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胸腔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9199发布日期:2018-09-11 20:37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上胸腔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无单孔胸腔镜手术专用的上胸腔引流管。单孔胸腔镜手术一般选取腋前线至腋中线第5肋间切口,长度3-6cm不等,在此切口下完成肺大疱切除,肺叶切除,肺癌根治等手术,单孔胸腔镜手术的手术切口较三切口胸腔镜下的手术切口减小,在术后引流方面,因切口的位置位于第5肋间腋前线至腋中线之间,既不是引流气体的良好位置,也不是引流液体的良好位置。目前单孔胸腔镜手术后引流不通畅,术后疼痛感重,不能满足微创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引流效果好且术后疼痛感消失或减轻的上胸腔引流装置。

一种上胸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体和固定球囊;

所述引流管体包括引流部和连接部;所述引流部用于伸入上胸腔内并使其头端部延伸至胸膜顶位置处的弧形结构;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体外的胸腔引流瓶;所述固定球囊设在所述引流部和所述连接部的连接位置处,用于将所述引流部固定在上胸腔内;

所述引流部的侧壁上设有引流口,所述引流口从所述引流部的头端部延伸至靠近所述固定球囊的位置处;

所述引流部和所述连接部分别朝向所述固定球囊的中轴线的两侧反向延伸,并且所述引流部和所述连接部配合形成类S形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流部为两端呈圆弧连接的扁长条形结构,进一步减少对上胸腔内的肋间组织的挤压,减轻患者的疼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流口有两个,两个所述引流口分别位于长边所在侧的两个所述侧壁上,以增大开口面积,提高引流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引流口相对错位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胸腔引流装置还包括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设在所述引流管体的内侧壁上,并从所述引流部的头端延伸至所述连接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凸起与所述引流口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凸起有两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胸腔引流装置还包括冲洗管道,所述冲洗管道的一端设在所述引流管体的腔体内部并延伸至所述引流部的头端部,所述冲洗管道的另一端从所述连接部穿出所述引流管体,且该端用肝素帽封端,方便冲洗,方便给药和生理盐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胸腔引流装置还包括注气管道,所述注气管道的一端伸入所述引流管体的腔体内部与所述固定球囊连通,所述注气管道的另一端在所述连接部穿出所述引流管体,用于在引流时将引流部限位在胸腔的内侧,防止引流管体滑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上还设有梭形膨大腔体结构,用于必要时夹闭连接部以促进引流管体内气体或液体的流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管体的长径为5-12mm,短径为3-6mm,能够满足微创手术需要,可以作为单孔胸腔镜手术专用的上胸腔引流管。

上述上胸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体和固定球囊,其中引流管体包括用于伸入上胸腔内并使其头端部位于胸膜顶位置处的引流部和用于连接体外的胸腔引流瓶的连接部,所述固定球囊设在所述引流部和所述连接部的连接位置处,用于将所述引流部固定在上胸腔内;引流部的侧壁上设有从所述引流部的头端部延伸至靠近所述固定球囊的位置处的引流口以用于使上胸腔内的积液顺利流出;同时引流部和所述连接部分别朝向固定球囊的中轴线的两侧反向延伸,并且所述引流部和所述连接部配合形成类S形结构。上述形状结构的上胸腔引流装置的引流管体符合人体的上胸腔解剖结构特点,该形状结的引流管体放置后对肋间组织挤压减少,使术后疼痛感消失或减轻,整体上引流效果更好。同时该形状结构的上胸腔引流装置通过对尺寸调整能够符合单口胸腔镜手术的切口特点,进而满足上胸腔内积液的引流需求,符合微创手术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上胸腔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上胸腔引流装置中的引流部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方式的上胸腔引流装置10,包括引流管体100、固定球囊200、注气管道210和冲洗管道300。

引流管体100包括引流部110和连接部120。引流部110用于伸入上胸腔内并使其头端部延伸至胸膜顶位置处的弧形结构,使上胸腔内的积液充分引流出来。连接部120用于连接体外的胸腔引流瓶。固定球囊200设在引流部110和连接部120的连接位置处,用于在对上胸腔引流时使引流部110限位在上胸腔的内侧。

在本实实施方式中,引流部110和连接部120分别朝向固定球囊200的中轴线的两侧反向延伸,并且引流部110和连接部120配合形成类S形结构。引流部110整体上呈弧形结构,优选地,引流部110的中轴曲线与固定球囊200的横断面形成的夹角角度为60°-85°,整体上可使引流管体100呈类“S”形结构,符合人体的上胸腔解剖结构特点,该形状结的引流管体100放置后,引流部110对肋间组织挤压减少,使术后疼痛感消失或减轻,整体上使引流效果更好。进一步地,引流部110为两端呈圆弧连接的扁长条形结构,能够进一步减少对上胸腔内的肋间组织的挤压,减轻患者的疼痛。该形状结构的引流管体100整体上能够符合单口胸腔镜手术的切口特点进而能够满足对上胸腔积液的引流需求。尤其当引流管体100的长径为5-12mm,短径为3-6mm,引流部110的长度为15-20cm,能够满足微创手术需要,可以作为单孔胸腔镜手术专用的上胸腔引流装置使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引流部110的头端部开口,并且引流部110的侧壁上设有两个引流口102。引流管体100的内侧壁上设有支撑凸起130,支撑凸起130的高度小于引流管体100的内径,支撑凸起130用于支撑引流管体100以整体上引流管体100内积液流出顺畅。在本实施方式中,引流管体100的引流部110和连接部120的长度可根据需要制作,使用时可以根据切口至胸膜顶的长度进行适当修剪。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地,两个引流口102分别位于引流管体100的两个长边所在的侧壁上,两个引流口102错位布设,并且引流口102从引流部110的头端延伸至靠近固定球囊200的位置处,以增大开口面积,保证引流通畅。这在脓胸等需要充分引流的手术中,引流将更有效。优选地,引流口102的开口宽度为2-8mm。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凸起130有两个,两个支撑凸起130分别与两个引流口102相对设置,支撑凸起130从引流部110延伸至连接部120,支撑凸起130的高度稍微小于引流管体100的短径即可,整体上保证引流管体100的腔体101内的积液流通顺畅,且使引流管体100不易打折或弯折,同时保证引流管体100的开口面积,以保证引流过程顺畅。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凸起130可以仅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成多个,只要能够支撑引流管体100保证腔体101内积液能够顺畅流出即可。支撑凸起130的形状不限制,能够起到支撑引流管体100的作用即可。同时引流部110上的侧壁上引流口102也可以根据支撑凸起130的布设进行个数和位置的调整。

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球囊200连接有注气管道210。注气管道210的一端伸入引流管体100的腔体内部并与固定球囊200相连通,注气管道210的另一端在连接部120穿出引流管体100。固定球囊200用于在引流时将引流部110限位在胸腔的内侧,可有效防止引流管体100的滑落。

在本实施方式中,冲洗管道300的一端设在引流管体100的腔内,位于引流管体100的腔体101内部的冲洗管道300设在支撑凸起130上,并靠近引流管体100的腔体101内中部,冲洗管道300的另一端在连接部120伸出引流管体100,且该端用肝素帽封端,也方便向胸腔内注射生理盐水或药物。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冲洗管道300也可以设置在引流管体100的内壁上,只要方便冲洗引流管体100和向胸腔内注射药物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120上还设有梭形膨大腔体结构103,容积约20ml,用于必要时夹闭连接部120以促进引流管体100内气体或液体的流动。

使用本实施方式的胸腔引流装置10引流上胸腔积液时,可将该胸腔引流装置10的引流部110放入上胸腔内贴于胸壁内侧,经单孔腔镜的切口放至胸膜顶,连接部120通过接头与胸腔引流瓶连接,整体上可有效防止引流管体100弯折阻塞,使引流过程通畅,术后疼痛感消失或减轻,减少并发症,符合微创手术的需求。

应用例

对一位右上肺癌的患者行单孔胸腔镜下右上肺癌根治术,手术切口位于右侧腋前线至腋中线之间,长度为4cm,采用本实施方式的上胸腔引流装置10对上胸腔内的积液进行引流时,采用上胸腔引流装置10的参数为长径8mm,短径3.5mm,侧面开口宽4mm,于前角修剪至合适的长度,胸管的前端贴于胸壁内侧。本实施方式的上胸腔引流装置10的使用过程如下:

将引流管体100的引流部110进行修剪至合适的长度,并将引流部110的头端部从前角切口内伸入并处延伸至胸膜顶,并使引流部110的头端贴于上胸腔内侧,于切口下肋间肌肉处用7号丝线缝合,打结,封闭前角切口,防止皮下积液,然后缝合伤口前部的肋间肌肉,再向固定球囊200充气使其膨胀将引流部110固定在胸壁内侧。将连接部120连接体外的胸腔引流瓶,即可进行上胸腔内的积液引流。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