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软伤多功能牵正治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37197发布日期:2018-09-04 21:43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正骨床。



背景技术:

目前骨科医用牵引和治疗设备虽然也有很多种,但是其功能都比较少,使用起来不方便,多台设备分别适合不同的治疗方法,也占用空间。骨科经常需要用到的牵引床一般都是电动的,使用安全性不易保证,容易出现牵引床牵出事故的情况,安全性不易保证。这些牵引床造价都比较高,操作也比较复杂,不容易学习和掌握。牵引的作用主要是抵抗肌肉和韧带拉力使肌肉、韧带和骨骼复位,虽然也可以采用人力而不使用牵引设备进行牵引,但是人力牵引既耗费人力,也占用人手,而人力牵引力量有限,容易疲劳,不适合长时间牵引,治疗效果也不容易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功能多样,造价低,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安全性有保证,使用起来不占用人手,牵引力量合适,牵引治疗效果更好的骨软伤多功能牵正治疗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它包括立柱和床体,立柱下端固定在床体的一端、上端朝上横向设有两端分别转动安装有上滑轮的横梁,横梁的下方设有固定在立柱上的蜗轮牵引器,蜗轮牵引器的蜗杆轴上设有摇把、蜗轮轴上设有牵引绳轮,牵引绳轮上设有一端固定在牵引绳轮上并缠绕在牵引绳轮上的牵引绳,牵引绳的另一端向上分别绕过横梁一端和另一端的上滑轮、端部垂向下连接有颈椎牵拉带,立柱上设有位于颈椎牵拉带下方的座位,座位的上方设有安装在立柱上的前牵引架,前牵引架上设有与牵引绳相配合的换向定滑轮,床体安装立柱端的一侧设有托腋架,托腋架的下方设有固定在床体或立柱上与牵引绳相配合的下滑轮,床体安装立柱的另一端设有安装在床体上的后牵引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它具有功能多样,造价低,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安全性有保证,使用起来不占用人手,牵引力量合适,牵引治疗效果更好的优点。它使用方便,通过手摇产生机械牵引力代替人力牵引,再配合医生手法进行治疗,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还可以减轻患者在常规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疼痛,达到理想的牵正复位目的。它功能多样,一机多用,占用空间更少,可用于脊椎牵引牵正或其它骨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实践证明,使用效果非常理想。

本机通过手摇机械牵引器代替人力牵引,配合医生的经验,牵拉力度由小到大,由大到小,持续平稳,均恒持久稳定,病患容易适应和接受。它无不良反应,应用广泛功能多,疗效确切,本机针对颈、胸、腰骶椎、骨软伤,筋骨病,急慢性损伤、损害及风寒湿痹痛、心脑血管等等病症配合相应手法及电热吹风机疗效显著。特别是临床中配合应用“多功能手法整复正骨器”治疗脊椎及四肢骨折、移位、关节脱位、错位,具有显著疗效。它可以一次性牵拉牵正到位,一次性整复正骨复位成功,达到理想的解剖对位对线效果,单独一个医生即可轻松治骨伤、整复正骨复位。

本机结合“多功能手法整复正骨器”相配合应用彻底突破了古今中医西医治疗骨伤因“多人数人用手牵拉整复正骨复位难”产生的诸多弊端与困难及副损伤、副损害。

用途:

1、牵拉、牵正、整复正骨颈、胸、腰、骶椎、四肢、骨折、脱位、错位、移位综合征,同时配合自制“多功能手法整复正骨器”进行应用,但需医生手法配合;

2、能特别针对落枕、驼背、心脑血管、脑供血不足、头晕、恶心、面瘫、前胸、后背、心、胃、疼痛、胸闷、气短、支气管、呼吸系统病及卡压颈、肩、臂、前胸、后背、腰骶部骨软组织酸累、僵硬、疼痛等等急慢性损伤、损害及风寒湿痹痛疗效显著。同时配合自制“多功能手法整复正骨器”进行应用,但需医生手法同时配合应用“热吹风机”协同作战,激活病灶热解病灶,因骨软组织喜热,见热就舒服,痛立减,再配合“松解”、“松活”、“松弛开”病灶、损伤、损害区,“多方配合应用,里外夹攻”各尽所能,同心协力,联合战斗,综合治疗,疗效快速。

3、能用于打点滴,坐、躺。

本机适用于医院、门诊、诊所、乡村卫生所,一机多用,使用起来功能更多效果更好。

工作原理:

采用机械手摇动牵拉、牵正,达到调整疏通心、头部的供血不足及脊椎特别是颈椎、胸椎关节排列紊乱及异常。通过颈椎牵拉带再通过自制“多功能手法整复正骨器”及腋下固定牵拉带的牵拉作用将颈椎、胸椎、腰椎、腰骶椎关节间盘病变的错位、移位、脱位、歪斜、卡压、肩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或异常改变,及软组织神经、血管组织压迫受累、受损、受伤等等原因。

通过颈椎牵拉带又通过自制“多功能手法整复正骨器”及腋下固定牵拉带的牵拉作用的同时改善、改变、纠偏、纠正、牵正,将颈椎、胸椎连带腰骶椎关节的排列歪斜错位、移位、脱位或异常改变及软组织受劳累、受外伤、受风、寒、湿及不良心情、不良习惯、生气烦恼、及年龄增长出现的椎体关节退变、增生、骨刺及软组织硬化、结节、粘连等等原因产生的疼痛、酸、硬、麻木、胀等等表现。进而达到调理、调整疏通脊椎关节、神经,血管软组织及心脑的供血不足,使其改善和恢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局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它包括立柱1和床体2,立柱1下端固定在床体2的一端、上端朝上横向设有两端分别转动安装有上滑轮11的横梁12,横梁12的下方设有固定在立柱1上的蜗轮牵引器13,蜗轮牵引器13的蜗杆轴上设有摇把14、蜗轮轴上设有牵引绳轮15,牵引绳轮15上设有一端固定在牵引绳轮15上并缠绕在牵引绳轮15上的牵引绳16,牵引绳16的另一端向上分别绕过横梁12一端和另一端的上滑轮11、端部垂向下连接有颈椎牵拉带17,立柱1上设有位于颈椎牵拉带17下方的座位18,座位18的上方设有安装在立柱1上的前牵引架3,前牵引架3上设有与牵引绳16相配合的换向定滑轮19,床体2安装立柱1端的一侧设有托腋架4,托腋架4的下方设有固定在床体2或立柱1上与牵引绳16相配合的下滑轮5,床体2安装立柱1的另一端设有安装在床体2上的后牵引架6。

座位18铰接在立柱1上可以向上折叠到立柱1上也可以向下横向翻折下来打开。

床体2安装立柱1的一端相间隔开设有多个前立套21,托腋架4由两根下端朝下与两个前立套21相配合的两根立杆41和固定在两根立杆41上端之间的托腋枕42构成,两根立杆41上沿立杆41的径向相间隔开分别设有若干个用于调节托腋架4高度的限位杆孔43。

前牵引架3由抱箍31、两根斜梁32、横梁一33和定滑轮34构成,抱箍31套装在立柱1上,两根斜梁32的一端分别与抱箍31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横梁一33的两端相连,定滑轮34转动安装在横梁一33上。

床体2安装后牵引架6一端的两个角位置分别设有固定在床体2上的后立套22,后牵引架6由上横杆61、下横杆62、长立杆63和短立杆64构成,长立杆63和短立杆64的下端分别插装在两个后立套22内与后立套22套装配合,下横杆62位于两个后立套22的上方两端横向分别与长立杆63和短立杆64横向相连,上横杆61与下横杆62相平行、一端与短立杆64的上端相连、另一端与长立杆63的中部横向相连。

床体2由床板23和床架24构成,床板23沿床架24的长轴方向滑动安装在床架24上,床架24与床板23之间设有锁定装置。锁定装置由扳杆25、左横销26、右横销27和拉簧28构成,扳杆25沿床架24的长轴方向安装在床板23的下方,扳杆25靠近床板23中部的位置与床板23相铰接,左横销26的右端与靠近床板23中部的扳杆25端部相铰接,右横销27的左端与扳杆25与床板23相铰接点的对侧相对应的位置与扳杆25相铰接,左横销26的左端横向与床板23左顺梁上的横销孔相滑动配合,右横销27的右端横向与床板23右顺梁上的横销孔相滑动配合,床架24与床板23的左顺梁和右顺梁相配合的左长梁和右长梁上分别沿床架24的长轴方向相间隔开设有若干个与左横销26和右横销27的端部相配合的床板限位孔29,扳杆25靠近床架24端部的一端横向与床架24上的扳杆滑孔30滑动配合,拉簧28的一端与扳杆25靠过床架24端部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相对应的床架24右长梁端部相连,拉动扳杆25使左横销26和右横销27与扳杆25相铰接的另一端与床架24上的床板限位孔29相脱离开可以拉动床板23调节床体2长度,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后在拉簧28拉动下扳杆25通过左横销26和右横销27将床板23锁定在床架24上。

使用方法:使用时患者坐在座位18上可以利用颈椎牵拉带17坐着进行脊椎牵引牵正,躺着可以利用前牵引架3上的换向定滑轮19躺着牵引(需要在床体上利用顶块顶住患者肩部),患者坐在床板23上,腋部搭在托腋架4的托腋枕42上,将牵引绳16从立柱1下方的下滑轮5返上来可以牵引患者肩部和臂部。利用后牵引架6可以进行腿部牵引,达到多功能牵引牵正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