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架压握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6820发布日期:2018-11-07 20:41阅读:1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架压握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架压握钳。



背景技术:

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是一种高死亡率的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和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包括内科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又称为腔内治疗(endo 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是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其主要原理为将与病变段主动脉匹配的覆膜支架预置于输送系统内,在X射线透视监视下,经股动脉导入,当支架到达病变主动脉部位后,将支架从放送器内释放,并使之恢复至原来口径,使血流从人工血管腔内流过,胸主动脉夹层的内膜破口及瘤样扩张即被隔绝。

由EVAR的治疗原理可知,主动脉支架在生产时需要预先装入内腔很小的输送系统内。目前,将覆膜支架装配到放送系统的方式主要有支架压握机装载和手工装载。

支架压握机装载虽然效率高、效果好,但是价格昂贵,高达上百万元,设备采购、维护和日常支出给覆膜支架生产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

手工装载无设备要求,成本较低,但载存在以下问题:

1、装载困难,效率较低。主动脉覆膜支架主体直径一般介于26mm-40mm之间,由金属骨架和覆膜材料组成,根据型号压缩后,装入与之相对的直径为5mm-8mm的输送系统中,压缩过程繁琐且漫长,装载效率低下。

2、操作不规范,不可控风险较高。手工将支架压握并装载进入输送系统,有可能导致支架压缩变形不均匀,影响支架在血管内的展开效果,进而影响腔内治疗的疗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在装载主动脉支架时的不足,提出一种支架压握钳,本支架压握钳包括前后两个钳体、关节区、自动回弹装置、横梁和压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体包括钳腿、钳口、凸起和凸块;其中钳口为顶端内凹的U形结构,横梁与钳口的顶端固接,前后两个钳体由关节区连接形成转动副;所述压握器的两侧交叉环抱后,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个横梁固接,用于固定压握器的两端,钳口张开时带动压握器两端运动,实现压握器收缩。

所述压握器由中部矩形片和若干细长条矩形片构成,其中长条矩形片长边的尺寸远大于宽边的尺寸,且其中一条宽边与中部矩形片的长边连接;所述细长条矩形片在中部矩形片两侧等间距交错布置,且布置时一侧比另一侧多一条;其中两根细长条矩形片相互间的距离大于细长条矩形片宽边的尺寸;所述压握器的材料为刚性医用金属或柔性高分子。

其中由压握器环抱所形成的压握器内腔呈圆筒状,且可随钳口的开合进行展开和收紧。

所述同一钳体上的钳腿与钳口处于关节区竖向中心线的同侧,以实现钳腿和钳口向相反方向运动的目的,当钳腿合并时,钳口张开;但凸起处于关节区竖向中心线的另一侧。

所述的自动回弹装置设于两钳腿之间,如此设置可以确保手动压握两钳腿使钳腿相互靠近,松手以后两钳腿又自动回弹远离。

所述两横梁相对距离的最小值为40-60mm,最大值为110-150mm;所述压握器内腔的直径为5.8mm-35mm,其中压握器内腔的直径大小尺寸分别与支架压缩前后的外径相匹配。

所述凸块设置在钳体的背面,位于关节区附近,且与另一个钳体上的凸起、前后两个钳体和关节区联合构成限位铰接,其中凸块和凸起相匹配,用于限制两钳口间的距离,防止放开钳腿时回弹过猛而损坏压握器。

所述压握器内腔周长的最小值等于支架被压握后的外径且大于与中部矩形片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细长条矩形片的数量不小于五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支架压握钳用于将血管覆膜支架高效且均匀地进行压握;具有如下特点:

1、可以省时高效的将大血管覆膜支架装配到输送系统。

2、支架压握均匀,避免大血管支架在体内释放后出现展开不完全的现象。

3、该支架压握钳构造简洁,成本低廉,便于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架压握钳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架压握钳的局部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架压握钳的局部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压握器薄片展开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压握器展开状态的斜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压握器收缩状态的斜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支架压握钳工作时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中:1--钳腿,2--关节区,3--钳口,4--自动回弹装置,5--凸起,6--横梁,7--压握器,701--中部矩形片,702--细长条矩形片,8--内腔,9--支架,10--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支架压握钳,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支架压握钳由钳子主体和压握器组成;

该钳子主体包括钳腿1,关节区2,钳口3,自动回弹装置4组成。

所述钳腿1和与该钳腿对应的钳口3处于关节区2中心线的同侧,以实现钳腿1和钳口3向相反方向运动的目的,当钳腿1合并时,钳口3张开。

两个钳口3的头端分别设有横梁6,用于固定压握器7的两端,通过锚定,焊接,热定型等工艺将横梁6与压握器7固接。钳口3张开时带动压握器7两端运动,实现压握器内腔8收缩。

固接于两钳口3上的横梁6之间的的相对距离最小值为60mm,最大值为150mm。当两横梁6处于最小距离60mm时,压握器内腔8处于最大尺寸,内腔直径为35mm,当两横梁6处于最大距离150mm时,压握器内腔8处于最小尺寸,内腔直径为5.8mm。

两钳腿1之间设有自动回弹装置4,手动压握两钳腿1使之相互靠近,松手以后两钳腿1自动回弹远离。

在钳子主体的关节位置的侧面与反面成对设有凸起5和凸块10,二者匹配用于限制两钳口3达到最小距离后继续靠近,防止损坏压握器7。

压握器7由医用刚性金属薄片或柔性高分子薄片制成,如采用钛镍合金薄片、316L不锈钢薄片切割或医用涤纶材料,其中部矩形片701的两侧错位设有七条细长条矩形片702,一侧设有三条,另一侧设有四条。每两条细长条矩形片702的间距相等且大于细长条矩形片702的宽度,相邻两条细长条矩形片702的间距为5mm,每条细长条矩形片702的宽度均为4mm。两侧的细长条矩形片702交叉环抱后固定于钳口两横梁6的位置,使压握器7形成筒状并可随钳口3的开合进行收紧和展开。

如图4所示,当压握器内腔8最大直径为35mm,最小直径为6mm时,压握器7薄片的总长度11设置为169mm,宽度22为31mm,中部矩形宽度33为18mm。薄片宽度22同时为压握器7内腔的深度。

如图5所示,压握器7展开到最大直径时,两横梁6的间距最短。

如图6所示,压握器7收缩到最小直径时,两横梁6的间距最大。

如图7所示,将支架9装入压握器内腔8进行压握后的示意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