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轮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8687发布日期:2018-08-07 22:13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椅,具体涉及一种把手高度可调节的轮椅。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轮椅一定为固定形状,有人使用轮椅的人体型身高均为不同,在使用同一款轮椅的时候,就显得尤为不方便,因此,需要针对不同体型身高的人做出不同款式的轮椅,这会增加制造成本。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可调节轮椅,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调节把手高度的轮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调节轮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环形支杆(1)、“工”形支杆(3)以及第三环形支杆(8),所述第三环形支杆(8)设置有折弯部和竖直部,所述第一环形支杆(1)通过螺母固定在所述折弯部上部,所述“工”形支杆(3)通过螺母固定在所述折弯部侧面,所述第一环形支杆(1)和“工”形支杆(3)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2)固定,所述“工”形支杆(3)和第三环形支杆(8)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4)固定,固定后所述第一环形支杆(1)和“工”形支杆(3)呈“人”字状;所述第三环形支杆(8)的折弯部内侧还通过螺母连接有一环形支撑杆(6),所述环形支撑杆(6)通过第三连接杆固定连接到第一环形支杆(1)上;

所述第三环形支杆(8)上的竖直部上设置有一卡扣(12),所述卡扣(12)通过禁锢螺母(12-1)固定在所述第三环形支杆(8)上,所述卡扣(12)内还设置有一与水平面平行的支撑杆(13);

所述第三环形支杆(8)上的竖直部上还设置一把手(16),所述把手(16)通过一调节装置(15)连接在所述竖直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装置(15)包括,多角旋钮(15-1)、平垫片(15-2)、外螺钉(15-3),所述竖直部上设置有安装孔(8-1),所述把手(16)上由上至下依次间隔均匀设置有多个通孔(16-1),所述外螺钉(15-3)安装在所述安装孔(8-1)和通孔(16-1)之间,所述平垫片(15-2)设置在所述外螺钉(15-3)上位于所述安装孔(8-1)外部,所述多角旋钮(15-1)设置在所述平垫片(15-2)外侧用于连接所述外螺钉(15-3)。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16)和第三环形支杆(8)之间还设置有衬套(15-4),所述衬套(15-4)固定在所述第三环形支杆(8)上部,所述衬套(15-4)为塑料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16)上设置有把手套(16-2),所述把手套(16-2)材质为橡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形支杆(1)底部还连接有前轮(9),所述“工”形支杆(3)底部还连接有后轮(10)。

进一步的,所述前轮(9)为万向轮。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13)上套有海绵套(14)。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形支杆(1)上还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有第二环形支杆(7)。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支撑杆(6)上还设置有座垫(11)。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装置主体结构通过多个支架进行连接,结构稳定;

(2)本装置支撑杆通过卡扣进行固定,由于卡扣通过两个紧固螺母固定在第三环形支杆上,通过调节卡扣的位置,可以使得支撑杆位于不同的高度,方便不同使用者使用;

(3)本装置把手通过调节装置可以调节把手的高度,方便不同体型身高的人推动该轮椅。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环形支杆;2-第一连接杆;3-“工”形支杆;4-第二连接杆;5-第三连接杆;6-环形支撑杆;7-第二环形支杆;8-第三环形支杆;8-1,安装孔;9-前轮;10-后轮;11-座垫;12-卡扣;12-1-紧固螺母;13-支撑杆;14-海绵套;15-调节装置;15-1,多角旋钮;15-2,平垫片;15-3,外螺钉;15-4,衬套;16-把手;16-1,通孔;16-2,把手套;17-刹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调节轮椅,包括第一环形支杆1、“工”形支杆3以及第三环形支杆8,所述第三环形支杆8设置有折弯部和竖直部,所述第一环形支杆1通过螺母固定在所述折弯部上部,所述“工”形支杆3通过螺母固定在所述折弯部侧面,所述第一环形支杆1和“工”形支杆3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2固定,所述“工”形支杆3和第三环形支杆8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4固定,固定后所述第一环形支杆1和“工”形支杆3呈“人”字状;所述第三环形支杆8的折弯部内侧还通过螺母连接有一环形支撑杆6,所述环形支撑杆6通过第三连接杆固定连接到第一环形支杆1上;

所述第三环形支杆8上的竖直部上设置有一卡扣12,所述卡扣12通过禁锢螺母12-1固定在所述第三环形支杆8上,所述卡扣12内还设置有一与水平面平行的支撑杆13;

所述第三环形支杆8上的竖直部上还设置一把手16,所述把手16通过一调节装置15连接在所述竖直部上。

-所述调节装置15包括,多角旋钮15-1、平垫片15-2、外螺钉15-3,所述竖直部上设置有安装孔8-1,所述把手16上由上至下依次间隔均匀设置有多个通孔16-1,所述外螺钉15-3安装在所述安装孔8-1和通孔16-1之间,所述平垫片15-2设置在所述外螺钉15-3上位于所述安装孔8-1外部,所述多角旋钮15-1设置在所述平垫片15-2外侧用于连接所述外螺钉15-3。

-所述把手16和第三环形支杆8之间还设置有衬套15-4,所述衬套(15-4)固定在所述第三环形支杆8上部,所述衬套15-4为塑料材质。

-所述把手16上设置有把手套16-2,所述把手套16-2材质为橡胶。

-所述第一环形支杆1底部还连接有前轮9,所述“工”形支杆3底部还连接有后轮10。

-所述前轮9为万向轮。

-所述支撑杆13上套有海绵套14。

-所述第一环形支杆1上还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有第二环形支杆7。

-所述环形支撑杆6上还设置有座垫11。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装置主体结构通过多个支架进行连接,结构稳定;

(2)本装置支撑杆通过卡扣进行固定,由于卡扣通过两个紧固螺母固定在第三环形支杆上,通过调节卡扣的位置,可以使得支撑杆位于不同的高度,方便不同使用者使用;

(3)本装置把手通过调节装置可以调节把手的高度,方便不同体型身高的人推动该轮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