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内镜手术专用牙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1452发布日期:2018-11-02 21:28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器械,具体涉及一种上消化道内镜手术专用牙垫。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上消化道内镜手术开展越来越广泛。为了确保患者手术安全,多数消化内镜手术需要在全麻气管插管条件下完成。在进行口腔入内镜术时,患者常因内镜对体内的刺激而反射性的快速闭口,这时牙齿极容易咬坏内镜,若以牙套辅助,可以阻止病患快速闭口,避免损坏内镜的情况发生,但内镜术常伴有氧气通入,因此还需要佩戴吸氧面罩,这样病患佩戴的器械过多;若采用气管插管,由于气管插管及上消化道内镜手术均需经口进行,目前尚无一款牙垫能满足同时固定消化内镜通道及气管导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由于气管插管及上消化道内镜手术均需经口进行,目前尚无一款牙垫能满足同时固定消化内镜通道及气管导管,目的在于提供上消化道内镜手术专用牙垫,能够实现对气管插管和消化道内镜同时进行固定,结构简单,方便操作,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上消化道内镜手术专用牙垫,包括内镜操作通道和气管导管通道,所述内镜操作通道和气管导管通道外部设有唇压板,在使用状态时,唇压板一侧的内镜操作通道和气管导管通道的管段置于口腔内,唇压板另一侧的内镜操作通道和气管导管通道的管段位于口腔外;所述气管导管通道的侧壁上沿轴线方向设有开口槽。

本实用新型的上消化道内镜手术专用牙垫,可以使直接将两根管状结构作为内径操作通道和气管导管通道,两根管可直接沿轴向侧壁固定或者通过唇压板固定用作牙垫主体;或者在两根管状结构的内径操作通道和气管导管通道外部设置保护壳套,方便患者咬合,还可采用如椭圆锥体结构的外表面圆滑的牙垫体,贯穿牙垫体开设两个通孔作为内径操作通道和气管导管通道。使用时可直接将内镜操作通道和气管导管通道的部分管段插入人体口腔内,可以阻止患者闭口,牙齿避免损坏内镜的情况发生;所述唇压板主要起到限位作用,使唇压板一侧的内镜操作通道和气管导管置的管段置于口腔内,唇压板另一侧的内镜通道和气管导管截留在口腔外,防止内镜操作通道和气管导管通道过渡插入人体口腔,对人体造成伤害;由于使用时,一般是先将气管插管插入人体口腔内,然后再给患者装戴牙垫,因此通过在气管导管通道的侧壁上沿轴向贯穿整个气管导管通道设开口槽,使气管插管从气管导管通道的侧壁上的开口槽放入气体导管通道内进行固定,既起到保护气管插管的作用,同时也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手术作业。

优选地,所述位于口腔外部的气管导管通道端部的侧壁上设有通孔,还包括固定旋钮,所述固定旋钮通过螺纹连接旋入气管导管通道的通孔。

通过设置固定旋钮装置主要用于将气管插管固定在气管导管通道内,防止气管插管相对于气管导管通道发生移动,影响上消化道内镜手术的正常进行。使用时,先通过开口槽将气管插管放入气管导管通道内,然后通过螺纹连接向通孔内旋入固定旋钮,直至固定旋钮的旋入端面压紧气管插管,使气管插管固定在固定旋钮的选入端面和气管导管通道的内壁之间。

优选地,所述位于口腔外部的气管导管通道内壁上且位于开口槽处设有限位带,所述限位带的长轴伸展方向横跨开口槽的端口,且限位带一端固定在气管导管通道内壁上、另一端与气管导管通道内壁活动接触,所述限位带采用弹性定型材料制造。

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带主要用于防止气管插管从开口槽滑出气管导管通道,以保障手术作业顺利进行。由于限位带一端与气管导管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气管导管内壁活动连接,因此使用时,将气管插管由开口槽压入气管导管通道,限位带受挤压作用活动侧被向气管导管通道内压入,为气管插管留出通道放入气管导管通道内,由于限位带采用弹性定型材料制造,因此限位带极易恢复到原位,从而将气管插管限位在气管导管通道内而不易滑出。

优选地,所述唇压板的长轴方向的两端均设有固定带。

本实用新型固定带主要用于将牙垫主体进行固定,通过将唇压板两端的固定带绑扎在人体头部可将牙垫整体进行固定。

优选地,所述内镜操作通道和气管导管通道位于口腔外部的轴向方向长度均为15mm,内镜操作通道和气管导管通道位于口腔内部的轴向方向长度均为30mm;所述内镜操作通道和气管导管通道均是径向截面为椭圆形的管状结构,所述内镜操作通道的径向截面的椭圆结构的长轴长度为25mm、短轴长度为15mm,所述气管导管通道的径向截面的椭圆结构的长轴长度为13mm。

保证气管导管通道和内镜操作通道以合适的尺寸大小插入口腔内,同时在口腔外保留部分气管导管通道和内镜操通道的管段,保证患者安全,同时也方便医护人员作业。

优选地,所述唇压板长轴方向的长度为80mm、短轴方向长度为50mm。

唇压板尺寸过小,则不能很好的起到限位作用,但若尺寸过大,反而会造成材料浪费,甚至给患者带来不适感,因此选择上述尺寸大小,可避免上述问题,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优选地,所述开口槽的口径大小为10mm。开口槽依据常用气管插管的管径大小进行设定。

优选地,所述内镜操作通道和气管导管通道均采用医用硬质塑料制备。用于防止内镜操作通道和气管导管通道被牙齿要坏,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上消化道内镜手术专用牙垫,所述内镜操作通道和气管导管通道的轴向外壁连接固定用作牙垫主体,使用时可直接将内镜操作通道和气管导管通道的部分管段插入人体口腔内,可以阻止患者闭口,牙齿避免损坏内镜的情况发生;所述唇压板主要起到限位作用,使唇压板一侧的内镜操作通道和气管导管置的管段置于口腔内,唇压板另一侧的内镜通道和气管导管截留在口腔外,防止内镜操作通道和气管导管通道过渡插入人体口腔,对人体造成伤害;由于使用时,一般是先将气管插管插入人体口腔内,然后再给患者装戴牙垫,因此通过在气管导管通道的侧壁上沿轴向贯穿整个气管导管通道设开口槽,使气管插管从气管导管通道的侧壁上的开口槽放入气体导管通道内进行固定,既起到保护气管插管的作用,同时也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手术作业;

2、本实用新型上消化道内镜手术专用牙垫,通过设置固定旋钮和限位带,将气管插管限位、固定在气管导管通道内,防止气管插管相对于气管导管通道发生移动,保障上消化道内镜手术的正常进行;

3、本实用新型上消化道内镜手术专用牙垫,通过设置合理的气管导管通道、内镜操作通道、和唇压板尺寸大小,保证气管导管通道和内镜操作通道以合适的尺寸大小插入口腔内,同时在口腔外保留部分气管导管通道和内镜操通道的管段,使唇压板很好的起到限位作用,保证患者安全,同时也方便医护人员作业。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镜操作通道和气管导管通道为管状结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镜操作通道和气管导管通道为通孔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内镜操作通道,2-气管导管通道,3-唇压板,4-开口槽,5-固定旋钮,6-限位带,7-固定带,8-牙垫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上消化道内镜手术专用牙垫,包括内镜操作通道1 和气管导管通道2且均为管状结构,内镜操作通道1沿轴线方向的外壁与气管导管通道2沿轴向方向的外壁相接触一体化设置固定.还包括唇压板3,内镜操作通道1和气管导管通道2 贯穿唇压板3、且与唇压板3固定连接,内镜操作通道1和气管导管通道2的轴线方向均与唇压板3的板面平面方向垂直。在使用状态时,唇压板3一侧的内镜操作通道1和气管导管通道2的管段置于口腔内,唇压板3另一侧的内镜操作通道1和气管导管通道2的管段位于口腔外。气管导管通道2的侧壁上沿轴线方向设有开口槽4用于作为气管插管的导入通道。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上消化道内镜手术专用牙垫,所述位于口腔外部的气管导管通道2端部的侧壁上设有通孔,还包括固定旋钮5,固定旋钮5 通过螺纹连接旋入气管导管通道2的通孔。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上消化道内镜手术专用牙垫,所述位于口腔外部的气管导管通道2内壁上且位于开口槽4处设有限位带6,限位带6的长轴伸展方向横跨开口槽4的端口,且限位带6一端固定在气管导管通道2内壁上、另一端与气管导管通道2内壁活动接触,限位带6采用弹性定型材料制造。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上消化道内镜手术专用牙垫,所述唇压板3的长轴方向的两端均设有固定带7。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上消化道内镜手术专用牙垫,所述内镜操作通道1和气管导管通道2位于口腔外部的轴向方向长度均为15mm,内镜操作通道1和气管导管通道2位于口腔内部的轴向方向长度均为30mm;内镜操作通道1和气管导管通道2均是径向截面为椭圆形的管状结构,内镜操作通道1的径向截面的椭圆结构的长轴长度为25mm、短轴长度为15mm,气管导管通道2的径向截面的椭圆结构的长轴长度为 13mm。所述唇压板3长轴方向的长度为80mm、短轴方向长度为50mm。所述开口槽4的口径大小为10mm。

所述内镜操作通道1和气管导管通道2均采用医用硬质塑料制造。

实施例6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上消化道内镜手术专用牙垫,包括椭圆锥体牙垫体8,贯穿椭圆锥体轴向方向开设两个通道分别作为内径操作通道1和气管导管通道2,其他结构与实施例5相同。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