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活检钳道口密闭式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6751发布日期:2019-03-27 10:28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内窥镜活检钳道口密闭式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内窥镜活检钳道口密闭式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医生在操作过程中会有一些血液组织液从活检孔帽上及帽子旁边喷出来,造成对医务人员的一个污染,另外,活检帽上要一直插入器械,帽上的眼会变大,在医生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漏气的可能,对于ESD、ERCP等这些操作时间长的手术,容易对工作人员及周围环境造成一个污染,特别是一些有阳性指标的病人,造成的污染更不能想象,我们现在使用的简易的装置,是一个开放性的塑料手套,手术结束一般都能收集5-10ml的液体,这个液体一般都混有病人的血液和体液、分泌物等等,是一个直接污染源,对医务工作者危害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收集残液方便,并且容易使用的内窥镜活检钳道口密闭式安全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内窥镜活检钳道口密闭式安全装置,包括连接在内窥镜的活检钳道口上的密闭式透明袋体,其中密闭式透明袋体朝向内窥镜的活检钳道口处设有连接通孔,进而将密闭式透明袋体套在活检钳道口处收集残液。

进一步地,连接通孔设于密闭式透明袋体靠近顶部位置。

进一步地,连接通孔为预设的沉落孔,保证活检钳道口刺破密闭式透明袋体时不会被撕裂。

进一步地,连接通孔朝向活检钳道口位置处还设有硬质中空接头,该硬质中空接头直接插入活检钳道口内或者套在活检钳道口外部收集残液。

进一步地,密闭式透明袋体由透明薄膜制成,并且在其顶部位置处设有卡合封闭结构,即使用常用的透明封装袋直接代替。

进一步地,密闭式透明袋体上还设有刻度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密闭式安全装置,在内窥镜的活检钳道口设置了一个密闭式透明袋体,并且在该密闭式透明袋体与活检钳道口连接的位置处开连接通孔,方便连接,同时从活检钳道口喷射出来的残液被完全收集,收集效果更好,而且使用透明材料的袋体,方便观察。

附图说明

图1为内窥镜活检钳道口密闭式安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密闭式透明袋体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其中:1-内窥镜,2-活检钳道口,3-密闭式透明袋体,31-连接通孔;4-硬质中空接头,5-卡合封闭结构,6-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如图1所示,内窥镜活检钳道口密闭式安全装置,包括连接在内窥镜1的活检钳道口2上的密闭式透明袋体3,其中密闭式透明袋体3朝向内窥镜1的活检钳道口2处设有连接通孔31,进而将密闭式透明袋体3套在活检钳道口2处收集残液,并且便于我们及时的观察收集的量及是否有效的在使用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通孔31设于密闭式透明袋体3靠近顶部位置,使用时较为方便,并且不会卡到别的结构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通孔31为预设的沉落孔,保证活检钳道口2刺破密闭式透明袋体时不会被撕裂,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通孔31朝向活检钳道口2位置处还设有硬质中空接头4,该硬质中空接头4直接插入活检钳道口2内或者套在活检钳道口2外部收集残液,可以更好地保证密闭式透明袋体的安全性能,这种密闭式透明袋体为一次性使用,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避免交叉感染。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密闭式透明袋体3由透明薄膜制成,并且在其顶部位置处设有卡合封闭结构5,即使用常用的透明封装袋直接代替,成本更为低廉。

在上述实施例中,密闭式透明袋体3上还设有刻度线6,便于观察残液泄漏量,使用方便。

总体上来说,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活检钳道口密闭式安全装置,保持了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可以收集一些从活检帽中央孔道向上喷出的一些污染液体。除了收集污染物的作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在手术地过程中,需要在内镜下注入气体,让视野清晰,活检钳道口若太大,会有一些气体从活检钳道口漏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