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牙科用防水嵌体粘接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8785发布日期:2018-09-21 22:11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医用牙科耗材,具体而言公开一种牙科用防水嵌体粘接棒。



背景技术:

在牙齿嵌体粘结修复过程中,为保证定位准确,需要用粘接棒把嵌体粘接在牙体表面。为此,粘接棒应具有黏附力较高,粘附后遇水粘接不受影响,易与嵌体分离等特点。现有粘接棒一般采用硅黏球进行嵌体粘取,但存在遇水后粘附力下降,嵌体在体外处理过程中脱落,以及同一患者多处修复需多次更换粘接棒等问题,降低诊疗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粘接棒遇水黏附力下降等问题,提出一种牙科用防水嵌体粘接棒。通过在粘接棒头部增加疏水护套,使粘取嵌体时黏结胶外部的超疏水性柔性护套与嵌体的接触,封闭嵌体与黏结胶的黏结界面,避免遇水后粘接棒粘性下降、失效等问题,实现粘接棒遇水粘性不变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粘棒主体、黏结胶和护套。粘棒主体包括粘棒头部、颈部、手柄三部分;黏结胶通过本身的黏性包裹在粘棒头部外围;护套以裙状包裹于黏结胶外围,黏结胶暴露部分用于粘取嵌体。

所述护套材质为超疏水材料薄膜,为可弯曲、有弹性的柔性薄膜。例如,聚四氟乙烯薄膜。

所述护套内表面面积小于对应黏结胶表面面积,即若护套全部粘在黏结胶表面,也会暴露部分黏结胶表面,实现嵌体粘取;粘取嵌体后,护套可接触嵌体表面,形成对黏结胶及粘接界面的的封闭包围,避免水分的进入。

所述护套可采用桶状或花瓣状。

所述粘棒头部可以是直柄杆,也可以是中间带杆的喇叭口状,杆用于黏结胶的涂覆,喇叭口外围用于黏结护套。

所述护套根据粘棒头部的形态,可胶接在粘棒头部;或直接粘在黏结胶上面实现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避免遇水后粘接棒粘性下降、失效等问题。通过减少黏结胶与水接触的可能性,保证黏结胶粘性,进而减小牙体修复拿取过程中嵌体脱落的可能性,使同一粘接棒对同一患者可多次重复使用,提高诊疗效率与治疗过程处置的操作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然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直柄杆桶状护套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直柄杆花瓣状护套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杆喇叭口桶状护套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杆喇叭口花瓣状护套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粘棒主体,2—黏结胶,3—防水护套,11—手柄,12—颈部,

13—粘棒头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粘棒主体1、黏结胶2和护套3;粘棒主体由粘棒头部13、颈部12、手柄11三部分组成;黏结胶2通过本身的黏性包裹在粘棒头部13外围;护套3以裙状包裹于黏结胶2外围,黏结胶2暴露部分用于粘取嵌体。

所述护套3的材质为超疏水材料薄膜,为可弯曲、有弹性的柔性薄膜。例如,聚四氟乙烯薄膜。

所述护套3的内表面面积小于对应黏结胶2表面面积,即若护套3全部粘在黏结胶2表面,也会暴露部分黏结胶2表面,实现粘取嵌体;

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护套3可采用桶状或花瓣状。

所述粘棒主体1的粘棒头部13是直柄杆,或是中间带杆的喇叭口状,中间杆用于黏结胶2的涂覆,喇叭口外围用于黏结护套3。

所述护套3根据粘棒头部13的形态,胶接在粘棒头部13;或直接黏在黏结胶2上面实现固定。

所述护套3在粘接棒粘取嵌体后可接触嵌体表面,形成对黏结胶2及粘接界面的封闭包围,避免水分的进入。

本实用新型具体工作过程为:如图6所示;

1、用黏结胶2粘取所需嵌体,手持手柄11将嵌体进行处理并送至需修复处;

2、旋转手柄11,使黏结胶2与嵌体分离;

3、重复步骤1~2。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为:

本实用新型利用超疏水护套不完全包裹黏结胶,使粘取嵌体时护套与嵌体的接触,把嵌体与黏结胶的黏结界面封闭,避免遇水后粘接棒粘性下降、失效等问题,使同一粘接棒对同一患者可多次重复使用,提高诊疗效率与治疗过程处置的操作性和可靠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