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动物肌肉注射、尾静脉采血及尾静脉给药的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6486发布日期:2018-09-14 21:02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动物肌肉注射、尾静脉采血及尾静脉给药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动物肌肉注射实验,如大鼠或小鼠,由于待注射动物难以固定,需要多个实验人员的相互配合,实验过程中至少需要两个实验人员才能完成,即一个实验人员用手固定住待注射动物,另外一个实验员实施注射。

由于实验过程中需要对实验动物进行抓拿,会给实验动物带来很大的人为干扰因素,影响最终的实验结果,而且增大了实验人员被动物咬伤的几率,形成安全隐患。现有技术中,缺乏一套能够方便固定动物的实验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物肌肉注射、尾静脉采血及尾静脉给药的辅助装置,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减少实验人员对动物的抓拿等操作,只需一个实验人员即可完成对动物的肌肉注射及尾静脉采血、尾静脉给药,且能够对不同体型的动物实现活动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动物肌肉注射、尾静脉采血及尾静脉给药的辅助装置:辅助装置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为与动物外轮廓匹配的一三维空间,三维空间由限位壁围合而成并具有光滑的内表面,限位壁包括顶壁、底壁、左侧壁、右侧壁、前侧壁及后侧壁;其中,底壁的内表面左低右高,右侧壁为可开启式结构并设有仅允许动物的尾巴通过的第一端口,顶壁、底壁、前侧壁及后侧壁中,至少一者设有允许动物四肢通过的第二端口。

进一步地,限位壁靠近左端的位置设有供动物呼吸的第三端口。

进一步地,第一端口为条形孔。

进一步地,右侧壁具有向右上行或向左下行的自由度。

进一步地,前侧壁及后侧壁为光滑面板,底壁、顶壁为镂空结构,其镂空结构设有镂空槽,镂空槽连续延伸并具有光滑的槽壁,其一端延伸至左侧壁,另一端延伸至右侧壁。

进一步地,辅助装置为设置在一支架上的笼体,支架由三块矩形板首尾相接组成,支架的侧面呈三角形,笼体设在倾斜设置的矩形板上,笼体与动物外轮廓相匹配,笼体的顶面、底面为镂空网板,笼体的右侧面设有与其相对滑动的笼门,笼门包括框体和镂空网板,镂空网板上设有若干相互平行且连续延伸的金属丝,设有笼体的矩形板在笼门的对向位置开设有矩形框,矩形框内设有若干相互平行且连续延伸的金属丝,笼门与笼体的顶面分别设有仅允许动物的尾巴通过的缺口,各缺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框体上设有螺孔和定位螺母,框体通过定位螺母与笼体的侧壁卡合。

进一步地,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进一步地,三角形的斜边与底边的夹角为30-75°。

进一步地,笼体以50-90°的夹角设在倾斜设置的矩形板上。

进一步地,笼门垂直于地面设置。笼门设在笼体的右侧面,起到笼体的右侧壁的作用。

进一步地,金属丝为铁丝、钢丝、铝合金丝、合成树脂材料。

进一步地,动物为小鼠或大鼠。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壁倾斜的限位结构,方便了对动物肌肉注射、尾静脉采血及尾静脉给药操作。限位结构具有光滑的限位壁,防止动物抓在侧壁上而难以实现对其固定。限位结构上设有仅允许动物的尾巴通过的第一端口,可方便快捷的实现对动物的固定。

具体设置时,采用设在一三角形支架上的笼体,支架为放置动物的笼体提供了稳固的支撑;笼体内设有表面光滑的相互平行的金属丝,方便观察待注射动物的位置和状态,且这些金属丝既方便动物滑入笼体,也能实现对动物的支撑,又能防止动物通过四肢抓在笼体上;笼门的框体与网板相互连接的一边上各设有一个缺口,将动物的尾巴从网板中拉出,且可顺势通过网板的缺口往下拉,经过笼门的框体上的缺口,即可用手将动物尾巴固定在动物身体的正后方,方便了动物的肌肉注射及尾静脉给药或取血操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减少实验人员对动物的抓拿等操作,只需一个实验人员即可完成对动物的肌肉注射,且能够对不同体型的动物实现固定。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动物肌肉注射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矩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矩形板与笼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圈A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笼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2-笼体;3-笼门;4-定位螺母;5-金属丝;10-第一矩形板;11-第二矩形板;12-第三矩形板;30-框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见附图1-5,本实用新型的动物肌肉注射辅助装置用于实现对小鼠的尾静脉注射(给药)及尾静脉采血实验。该装置包括支架,支架由第一矩形板10、第二矩形板11和第三矩形板12首尾相接组成,支架的侧面呈三角形,其中第二矩形板11和第三矩形板12相互垂直设置,第一矩形板10和第三矩形板12的夹角为60°,第一矩形板10的尺寸为17cm×10cm。第一矩形板10、第二矩形板11和第三矩形板12的材质为木头,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如树脂或塑料。

第一矩形板10上设有用于放置小鼠的笼体2,笼体2的内径尺寸为4cm×4cm。笼体2包括前后相对设置的两块梯形侧板(前侧壁、后侧壁)及上下相对设置的两块矩形网板(顶壁、底壁),梯形侧板与矩形网板的所在的面均垂直于第一矩形板10。其中,位于上方的矩形网板(顶壁)的长度比其下方的矩形网板(底壁)的长度长。矩形网板(顶壁、底壁)上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铁丝5,铁丝5的直径为0.7mm,两铁丝之间的间距为5mm。笼体2的开口端设有能够与笼体2相对滑动的笼门3(右侧壁),笼门3的材质为铁,且第一矩形板10在相对笼门3的位置开设有矩形框,矩形框内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铁丝5,铁丝5的直径为0.7mm,两铁丝之间的间距为6mm。笼门3包括呈矩形的框体30及设在框体30内的若干相互平行的铁丝5。笼门3上的铁丝数目与顶壁和底壁上铁丝的数目相同,框体30的外径与笼体2的内径尺寸相同,框体30上设有螺孔,框体30上还设有定位螺母4,框体30通过定位螺母4与网板卡合,使用时,将框体30上的定位螺母4拧开,然后将笼门3放入笼体2内,当需要将笼门3固定时,将定位螺母4与螺孔连接后拧紧,即可实现笼门3的固定。另外,框体30上设有一个缺口,且矩形网板上与该缺口相对应的位置也设有一个缺口,两缺口相连通。

本实施例的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其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该装置,将其放置在实验台上,支架通过第三矩形板12与实验台接触并稳固的放置于实验台上。然后将笼门3从笼体2内拆卸下来,将小鼠从笼体2的开口端放入,小鼠即可滑入笼体2内,由于第一矩形板10上设有铁丝5,小鼠的鼻尖部分可穿过铁丝5之间的空隙,保证其呼吸同时方便其固定。小鼠进入笼体2内后,将定位螺母4拧入笼门3框体30内的螺孔内即可实现小鼠固定。对于不同体型大小的小鼠,选择合适位置固定笼门3即可。将小鼠固定后,从上方矩形网板的铁丝5空隙中挑出小鼠尾巴,然后沿缺口方向顺势拉住小鼠尾巴,其经过矩形网板和笼门3的框体30上的缺口被固定在动物身体的正后方,达到进一步固定小鼠的目的,方便下一步的尾静脉注射实验及尾静脉采血实验。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动物肌肉注射辅助装置用于实现对大鼠的肌肉注射实验。该装置包括支架,支架由第一矩形板10、第二矩形板11和第三矩形板12首尾相接组成,支架的侧面呈三角形,其中第二矩形板11和第三矩形板12相互垂直设置,第一矩形板10和第三矩形板12的夹角为70°,第一矩形板10的尺寸为17cm×10cm。第一矩形板10、第二矩形板11和第三矩形板12的材质为金属板。

第一矩形板10上设有用于放置大鼠的笼体2,笼体2的内径尺寸为8cm×8cm。笼体2包括前后相对设置的两块梯形侧板(前侧壁、后侧壁)及上下相对设置的两块矩形网板(顶壁、底壁),梯形侧板与矩形网板的所在的面均垂直于第一矩形板10。其中,位于上方的矩形网板(顶壁)的长度比其下方的矩形网板(底壁)的长度长。矩形网板(顶壁、底壁)上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钢丝5,钢丝5的直径为0.7mm,两钢丝之间的间距为8mm。笼体2的开口端设有能够与笼体2相对滑动的笼门3(右侧壁),笼门3的材质为钢,且第一矩形板10在相对笼门3的位置开设有矩形框,矩形框内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钢丝5,钢丝5的直径为0.7mm,两钢丝之间的间距为12mm。笼门3包括呈矩形的框体30及设在框体30内的若干相互平行的钢丝5。笼门3上的铁丝数目与顶壁和底壁上铁丝的数目相同,框体30的外径与笼体2的内径尺寸相同,框体30上设有螺孔,框体30上还设有定位螺母4,框体30通过定位螺母4与网板卡合,使用时,将框体30上的定位螺母4拧开,然后将笼门3放入笼体2内,当需要将笼门3固定时,将定位螺母4与螺孔连接后拧紧,即可实现笼门3的固定。另外,框体30上设有一个缺口,且矩形网板上与该缺口相对应的位置也设有一个缺口,两缺口相连通。

本实施例的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其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该装置,将其放置在实验台上,支架通过第三矩形板12与实验台接触并稳固的放置于实验台上。然后将笼门3从笼体2内拆卸下来,将大鼠从笼体2的开口端放入,大鼠即可滑入笼体2内,由于第一矩形板10上设有铁丝5,大鼠的鼻尖部分可穿过铁丝5之间的空隙,保证其呼吸同时方便其固定。大鼠进入笼体2内后,将定位螺母4拧入笼门3框体30内的螺孔内即可实现大鼠固定。对于不同体型大小的大鼠,选择合适位置固定笼门3即可。将大鼠固定后,从上方矩形网板(顶壁)的铁丝5空隙中挑出大鼠的尾巴,然后沿缺口方向顺势拉住大鼠尾巴;从下方矩形网板(底壁)的空隙中顺势拉出大鼠的后肢;实验人员可将大鼠的尾巴和后肢用同一只手固定,另一只手实施肌肉注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