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9327发布日期:2018-09-11 20:39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麻醉中困难气道插管的发生率约为2%,这种现象既不能通过手术的手段来解决,也容易导致较为严重的呼吸系统事故。在出现困难气道的时候,过去都会使用喉罩置入的方法来替代特殊喉镜、环甲膜穿刺逆行引导插管、光导盲探气管插管等。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果一定要采用气管插管,那么可以通过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来进行气管插管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纤维支气管镜引导行气管内插管是处理已知困难气道的较好方法,损伤轻而费时少,可经口或经鼻插入,对病人的刺激也远较直接喉镜为小,尤其适用于咽喉部相对干燥无血,非紧急状态的病人,纤维内窥镜处理困难气管插管成功率约在92%~98.5%之间。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镜头视野小、镜管柔软易弯曲等特点,寻找声门往往需要很长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了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辅助装置,包括口咽导气管,其特征是:口咽导气管为弯曲状,口咽导气管外圈为C形,口咽导气管内带有纵隔,口咽导气管壁内设置有注气管,注气管一侧与充气套囊连接,注气管另一侧在口咽导气管的一端设置有注气口。

所述的口咽导气管一端设置有C形翼缘,翼缘设置有固定带。

所述的口咽导气管壁内设置有贯通口咽导气管的注射麻药管,注射麻药管在口咽导气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麻药入口和麻药喷头。

所述的麻药喷头的喷口为周圈设置。所述的纵隔带有通气孔。所述的口咽导气管上下两侧的壁内分别设置有麻药入口,在另一端分别对应有麻药喷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辅助装置正确的安置方法可使舌根离开咽后壁,解除气道梗阻,可感到病人呼吸气流通畅,并且解决了麻醉中困难气道插管的困难,麻药喷头使用周圈全部分布出口这样可以使麻醉药剂分布的更均匀,药剂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机构示意图。

附图中:1、注气管;2、翼缘;3、口咽导气管;4、充气套囊;5、麻药喷头;6、侧口;7、麻药入口;8、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图1~3对本实口咽导气管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辅助装置正确的安置方法可使舌根离开咽后壁,解除气道梗阻,此时可感到病人呼吸气流通畅。插入时应先清洁口腔内分泌物、呕吐物,抬起下颌角,患者保持平卧位。置管方法分为两种,一种为直接放置:将带有弯曲部分的口咽导气管的咽弯曲沿舌面顺势送至上咽部,将舌根与口咽后壁分开;另一种为反向插入法:带有弯曲部分的口咽导气管弯头向上向腭部放入口腔(可先用压舌板压住舌协助),当其内口接近口咽后壁时(已通过悬雍垂),即将其旋转180°,借患者吸气时顺势向下推送,弯曲部分下面压住舌根,弯曲部分上面抵住口咽后壁,放置于口腔中央位置。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辅助装置通过下压舌体防止舌后坠,支撑舌腭弓及悬雍垂,从而开放气道。通过注气管注气使充气套囊膨胀,并减少了从口到咽喉部的解剖死腔。先把适合患者的气管导管套入纤维支气管镜并固定在纤维支气管镜上端。通过气管导管导引通道置入纤维支气管镜和气管导管,深入到患者口腔内约18 cm 处时,转变纤维支气管镜的方向,找到会厌,使纤维支气管镜的镜头前部从会厌的下方经过,稍微翘起后发现声门,然后再次调整纤维支气管镜,使其进入气管中,到达隆突上约5 cm 处,然后沿着纤维支气管镜将气管导管送入到气管中,并固定好气管导管,把纤维支气管拿出,并充气管导管气囊。如进镜或进管过程中有明显的呛咳反射,可用局麻药通过局麻药注射管注射,在局麻药喷口喷射,实施表面麻醉,以减轻咽喉部反射。插管成功后可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辅助装置侧面开放的侧口退出气管导管,取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辅助装置,也可放置口内。

置管成功后,由翼缘引出的四条固定带交叉绕至患者颈后部固定。还可将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辅助装置作为牙垫来防止病人咬闭在口腔内插置的气管导管。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辅助装置的通气、吸引通道可以协助进行口咽部吸引和通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