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口袋组合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2772发布日期:2019-01-04 23:35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造口袋组合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口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造口袋组合圈。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造口袋品种繁多,在患者使用时是将造口袋固定在造口处的腹壁上,不能根据患者站立活动或坐卧休息时改变袋体方向,引导排泄物排入造口袋内,特别是对于回肠造口、泌尿造口该类型患者排泄物均为流质状,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站立活动还是坐卧休息,稍有不慎便液就会污染衣被,尴尬场面频繁出现,排泄成了日常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在使用时能够改变造口袋方向,防止流状排泄物溢出污染衣物的造口袋组合圈。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造口袋组合圈,包括用于与造口袋相连接的弹性圈和伸缩带,其特征在于:弹性圈的下表面与造口袋相连接,弹性圈侧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设置有可相对于弹性圈转动的连接盘,伸缩带两端的挂扣板对称扣设于连接盘两端的伸出端。

进一步的,弹性圈上表面设置有环形扣槽,环形扣槽的槽口外侧内周壁上局部有挡片,弹性圈内圈上设置有弹性垫圈,弹性垫圈为管状,在此管的周面上设置有环形板,环形板上部的管的周面上设置有横截面形状为弧形的环形体,环形体的外端头与环形板相对但不接触,环形板下表面设置有环形钩体,环形钩体设置于弹性垫圈的环形扣槽内,环形钩体的上端面与环形扣槽槽口上均匀分布的挡片下表面相接触,弹性垫圈的上端设置有薄壁管,薄壁管的上端部的直径小于下端部的直径,薄壁管的下端部与环形板上部的管相连接,环形板下部的管的上端的周面设置有环形卡槽,弹性圈的内圈卡设于环形卡槽内,环形板下部的管的下端伸入造口袋内,使造口袋的袋体的两层薄膜分离形成容纳便物的空腔,在伸入袋体内的管的侧壁上设置有缺口。

进一步的,弹性圈侧表面设置有凸耳。

进一步的,挂扣板表面设置有固定孔,固定孔内设置有防滑垫。

进一步的,伸缩带上设置有调节扣。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操作简单,能方便的收集患者的流质状的排泄物,造口袋的方向可随意调整,适应患者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站立活动还是坐卧休息的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面说明:1、弹性圈,2、伸缩带,3、造口袋,4、环形凹槽,5、连接盘,6、挂扣板,7、伸出端,8、环形扣槽,9、挡片,10、弹性垫圈,11、环形板,12、环形体,13、环形钩体,14、薄壁管,15、环形卡槽,16、缺口,17、凸耳,18、防滑垫,19、调节扣。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造口袋组合圈,包括用于与造口袋相连接的弹性圈1和伸缩带2,弹性圈的下表面与造口袋3相连接,弹性圈侧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4,环形凹槽内设置有可相对于弹性圈转动的连接盘5,伸缩带两端的挂扣板6对称扣设于连接盘两端的伸出端7,在使用时,弹性圈的上表面贴合在患者的造口外的腹壁上,将伸缩带围设于患者腰部,通过将与伸缩带相连接的连接盘上的弹性圈扣设于患者的腹壁造口处,使弹性圈的上表面与患者腹壁进行贴合,当患者需要站立或俯卧时,可通过转动弹性圈,即可改变造口袋的方向,使造口袋一直保持整体向下的状态,方便了对患者的流质状排泄物进行收集。

为了进一步高效的收集流质状排泄物,防止排泄物从与人体腹壁与弹性圈接触面漏出,可在弹性圈上表面设置有环形扣槽8,环形扣槽的槽口外侧内周壁上局部有挡片9,弹性圈内圈上设置有弹性垫圈10,弹性垫圈为管状,在此管的周面上设置有环形板11,环形板的直径大于弹性圈的直径,环形板可有效的阻挡腹壁与弹性圈相接触,防止弹性圈在转动时摩擦腹壁,环形板上部的管的周面上设置有横截面形状为弧形的环形体12,环形体的外端头与环形板相对但不接触,在佩戴造口袋时,该环形体可贴合于人体的腹壁,当伸缩带围设在患者腰部弹性垫圈挤压人体腹壁时,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环形板下表面设置有环形钩体13,环形钩体设置于弹性垫圈的环形扣槽内,环形钩体的上端面与环形扣槽槽口上均匀分布的挡片下表面相接触,弹性垫圈的上端设置有薄壁管14,薄壁管的上端部的直径小于下端部的直径,薄壁管的下端部与环形板上部的管相连接,使患者的排出物能通过弹性垫圈顺利的进入造口袋内,环形板下部的管的上端的周面设置有环形卡槽15,弹性圈的内圈卡设于环形卡槽内,环形板下部的管的下端伸入造口袋内,使造口袋的袋体的两层薄膜分离形成容纳便物的空腔,在伸入袋体内的管的侧壁上设置有缺口16,使患者的排出物通过缺口能顺利的流入造口袋内;弹性圈侧表面设置有凸耳17,方便患者用手握住凸起,对弹性圈进行旋转,挂扣板表面设置有固定孔,固定孔内设置有防滑垫18,该防滑垫可贴设于身体的腹壁表面,有效防止伸缩带在人体腹壁上滑动,伸缩带上设置有调节扣19,可适应不同腰围的患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