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鼻腔通气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0963发布日期:2019-03-19 21:35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鼻腔通气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调节鼻腔通气管。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是指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称为气管插管,这一技术能为气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条件。

如图1所示,现有的鼻腔通气管只有固定的挡片,防止病人将通气管吸入鼻腔;但是因为病人的身体结构,医生将通气管插入患者的鼻腔中,有些鼻腔通气管的长度过长,此时为了避免反复向患者鼻腔内插入通气管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医生一般不会将通气管取出剪短后再次插入患者鼻腔内,而是直接会将带挡片的部分剪去,再加个夹子来防止管子被吸入。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鼻腔通气管,其优点在于挡片位置可以调节,适用于不同的病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鼻腔通气管,包括管体、设置在管体一端的固定挡片,所述管体上设有调节挡片,所述调节挡片与管体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挡片与管体紧密配合,所述调节挡片与管体抵触部分设有海绵层,所述管体上设有刻度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医生在将鼻腔通气管插入病人体内的时候,医生可以根据病人的特征,观察管体上的刻度线,首先大概的判断出插入的深度,避免插入过深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完成鼻腔通气管的插入工作后,移动管体上的调节挡片与患者鼻子抵触,调节挡片与管体紧密配合存在一定的摩擦力,同时海绵层又有效的增大摩擦力,调节挡片对鼻腔通气管相对患者鼻腔的位置固定,避免了病人将通气管吸入鼻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固定挡片和调节挡片均为圆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形的固定挡片和调节挡片可以覆盖管体周围,避免了管体上有部分没有被固定挡片或者调节挡片覆盖到,而造成鼻腔通气管被患者吸入鼻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固定挡片、调节挡片均与管体同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管体同轴设置的固定挡片、调节挡片,避免了固定挡片或调节挡片偏向管体的某一侧,导致管体上有部分没有被固定挡片或者调节挡片覆盖到,而造成鼻腔通气管被患者吸入鼻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调节挡片与固定挡片均为空心充气囊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挡片或固定挡片与患者的肌肤抵触时,患者在呼吸的过程中,对鼻腔通气管有一定的吸力,使得调节挡片或固定挡片与患者肌肤的抵触力增大,空心充气囊体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减小了调节挡片或固定挡片对患者肌肤造成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调节挡片与固定挡片边缘均设有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角避免了调节挡片和固定挡片的边缘有较为锋利的棱角,减小了棱角对患者的肌肤产生损伤,同时也减小划伤医护人员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管体的内径为3~10mm,所述管体的外径为4.2~13.3mm,所述固定挡片和调节挡片的直径为13~25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医生接触的患者有不同的年龄、性别、 肤种,在针对不同的患者的时候,医生可以选择对应型号的鼻腔通气管,有利于准确的实现对患者的治疗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管体、固定挡片、调节挡片均采用医用级聚氯乙烯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医用级聚氯乙烯使得整个鼻腔通气管质量上符合医用的标准,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损害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调节挡片的位置可以变动,适用于不同的病人;

2、鼻腔通气管整体质量合格,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损害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鼻腔通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展现可调节鼻腔通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展现海绵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展现管体上刻度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管体;11、刻度线;2、固定挡片;3、调节挡片;31、海绵层;4、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可调节鼻腔通气管,如图2和3所示,包括管体1、设置在管体1一端的固定挡片2,管体1上设有调节挡片3,调节挡片3与管体1滑动连接,调节挡片3与管体1紧密配合,调节挡片3与管体1抵触部分设有海绵层31(如图4所示)。

医护人员将调节鼻腔通气管插入到患者鼻腔内后,拨动调节挡片3,使得其可以与患者的鼻子抵触,调节挡片3与管体1紧密配合存在一定的摩擦力,可以稳定的停滞在管体1的某一部位,调节挡片3起到限制鼻腔通气管相对鼻腔的位置的作用,避免了病人将通气管吸入鼻腔;同时海绵层31又有效的增大调节挡片3与管体1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的提高了调节挡片3在管体1上位置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固定挡片2和调节挡片3均为圆形,且均与管体1同轴设置;圆形的固定挡片2和调节挡片3可以覆盖管体1周围,同时与管体1同轴设置的,避免了固定挡片2或调节挡片3偏向管体1的某一侧,导致管体1上有部分没有被固定挡片2或者调节挡片3覆盖到,从而造成鼻腔通气管被患者吸入鼻腔。

如图2所示,调节挡片3与固定挡片2均为空心充气囊体,当调节挡片3或固定挡片2与患者的肌肤抵触时,患者在呼吸的过程中,对鼻腔通气管有一定的吸力,使得调节挡片3或固定挡片2与患者肌肤的抵触力增大,空心充气囊体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减小了调节挡片3或固定挡片2对患者肌肤造成的伤害。在调节挡片3与固定挡片2边缘均设有倒角4,倒角4避免了调节挡片3和固定挡片2的边缘有较为锋利的棱角,减小了棱角对患者的肌肤产生损伤,同时也减小划伤医护人员的可能性。

如图4所示,医生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患者,会有性别、年龄、肤中的差异;不同人群的鼻腔结构存在差异,为了方便医生的使用,鼻腔通气管有多种不同的尺寸型号;管体1内径的范围为3~10mm,管体1外径的范围为4.2~13.3mm,固定挡片2和调节挡片3直径的范围为13~25mm,同时在管体1上设有刻度线11;医生在将鼻腔通气管插入病人体内的时候,医生可以根据病人的特征,选用相应规格的鼻腔通气管,通过观察管体1上的刻度线11,首先大概的判断出插入的深度,避免插入过深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管体1、固定挡片2、调节挡片3均采用医用级聚氯乙烯制成;医用级聚氯乙烯使得整个鼻腔通气管质量上符合医用的标准,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损害的情况。

具体操作过程:医生根据不同特征的人群,对患者的鼻腔结构有个初步的判断,选择合适型号的鼻腔通气管插入患者体内;鼻腔通气管在初始状态下,调节挡片3与固定挡片2紧靠在一起;在向患者体内插入鼻腔通气管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管体1上的刻度,对插入鼻腔的深度有个初步的判断,避免插入过深的情况;当鼻腔通气管插入到合适的深度时,若患者的鼻子正好与调节挡片3抵触,此时就不需要拨动调节挡片3的位置,当患者的鼻子与调节挡片3存在一定距离的时候,医护人员通过拨动调节挡片3的位置,使得调节挡片3可以与患者的鼻子抵触,达到防止管子被患者吸入鼻腔的情况。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