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桡动脉血压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66915发布日期:2020-06-12 14:25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桡动脉血压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桡动脉血压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检测动脉血压的设备通常用于测量指动脉的血压,相对于手指,手腕血管结构复杂,不止有桡动脉,还有尺动脉,若采用传统的动脉血压检测设备检测手腕桡动脉的血压,则气囊加压时会同时按压桡动脉和尺动脉,尺动脉的血流波动可能会影响桡动脉血压的检测,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桡动脉血压检测设备,能够解决传统的动脉血压检测设备检测手腕桡动脉血压时同时按压桡动脉和尺动脉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桡动脉血压检测设备,包括腕带和气囊,其中腕带用于套设在待检测者的手腕上,其中气囊设置于腕带的与桡动脉对应的局部位置,进而在检测过程中对桡动脉进行局部按压。

其中,桡动脉血压检测设备进一步包括光电检测电路,光电检测电路设置成对气囊的按压位置的桡动脉的血管容积进行检测。

其中,光电检测电路为反射式光电检测电路,包括红外发光元件、红外光敏元件以及信号处理电路,其中红外发光元件用于产生红外探测光,红外光敏元件用于检测经手腕反射的红外探测光,光信号处理电路将红外光敏元件所检测的红外探测光处理成血管容积。

其中,红外光敏元件为多个且以阵列方式排布,红外发光元件为多个且分散排布于红外光敏元件的阵列的周围。

其中,桡动脉血压检测设备进一步包括气泵、进气管、出气管、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以及压力传感器,其中气泵经进气管连接气囊,第一电磁阀设置于进气管上,进而对进气管内的气流量进行调节,出气管连接气囊,第二电磁阀设置于出气管上,进而对出气管内的气流量进行调节,压力传感器用于对气囊内的压力进行检测。

其中,桡动脉血压检测设备进一步包括主控电路,主控电路分别连接光电检测电路、气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以及压力传感器。

其中,主控电路通过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调节气囊内的压力,并根据光电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确定桡动脉在无载状态下的血管容积,进一步以无载状态下的血管容积作为目标值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对目标值进行跟踪,并输出跟踪过程中压力传感器所检测气囊内的压力值。

其中,桡动脉血压检测设备包括支架,其中支架上设置有容置部,用于允许手腕的背侧的放置并支撑在容置部内。

其中,容置部进一步设置成允许待检测者的手掌的背侧的放置并支撑在容置部内。

其中,腕带进一步设置有凹陷部,其中凹陷部对应于尺动脉设置,进而避免在检测过程中对尺动脉产生按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桡动脉血压检测设备包括腕带和气囊,其中气囊设置于腕带的与桡动脉对应的局部位置,进而在检测过程中对桡动脉进行局部按压,由此可以在检测时避免对尺动脉直接按压,降低尺动脉的血流波动对桡动脉血压检测的影响,有效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桡动脉血压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检测设备中腕带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检测设备中红外光敏元件和红外发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桡动脉血压检测设备中腕带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桡动脉血压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桡动脉血压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检测设备中腕带的截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桡动脉血压检测设备10包括:腕带101和气囊102,其中腕带101用于套设在待检测者的手腕上,其中气囊102设置于腕带101的与桡动脉对应的局部位置,进而在检测过程中对桡动脉进行局部按压。

其中,桡动脉下段,即手腕部位的桡动脉,仅被皮肤和筋膜遮盖,属于浅表动脉,临床中适合在手腕部位采用无创方法检测桡动脉血压。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一个应用例中,腕带101可以是采用柔性材料制作,并带有魔术贴的固定绑带,气囊102选用透明材质,设置于腕带101的局部位置;检测桡动脉血压时,首先使待测试者手腕外翻,使手掌朝上,露出手腕,将气囊102放置于与桡动脉对应的局部位置,然后将绑带上的魔术贴粘贴,使腕带101套设于待测试者的手腕上。其中,左右手桡动脉对应的局部位置均在手腕靠近大拇指下方的位置,具体可以通过手动按压寻找脉搏跳动明显的位置。当然,在其他应用例中,腕带101也可以是采用布条捆绑固定或者松紧带等其他方式,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参阅图1,桡动脉血压检测设备10进一步包括光电检测电路103,光电检测电路103设置成对气囊101的按压位置的桡动脉的血管容积进行检测。

血管容积的检测主要是通过红外光透射/反射的方式测量得到的。基于光吸收基本定律,当一固定波长的红外光照射检测部位时,一部分光会被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吸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越多,红外光被吸收的越多,到达接收管位置的光就越少。由于肌肉、皮肤等组织在检测过程中光电特性没有明显变化,在心脏收缩时,桡动脉血管的血流量大,血红蛋白含量高,吸收的红外光多,接收管获得的光强就弱;在心脏舒张时,桡动脉血管的血流量小,血红蛋白含量低,吸收的红外光少,接收管获得的光强就强。因而,可以通过接收管获得的红外光的强度来表征血流排开血管横截面积的大小。此外,由于手腕相对于手指结构比较复杂,而且手腕部位有骨头等存在,红外光不容易透射,因此手腕部位可以采用红外光反射的方式检测血管容积。

具体地,结合图1和图3所示,光电检测电路103为反射式光电检测电路,包括红外发光元件1031、红外光敏元件1032以及信号处理电路1033,其中红外发光元件1031用于产生红外探测光,红外光敏元件1032用于检测经手腕反射的红外探测光,光信号处理电路1033将红外光敏元件1032所检测的红外探测光处理成血管容积。

如图3所示,在一个应用例中,红外发光元件1031是固定波长的恒流驱动红外发光二极管,红外光敏元件1032是光敏三极管,其中,红外光敏元件1032为多个且以阵列方式排布,红外发光元件1031为多个且分散排布于红外光敏元件1032的阵列的周围。当然,在其他应用例中,红外发光元件1031和红外光敏元件1032也可以采用其他元件,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参阅图1,桡动脉血压检测设备10进一步包括气泵104、进气管105、出气管106、第一电磁阀107、第二电磁阀108以及压力传感器109,其中气泵104经进气管105连接气囊102,第一电磁阀107设置于进气管105上,进而对进气管105内的气流量进行调节,出气管106连接气囊102,第二电磁阀108设置于出气管106上,进而对出气管106内的气流量进行调节,压力传感器109用于对气囊102内的压力进行检测。

具体地,在上述应用例中,气泵104通过进气管105连接气囊102,用于向气囊102充气,第一电磁阀107设置于进气管105上,可以通过第一电磁阀107的开关调节气泵104对气囊102的充气速度,进而调节进气管105内的气流量,出气管106连接气囊102,第二电磁阀108设置于出气管106上,可以通过第二电磁阀108的开关调节气囊102的放气速度,进而调节出气管106内的气流量,通过第一电磁阀107和第二电磁阀108可以实现对气囊102内压力的调节;压力传感器109设置于进气管105接近气囊102一端,用于对气囊102内的压力进行检测。

如图1所示,桡动脉血压检测设备10进一步包括主控电路110,主控电路110分别连接光电检测电路103、气泵104、第一电磁阀107、第二电磁阀108以及压力传感器109。

其中,主控电路110通过控制第一电磁阀107和第二电磁阀108调节气囊102内的压力,并根据光电检测电路103的检测结果确定桡动脉在无载状态下的血管容积,进一步以无载状态下的血管容积作为目标值控制第一电磁阀107和第二电磁阀108对目标值进行跟踪,并输出跟踪过程中压力传感器109所检测气囊102内的压力值。

具体地,在检测桡动脉血压的初始阶段,由于人体正常血压值一般不会超过200mmhg,因此可以将该血压值200mmhg作为初始阈值;主控电路110控制第一电磁阀107打开,气泵104通过进气管105向气囊102充气,并通过比例-微分-积分控制方式,即pid控制方式,控制第一电磁阀107和第二电磁阀108的开口度,使得气囊102内的压力趋向于初始阈值,其中,第一电磁阀107的开口度越大,气囊102内的压力越大,第二电磁阀108的开口度越大,气囊102内的压力越小;气囊102内压力提高的过程中,光电检测电路103检测的血管容积会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桡动脉血管处于无载状态,主控电路110记录此时压力传感器109的压力值,由于主控电路110持续控制第一电磁阀107和第二电磁阀108的开口度,此时压力传感器109所检测气囊102内的压力值会存在一定波动,因此,主控电路110取预设范围内的压力平均值,例如5秒内的压力平均值,作为桡动脉无载状态下的压力目标值,其中,该预设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此处不做具体限定;然后,主控电路110控制第一电磁阀107和第二电磁阀108的开口度,使得气囊102内的压力从初始阈值下降到压力目标值以下,再通过pid控制方式,控制第一电磁阀107和第二电磁阀108的开口度,使得气囊102内的压力趋向于压力目标值,主控电路110记录此时光电检测电路103检测的血管容积,同样由于主控电路110持续控制第一电磁阀107和第二电磁阀108的开口度,此时光电检测电路103检测的血管容积会存在一定波动,因此,主控电路110取预设范围内的血管容积平均值,作为桡动脉无载状态下的容积目标值。

在桡动脉血压的检测阶段,主控电路110以该容积目标值通过pid控制方式,控制第一电磁阀107和第二电磁阀108的开口度,使得光电检测电路103检测的血管容积趋向于该容积目标值,同时压力传感器109连续记录所检测气囊102内的压力值,即为检测到的随时间变化的桡动脉血压。

上述实施例中,桡动脉血压检测设备包括腕带和气囊,其中气囊设置于腕带的与桡动脉对应的局部位置,进而在检测过程中对桡动脉进行局部按压,由此可以在检测时避免对尺动脉直接按压,降低尺动脉的血流波动对桡动脉血压检测的影响,有效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避免按压桡动脉同时按压到尺动脉,可以在腕带中对应尺动脉的位置设置一凹陷部。

具体请参阅图4,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桡动脉血压检测设备中腕带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结构类似,此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腕带201设置有凹陷部2011,其中凹陷部2011对应于尺动脉设置。

具体如图4所示,在一个应用例中,腕带201采用柔性材料制作,凹陷部2011可以采用硬质材料,内嵌于腕带201中,对应于尺动脉设置;其中,左右手手腕上的尺动脉的位置均位于手腕上相对于桡动脉的另一侧,因此,凹陷部2011设置于腕带201上气囊202的另一侧,其具体位置可以视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在检测过程中,向气囊中202中充气时,腕带201绷紧,凹陷部2011使得对应尺动脉位置的皮肤与腕带201的表面仍然存在空隙,腕带201表面不会直接接触对应尺动脉位置的皮肤,从而避免在检测过程中对尺动脉产生按压,进一步提高桡动脉血压检测结果的正确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手腕外翻而不内凹,提高桡动脉血压检测的正确性,可以在手腕背侧设置一支架,支撑手腕。

具体请参阅图5,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桡动脉血压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5和图1结构类似,此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桡动脉血压检测设备30进一步包括支架311。

如图5所示,支架311上设置有容置部3111,用于允许手腕的背侧放置并支撑在容置部3111内。

具体地,检测手腕桡动脉血压时,若手腕内凹,此时,桡动脉容易下沉,会加大桡动脉血压的检测结果误差,因此,为了提高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应使手腕外翻。本实施例中,桡动脉血压检测设备30包括一支架311,该支架311采用硬质材料制作,其上设置有容置部3111,该容置部3111凸设于支架311上,在检测桡动脉血压时,允许手腕的背侧放置并支撑在容置部3111内,从而保证手腕外翻而不内凹,提高桡动脉血压检测的正确性。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容置部3111设置成允许待检测者的手掌的背侧的放置并支撑在容置部3111内,从而使待检测者的手掌和手腕放松地放置在支架311上,降低待检测者由于长时间检测造成的不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