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用呼吸面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27675发布日期:2019-01-25 17:16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用呼吸面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呼吸面罩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儿童用呼吸面罩。



背景技术:

呼吸面罩是医院常用的医疗器械,使用时固定于患者的鼻子或嘴上,同时连接呼吸机,目前,市场上的呼吸面罩多为成人用,极少数的呼吸面罩适用于儿童;呼吸面罩在使用过程中,为使其保持密封性,必须紧扣在病人面部,长时间佩戴后病人面部很不舒服,往往会将病人面部嵌伤,而对于面部皮肤娇嫩的儿童更不适用;另外,现有的呼吸面罩的形状尺寸多为固定式,大小不可调节,儿童使用时往往因面罩较大而带来面部遮挡面积较大且密封不严的问题,同时,儿童患者的个体面部差异较大,现有的呼吸面罩不能满足各个年龄段的儿童患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儿童的呼吸面罩,该方案的呼吸面罩可根据儿童面部进行大小调节,操作简单、密封性好、佩戴舒服且不易嵌伤儿童皮肤。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童用呼吸面罩,包括罩体、紧束带、进气口和排气孔,罩体的罩口处设有一圈片状的硅胶封圈,硅胶封圈的外侧套设有棉布;罩体的底端设有扇面形的折叠区,折叠区的两个侧边设有硅胶封条,硅胶封条的外侧套设有棉布,折叠区的底部两端均固定有收紧带,折叠区的底部设有用于收紧带穿过的收紧通道,收紧带穿过收紧通道并通过单孔绳卡固定。两条收紧带穿过收紧通道后,在折叠区底部的中间位置汇合,并同时穿过单孔绳卡,从而实现了收紧带的固定。现有技术中,罩体多为柔软的硅胶材质,因此,整个罩体具有一定的延伸性,通过在罩体底部加设折叠区,整个罩体的大小可随之调节,调整时,使用者按下单孔绳卡,同时拉动绳卡中穿过的两根收紧带,调整至合适位置时松开单孔绳卡,即可完成大小调节及收紧带固定。

折叠区底端的外侧固定有硅胶挡条,所述硅胶挡条的两端固定于罩体底部,硅胶挡条的设计可进一步增加折叠区底部的密封性。

扇面形的折叠区的弧度为30°-60°,该弧度设计易于使用者调整面罩大小且不妨碍其整体密封性。

折叠区是由聚氯乙烯或聚酰胺材质的塑料制成,塑料材质的折叠区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和透明性,实用性好。

进气口置于罩体的前端,所述进气口的进气端连通有分气管,所述分气管的端部设有鼻塞,鼻塞上设有出气孔,当患者急需氧气使,可将鼻塞塞入患者鼻孔,使氧气第一时间进入患者体内。

排气孔置于进气口下方的罩体上,所述排气孔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排气孔对称设置,易于及时排出罩体内患者呼出的气体,使罩体内气压保持在合适值。

紧束带的外侧套设有棉布,佩戴舒服且防止紧束带嵌伤患者皮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的儿童用呼吸面罩,罩体的罩口设有硅胶封圈,且硅胶封圈外套设有棉布,提高了罩体的密封性,且增加了罩体佩戴的舒适度,不易嵌伤皮肤,同时棉布具有吸汗作用,可有效保护儿童皮肤免受汗液浸泡;罩体底端设有扇形的折叠区,使用者可通过单孔绳卡和两根收紧带调整折叠区的大小,同时对面罩的大小进行调整,操作简单,可使面罩适用于不同年龄儿童患者的面部;折叠区的两个侧面设有硅胶封条,使得折叠区的调整不会影响罩体整体的密封性,同时折叠区下方设有硅胶挡条,可进一步提高折叠区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儿童用呼吸面罩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儿童用呼吸面罩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罩体,2为紧束带,3为硅胶封圈,4为棉布,5为进气口,6为分气管,7为鼻塞,8为折叠区,9为硅胶封条,10为收紧带,11为单孔绳卡,12为硅胶挡条,13为排气孔,14为收紧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 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儿童用呼吸面罩,包括罩体、紧束带、进气口和排气孔,罩体的罩口处设有一圈片状的硅胶封圈,硅胶封圈的外侧套设有棉布;罩体的底端设有扇面形的折叠区,折叠区弧度为45°,折叠区的两个侧边设有硅胶封条,硅胶封条的外侧套设有棉布,折叠区的底部两端均固定有收紧带,折叠区的底部设有用于收紧带穿过的收紧通道,收紧带穿过收紧通道并通过单孔绳卡固定;折叠区底端的外侧固定有硅胶挡条,所述硅胶挡条的两端固定于罩体底部;进气口置于罩体的前端,进气口的进气端连通有分气管,分气管的端部设有鼻塞,鼻塞上设有出气孔;排气孔置于进气口下方的罩体上,排气孔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排气孔对称设置;紧束带的外侧套设有棉布。

本方案的呼吸面罩可根据儿童面部进行大小调节,操作简单,儿童患者使用时,首先压紧单孔绳卡的弹性按钮,之后通过拉动绳卡中的两根收紧带实现大小调节,调整至合适位置后,停止按压单孔绳卡,收紧带固定,从而完成了罩体的大小调节,同时,该呼吸面罩密封性好、佩戴舒服且不易嵌伤儿童皮肤。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上述实例,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同原理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