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背升降装置及多功能病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1976发布日期:2018-12-28 19:19阅读:883来源:国知局
靠背升降装置及多功能病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靠背升降装置及多功能病床。



背景技术:

病床也称医疗床、护理床等,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病床已成为人们在治疗康复中的必要休息工具和治疗工具。目前常见的病床一般是床身和支腿固定连接,患者平躺在病床上进行恢复、疗养,但使用这种形式的病床,当患者需要坐起就餐、看书或者医生进行检查时,需要护理人员将患者抬起并安放靠背,费时费力,也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

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一种多功能病床,其靠背能够自动升降,且靠背升起时能够向着床头方向平移,以缓解患者背部抬起带来的不适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升降、且升起时能够平移的靠背升降装置,以及包括靠背升降装置的多功能病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靠背升降装置,包括:

床架;

背板,所述背板位于靠近床头的一侧,第一端设置有滑槽;

滑杆,所述滑杆的第一端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能够沿所述滑槽滑动;所述滑杆的中部铰接在所述床架上;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滑杆的第二端,驱动所述滑杆转动;和

摆杆,所述摆杆包括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所述第一摆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摆杆的第一端均铰接在所述背板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摆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摆杆的第二端均铰接在所述床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的个数为两个,所述滑槽位于所述背板的两侧且与所述床架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滑杆设有两个,各个滑杆与相应的所述滑槽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医用线性推杆电机,所述医用线性推杆电机固定在所述床架上;

第一曲柄,所述第一曲柄的第一端与所述医用线性推杆电机的输出轴相连;

转轴,所述转轴的轴线与所述床架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所述转轴的两端固定在所述床架上,所述转轴能够绕轴线转动;所述转轴的中部与所述第一曲柄的第二端转动连接;和

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设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背板的两侧且与所述床架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与相应的所述滑杆的第二端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

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医用线性推杆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曲柄的第一端相连接;和

第二曲柄,所述第二曲柄的第一端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曲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曲柄设有两个,各个所述第二曲柄与各个所述第一连接杆一一对应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曲柄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曲柄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曲柄之间,与各个所述第一曲柄的第一端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摆杆设有两套,沿平行于所述床架长度方向的所述背板的两侧各设有一套摆杆。

进一步的,靠背升降装置还包括:

第一L型支架,所述第一L型支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背板的第二端,所述第一L型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摆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摆杆的第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一L型支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L型支架分别与所述第一摆杆和所述第二摆杆相对应配合。

进一步的,靠背升降装置还包括:

第二L型支架,所述第二L型支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床架上,所述第二L型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摆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摆杆的第二端相铰接;所述第二L型支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L型支架分别与所述第一摆杆和所述第二摆杆相对应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摆杆位于所述床架的内侧,所述滑杆位于所述床架的外侧;所述驱动机构位于靠近床尾的一侧;所述背板上适于固定床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病床,包括所述的靠背升降装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滑杆中部铰接在床架上,可绕铰接点转动。滑杆的第二端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驱动滑杆转动,滑杆上设置的滑轮与背板上的滑槽相配合,滑杆转动时带动背板升起或降下,从而实现靠背的升降。

第一摆杆的第一端和第二摆杆的第二端与背板相铰接,第一摆杆的第二端和第二摆杆的第二端与床架相铰接,当背板升降时,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随之转动,使得背板相对于床架的长度方向产生平移。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中的靠背能够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实现自动升降,满足患者坐、卧的需求,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另外,靠背升降时,沿床架的长度方向产生平移,进行体位补偿,能够缓解患者背部抬起或平躺时带来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多功能病床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靠背升降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背板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背板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滑槽与滑轮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滑杆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滑杆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驱动机构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摆杆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L型支架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二L型支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床架,2-背板,21-滑槽,22-背板的第一端,23-背板的第二端,3-滑杆,31-滑轮,32-滑杆的第一端,33-滑杆的第二端,4-驱动机构,41-医用线性推杆电机,43-第一曲柄,431-第一曲柄的第一端,432-第一曲柄的第二端,44-转轴,45-第一连接杆,451-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452-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46-第二连接杆,461-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462-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47-第二曲柄,471-第二曲柄的第一端,472-第二曲柄的第二端,5-摆杆,51-第一摆杆,52-第二摆杆,6-第一L型支架,7-第二L型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靠背升降装置,结合图1、图2、图4、图5、图6、图7和图10所示, 所述靠背升降装置包括床架1、背板2、滑杆3、驱动机构4和摆杆5。所述背板2位于靠近床头的一侧,第一端22设置有滑槽21。所述滑杆3的第一端32设置有滑轮31,所述滑轮31能够沿所述滑槽21滑动。所述滑杆3的中部铰接在所述床架1上。所述驱动机构4连接所述滑杆3的第二端33,驱动所述滑杆3转动。所述摆杆5包括第一摆杆51和第二摆杆52,所述第一摆杆5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摆杆52的第一端均铰接在所述背板2的第二端23,所述第一摆杆5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摆杆52的第二端均铰接在所述床架1上。

背板2上靠近床头的一端为背板2的第一端22,靠近床尾的一端为背板2的第二端23。滑杆3中部铰接在床架1上,可绕铰接点转动。驱动机构4驱动滑杆3的第二端33绕中部的铰接点转动,滑杆3的第一端32随之转动,滑轮31带动滑槽21转动,最终带动背板2。由于滑槽21位于背板2的第一端22,背板2的第二端23通过摆杆5铰接在床架1上,因此背板2能够升起或降下。当背板2升降时,第一摆杆51和第二摆杆52随之转动,使得背板2相对于床架1的长度方向产生平移。

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滑槽21的个数为两个,所述滑槽21位于所述背板2的两侧且与所述床架1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滑杆3设有两个,各个滑杆3与相应的所述滑槽21相配合。为了增加背板2升降时的稳定性,设置两个滑槽21,以及与各个滑槽21相配合的滑杆3。

结合图8、图9、图6和图7所示,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医用线性推杆电机41、第一曲柄43、转轴44和第一连接杆45。所述医用线性推杆电机41固定在所述床架1上。所述第一曲柄43的第一端431与所述医用线性推杆电机41的输出轴相连。所述转轴44的轴线与所述床架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所述转轴44的两端固定在所述床架1上,所述转轴44能够绕轴线转动。所述转轴44的中部与所述第一曲柄43的第二端43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45设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背板2的两侧且与所述床架1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连接杆45的第一端451与所述转轴4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45的第二端452与相应的所述滑杆3的第二端33相连接。

医用线性推杆电机41输出动力并可控制速度,结合了电机与减速器的功能,内部为蜗轮蜗杆减速形式,将电机的转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对外的输出轴直接为直线运动。第一曲柄43将医用线性推杆电机41的输出轴的往复运动转化为转动,带动转轴44绕轴线转动。第一连接杆45再将转轴44的转动转化为往复直线运动,从而带动滑杆3的第二端33转动,最终实现背板2的升起或降下。如果将医用线性推杆电机41直接与转轴44连接,由医用线性推杆电机41带动转轴44旋转,则医用线性推杆电机41的安装位置会占用空间,并突出在床架1的外侧,人员走动时容易绊倒,因此设置第一曲柄43,使得病床结构紧凑、合理。

结合图8和图9所示,所述驱动机构4还包括第二连接杆46和第二曲柄47。所述第二连接杆46的第一端461与所述医用线性推杆电机41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46的第二端462与所述第一曲柄43的第一端431相连接。所述第二曲柄47的第一端471与所述转轴44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曲柄47的第二端472与所述第一连接杆45的第一端451相连接。所述第二曲柄47设有两个,各个所述第二曲柄47与各个所述第一连接杆45一一对应配合。为了使得病床的连接结构更加紧凑合理,且为了使第一曲柄43和第一连接杆45的形状、尺寸便于加工,设置了第二连接杆46和第二曲柄47。

结合图9所示,所述第一曲柄43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曲柄43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46的第二端462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曲柄43之间,与各个所述第一曲柄43的第一端431相连接。为了增加稳定性,使得第一曲柄43与第二连接杆46更容易连接,将第一曲柄43设置为两个,第二连接杆46位于两个第一曲柄43之间,连接处采用铰接的形式,便于第一曲柄43和第二连接杆46的加工、装配和维修。

结合图1、图2、图3、图4和图10所示,所述摆杆5设有两套,沿平行于所述床架1长度方向的所述背板2的两侧各设有一套摆杆5。背板2两侧各设有一套摆杆5,能够增加背板2升起或降下时的稳定性。

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靠背升降装置还包括第一L型支架6,所述第一L型支架6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背板2的第二端23,所述第一L型支架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摆杆5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摆杆52的第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一L型支架6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L型支架6分别与所述第一摆杆51和所述第二摆杆52相对应配合。

为了便于第一摆杆51、第二摆杆52和背板2之间的连接,设置第一L型支架6。背板2升起时,第一摆杆51与第一L型支架6的铰接点,位于第二摆杆52与第一L型支架6的铰接点的上方。背板2降下时,第一摆杆51与第一L型支架6的铰接点,位于靠近床头的一侧,第二摆杆52与第一L型支架6的铰接点位于靠近床尾的一侧。

结合图10和图12所示,靠背升降装置还包括第二L型支架7,所述第二L型支架7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床架1上,所述第二L型支架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摆杆5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摆杆52的第二端相铰接。所述第二L型支架7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L型支架7分别与所述第一摆杆51和所述第二摆杆52相对应配合。

为了便于第一摆杆51、第二摆杆52和床架1之间的连接,设置第二L型支架7。第一摆杆51与第二L型支架7的铰接点位于靠近床头的一侧,第二摆杆52与第二L型支架7的铰接点位于靠近床尾的一侧,且第一摆杆51与第二L型支架7的铰接点高于第二摆杆52与第二L型支架7的铰接点。

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8和图10所示,所述摆杆5位于所述床架1的内侧,所述滑杆3位于所述床架1的外侧。所述驱动机构4位于靠近床尾的一侧。所述背板2上适于固定床板。为了便于装配和操作,摆杆5位于床架1的内侧,滑杆3位于床架1的外侧,防止各部件运动时互相影响。背板位于靠近床头的一侧,且背板所在的位置安装的部件多,因此将驱动机构4安装到位于靠近床尾的一侧,使得病床整体结构紧凑合理,且便于操作。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功能病床,结合图1所示,所述多功能病床包括所述的靠背升降装置。

本方案中的背板2能够在驱动机构4的驱动下,实现自动升降,满足患者坐、卧的需求,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另外,背板2升降时,沿床架1的长度方向产生平移,进行体位补偿,能够缓解患者背部抬起或平躺时带来的不适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