生相对运动,当所述下板本体运动至所述校验块的上端面与所述上板本体上的下表面平齐时,所述截骨刀口两侧的胫骨之间的角度达到所述预定矫正角度。

所述角度校验结构包括校验块和挡块,所述校验块由所述上板本体向下延伸而出,所述挡块由所述校验块的下端水平朝向所述下板本体延伸而出;在所述截骨刀槽位置截骨后,所述下板本体与所述上板本体分离并发生相对运动,当所述下板本体运动至其下表面与所述挡块的上端面相抵时,所述截骨刀口两侧的胫骨之间的角度达到所述预定矫正角度。

所述角度校验结构包括校验块和挡块,所述校验块由所述下板本体向上延伸而出,所述挡块由所述校验块的上端水平朝向所述上板本体延伸而出;在所述截骨刀槽位置截骨后,所述下板本体与所述上板本体分离并发生相对运动,当所述下板本体运动至其所述挡块的下端面与所述上板本体的上表面相抵时,所述截骨刀口两侧的胫骨之间的角度达到所述预定矫正角度。

所述角度校验结构包括:

第一凸块,由所述上板本体向外延伸而出,包括互成角度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一校验件;

第二凸块,由所述下板本体向外延伸而出,包括互成角度连接的第二连接件和第二校验件;

在所述截骨刀槽位置截骨后,所述下板本体与所述上板本体分离并发生相对运动,当所述下板本体运动至所述第一校验件与所述第二校验件共线时,所述截骨刀口两侧的胫骨之间的角度达到所述预定矫正角度。

所述第一校验件上开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二校验件上开设有第二插槽;所述角度校验结构还包括插板,当所述插板同时能够插入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中时,所述第一校验件与所述第二校验件共线,所述截骨刀口两侧的胫骨之间的角度达到所述预定矫正角度。

所述角度校验结构包括楔形块,所述楔形块包括楔形本体和与所述楔形本体固接的抵挡结构,所述楔形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呈锐角;在所述截骨刀槽位置截骨后,所述下板本体与所述上板本体分离,将所述楔形块以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上板本体接触、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下板本体接触的方式插入至所述截骨刀槽中,使所述下板本体相对于所述上板本体运动,当所述楔形块插入至所述抵挡结构与所述上板本体和/或所述下板本体相抵时,所述截骨刀口两侧的胫骨之间的角度达到所述预定矫正角度。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截骨导板,通过在分别固定于对应胫骨上的上板本体和下板本体之间形成截骨刀槽,可以快速确定第一截骨位置,同时,这种截骨位置的确定方式比起先目测、再通过透视等手段反复测量和调整的方式,可以避免因透视过程存在的放射和辐射较高从而易对手术医生的健康造成危害;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角度校验结构,在截骨后下板本体与上板本体分离并发生相对运动时,校验下板本体与上板本体之间的角度是否已经达到预定矫正角度,可以在快速确定下刀位置并减少透视对手术医生的健康造成伤害的同时,简单且较准确地校验是否达到预定矫正角度,具有更广泛的应用效果。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截骨导板,所述上板本体的内表面为与对应的胫骨贴合的上耦合面,所述下板本体的内表面为与对应的胫骨贴合的下耦合面,由于上耦合面和下耦合面与对应患者的胫骨唯一匹配,所以可以进一步保证第一截骨位置的定位精度。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截骨导板,所述角度校验结构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板本体和/或所述下板本体上。这样可以防止角度校验结构随意移动或晃动,从而影响对胫骨是否达到预定矫正角度的校验结果的准确度。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截骨导板,所述角度校验结构包括校验块,所述校验块由所述上板本体向下延伸而出,所述校验块的长度与患者的预定矫正角度相对应;在所述截骨刀槽位置截骨后,所述下板本体与所述上板本体分离并发生相对运动,当所述下板本体运动至其上表面与所述上板本体上的所述校验块的下端面平齐时,所述截骨刀口两侧的胫骨之间的角度达到所述预定矫正角度。通过在上板本体上设置校验块,检测校验块的下端面是否与下板本体的上表面平齐的方式,来校验是否达到预定矫正角度,可以实现简单、快速且能够保证一定准确度地校验是否达到预定矫正角度。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截骨导板,所述角度校验结构包括校验块和挡块,所述校验块由所述上板本体向下延伸而出,所述挡块由所述校验块的下端水平朝向所述下板本体延伸而出;在所述截骨刀槽位置截骨后,所述下板本体与所述上板本体分离并发生相对运动,当所述下板本体运动至其下表面与所述挡块的上端面相抵时,所述截骨刀口两侧的胫骨之间的角度达到所述预定矫正角度。通过下板本体运动至其下表面与所述挡块的上端面相抵的方式来校验胫骨是否达到预定矫正角度,可以实现简单、快速且结果更加精确地校验是否达到预定矫正角度。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截骨导板,所述角度校验结构包括:第一凸块,由所述上板本体向外延伸而出,包括互成角度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一校验件;第二凸块,由所述下板本体向外延伸而出,包括互成角度连接的第二连接件和第二校验件;在所述截骨刀槽位置截骨后,所述下板本体与所述上板本体分离并发生相对运动,当所述下板本体运动至所述第一校验件与所述第二校验件共线时,所述截骨刀口两侧的胫骨之间的角度达到所述预定矫正角度。这样同样可以实现简单、快速且能够保证一定准确度地校验是否达到预定矫正角度。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截骨导板,所述第一校验件上开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二校验件上开设有第二插槽;所述角度校验结构还包括插板,当所述插板同时能够插入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中时,所述第一校验件与所述第二校验件共线,所述截骨刀口两侧的胫骨之间的角度达到所述预定矫正角度。这样同样可以实现简单、快速且结果更加精确地校验是否达到预定矫正角度。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截骨导板,所述角度校验结构包括楔形块,所述楔形块包括楔形本体和与所述楔形本体固接的抵挡结构,所述楔形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呈锐角;在所述截骨刀槽位置截骨后,所述下板本体与所述上板本体分离,将所述楔形块以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上板本体接触、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下板本体接触的方式插入至所述截骨刀槽中,使所述下板本体相对于所述上板本体运动,当所述楔形块插入至所述抵挡结构与所述上板本体和/或所述下板本体相抵时,所述截骨刀口两侧的胫骨之间的角度达到所述预定矫正角度。这样同样可以实现简单、快速且结果更加精确地校验是否达到预定矫正角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截骨导板安装于胫骨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截骨导板安装于胫骨上的另一个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截骨导板安装于胫骨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截骨导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截骨导板的另一个状态的安装于胫骨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截骨导板安装于胫骨上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截骨导板安装于胫骨上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板本体,2-下板本体,3-截骨刀槽,4-校验块,5-挡块,61-第一连接件,62-第一校验件,621-第一插槽,71-第二连接件,72-第二校验件,721-第二插槽,73-插板,81-楔形本体,811-第一侧面,812-第二侧面,82-抵挡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截骨导板,包括上截骨板、下截骨板、连接结构、截骨刀槽3和角度校验结构。其中,上截骨板包括可固定于对应胫骨上的上板本体1;下截骨板包括可固定于对应胫骨上的下板本体2;连接结构用于将所述上板本体1与所述下板本体2固定连接,并可在在截骨刀的作用下使所述上板本体1与所述下板本体2分离;截骨刀槽3形成于所述上板本体1与所述下板本体2之间,用于确定截骨位置;角度校验结构,用于在截骨后所述下板本体2与所述上板本体1分离并发生相对运动时,校验截骨刀口两侧的胫骨之间的角度是否已经达到预定矫正角度。

本实施例的用于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截骨导板,通过在分别固定于对应胫骨上的上板本体1和下板本体2之间形成截骨刀槽3,可以快速确定第一截骨位置,同时,这种截骨位置的确定方式比起先目测、再通过透视等手段反复测量和调整的方式,可以避免因透视过程存在的放射和辐射较高从而易对手术医生的健康造成危害;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角度校验结构,在截骨后下板本体2与上板本体1分离并发生相对运动时,校验下板本体2与上板本体1之间的角度是否已经达到预定矫正角度,可以在快速确定下刀位置并减少透视对手术医生的健康造成伤害的同时,简单且较准确地校验是否达到预定矫正角度,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板本体1的内表面为与对应的胫骨贴合的上耦合面,所述下板本体2的内表面为与对应的胫骨贴合的下耦合面,由于上耦合面和下耦合面与对应患者的胫骨唯一匹配,所以可以进一步保证第一截骨位置的定位精度。

所述角度校验结构的具体形式可以有多种,例如,角度校验结构可以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板本体1和/或所述下板本体2上,也可以非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板本体1和/或所述下板本体2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角度校验结构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板本体1和/或所述下板本体2上。这样可以防止角度校验结构随意移动或晃动,从而影响对胫骨是否达到预定矫正角度的校验结果的准确度。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角度校验结构包括校验块4,所述校验块4由所述上板本体1向下延伸而出,所述校验块4的长度与患者的预定矫正角度相对应;在所述截骨刀槽3位置截骨后,所述下板本体2与所述上板本体1分离并发生相对运动,当所述下板本体2运动至其上表面与所述上板本体1上的所述校验块4的下端面平齐时(如图2所示),所述截骨刀口两侧的胫骨之间的角度达到所述预定矫正角度。通过在上板本体1上设置校验块4,检测校验块4的下端面是否与下板本体2的上表面平齐的方式,来校验是否达到预定矫正角度,可以实现简单、快速且能够保证一定准确度地校验是否达到预定矫正角度。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所述角度校验结构包括校验块4,所述校验块4由所述下板本体2向上延伸而出,所述校验块4的长度与患者的预定矫正角度相对应;在所述截骨刀槽3位置截骨后,所述下板本体2与所述上板本体1分离并发生相对运动,当所述下板本体2运动至所述校验块4的上端面与所述上板本体1上的下表面平齐时,所述截骨刀口两侧的胫骨之间的角度达到所述预定矫正角度。这样同样可以实现简单、快速且能够保证一定准确度地校验是否达到预定矫正角度。

作为角度校验结构的一种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角度校验结构包括校验块4和挡块5,所述校验块4由所述上板本体1向下延伸而出,所述挡块5由所述校验块4的下端水平朝向所述下板本体2延伸而出;在所述截骨刀槽3位置截骨后,所述下板本体2与所述上板本体1分离并发生相对运动,当所述下板本体2运动至其下表面与所述挡块5的上端面相抵时,所述截骨刀口两侧的胫骨之间的角度达到所述预定矫正角度。通过下板本体2运动至其下表面与所述挡块5的上端面相抵的方式来校验胫骨是否达到预定矫正角度,可以实现简单、快速且结果更加精确地校验是否达到预定矫正角度。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所述角度校验结构包括校验块4和挡块5,所述校验块4由所述下板本体2向上延伸而出,所述挡块5由所述校验块4的上端水平朝向所述上板本体1延伸而出;在所述截骨刀槽3位置截骨后,所述下板本体2与所述上板本体1分离并发生相对运动,当所述下板本体2运动至其所述挡块5的下端面与所述上板本体1的上表面相抵时,所述截骨刀口两侧的胫骨之间的角度达到所述预定矫正角度。这样同样可以实现简单、快速且结果更加精确地校验是否达到预定矫正角度。

作为角度校验结构的另一种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角度校验结构包括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第一凸块由所述上板本体1向外延伸而出,包括互成角度连接的第一连接件61和第一校验件62;第二凸块由所述下板本体2向外延伸而出,包括互成角度连接的第二连接件71和第二校验件72;在所述截骨刀槽3位置截骨后,所述下板本体2与所述上板本体1分离并发生相对运动,当所述下板本体2运动至所述第一校验件62与所述第二校验件72共线时,所述截骨刀口两侧的胫骨之间的角度达到所述预定矫正角度。这样同样可以实现简单、快速且能够保证一定准确度地校验是否达到预定矫正角度。为了是校验是否达到预定角度的结果更加精确,进一步地,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校验件62上开设有第一插槽621,所述第二校验件72上开设有第二插槽721;所述角度校验结构还包括插板73,当所述插板73同时能够插入所述第一插槽621和所述第二插槽721中时,所述第一校验件62与所述第二校验件72共线,所述截骨刀口两侧的胫骨之间的角度达到所述预定矫正角度。

作为角度校验结构的另一种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角度校验结构包括楔形块,所述楔形块包括楔形本体81和与所述楔形本体81固接的抵挡结构82,所述楔形本体8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811和第二侧面812,所述第一侧面811和所述第二侧面812呈锐角;在所述截骨刀槽3位置截骨后,所述下板本体2与所述上板本体1分离,将所述楔形块以所述第一侧面811与所述上板本体1接触、所述第二侧面812与所述下板本体2接触的方式插入至所述截骨刀槽3中,使所述下板本体2相对于所述上板本体1运动,当所述楔形块插入至所述抵挡结构82与所述上板本体1相抵时,所述截骨刀口两侧的胫骨之间的角度达到所述预定矫正角度。这样同样可以实现简单、快速且结果更加精确地校验是否达到预定矫正角度。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当楔形块插入至所述抵挡结构82与所述下板本体2相抵时,所述截骨刀口两侧的胫骨之间的角度达到所述预定矫正角度。同样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还可以是,当楔形块插入至所述抵挡结构82与所述上板本体1和所述下板本体2同时相抵时,所述截骨刀口两侧的胫骨之间的角度达到所述预定矫正角度。

在使用时,如图1所示,先将截骨导板与对应的患者胫骨相匹配定位,使上耦合面、下耦合面分别与对应的患者胫骨相贴合,完成对截骨导板在胫骨上安装位置的确定;然后打入克氏针使截骨导板固定安装于对应的胫骨上;截骨导板上的截骨刀槽3与胫骨所对应的位置即为截骨位置,使用截骨刀在该位置截骨,并切断连接结构,使上板本体1与下板本体2分离;之后通过撑开器使下板本体2带动对应胫骨一起相对于上板本体1及其所对应的胫骨运动,当下板本体2运动至其上表面与上板本体1上的校验块4的下端面平齐时(如图2所示),截骨刀口两侧的胫骨之间的角度达到预定矫正角度;之后使用具有固定作用的手术器械对达到预定矫正角度后的胫骨进行固定。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