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臂丛麻醉手术用头部约束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6668发布日期:2018-12-21 19:28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臂丛麻醉手术用头部约束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臂丛麻醉手术用头部约束带,适用于臂丛麻醉下处于沙滩体位的患者。



背景技术:

臂丛麻醉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臂丛神经干周围使其所支配的区域产生神经传导阻滞,适用于手、前臂、上臂及肩部各种手术。由于臂丛麻醉下病人处于清醒状态,在对锁骨骨折、肩关节镜等手术体位呈沙滩位的病人实施的手术前,为克服臂丛麻醉下病人改变手术体位这类突发情况,需要对病人进行约束以保证病人的手术安全。目前,通常采用的约束方式是约束患者的下肢,但这种约束方式还存在不足之处:仅仅是约束患者的下肢而未对患者的头部进行约束,这样不能完全避免突发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臂丛麻醉手术用头部约束带,用于对手术床上臂丛麻醉下处于沙滩体位的患者的头部进行约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臂丛麻醉手术用头部约束带,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第一带体,围绕在患者的头部周围并与患者的双耳和下颌接触,对患者头部进行约束;以及两个第二带体,分别连接于第一带体的左右两侧的预定位置处,每个第二带体均具有与第一带体连接的弹性段以及与弹性段连接且固定在手术床上的非弹性段。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臂丛麻醉手术用头部约束带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带体在与患者的双耳接触位置处设置至少一个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臂丛麻醉手术用头部约束带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带体具有一个开口,该开口起始于与患者的左耳接触位置终止于与患者的右耳接触位置并与患者的下颌相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臂丛麻醉手术用头部约束带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带体具有两个开口,该两个开口的尺寸与患者的双耳尺寸相匹配。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臂丛麻醉手术用头部约束带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带体还设置有用于长度调节的可调节搭扣。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臂丛麻醉手术用头部约束带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二带体与第一带体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在预定位置处设置有可拆卸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臂丛麻醉手术用头部约束带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二带体的宽度为5~8cm,弹性段长为8~13cm。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臂丛麻醉手术用头部约束带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带体在与患者的头顶、双耳和下颌的接触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头顶垫体、双耳垫体以及下颌垫体。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臂丛麻醉手术用头部约束带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头顶垫体、双耳垫体以及下颌垫体均为海绵或硅胶。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臂丛麻醉手术用头部约束带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头顶垫体呈椭圆状,头顶垫体的长半轴为10~15cm、短半轴为5~8cm,下颌垫体呈椭圆状,下颌垫体的长半轴为5~8cm、短半轴为2~3cm。

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臂丛麻醉手术用头部约束带,因为包括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第一带体围绕在患者的头部周围并与患者的双耳和下颌接触,对患者头部进行约束,两个第二带体分别连接于第一带体的左右两侧的预定位置处,每个第二带体均具有与第一带体连接的弹性段以及与弹性段连接且固定在手术床上的非弹性段,所以在手术前将本实用新型的臂丛麻醉手术用头部约束带的第一带体套至病人头部,然后将两个第二带体固定在手术床的两侧,这样对患者头部也进行了约束,充分保证患者体位安全。此外,第二带体具有弹性段,使得处于清醒状态下患者可以在适宜的范围内自主调整,避免了因第二带体过于死板而造成患者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臂丛麻醉手术用头部约束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带体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臂丛麻醉手术用头部约束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臂丛麻醉手术用头部约束带的佩戴示意图;以及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变形例中第一带体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臂丛麻醉手术用头部约束带作具体阐述。

<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臂丛麻醉手术用头部约束带的结构示意图。

臂丛麻醉手术用头部约束带对手术床上臂丛麻醉下处于沙滩体位的患者进行约束。如图1所示,臂丛麻醉手术用头部约束带100包括:第一带体10以及第二带体20。

第一带体10围绕在患者的头部周围并与患者的双耳和下颌接触,对患者头部进行约束。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带体的侧视图。

第一带体10在与患者的双耳接触位置处设置至少一个开口。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带体10设置有一个开口11,此开口11起始于与患者的左耳上方的接触位置终止于与患者的右耳上方的接触位置并与患者的下颌相接触,开口11的长度与患者的从左耳经下颌再至右耳的尺寸相适应,下颌垫体14设置在开口11的中部位置处。本实施例中采用长度较长的一个开口的设置,这样的结构具有更好的固定效果,而且佩戴更舒适。

本实施中第一带体10采用环形结构的一体设置,但不以此为限制,例如在实际情况中,第一带体10还可采用带状结构的设置,在第一带体10的两个末端分别设置有魔术贴公扣和魔术贴母扣,通过两个末端的魔术贴相互粘合形成一个围绕患者头部的环形,魔术贴设置使患者能更方便的佩戴和卸下第一带体10。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臂丛麻醉手术用头部约束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第一带体10还可设置有可调节搭扣12,用于第一带体的长度调节,以更好的适应患者头部实际情况。可调节搭扣12设置在第一带体10与患者头顶接触的部位,设置在头顶垫体13的上方,通过头顶垫体13的保护避免对患者头部造成压力、

如图1~3中所示,第一带体10在与患者的头顶、双耳和下颌的接触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头顶垫体13、双耳垫体(图未示)以及下颌垫体14。头顶垫体13、双耳垫体以及下颌垫体14均为海绵或硅胶。在本实施例中头顶垫体13、双耳垫体以及下颌垫体14均采用软质硅胶。头顶垫体13呈椭圆状,头顶垫体13的长半轴为10~15cm、短半轴为5~8cm。下颌垫体14呈椭圆状,下颌垫体14的长半轴为5~8cm、短半轴为2~3cm。

图如1所示,两个第二带体20,分别连接于第一带体10的左右两侧的预定位置处,预定位置为靠近患者双耳位置。第二带体20与第一带体10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在预定位置处设置有可拆卸组件(图未示)。因此,臂丛麻醉手术用头部约束带100在使用完毕后,可以拆卸折叠、便于收纳;此外,当臂丛麻醉手术用头部约束带100中第一带体10或左侧第二带体或右侧第二带体损坏中任意一个损坏时,可以只替换其中损坏的一个,不必重新使用一整套新的臂丛麻醉手术用头部约束带100,这样的设置可以延长使用寿命,节约使用成本。

第二带体20宽度为5~8cm,长度尺寸与手术床相适应。第二带体20具有弹性段21和非弹性段22。弹性段21与第一带体1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段21采用与第一带体10相适应的设置,即每个弹性段21具有两个末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带体10分开的两部分。弹性段21采用松紧带,长度为8~13cm。非弹性段22采用棉质编带或尼龙边带等。非弹性段22在非弹性段22末端与手术床接触处,设置有固定部件23,通过固定部件固定在手术床上。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臂丛麻醉手术用头部约束带的佩戴示意图。

如图4所示,患者佩戴臂丛麻醉手术用头部约束带100的示意图,图中省略了第二带体部分。患者在手术床上处于沙滩位,第一带体10围绕在患者的头部周围并与患者的双耳和下颌接触,对患者头部进行约束,然后通过第二带体进行固定在手术床上,之后再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约束带对患者下肢约束,这样一来使患者始终保持适合手术进行的沙滩位,从而保证了手术体位安全。

<变形例>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变形例中第一带体的侧视图。

如图5所示,第一带体10’设置有左右两个开口11’,此两个开口11’的尺寸分别与患者的双耳尺寸相匹配,采用这类两个开口设置制造工艺简单。头顶垫体13’以及下颌垫体14’分别设置第一带体10’与患者头顶和下颌的接触位置。

在本变形例中,其他与实施例中相同的结构,给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相同的说明。

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所涉及的臂丛麻醉手术用头部约束带,因为包括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第一带体围绕在患者的头部周围并与患者的双耳和下颌接触,对患者头部进行约束,两个第二带体分别连接于第一带体的左右两侧的预定位置处,每个第二带体均具有与第一带体连接的弹性段以及与弹性段连接且固定在手术床上的非弹性段,所以在手术前将本实施例的臂丛麻醉手术用头部约束带的第一带体套至病人头部,然后将两个第二带体固定在手术床的两侧,这样对患者头部也进行了约束,充分保证患者体位安全。此外,第二带体具有弹性段,使得处于清醒状态下患者可以在适宜的范围内自主调整,避免了因第二带体过于死板而造成患者的不适感。

另外,本实施例的臂丛麻醉手术用头部约束带还在设置有硅胶材质的头顶垫体、双耳垫体以及下颌垫体,使得患者在这些容易受压的部位得到了受压缓冲保护。

另外,本实施例的臂丛麻醉手术用头部约束带还设置有可调节搭扣,用于长度调节,可以更好的适应不同患者的头部情况。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