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气管套管的拔管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9335发布日期:2018-09-11 20:39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气管套管的拔管训练器。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术系切开颈段气管,放入气管套管,气管切开术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在气管切开患者上呼吸道梗阻等症状已基本消除后需进行拔出气管套管,进行气管套管拔管之前需完全确认患者呼吸无困难后才能开始,现有技术常采用软木塞或纱球堵塞气管套管的外口,并持续一天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需及时去除套管外口堵塞物或者改为堵塞一半的外口进行观察,在确认患者经堵塞外口无呼吸困难后才可拔出气管套管;另外采用人工鼻技术,其原理是通过人工鼻内聚氨酯(海绵)的材料,吸收患者呼出的水分和热量,在吸入的气体通过人工鼻时,把水分和热量带回到气道中,能改善肺功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接在滴管的空气过滤器上的氧气管可加湿给氧。

从上述进行堵塞气管套管的现有技术存在:1)利用软木塞或纱球堵塞气管套管的外口以及出现呼吸困难时的去除堵塞物,其操作麻烦,在改为堵塞一半的堵塞进气量为人为估算判断,致使无法有效控制与调节空气的进入量,而且特别困难时需重新再插管以连接氧气源,增加了医务人员的操作难度及工作量; 2)在进行堵塞的多次操作过程中容易发生人为用力过度,从而对患者气管切开伤口造成创伤的安全隐患;3)人工鼻不具有改变与调节空气进入量的能力,也即不适于作患者呼吸功能的主动训练,同时存在价格偏高、增加患者医疗成本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方便与气管套管连接,并通过流速调节机构来逐步减小空气的进入量,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同时可利用逐步调节空气进入量来主动训练患者的呼吸功能,达到加快患者正常呼吸以尽早拔出气管套管有益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基于气管套管的拔管训练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气管套管的拔管训练器,包括用于与气管套管连接的连接管、设置在连接管后端且连通的过渡管、设置在过渡管另一端且连通的导引管以及设置在导引管上的流速调节机构,所述过渡管上设有与过渡管连通并用于外接氧气管的引出管,所述引出管的端口处设有用于封盖引出管端口且可拆卸的胶套。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靠近前端口的内壁上设有粘连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过渡管以及引出管一体成型,过渡管以及引出管的管径小于连接管的管径。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过渡管以及引出管均由透明的塑质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导引管由透明的软质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与气管套管连接的连接管、设置在连接管后端且连通的过渡管、设置在过渡管另一端且连通的导引管以及设置在导引管上的流速调节机构,所述过渡管上设有与过渡管连通并用于外接氧气管的引出管,所述引出管的端口处设有用于封盖引出管端口且可拆卸的胶套。本实用新型设置的连接管可方便与气管套管连接,流速调节机构可起到逐步减小空气的进入量以及主动训练患者呼吸功能的良好效果,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同时在需要时可通过引出管外接氧气管,满足不同情况的使用需要,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气管套管的拔管训练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左”,术语“后”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 所示的“右”,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气管套管的拔管训练器,包括用于与气管套管5连接的连接管1、设置在连接管后端且连通的过渡管2、设置在过渡管另一端且连通的导引管3以及设置在导引管上的流速调节机构4;连接管的管口内径与气管套管的外径相适应,使用时,将连接管的管口套连在气管套管上,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流速调节机构优选现有技术中的输液管流速调节器,可对导引管实施挤压,以改变导引管内腔的通口大小,从而以调节空气的进入量,可起到根据实际使用需要逐步增大减小空气进入量的作用效果,同时可根据上述空气进入量调节能力起到主动训练患者呼吸功能的良好效果,避免了现有技术的塞进与去除堵塞物的频繁操作麻烦以及改变进入量的人为估算判断,具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特点;所述过渡管上设有与过渡管连通并用于外接氧气管的引出管21,所述引出管的端口处设有用于封盖引出管端口且可拆卸的胶套22,在判断患者呼吸困难时,可打开胶套,通过通过引出管外接氧气管连接,可方便及时给患者提供氧气的输入,避免了取出堵塞物进行重新插管的麻烦以及无法及时供氧的安全隐患,减少了医务人员的操作难度及工作量,另外也防止了多次操作过程中容易发生人为用力过度而对患者气管切开伤口造成再次创伤的安全隐患,满足了不同情况的使用需要,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的特点,适于推广应用。

上述技术方案的气管套管的拔管训练器,有效改进与吸收了输液器的结构优点,在特殊及复杂条件下,可将一次性输液器中的墨菲式滴管剪取滴管具有空气过滤器的上半部分,利用加药口作外接氧气管用,不需接外接氧气管的患者可保留加药口上的胶套作封堵,同时留取一小段输液软管及流速调节器,将墨菲式滴管剪取处的管口套在气管套管上,再通过流速调节器来逐步减小空气进入量,从而可利用现有的输液器进行自制上述技术方案的拔管训练器,具有取材容易,可对输液器进行再次利用的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医疗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1靠近前端口的内壁上设有粘连部11,在与气管套管相套接时,粘连部起到良好的粘接与密封作用,使用方便、连接可靠,同时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在连接管前端的外壁上缠绕胶布以增加辅助连接效果。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过渡管以及引出管一体成型,可采用模具成型制造,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过渡管以及引出管的管径小于连接管的管径。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过渡管以及引出管均由透明的塑质材料制成,透明特性有利于观察患者的气管套管情况,塑质材料可采用常规滴液管的医用硅胶材料,也易于作清洗消毒,具有反复使用的效果,大大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优选的,所述导引管21由透明的软质材料制成,可利用常用输液软管材料,具有取材容易,成本低的特点,同时能满足流速调节机构的挤压控制使用功能需要。

以上的说明和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