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微创手术的套筒吸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0638发布日期:2019-01-13 16:57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微创手术的套筒吸引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神经外科微创手术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微创手术的套筒吸引器。



背景技术:

在神经内镜下进行临床手术时,虽然创伤较小,但手术过程难免会切割到血管,出现局部出血,用传统的线扎阻血方法在神经内镜手术中就不是很适用, 因此在临床当中应用电凝止血的方法被广泛采用。

电凝用于外科止血起源很早,用于手术的电流为高频电流(频率每秒数千周到2兆周以上)。应用高频电流,即使电压高达数千伏,亦可安全通过人体,不引起神经或肌肉反应。利用高频电流的热效应,使血管壁脱水皱缩、血管内血液凝固,并使血管与血凝块互融为一体,而达到有效止血目的。

至今电灼器或电刀已成为手术室常备器械之一。电凝器系采用振荡管或火花间隙放电装置来产生手术所需的高频电流。最初应用及至今仍被常用的电凝方法为“单极电凝”,即将一面积较大的金属板与病人臀部接触作为电极之一,称为病人电极或无效电极;另一电极则与止血器械连接起电凝作用, 称为手术电极或有效电极。使用单极电凝时电流通过病人身体,其热效应的 大小取决于电极与身体组织接触面的大小,即单位面积电流量(电流密度)的 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成反比。无效电极的金属板与身体接触面积甚大,单位面积的电流量甚小,故对组织无热灼作用。有效电极用于止血或切割时与组织的接触面甚小,电流密度甚大,则产生热灼止血或切割作用。单极电凝还可与多种手术器械如止血钳、镊子、吸引器、手术刀或钢丝圈套等接触而起到止血或切割等多种用途;但其所需电量大,热扩散范围大,对周围组织损害较大,在距离电切1厘米处尚可见到组织改变,因而单极电凝在重要部位如皮层功能区、重要血管附近及脑干、脊髓、神经根等处不宜应用。

双极电凝的问世早在1940年,它与单极电凝的区别在于取消了与病人臀部接触的无效电极,而将两个电极分别接在一把镊子的两叶片上,此镊子的两叶片之间是绝缘的。应用时电流只经过镊子两尖端之间的组织,故所需电量大为减少,一般只需单极电凝的1/4到1/3,在重要部位如脊髓内止血时甚至可将电量减低到不及单极电凝的1/10,因而热的扩散和邻近损害均相应减少。此外,双极电凝在有液体如生理盐水、脑脊液或血液存在的情况下,能同样地起电凝止血作用,这也是单极电凝所不及的。

但是在实际微创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一手持双极电凝,另外一手需要持内镜和吸引器,手术操作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微创手术的套筒吸引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可以有效的解决医护人员手术过程中手持多个医疗器械的问题,提高手术的准确度和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提出一种用于微创手术的套筒吸引器,包括负压管、内镜和连接器;所述负压管通过连接器与内镜安装为并行的整体结构;所述负压管的一端依次与用于控制的三通接口和负压泵连接;所述连接器整体为“长方体”状;所述连接器的两端设有用于固定负压管和内镜的半圆开口;所述连接器内部两个半圆开口之间还设有转动轮;所述转动轮的一侧边缘内嵌到安装固定负压管的半圆开口的内侧,所述负压管通过转动轮可在安装好的情况下与内镜进行相对位移活动;所述连接器还设有用于控制转动轮的回弹式限位开关,其中限位开关与转动轮之间设有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医护人员在进行微创手术时,往往需要一只手持双极电凝进行止血,另外一只手则需要同时持负压管和内镜,而负压管和内镜的安装通过连接器来进行实现。套筒吸引器包括负压管、内镜和连接器,负压管通过连接器与内镜安装在一起,医护人员在手术的时候,从内镜的配套电脑屏幕中观察到出血、烟雾等情况时候,医护人员只需定点定位进行操控负压吸引即可,并且只要在电脑屏幕中观察到这种情况,就能在第一时间进行负压吸引,方便、快捷、准度高。连接器的功能多样化,不仅可以根据实际的内镜视野需求调整负压管和内镜的长度差,并且连接器的半圆式开口更加节约空间,拆装简易。

进一步,所述连接器还设有与限位开关配套使用的“L”型卡台,“L”型卡台的设计可以与限位开关起到控制开关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连接器两端的半圆开口处还设有用于方便拆装的喇叭开口,方便安装与拆卸。

进一步,所述套筒吸引器的端口部分负压管比内镜长,这样可以避免内镜镜头与手术部位接触。

进一步,所述连接器的长度为1-2cm,宽度为0.5-1.5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从内镜的配套电脑屏幕中观察到出血、烟雾等情况时候,能在第一时间进行负压吸引,方便、快捷、准度高。

2、连接器的功能多样化,不仅可以根据实际的内镜视野需求调整负压管和内镜的长度差,并且连接器的半圆式开口更加节约空间,拆装简易。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可以有效的解决医护人员手术过程中手持多个医疗器械的问题,提高手术的准确度和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微创手术的套筒吸引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微创手术的套筒吸引器中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名称及序号:

负压管1、内镜2、连接器3、三通接口4、转动轮5、限位开关6、弹簧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提出一种用于微创手术的套筒吸引器,包括负压管1、内镜2和连接器3;所述负压管1通过连接器3与内镜2安装为并行的整体结构;所述负压管1的一端依次与用于控制的三通接口4和负压泵连接;所述连接器3整体为“长方体”状;所述连接器3的两端设有用于固定负压管1和内镜2的半圆开口;所述连接器3内部两个半圆开口之间还设有转动轮5;所述转动轮5的一侧边缘内嵌到安装固定负压管1的半圆开口的内侧,所述负压管1通过转动轮5可在安装好的情况下与内镜2进行相对位移活动;所述连接器3还设有用于控制转动轮5的回弹式限位开关6,其中限位开关6与转动轮5之间设有弹簧7。

所述连接器3还设有与限位开关6配套使用的“L”型卡台,“L”型卡台的设计可以与限位开关6起到控制开关的作用。

所述连接器3两端的半圆开口处还设有用于方便拆装的喇叭开口,方便安装与拆卸。

所述套筒吸引器的端口部分负压管1比内镜2长,这样可以避免内镜镜头与手术部位接触。

所述连接器3的长度为1cm,宽度为0.5cm。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连接器3的长度为2cm,宽度为1.5cm。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