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负压溶脂治疗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1923发布日期:2018-10-19 21:35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美容器械,具体地,涉及一种射频负压溶脂治疗手柄。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身体肥胖的人数也在增加,而肥胖会导致多种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同时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于爱美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导致人们对于减肥也越来越重视,一部分人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达到减肥减脂的目的,而一部分人却由于难以长期坚持等原因而无法仅仅依靠自身努力来达到减肥减脂的目的,需要通过溶脂机械等的辅助进行。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溶脂机械主要为射频溶脂治疗仪,其原理主要是通过发射射频能量对脂肪细胞加热进而使脂肪细胞分解,分解后的脂肪细胞通过肝脏代谢等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溶脂减肥的目的。同时,射频溶脂治疗仪还能够对肌肤真皮层的胶原蛋白进行加热,从而使其排列紧密,进而达到紧致肌肤的效果。经过适当使用后,使用者能去除多余脂肪,进而达到减脂、塑形、美容等功效。但是,现有的射频溶脂治疗仪还存在以下缺点:仅通过单一的射频技术进行溶脂,溶脂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以上问题的射频负压溶脂治疗手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射频负压溶脂治疗手柄,包括壳体、两滚动组件以及控制单元,所述壳体包括拆卸式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设有与射频负压溶脂治疗仪的主机内的真空泵相连通的气流通道,所述上壳体用于安装所述两滚动组件,任一滚动组件包括金属滚轮、驱动件以及射频导通连接件,两金属滚轮相互平行地安装于所述上壳体,且两金属滚轮间形成一用于容置皮肤的凹陷部,所述气流通道与该凹陷部相连通,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两金属滚轮运动,所述射频导通连接件安装于对应金属滚轮内,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用于向对应的金属滚轮提供射频。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驱动两金属滚轮反向旋转以及相向运动,以挤压堆积皮肤。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包括两滚轮固定架,两滚轮固定架相互平行地设置,两金属滚轮平行地安装于所述两滚轮固定架之间,任一滚轮固定架设有与所述滚动组件相配合的内部空腔以及滑槽,所述金属滚轮能够相对所述滑槽滑动。

进一步地,任一滚轮固定架底部与所述下壳体卡接以便于拆装。

进一步地,任一滚动组件还包括两滚轮滑动件,所述两滚轮滑动件分别安装于两滚轮固定架的内部空腔内,且与所述驱动件相连接,以使得所述驱动件驱动金属滚轮转动的同时能够相对所述滑槽滑动。

进一步地,任一滚动组件还包括驱动件固定架,所述金属滚轮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金属滚轮的两开口端均设有绝缘端盖,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驱动件固定架安装于所述金属滚轮内,所述驱动件固定架的一端设有供驱动件穿出的通孔,另一端设有与所述滚轮同轴的凸轴,所述驱动件和所述凸轴分别穿过对应滚轮固定架上的滑槽后伸入内部空腔,所述两滚轮滑动件分别安装于所述驱动件和所述凸轴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包括基础壳体和安装于所述基础壳体上部的吸气面板,所述基础壳体为上下开口的空腔结构,所述基础壳体包括第一进气口、第一出气口以及与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一出气口相连通的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第一进气口设置于所述基础壳体的顶部,所述第一出气口设置于所述基础壳体的底部,所述吸气面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相连通的一个以上的第二进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吸气面板与所述基础壳体卡接固定以便于拆装。

进一步地,所述基础壳体由两结构对称的左半壳和右半壳组成,所述左半壳和右半壳卡接以便于拆装。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还包括护套以及护套固定件,所述护套通过所述护套固定件连接至所述第一出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还包括两固定辅助件,任一固定辅助件包括固定本体以及与所述固定本体铰接的活动卡扣,所述固定本体的两端分别连接两对应的滚轮固定架,且所述固定本体设于所述金属滚轮的外侧,所述活动卡扣与所述基础壳体的卡接,从而辅助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电路和控制面板,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射频导通连接件、所述驱动件以及射频负压溶脂治疗仪的主机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安装于所述基础壳体上,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射频负压溶脂治疗手柄还包括与两金属滚轮相配合的两活动密封压片,以提高凹陷部的负压效果,任一活动密封压片一端与所述下壳体顶部相连接,另一端始终保持与对应的金属滚轮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密封压片设于两所述固定本体的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基础壳体还包括便于使用者手持使用的手持部。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滚轮采用304不锈钢制得。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为电机。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射频负压溶脂治疗手柄,通过结构优化,提高溶脂美容效果,且结构便于拆卸,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示的射频负压溶脂治疗手柄的分解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示的射频负压溶脂治疗手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示的射频负压溶脂治疗手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所指示的方向为空气流动的方向;

图4是图3中两滚轮的运动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上壳体10、下壳体20、滚动组件30、左半壳21、右半壳22、吸气面板23、护套24、护套固定件25、第一气流通道26、手持部27、第二进气口231、滚轮固定架11、固定辅助件12、滑槽13、固定本体121、活动卡扣122、金属滚轮31、电机32、电机固定架33、射频导通连接件34、滚轮滑动件35、绝缘端盖36、轴承37、控制电路41、控制面板42、活动密封压片3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示的射频负压溶脂治疗手柄,适用于射频负压溶脂治疗仪,包括壳体、两滚动组件30以及控制单元。

所述壳体包括拆卸式连接的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

所述下壳体20包括两结构对称的左半壳21和右半壳22、吸气面板23、护套24以及护套固定件25。

所述左半壳21和右半壳22卡接,从而便于拆装。具体地,所述左半壳21上设有一个以上的卡接柱,所述右半壳22上设有与所述卡接柱一一对应的卡接槽,通过所述卡接柱与对应卡接槽之间的卡合连接,从而将所述左半壳21与所述右半壳22固定连接以形成一基础壳体。所述基础壳体为上下开口的空腔结构,具体地,所述基础壳体包括第一进气口、第一出气口以及与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一出气口相连通的第一气流通道26。所述第一进气口设置于所述基础壳体的顶部。所述第一出气口设置于所述基础壳体的底部,所述第一出气口设有与所述护套固定件25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

可以理解,所述基础壳体还设有与所述上壳体10相配合的卡槽。

可以理解,所述基础壳体还包括便于使用者手持使用的手持部27。

所述吸气面板23与所述基础壳体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吸气面板23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相连通的一个以上的第二进气口231。本实施例中,所述基础壳体的顶部设有用于容置所述吸气面板23的容置槽,可将所述吸气面板23安装于所述容置槽内,从而美化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吸气面板23与所述基础壳体卡接固定。

所述护套24通过所述护套固定件25连接至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护套固定件25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气口的第一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内螺纹,另一端设有与所述护套24相配合的第二外螺纹。所述护套固定件25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气口相连通的第二气流通道。所述护套24设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内螺纹。所述护套24内设有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相连通的第三气流通道。所述第三气流通道与射频负压溶脂治疗仪的主机内的真空泵相连通。

所述上壳体10包括两滚轮固定架11以及两固定辅助件12。两滚轮固定架11相互平行地间隔预定距离设置。任一滚轮固定架11设有与所述滚动组件30相配合的内部空腔以及滑槽13,所述滑槽13设于所述滚轮固定架11的侧壁上。任一滚轮固定架11底部与所述吸气面板23卡接。任一固定辅助件12包括固定本体121以及与所述固定本体121铰接的活动卡扣122。所述固定本体121的两端分别连接两对应的滚轮固定架11的端部。所述活动卡扣122与所述基础壳体的卡槽卡合配合,从而辅助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

任一滚动组件30包括金属滚轮31、电机32、电机固定架33、射频导通连接件34以及两滚轮滑动件35。

两所述金属滚轮31相互平行地安装于所述两滚轮固定架11间,且所述第二进气口231位于两金属滚轮31之间。两金属滚轮31间形成一用于容置皮肤的凹陷部。所述金属滚轮31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金属滚轮31的两开口端均设有绝缘端盖36。所述电机32安装于所述电机固定架33内,所述电机32伸出的电机轴与所述金属滚轮31同轴。所述电机固定架33安装于所述金属滚轮31内。所述电机固定架33的一端设有供电机轴穿出的通孔,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电机轴同轴的凸轴。所述电机轴和所述凸轴分别穿过对应滚轮固定架11上的滑槽13后伸入所述滚轮固定架11的内部空腔。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轴和所述凸轴分别通过两轴承37与两滚轮固定架11相连接。所述射频导通连接件34安装于所述金属滚轮31内,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用于向对应的金属滚轮31提供射频。所述两滚轮滑动件35分别安装于所述电机轴和所述凸轴的端部,以使得所述电机轴和所述凸轴沿其轴线转动的同时能够相对所述滑槽13滑动。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电路41和控制面板42,所述控制电路41与所述射频导通连接件34、所述电机32以及射频负压溶脂治疗仪的主机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42安装于所述基础壳体上,与所述控制电路41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42上设有便于使用者操作的按键。

使用时,将所述射频负压溶脂治疗手柄与射频负压溶脂治疗仪的主机相连接,金属滚轮31与人体皮肤相接触,主机内的真空泵抽真空,使两金属滚轮31之间的空气从第二进气口231进入,经过第一气流通道26、第一出气口、第二气流通道和第三气流通道后进入主机,从而在两金属滚轮31之间产生负压,进而将皮肤往两金属滚轮31之间的凹陷部吸起,皮肤内游离的脂肪被引聚在一起;同时,射频负压溶脂治疗仪的主机产生射频并通过所述射频导通连接件34、金属滚轮31到达人体皮肤组织并进行射频治疗。同时,两电机32分别驱动两金属滚轮31沿各自的轴线反向旋转,而在滚轮滑动件35的作用下,同时带动两金属滚轮31相向运动,从而起到有效挤压皮肤的作用,提高射频负压溶脂的效果。具体如图4所示,工作时,所示控制单元控制电机32使得第一个金属滚轮31顺时针转动的同时向靠近第二个金属滚轮31的方向移动,第二个金属滚轮31逆时针转动的同时向靠近第一个金属滚轮31的方向移动,从而提高两金属滚轮31之间的皮肤的堆积,而停止工作时则与上述工作过程相反,具体如第一个金属滚轮31逆时针转动的同时向远离第二个金属滚轮31的方向移动,第二个金属滚轮31顺时针转动的同时向远离第一个金属滚轮31的方向移动。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射频负压溶脂治疗手柄还包括与两金属滚轮31相配合的两活动密封压片38,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提高凹陷部的负压效果,进而提高射频负压溶脂的效果。任一活动密封压片38一端与吸气面板23相连接,另一端始终保持与对应的金属滚轮31紧密贴合,即,随着对应金属滚轮31的移动而同步变化,使得两金属滚轮31、两活动密封压片38以及所述吸气面板23之间始终保持一良好密封效果的负压工作区域,从而提高对人体皮肤的负压吸附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吸气面板23与所述基础壳体的连接处设有密封件,所述滚轮与滚轮固定架11的连接处也设有密封件,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防止漏气,进而提高射频负压溶脂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滚轮31采用304不锈钢制得,使其在温度变化影响下变形极小。

综上,本申请所示的射频负压溶脂治疗手柄,通过结构优化,提高溶脂美容效果,且结构便于拆卸,方便使用。

如上所述,可较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