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停式支臂及由其构成的红外光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1465发布日期:2018-08-14 17:59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悬停式支臂及由其构成的红外光治疗仪。



背景技术:

红外光治疗仪是医疗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通过发射的红外线可以透过衣服作用与治疗部位,继而穿过皮肤,直接使肌肉、皮下组织等产生热效应,加速血液物质循环,增加新陈代谢、减少疼痛、增加肌肉松弛、产生按摩效果等,红外线主要是由于其能从不同水平调动人体本身的抗病能力而治疗疾病。

现有的红外光治疗仪中机臂一般采用可旋转联接结构,通过机臂实现机头位置的调整,现有的一般采用旋转联接件之间的摩擦力使机臂在某一旋转状态时固定,但由于重力的原因,长久使用机臂会往下掉,继而影响治疗仪的使用效果;也有少数的机臂采用了气动弹簧进行机臂旋转时的定位,但不易操作,成本也相对较高;另外,现有的机臂只有在竖直方向上调节,以至于机头可调节的照射范围和照射角度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悬停式支臂及由其构成的红外光治疗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悬停式支臂,包括上支臂、下支臂及设于上支臂、下支臂之间的第一联接件,所述上支臂的外端设有第二联接件,所述下支臂外端设有第三联接件,所述上支臂包括第一上支撑杆和第二上支撑杆,所述第一上支撑杆、第二上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设有的铰接部铰接,所述第二上支撑杆的内部设有拉簧,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设有挂接部,所述挂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上支撑杆的两端挂接;所述下支臂包括第一下支撑杆和第二下支撑杆,所述第一下支撑杆、第二下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联接件、第三联接件设有的铰接部铰接,所述第二下支撑杆内部设有压簧,所述压簧近于所述第一联接件的一端设有卡接部,所述第一联接件设有第一定位联接轴,所述卡接部设有的凹槽止抵于所述第一定位联接轴外侧,所述压簧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下支撑杆内侧设有的止挡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联接件包括第一内壳,及穿设于第一内壳的所述第一定位联接轴,所述第一定位联接轴外周依次设有限位块、第一外壳,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一内壳、第一外壳之间,所述限位块内侧设有限位槽,所述卡接部的外端置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第一内壳、第一外壳的相对面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构成所述第一联接件设有的铰接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定位联接轴外端套设有三角形支撑架。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联接件包括第二内壳,及穿设于所述第二内壳的第二定位联接轴,所述第二定位联接轴外周套设有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内壳、第二外壳的相对面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构成所述第二联接件设有的铰接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内壳、第二外壳之间设有旋转联接件,所述旋转联接件设有向外延伸的夹具支杆,所述夹具支杆外端设有万向联接头,所述万向联接头固定联接有一联接杆,所述联接杆的外端设有夹头。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三联接件包括第三内壳,及穿设于所述第三内壳的第三定位联接轴,所述第三定位联接轴外周套设有联接块、第三外壳,所述联接块位于所述第三内壳与所述第三外壳之间,所述第三内壳与所述第三外壳的相对面设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构成所述第三联接件设有的铰接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联接块上方与所述第三定位联接轴铰接,下方与设有的支撑座旋转式联接。

一种红外光治疗仪,包括机身、底座、机头、及所述的悬停式支臂,所述机身下方设有所述底座,所述机身上方设有所述悬停式支臂,所述机头与所述悬停式支臂的上端联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悬停式支臂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悬停式支臂、第二悬停式支臂,所述机身两侧设有固定部,所述悬停式支臂的下端与所述固定部联接,所述机身上设有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位于所述第一悬停式支臂、第二悬停式支臂之间。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机身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联接柱,所述联接柱的上端与所述机身的后侧固定联接,所述联接柱的下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联接,所述底座下方设有万向轮;所述联接柱近于所述机身的一端设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悬停式支臂设有的上支臂中第一上支撑杆和第二上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设有的铰接部铰接,第二支撑部设有拉簧,拉簧两端设有的挂接部与第一上支撑杆的两端挂接,上支臂旋转时,会拉动拉簧,拉簧产生的向上的分力以平衡上支臂的受到的重力,同理下支臂在旋转时,会压缩压簧,压簧产生的向上的分力以平衡下支臂的受到的重力,以实现悬停式支臂在旋转过程中的任意悬停,操作方便,下支臂;另外,下支臂的下方的支撑座与设有的联接块旋转式联接,以实现360°旋转,红外光治疗仪中的机头与上支臂外端设有的万向联接头联接,使机头能够多角度旋转,实现了悬停式支臂可多维度旋转。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悬停式支臂具体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悬停式支臂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红外光治疗仪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1 悬停式支臂 11 上支臂

111 第一上支撑杆 112 第二上支撑杆

113 拉簧 1131 挂接部

12 下支臂 121 第一下支撑杆

122 第二下支撑杆 123 压簧

1231 卡接部 13 第一联接件

131 第一内壳 132 第一外壳

133 第一定位联接轴 134 第一凸起

135 限位块 1351 限位槽

136 三角形支撑架 14 第二联接件

141 第二内壳 142 第二外壳

143 第二定位联接轴 144 第二凸起

15 第三联接件 151 第三内壳

152 第三外壳 153 第三定位联接轴

154 第三凸起 155 联接块

156 支撑座 16 旋转联接件

17 夹具支杆 171 万向联接头

18 夹头 2 红外光治疗仪

21 机身 211 显示器

212 固定部 22 底座

221 万向轮 23 联接柱

231 把手 24 悬停式支臂

241 第一悬停式支臂 242 第二悬停式支臂

3 机头 4 光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悬停式支臂,包括上支臂11、下支臂12及设于上支臂11、下支臂12之间的第一联接件13,上支臂11的外端设有第二联接件14,下支臂12外端设有第三联接件15,上支臂11包括第一上支撑杆111和第二上支撑杆112,第一上支撑杆111、第二上支撑杆1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联接件13、第二联接件14设有的铰接部铰接,第二上支撑杆112的内部设有拉簧113,拉簧113的两端分别设有挂接部1131,挂接部1131分别与第一上支撑杆111的两端挂接;下支臂12包括第一下支撑杆121和第二下支撑杆122,第一下支撑杆121、第二下支撑杆12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联接件13、第三联接件15设有的铰接部铰接,第二下支撑杆122内部设有压簧123,压簧123近于第一联接件13的一端设有卡接部1231,第一联接件13设有第一定位联接轴133,卡接部1231设有的凹槽止抵于第一定位联接轴133外侧,压簧123另一端抵接于第二下支撑杆122内侧设有的止挡部。

具体的,第一上支撑杆111和第二上支撑杆112分别与第一联接件13和第二联接件14设有的铰接部铰接,上支臂11转动时,第一上支撑杆111、第二上支撑杆112绕着铰接部转动,由于第二上支撑杆112内设有拉簧113,拉簧113两端设有挂接部1131与第一上支撑杆111的两端挂接,在旋转过程中,拉簧113会受到一个斜向上的拉力,继而产生一个向上的分力,以平衡上支臂11的重力,以实现上支臂11旋转时的悬停;第一下支撑杆121和第二下支撑杆122分别与第一联接件13和第三联接件15设有的铰接部铰接,下支臂12转动时,第一下支撑杆121和第二下支撑杆122绕着铰接部转动,由于第二下支撑杆122内设有压簧123,压簧123近于第一联接件13的一端设有卡接部1231,卡接部1231设有凹槽,凹槽与第一定位联接轴133抵接,压簧123另一端抵接于第二下支撑杆122内侧设有的止挡部,优选地,卡接部1231可设置多个凹槽,不同角度设置的凹槽使压簧123所受力的角度不同,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凹槽与第一定位联接轴133抵接;当下支臂12旋转时,第一下支撑杆121和第二下支撑杆122绕者铰接部转动,压簧123被压缩,由此产生平衡下支臂12重力的力,以实现下支臂12旋转时的悬停。

进一步的,第一联接件13包括第一内壳131,及穿设于第一内壳131的第一定位联接轴133,第一定位联接轴133外周依次设有限位块135、第一外壳132,限位块135位于第一内壳131、第一外壳132之间,限位块135内侧设有限位槽1351,卡接部1231的外端置于限位槽1351内,防止凹槽与第一定位联接轴133抵接时凹槽左右滑动,第一内壳131、第一外壳132的相对面设有第一凸起134,第一凸起134构成第一联接件13设有的铰接部。第一定位联接轴133外端套设有三角形支撑架136。

进一步的,第二联接件14包括第二内壳141,及穿设于第二内壳141的第二定位联接轴143,第二定位联接轴143外周套设有第二外壳142,第二内壳141、第二外壳142的相对面设有第二凸起144,第二凸起144构成第二联接件14设有的铰接部。第二内壳141、第二外壳142之间设有旋转联接件16,旋转联接件16设有向外延伸的夹具支杆17,夹具支杆17外端设有万向联接头171,万向联接头171固定联接有一联接杆,联接杆的外端设有夹头18。

进一步的,第三联接件15包括第三内壳151,及穿设于第三内壳151的第三定位联接轴153,第三定位联接轴153外周套设有联接块155、第三外壳152,联接块155位于第三内壳151与第三外壳152之间,第三内壳151与第三外壳152的相对面设有第三凸起154,第三凸起154构成第三联接件15设有的铰接部。联接块155上方与第三定位联接轴153铰接,下方与设有的支撑座156旋转式联接,以满足下支臂360°旋转。

如图4所述,本实施例采用了上述悬停式支臂构成的一种红外光治疗仪2,红外光治疗仪2包括机身21、底座22、机头3、悬停式支臂24,机身21下方设有底座22,机身21上方设有悬停式支臂24,机头3与悬停式支臂24上端设有的夹头18可拆分式联接。具体的,悬停式支臂24外侧设有护壳,将机头3与机身21之间的光纤4置于护壳和悬停式支臂24之间,防止光纤4线干扰悬停式支臂24旋转;另外,三角形支撑架136也可用于支持光纤4。

进一步的,悬停式支臂24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悬停式支臂241、第二悬停式支臂242,机身21两侧设有固定部212,悬停式支臂24设有的支撑座156与固定部212联接,机身21上设有显示器211,显示器211位于第一悬停式支臂241、第二悬停式支臂242之间。

进一步的,机身21与底座22之间设有联接柱23,联接柱23的上端与机身21的后侧固定联接,联接柱23的下端与底座22固定联接,底座22下方设有万向轮221;联接柱23近于机身21的一端设有把手231,设置把手231可方便推动红外光治疗仪2。

于其它实施例中,联接柱为可伸缩结构,以调节红外光治疗仪2的高度。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悬停式支臂1设有的上支臂11中第一上支撑杆111和第二上支撑杆1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联接件13、第二联接件14设有的铰接部铰接,第二支撑部设有拉簧113,拉簧113两端设有的挂接部1131与第一上支撑杆111的两端挂接,上支臂11旋转时,会拉动拉簧113,拉簧113产生的向上的分力以平衡上支臂11的受到的重力,同理下支臂12在旋转时,会压缩压簧123,压簧123产生的向上的分力以平衡下支臂12的受到的重力,以实现悬停式支臂1在旋转过程中的任意悬停,操作方便,下支臂12;另外,下支臂12的下方的支撑座156与设有的联接块155旋转式联接,以实现360°旋转,红外光治疗仪2中的机头3与上支臂11外端设有的万向联接头171联接,使机头3能够多角度旋转,实现了悬停式支臂1可多维度旋转。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