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部保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4696发布日期:2019-01-08 21:26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部保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颈部保健装置。



背景技术:

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很多,大体上可分两方面。一是随着年龄增长,颈部长期承受压力过大,椎间盘退化,变窄,或者突出,影响局部神经和血管的功能而出现症状;二是颈部肌肉的急慢性损伤,常导致局部力量失衡,颈椎关节出现微小移位而头晕,肢体麻木等。天气寒冷时,暴露在外的颈部肌肉的血液循环缓慢,常可导致局部发生肿胀,因此在寒冬要注意颈部保暖;天气炎热时,暴露在外的颈部肌肉的血液循环加快,冷却此处的血液温度对能够起到显著的降温效果,因此在炎暑要注意颈部降温。

在保健理疗中,不仅要对颈部进行有效降温,还需要根据理疗需要对颈部进行加热,现有保健设备中,没有电子设备能快速对颈部降温,也无法满足对颈部的降温与加热的快速切换,和便捷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颈部保健装置,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对颈部进行快速降温或加热,具有较好的贴合度以及较佳的舒适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颈部保健装置,包括连接部以及分别设于所述连接部两端的、且令所述颈部保健装置整体形状呈U字形的贴合部;所述贴合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有令两个所述贴合部朝其相对面紧缩的弹性部件;在所述连接部的内侧面形成有用于与用户后颈贴合的后颈支撑垫;在所述贴合部的内侧面形成有用于与用户颈部侧面贴合的热量传导结构;在所述贴合部内设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与所述热量传导结构充分接触。

优选的,所述贴合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枢接。

优选的,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和于所述弹簧外的硅胶连接盖;所述硅胶连接盖套装于所述贴合部与连接部之间的枢接处。

优选的,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上与所述热量传导结构相对的一面上贴合有散热器。

优选的,在所述散热器上贴合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散热器。

优选的,在所述连接部内设有电源端,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通过电流调节器与所述电源端串联连接。

优选的,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电源端串联的、用于切换所述电源端电极的电极切换开关。

优选的,还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热量传导结构接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电流调节器分别与所述处理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热量传导结构为导热铝片。

由上可见,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连接部两端设有贴合部,能够将热量传导结构与用户颈部侧边的动脉位置紧密贴合,在达到较好的贴合度的基础上,还提高了对颈部动脉的降温以及加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路连接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早期的亚低温治疗方法使用冰块对全身进行降温,但是临床中发现,冰块难以达到医疗临床所需温度,延长疗程,频繁加冰较为繁琐;而且全身性降温具有降温效果差、并发症多等缺点,无法针对具有主动脉的颈部完成有效的降温。

请参见图1,为了完成对用户颈部的降温,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颈部保健装置,包括连接部10以及分别设于连接部10两端的、且令颈部保健装置整体形状呈U字形的贴合部20。

连接部10与贴合部20之间可相对旋转连接,其中最为有效的连接方式为枢接,具体连接结构可根据加工工艺以及使用需要自行选定。贴合部20与连接部10之间形成有令两个贴合部20朝其相对面紧缩的弹性部件,具体的,弹性部件为弹簧和弹簧外面的硅胶连接盖30,硅胶连接盖30套合于连接部10与贴合部20之间的枢接处,并且通过弹簧和塑料件31对硅胶连接盖30进行固定。

其中连接部10由电路板塑料上盖12和电路板塑料下盖13组成。在电流板塑料下盖13上形成有用于与用户后颈贴合的后颈支撑垫11,即在连接部10的内侧面形成有后颈支撑垫11,在后颈支撑垫11上与用户后颈贴合的端面形成弧面,提高与后颈贴合的舒适度。在电路板塑料上盖12与电路板塑料下盖13之间形成的空腔内设置有电源端14、按键15、电源指示灯、导光柱16以及电路板17。其中按键15、电源指示灯以及电路板17均与电源端14电性连接,电源端14则外接直流电源。

贴合部20由侧面塑料底盖21和侧面塑料上盖22组成。在侧面塑料底盖21上形成有用于与用户颈部侧面贴合的热量传导结构23,即在贴合部20的内侧面形成有热量传导结构23,该热量传导结构23可以为导热铝片或者其他具有导热功能的、且能够与人体皮肤接触的材质。在侧面塑料底盖21与侧面塑料上盖22之间形成的空腔内设有半导体制冷片40,半导体制冷片40与热量传导结构23充分接触。

本实施例提供的颈部保健装置通过在贴合部20内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40,根据珀尔帖效应,当电流流经两个不同导体形成的接点时,接点处会产生放热和吸热现象,因此半导体制冷片40接通电源后会在两个端面上产生温度差,半导体制冷片40产生的温度差传递至热量传导结构23,再通过热量传导结构23与用户颈部侧边的动脉位置紧密贴合。当半导体制冷片40与热量传导结构23接触的端面表面达到低于环境温度15度以上,热量传导结构23紧贴于颈部皮肤上,达到冷敷或者局部降温的保健作用;当半导体制冷片40的输入电流正负极切换后,半导体制冷片40与热量传导结构23接触的端面表面温度达到高于环境温度20-25度,热量传导结构23紧贴颈部皮肤上,达到热敷或者保暖的保健作用。

另外,在降温过程中,半导体制冷片40上与热量传导结构23接触的一面为冷端面,另一面则为热端面,为了提高降温效果,在半导体制冷片40的热端面贴合有散热器24,在散热器24上贴合有散热风扇25,散热风扇25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散热器24,在侧面塑料上盖22上开设有通风孔,便于散热风扇25的散热。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颈部保健装置,包括连接部10以及分别设于连接部10两端的、且令颈部保健装置整体形状呈U字形的贴合部20。在连接部10内同样包括电源端14,在贴合部20内包括半导体制冷片。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还包括在与电源端14串联的、用于切换电源端14电极的电极切换开关51,该电极切换开关51设于电路板塑料上盖11上,便于用户的操作。

在需要对该颈部保健装置的功能进行切换时,如从降温功能切换至加热功能,或从加热功能切换至降温功能,通过电极切换开关51改变半导体制冷片40接入电源端14的正负电极即可完成,半导体制冷片40通过改变接入电流中的电极可改变其冷端面和热端面,完成功能切换。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颈部保健装置,包括连接部10以及分别设于连接部10两端的、且令颈部保健装置整体形状呈U字形的贴合部20。在连接部10内同样包括电源端14,在贴合部20内包括半导体制冷片。

根据珀尔帖效应,当电流流经两个不同导体形成的接点时,接点处会产生放热和吸热现象,放热或吸热大小由电流的大小来决定,因此可通过改变流过半导体制冷片40的电流大小改变降温或加热效果。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还包括电流调节器52,半导体制冷片40通过电流调节器52与电源端14串联连接,达到自主控制降温或加热温度的效果。

另外还包括处理器53以及与半导体制冷片40接触的温度传感器54,温度传感器54和电流调节器52分别与处理器53电性连接。当制热时候,通过温度传感器54对半导体制冷片40进行温度感应,再通过处理器53对电流调节器52进行控制,完成半导体制冷片40的温度控制,保证温度不会过高而烫伤皮肤。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