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角度的脚踏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0307发布日期:2019-02-01 20:09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脚踏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椅脚踏,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调节角度的脚踏板。



背景技术:

轮椅是康复的重要工具,轮椅不仅是肢体伤残者和行动不便人士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借助于轮椅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在轮椅的各组成部件中,脚踏板是轮椅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脚踏板能够支撑使用者的脚部,对使用者的健康有重大影响。目前,大部分轮椅上的脚踏板是不可调整角度的,而通常,使用者在使用时常需更换不同的姿势以保持自身的舒适,而不可调整角度的脚踏板难以满足使用者调整姿势的需求,长期使用会给使用者带来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脚踏板无法调节角度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调节角度的脚踏板,该脚踏板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地调节脚踏板的角度,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且该脚踏板的宽度可调节,方便根据使用者的脚宽调节踏板宽度,实用性强。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角度的脚踏板,包括支架管、支架管安装座、脚踏板固定座和脚踏板本体,所述的脚踏板本体安装在脚踏板固定座的一端,所述的支架管通过支架管安装座与脚踏板固定座连接,所述的脚踏板本体包括脚踏板A和脚踏板B,所述的脚踏板A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插槽,且所述的插槽沿脚踏板本体的安装端向脚踏板本体的的自由端方向设置,所述的脚踏板B设有与插槽相互配合的插接部,所述的脚踏板A和脚踏板B能够沿平行于插槽长度方向相对滑动;所述的脚踏板A和脚踏板B之间还设有用于锁紧脚踏板A和脚踏板B固定机构;所述的支架管安装座通过第一连接件与脚踏板固定座连接,所述的支架管安装座上设有第一调节齿,所述的脚踏板固定座设有与第一调节齿啮合的第二调节齿。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脚踏板固定座上设有刻度盘,所述的支架管安装座上对应设有刻度箭头。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架管安装座上设有用于插入支架管的第一缺口,所述的脚踏板固定座上对应设有第二缺口。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脚踏板固定座设有安装部,所述的脚踏板本体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在安装部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机构包括锁紧件,所述的脚踏板A和脚踏板B均设有供锁紧件穿过的通道,所述的锁紧件穿过通道将脚踏板A和脚踏板B压紧。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插接部前端设有向插接部内部凹陷的第二凹槽。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脚踏板本体的上表面均匀设有防滑纹。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连接件为螺钉。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角度的脚踏板,设有脚踏板A和脚踏板B,脚踏板A和脚踏板B能够通过相对滑动从而调节脚踏板的宽度,使用者可根据自身需求来调节该脚踏板的宽度,同时,该脚踏板上还设有调节齿,使用者可通过调节齿来调节脚踏板的角度,调节方便,使用舒适度高。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角度的脚踏板,脚踏板固定座上设有刻度盘,支架管安装座上对应设有刻度箭头,使用者可以根据刻度盘和箭头快速调节脚踏板的角度,且通过刻度盘和箭头,使用者可以快速辨别两边的脚踏板是否位于同一角度上,使用更加便捷。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角度的脚踏板,该脚踏板插接部前端设有向插接部内部凹陷的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与插槽相配合,形成多个贯穿脚踏板的开口,便于通风,避免使用者长时间使用轮椅后脚底不透气。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角度的脚踏板,该脚踏板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角度的脚踏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角度的脚踏板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角度的脚踏板的整体结构底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脚踏板A底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脚踏板B底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脚踏板A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第一连接件;2、支架管安装座;3、脚踏板固定座;4、支架管;5、脚踏板本体;6、第二连接件;21、第一缺口;22、第一调节齿;23、刻度箭头;31、第二缺口;32、第二调节齿;33、刻度盘;34、安装部;51、脚踏板A;52、脚踏板B;511、插槽;512、第一凹槽;513、滑槽;521、插齿;522、第二凹槽;523、孔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

结合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调节角度的脚踏板,包括支架管4、支架管安装座2、脚踏板固定座3和脚踏板本体5,该脚踏板本体5安装在脚踏板固定座3的一端,支架管4通过支架管安装座2与脚踏板固定座3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脚踏板本体5包括脚踏板A51和脚踏板B52,其中,脚踏板A51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插槽511,且该插槽511沿脚踏板本体的安装端向脚踏板本体的的自由端方向设置,同时,脚踏板B2设有与插槽14相互配合的插接部,所述的脚踏板A51和脚踏板B52能够沿平行于插槽511长度方向相对滑动。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插接部为多个与插槽511配合的插齿521,该插齿521与插槽511配合紧密可靠,给使用者的整个脚部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使用舒适度高。此外,上述的脚踏板A51和脚踏板B52之间还设有用于锁紧脚踏板A51和脚踏板B52固定机构。具体地,上述的固定机构包括锁紧件,上述的脚踏板A51和脚踏板B52均设有供锁紧件穿过的通道,上述的锁紧件穿过通道将脚踏板A51和脚踏板B52压紧。更具体地,上述的通道包括滑槽513和孔柱523,其中,滑槽513设于脚踏板A51的侧壁上,孔柱523对应设于脚踏板B52上,并且上述的紧固件可采用螺钉,同时在上述的孔柱523内设置螺纹。固定脚踏板A51和脚踏板B52时,将脚踏板B52的插接部插接到脚踏板A51的插槽511中,则孔柱523对应在滑槽513的其中一个位置上,将上述的螺钉穿插到孔柱523中并拧紧,该螺钉即将脚踏板A51和脚踏板B52压紧在一起。当脚踏板A51和脚踏板B52固定后,脚踏板A51的上表面和脚踏板B52的上表面保持平齐,与现有的可调节宽度的脚踏板相比,本实施例的脚踏板使用更加舒适。

接续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的支架管安装座2通过第一连接件1与脚踏板固定座3连接,上述的支架管安装座2上设有第一调节齿22,同时,上述的脚踏板固定座3设有与第一调节齿22啮合的第二调节齿32。具体地,如图2所示,上述的支架管安装座2上设有用于插入支架管4的第一缺口21,上述的脚踏板固定座3上对应设有第二缺口31,并且第一缺口21和第二缺口31的口径略大于支架管4的直径。优选地,上述的第一连接件1为螺钉,支架管4下部对应位置设有供螺钉穿过的通孔,且脚踏板固定座3上设有与螺钉配合的螺母或类似螺母的结构,以用于与第一连接件1连接。此外,脚踏板固定座3设有安装部34,上述的脚踏板本体5通过第二连接件6连接在安装部34上。同样优选地,第二连接件6也采用螺钉,脚踏板本体5上设有供第二连接件6穿过的安装孔,且脚踏板固定座3的安装部34上设有与上述安装孔相适应的孔洞,采用第二连接件6将脚踏板本体5和脚踏板固定座3连接在一起即可。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脚踏板本体5可相对于脚踏板固定座3进行上下翻转,当不需要使用脚踏时,可将脚踏板本体5向上翻折,将其收起。进一步地,上述的脚踏板固定座3上设有刻度盘33,上述的支架管安装座2上对应设有刻度箭头23,使用者可以根据刻度盘33和刻度箭头23快速调节脚踏板的角度,调节方便,且通过刻度盘33和刻度箭头23,使用者可以快速辨别两边的脚踏板是否位于同一角度上,使用更加便捷。同时,刻度盘33最边缘的两个刻度分别代表了脚踏板前后旋转的两个极限位置,能够避免使用者过度调节脚踏板的角度,且该脚踏板的旋转角度范围满足大部分人群的使用需求,非常实用。

再结合图4和图5所示,上述的脚踏板B52的插接部前端设有向插接部内部凹陷的第二凹槽522,脚踏板A51的前端设有第一凹槽512,第二凹槽522与插槽511配合,第一凹槽512与脚踏板B52两个相邻插齿521之间的槽配合,形成多个贯穿脚踏板的开口,便于通风,避免使用者长时间使用轮椅后脚底不透气。此外,上述的脚踏板本体5的上表面均匀设有防滑纹,该防滑纹增大了摩擦阻力,能够有效避免使用者的脚从脚踏板上滑落,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为了进一步防止使用者的脚从脚踏板上滑落,本实施例的脚踏板还设有可调节的布带,该布带的一侧固定于轮椅支架管的下部,另一侧通过固定于脚踏板本体5上,该布带能够拖住使用者的后脚跟,起到支撑和防滑落的作用。另外,上述的脚踏板A51底部设有多个用于指示脚踏板宽度的刻度,且脚踏板B52底部对应设有指示箭头,使用者能够根据刻度指示快速将脚踏板调节到所需要的宽度,非常便利。

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调节脚踏板的角度时,首先松懈第一连接件1,然后转动脚踏板固定座3到所需位置,再将第一连接件1拧紧,脚踏板固定座3的转动即带动了脚踏板的转动,从而实现了脚踏板角度的调整;当需要调节脚踏板的宽度时,首先拧开紧固件,将脚踏板A51向远离脚踏板B52的方向移动,当脚踏板A51滑动到合适的位置,脚踏板宽度满足使用需求时,拧紧紧固件,将脚踏板A51和脚踏板B52固定在该位置即可。

本使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角度的脚踏板,该脚踏板结构简单,不仅能够调节脚踏板的角度,而且能够调节脚踏板的宽度,功能多样,调节方便,使用舒适度高,实用性强。

以上示意性地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地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