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脂肪移植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4228发布日期:2019-01-08 21:23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脂肪移植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美容医疗器械,具体涉及脂肪移植方面的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早在上世纪的70年代,自体脂肪移植成为整形外科界确认的方法后,就逐渐被应用到美容整形的各个领域。脂肪从人体中抽出来后经过离心、提纯和净化后通过脂肪移植针注射进人体,脂肪移植针都是直接与注射器之间连接,然后通过手动推动注射器来达到注射脂肪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毕竟都是人为手动推动的,很容易造成推动速度过快导致的脂肪填充不均匀;现有的脂肪移植针针尖上面的通孔为圆柱形或者水滴形的,脂肪颗粒在经过通孔的时候很容易由于通孔的入孔处与出孔处的金属毛刺或者过渡边的棱角而导致脂肪颗粒的破损,降低脂肪的存活率;同时,现有的脂肪移植针均为圆形结构,则其在对皮下进行斜向穿刺时,造成的穿孔在各方向上扩张度都较一致,因而在对厚度较小的脂肪层进行少量移植时,难以把握其穿刺在纵向上的深度,因而容易发生穿刺过深而导致移植失败的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减慢脂肪流动速度、提高脂肪存活率、保证脂肪均匀填充效果以及减小穿刺纵深的脂肪移植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脂肪移植针,包括具有针尖的针管和连接于针管的远离针尖一端的连接头,所述针尖为倾斜面且所述倾斜面上及针管侧壁均设置有通孔,所述针管内部设有通道且所述通道起始于连接头的远离针尖一端,所述针管截面为椭圆形,所述通道在靠近针尖的针管内部为波浪形通道,波浪形通道设置有分支,该分支且与针管侧壁的通孔相通,通道终止于针尖的通孔处,所述的通孔包括靠近通道一侧的入孔处、孔体和出孔处,入孔处与出孔处都设置为弧形的倒角,入孔处与孔体之间、出孔处与孔体之间分别通过弧形过渡。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靠近针尖的针管内壁设置为波浪形,给脂肪在针体内的运行增加阻力同时也不会对脂肪颗粒造成破坏,防止医生状态不好或者其他情况导致的推动速度过快造成的填充不均匀;注射针都是斜着推进入皮肤里面的,把针管截面设置为椭圆形,当针管进入皮肤里面后,穿孔在各个方向上的扩张度不一样,因而在对厚度较小的脂肪层进行少量移植时,可以很好的把握其穿刺在纵向上的深度,有利于脂肪填充的顺利进行;通孔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有利于形成平整的填充面,同时能够减少填充次数;入孔处与出孔处都设置为弧形的倒角,入孔处与孔体之间通过弧形过渡,出孔处与孔体之间通过弧形过渡,能够有效防止通孔边缘的金属毛刺或者过渡边的棱角的脂肪颗粒的损伤,降低脂肪的存活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截面图;

图3为图1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1、针管;2、针尖;3、通道;30、分支;4、连接头;5、通孔;6、入孔处;7、孔体;8、出孔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与图3所示,脂肪移植针包括具有针尖2的针管1和连接于针管的远离针尖一端的连接头4,连接头4外部设有外螺纹,用于连接注射器,所述针尖2为倾斜面且所述倾斜面上及针管1侧壁均设置有通孔5,通孔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有利于形成平整的填充面,同时能够减少填充次数,所述针管1内部设有通道3且所述通道起始于连接头的远离针尖一端,针管截面为椭圆形,当针管进入皮肤里面后,穿孔在各个方向上的扩张度不一样,因而在对厚度较小的脂肪层进行少量移植时,可以很好的把握其穿刺在纵向上的深度,有利于脂肪填充的顺利进行,所述通道3在靠近针尖的针管内部为波浪形通道,能够给脂肪在针体内的运行增加阻力同时也不会对脂肪颗粒造成破坏,能够有效防止医生状态不好或者其他情况导致的推动速度过快造成的填充不均匀,波浪形通道设置有分支30,此分支与针管的轴向呈锐角夹角,有利于脂肪顺利的从通道中流入人体脂肪层中,该分支且与针管侧壁的通孔相通,通道终止于针尖的通孔处。

如图4所示,通孔5包括入孔处6、孔体7和出孔处8,入孔处6与出孔处8都设置为弧形的倒角,入孔处6与孔体7之间、出孔处8与孔体7之间分别通过弧形过渡,能够有效的减小脂肪进入孔内的阻力,减小脂肪出孔时的阻力,同时能够避免通孔边缘的金属毛刺或者过渡边的棱角造成的脂肪颗粒的损伤,降低脂肪的存活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