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管固定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8700发布日期:2018-08-10 19:37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套,尤其是一种内置管固定套,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介入手术对人体或者动物体造成的创伤小,侵害性少,是近些年迅速兴起并推广的医疗技术,通常需要借助内置管,在患者体内的病变位置与外界操作端之间建立通道,以导入诊疗器械、药物、植入器械等至病变部位。内置管具有远端和近端,远端可进入人体或者动物体的脉管系统,近端与操作器械相连接。

在使用时,由于内置管的远端置于人体或动物体的脉管系统内,且无其他着力点,在运动或肌肉收缩时,会导致内置管往脉管系统的深处运动,甚至或使得整个内置管全部进入脉管系统内。当内置管全部进入脉管系统内时,为了不影响正常的使用以及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并发症,需要通过手术等方式将内置管取出,而手术取出时,还需要对内置管定位等手术操作,手术操作复杂,也会为患者带来不必要创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内置管固定套,其结构简单紧凑,能对内置管进行有效固定,避免内置管进入体腔内,确保内置管使用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内置管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包括套管;在所述套管内设有弹性体,所述弹性体沿套管的长度分布,在套管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卡齿。

所述卡齿在套管的内壁呈倾斜分布,且卡齿在套管内壁的倾斜方向相一致。

所述弹性体包括弹簧圈。

所述固定套利用套管套在内置管的近端上,所述内置管的远端位于体腔内,内置管的近端位于体腔外,套管位于内置管上位于体腔外,套管利用卡齿与内置管连接。

所述体腔包括脉管或椎管。

所述卡齿在套管的内壁呈倾斜分布,卡齿在套管内壁的倾斜方向相一致;套管套在内置管上时,卡齿的倾斜方向与内置管的远端指向内置管的近端方向相一致。

所述内置管的近端与输液港或给药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固定套包括套管、弹性体以及卡齿,套管内套在内置管的近端,套管利用卡齿与内置管的外壁接触,使得套管与内置管相互连接,卡齿的倾斜方向与内置管的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利用套管以及卡齿能有效阻止内置管的运动,避免内置管全部进入体腔内,即能对内置管进行有效固定,确保内置管使用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内置管安装于体腔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套管套在内置管上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剪取内置管尾端后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内置管与输液港或给药泵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1-套管、2-弹性体、3-卡齿、4-体腔、5-近端、6-远端、7- 置管尾段、8-内置管、9-固定套以及10-输液给药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能对内置管进行有效固定,避免内置管进入脉管系统内,确保内置管使用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套9包括套管1;在所述套管1内设有弹性体2,所述弹性体2沿套管1的长度分布,在套管1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卡齿3。

具体实施时,套管1呈管状结构,弹性体2埋设于套管1内,弹性体2的长度不大于套管1的长度,弹性体2与套管1可以呈同轴分布,利用弹性体2 能避免套管1被压瘪。卡齿3位于套管1的内壁,卡齿3可以均匀或非均匀设置于套管1内,卡齿3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一般地,卡齿3沿套管1 内壁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卡齿3在套管1的内壁呈倾斜分布,且卡齿3 在套管1内壁的倾斜方向相一致。卡齿3在套管1内壁上,且卡齿3与弹性体2 间互不接触,所述弹性体2包括弹簧圈,当然,弹性体2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弹性结构,利用弹性体2的弹性和强度,保持卡齿3的倾斜状态。

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示意图,其中,

图3中为内置管8安装于体腔4内的示意图,所述体腔4包括脉管或椎管,所述脉管包括血管,内置管8安装于体腔4内的具体方式以及过程均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一般地,内置管8具有远端6以及置管尾端7,内置管8的远端6置入体腔4内,置管尾端7位于体腔4外。

图4中,所述固定套9利用套管1套在内置管8上,所述内置管8的远端6 位于体腔4内,内置管8的置管尾端7位于体腔4外,套管1位于内置管8上位于体腔4外,套管1利用卡齿3与内置管8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套管1的内径大于内置管8的外径,因此,固定套9 能套在内置管1上,套管1套在内置管8上后,套管1位于体腔4外,且套管1 位于内置管8与体腔4结合部的位置。为了实现套管1与内置管8外壁的连接,套管1利用卡齿3与内置管8连接,即卡齿3与内置管8的外壁接触。

具体实施时,所述卡齿3在套管1的内壁呈倾斜分布,卡齿3在套管1内壁的倾斜方向相一致;套管1套在内置管8上时,卡齿3的倾斜方向与内置管8 的远端6指向内置管8的近端5方向相一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置管8置于体腔4内后,内置管8具有向体腔4 内运动的趋势,因此,为了避免内置管8进入体腔4内,卡齿3的倾斜方向为沿远端6指向近端5的方向,即卡齿3的倾斜方向与内置管8的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利用套管1以及卡齿3能阻止内置管8向体腔4内运动,从而能有效避免内置管8进入体腔4内。当套管1部分被内置管8带入体腔4内时,利用弹性体2避免整个套管1被压瘪,此时,卡齿3依然能与内置管8外壁接触,继续阻止内置管8向体腔4内运动,利用套管1与体腔4外壁的接触,避免内置管8完全进入体腔4内。

如图5所示,内置管8的置管尾端7较长,一般地,可以剪取一部分置管尾端7,剪取一部分置管尾端7后,得到位于内置管8端部的近端5,套管1即套在内置管8的近端5。一般地,套管1的长度小于内置管8近端5的长度,利用套管1与内置管8的近端5作用,避免内置管8的近端5进入体腔4内,避免内置管8进入体腔4内引起的风险。

如图6所示,所述内置管8的近端5与输液给药器10连接,所述输液给药器10包括输液港或给药泵,输液给药器10的具体形式可以选择本技术领域常用的结构形式,具体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固定套9包括套管1、弹性体2以及卡齿3,套管1内套在内置管8的近端5,套管1利用卡齿3与内置管8的外壁接触,使得套管1与内置管 8相互连接,卡齿3的倾斜方向与内置管8的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利用套管1以及卡齿3能有效阻止内置管8的运动,避免内置管8全部进入体腔4内,即能对内置管进行有效固定,确保内置管使用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