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视网膜下腔注射用针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9933发布日期:2018-08-14 17:52阅读:8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头,尤其是一种人视网膜下腔注射用针头,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视网膜退行性病变是引起不可逆致盲眼病的主要病因,其中主要包括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Stargardt病。其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全球大约有3千万到5千万,而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约1百万。目前我国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大约超过2000万人,并预计将在2050年增加一倍。由于视网膜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的损伤,因此再生医学RPE细胞的替代移植治疗成为治疗研究的主要方向。

目前,国内外眼科学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常用于视网膜下腔细胞移植的注射器主要包括微量移液器、视网膜下腔干细胞移植器等。这些注射器,针头长都在30-50mm之间,型号为28-35G不等。由于针头细长,很容易在穿刺时弯折,术者难以控制力度,也容易穿刺失败。此外,针头内径过细,注射过程中常导致细胞损伤,细胞活力下降,也因此降低了注射的疗效。同时,需要视网膜下腔注射的患者往往存在大量视网膜瘢痕(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注射过程中分离视网膜瘢痕以视网膜下腔定位,成为了视网膜下腔细胞移植手术的难点。此外,细胞返流也一直是视网膜下腔干细胞注射的难点,也是导致术后白内障、后发障、视网膜前膜等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因此,临床上急需一种针体坚韧,针头精细,方便术者视网膜下腔定位、视网膜瘢痕剥离,避免注射物返流,将对注射细胞活力损伤降到最低的,同时又设计简单便于大规模生产的,人视网膜下腔专用注射针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人视网膜下腔注射用针头,适用于临床上人视网膜下腔注射细胞悬液、气体、液体,设计简单便于大规模生产,方便术者视网膜下腔定位、视网膜瘢痕剥离,避免注射物返流,将对注射细胞活力损伤降到最低的。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人视网膜下腔注射用针头,其特征是:包括针头针筒连接帽、设置于针头针筒连接帽上的针头尾部和针头头部;所述针头尾部为笔直状,针头头部为笔直状或朝向一侧呈弯曲状。

进一步的,所述针头头部为笔直状时,针头头部的型号为30-35G,针头头部的长度为4-7mm。

进一步的,所述针头头部朝向一侧呈弯曲时,针头头部的型号为30-35G,针头头部的长度为5-10mm。

进一步的,所述针头尾部的型号为20-25G,针头尾部的长度为40mm。

进一步的,所述针头头部采用平头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人视网膜下腔注射用针头,不仅能够方便视网膜下腔定位,方便剥离视网膜瘢痕组织并防止注射物返流,而且当注射物为细胞时几乎不损伤细胞活力(细胞穿过针头后活性可不变并高达9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人视网膜下腔注射用针头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人视网膜下腔注射用针头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为1×106/ml浓度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穿过4种不同针头前后,细胞活性的比较结果。

图4为2×106/ml浓度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穿过4种不同针头前后,细胞活性的比较结果。

附图标记说明:1-针头头部、2-针头尾部、3-针头针筒连接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人视网膜下腔注射用针头,包括针头针筒连接帽3、设置于针头针筒连接帽3上的针头尾部2和针头头部1,针头头部1朝一侧弯曲,能够防止注射物返流,针头头部1的型号为30-35G,针头头部1的长度为5-10mm,针头尾部2呈笔直状,针头尾部2的型号为20-25G,针头尾部2的长度为40mm,针头头部1采用平头结构。

实施例1所述的人视网膜下腔注射用针头,针头头部1型号为30-35G,较为细软,针头尾部2型号为20-25G。较为粗硬,可以穿过角巩膜缘达视网膜注射区。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人视网膜下腔注射用针头,包括针头针筒连接帽3、设置于针头针筒连接帽3上的针头尾部2和针头头部1,针头头部1呈笔直状,针头头部1的型号为30-35G,针头头部1的长度为4-7mm,针头尾部2呈笔直状,针头尾部2的型号为20-25G,针头尾部2的长度为40mm,针头头部1采用平头结构。

实施例2所述的人视网膜下腔注射用针头,针头头部1型号为30-35G。较为细软,针头尾部2型号为20-25G,较为粗硬,可以穿过人角巩膜缘达视网膜注射区,用于视网膜疤痕分离,但较难于人视网膜下腔定位。

对比例1: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医用注射针头,型号为25G,长度15mm,针头采用直尖头。由于针头短于眼轴,针头较粗,不能用于人视网膜下腔注射。

对比例2:

市售的商品化的微量移液器针头,型号为30G,长度为40mm,平头。可以穿过人角巩膜缘达视网膜注射区,由于针头细软且长,难以用于人视网膜下腔定位和疤痕分离,并且在临床注射过程中常常弯折,导致术者难以发力和定位,所以不适合用于人视网膜下腔注射。

实施例3:采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针头用于临床患者的视网膜下腔注射,包括以下步骤:

a、将针筒内注满所注射的细胞悬液、气体或液体,并与针头的针头针筒连接帽3按压连接,然后确认针头针筒密封性和注射剂量;所述经冻存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浓度为1×105-107个/ml,较佳地5×105-5×106个/ml;

b、患者行玻璃体切除后,从角巩膜缘造孔处将针头申入,并直达视网膜注射区;

c、用弯针头轻柔分离视网膜疤痕组织,挑起视网膜组织,将需要注射的细胞悬液,气体或液体注入视网膜下腔,防止注射物返流。

实施例4:采用实施例1、实施例2、对比例1和对比例2的针头试注射浓度为1×106个/ml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

将培养1周获得的P3代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在六孔板中每孔加入1ml 0.25%胰蛋白酶消化,放入37度培养箱中消化1分钟。观察到细胞变圆并悬浮后,立刻加入10ml培养基稀释并中止消化。反复吹打培养板,帮助细胞悬浮,并将细胞吸入15ml离心管中,1000转/分钟离心5分钟。离心后弃去上清,加入PBS重悬细胞,并计数。以1×106个/ml的浓度,将细胞在提前配置好的冻存液中重悬。然后用针头吸取100ul细胞悬液,然后将细胞悬液注射进EP管中待测。

结果如图2显示,用流式细胞仪对注射前后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活力检测结果显示,采用实施例1的针头(即本实用新型的弯针头),细胞活力在注射前后没有明显降低。而采用实施例2的针头(即本实用新型直针头)和对比例的针头,细胞活力均有所下降(*,P<0.05;**,P<0.01,n=3)。即作为人视网膜下腔注射的针头,1×106个/ml的浓度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穿过实施例1的针头(即本实用新型弯针头),对细胞活力没有损伤。其次是实施例2的针头(即本实用新型直针头),对细胞活力有损伤。以往临床医生(对比例1)和研究者常用的针头(对比例2),细胞活力损伤最大。

实施例5:采用实施例1、实施例2、对比例1和对比例2的针头试注射2×106个/ml浓度的人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

将培养1周获得的P3代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在六孔板中每孔加入1ml0.25%胰蛋白酶消化,放入37度培养箱中消化1分钟。观察到细胞变圆并悬浮后,立刻加入10ml培养基稀释并中止消化。反复吹打培养板,帮助细胞悬浮,并将细胞吸入15ml离心管中,1000转/分钟离心5分钟。离心后弃去上清,加入PBS重悬细胞,并计数。以2×106个/ml的浓度,将细胞在提前配置好的冻存液中重悬。然后用各个针头吸取100ul细胞悬液,然后将细胞悬液注射进EP管中待测。

结果如图3显示,用流式细胞仪对注射前后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活力检测结果显示,采用实施例1、实施例2、对比例1和对比例2的针头注射,细胞活力在注射前后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P<0.001;****,P<0.0001,n=3)。即作为人视网膜下腔注射的针头,2×106个/ml的浓度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穿过实施例1的针头(即本实用新型弯针头),对细胞活力损伤最小,细胞活力仍能维持在90%以上。其次是实施例2的针头(即本实用新型直针头)。以往临床医生和研究者常用的针头(对比例2),细胞活力损伤最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