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式雪地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8683发布日期:2018-08-07 22:13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领域,尤其涉及担架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一些救护车无法到达的地方抢救伤员,需要用担架将伤员运输至医院或救护车上,传统担架为两条直杆,两条直杆之间设置帆布,病人躺在帆布上,担架前后两名人员分别抬起担架前后两端将病人转移至医疗地点,但这种担架长度较大,现在也有使用折叠担架,但这种折叠担架折叠方式繁琐,并且不能随身携行,不适合在雪地等特殊环境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箱式雪地担架,可以单人在雪地或沼泽地的恶劣环境中施救伤员,且方便携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箱式雪地担架,包括箱体和折叠担架;所述箱体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在第一箱体与第二箱体的外侧面分别连接箱体连接带,第一箱体上的箱体连接带与第二箱体上的箱体连接带通过箱体插扣连接;在所述第一箱体的外侧面连接两根上肩带和两根下肩带,每根上肩带与对应的下肩带通过肩带插扣连接;所述折叠担架包括担架布和两根担架杆,两根担架杆均包括四根主杆,每根担架杆的相邻两根主杆之间通过铰链相铰接;在所述折叠担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支撑架,其中一端的支撑架固定连接在第一箱体内,另一端的支撑架固定连接在第二箱体内;在每个支撑架上分别铰接两组套管,每根担架杆的两端分别支撑在相应的套管内;在每根担架杆的两端分别铰接撑杆,位于折叠担架同一端的两根撑杆相铰接。

本实用新型可将折叠担架折叠至箱体内,先将撑杆收缩,再将套管向箱体内折叠,再将担架杆通过铰链进行折叠,最后将第一箱体与第二箱体进行连接。通过肩带背在身上,方便携行。抢救伤员时,先将第一箱体与第二箱体打开,展开折叠担架,再将套管向上展开,最后撑开撑杆。由于担架杆的两端是穿在套管内,所以方便套管向箱体内或向箱体上方改变方向。折叠担架的两端由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支撑,箱体更结实,方便拖行,适合在雪地或沼泽地的恶劣环境中施救伤员,也可抬起担架。

为了提高舒适性,在所述担架布的端部通过魔术贴连接垫枕,魔术贴位于撑杆处,伤员的头部或脚部搁在垫枕上,更加舒适。

为了方便施救者拽拉担架,所述箱式雪地担架还包括一根拖拉带,拖拉带的一端连接两个拖拉带插扣,两个拖拉带插扣分别与两根上肩带的肩带插扣连接。

为了方便箱体与携行者固定,在所述第一箱体的外侧面连接两根腰带,两根腰带通过腰带插扣连接,通过腰带将箱体与携行者腰部固定,可分散重力。

为了方便推行,在所述箱体的底部连接滚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去掉担架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立体图。

图5为图4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拽拉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箱式雪地担架,主要包括箱体1和折叠担架10。

箱体1包括第一箱体1-1和第二箱体1-2,在第一箱体1-1和第二箱体1-2的底部分别连接滚轮4。在第一箱体1-1与第二箱体1-2的外侧面分别连接箱体连接带3,第一箱体1-1上的箱体连接带3与第二箱体1-2上的箱体连接带3通过箱体插扣2连接。

在第一箱体1-1的外侧面连接两根上肩带5和两根下肩带7,每根上肩带5与对应的下肩带7通过肩带插扣6连接,方便背在身上。在第一箱体1-1的外侧面连接两根腰带8,两根腰带8通过腰带插扣9连接,方便与腰部固定。箱式雪地担架还包括一根拖拉带20,拖拉带20的一端连接两个拖拉带插扣21,两个拖拉带插扣21分别与两根上肩带5的肩带插扣6连接。

折叠担架10包括担架布12和两根担架杆11,两根担架杆11均包括四根主杆15,每根担架杆11的相邻两根主杆15之间通过铰链16相铰接。在折叠担架10的两端分别设置支撑架17,用以撑平担架布,其中一端的支撑架17固定连接在第一箱体1-1内,另一端的支撑架17固定连接在第二箱体1-2内。在每个支撑架17上分别铰接两组套管18,每根担架杆11的两端分别支撑在相应的套管18内。在每根担架杆11的两端分别铰接撑杆19,位于折叠担架10同一端的两根撑杆19相铰接。在担架布12的两端分别通过魔术贴13连接垫枕14,魔术贴14位于撑杆19处。施救伤员时,两个垫枕14分别连接在相应的魔术贴13上;担架折叠时,其中一个垫枕14位于第一箱体1-1内,另一个垫枕14位于第二箱体1-2内,不影响折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