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0872发布日期:2019-02-01 20:11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颈部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摩器材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颈部按摩器。



背景技术:

现代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计算机办公,长期地伏案工作使得颈椎一直处于非协调受力状态,颈后部和肩部肌肉受力不均,韧带容易受牵拉劳损,加上扭转、侧屈,时间一久就容易催生颈椎疾病。

颈部按摩仪能够对颈部肌肉按摩达到放松的目的,但是市场上存在的颈部按摩仪都为双头按摩仪,仅仅只针对颈部肌肉进行按摩放松,颈椎病的形成原因还包括颈下部,肩部肌肉的劳损,现有按摩仪缺少对于肩部的按摩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增加按摩面积,能同时按摩颈部和肩部的颈部按摩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颈部按摩器,包括颈部按摩主体、设置于所述颈部按摩主体下方的肩部按摩附体、分别与所述颈部按摩主体两端连接的左颈枕和右颈枕,所述颈部按摩主体和肩部按摩附体分别设有从其内侧表面伸出的两个按摩组件;所述颈部按摩主体与肩部按摩附体之间设有枢轴,所述颈部按摩主体与肩部按摩附体铰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颈部按摩主体包括主体外壳、与所述主体外壳固定连接的主体内壳、固定于所述主体外壳与主体内壳之间的上部支撑板;所述按摩组件固定于所述上部支撑板上并且从所述主体内壳的表面伸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肩部按摩附体包括附体外壳、与所述附体外壳固定连接的附体内壳、固定于所述附体外壳与附体内壳之间的下部支撑板;所述按摩组件固定于所述下部支撑板上并且从所述附体内壳的表面伸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部支撑板设有第一枢接部,附体外壳设有第二枢接部,所述枢轴穿过第一枢接部和第二枢接部,将颈部按摩主体与肩部按摩附体铰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枢轴上套有一个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的一端抵在主体内壳的内侧,另一端抵在附体外壳的外侧;在所述扭转弹簧的作用下,所述肩部按摩附体弹性抵靠在所述颈部按摩主体的下方,并且可以绕所述枢轴上下摆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按摩组件包括传动连杆、固定于所述传动连杆上的底座、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的加热组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的磁石、固定于所述加热组件上的接触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按摩组件包括传动连杆、固定于所述传动连杆上的底座、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的加热组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的磁石、以及固定于所述加热组件上的接触片;所述传动连杆与底座球铰连接,且所述加热组件下部固定有弹簧,所述加热组件通过所述弹簧安装在下部支撑板和加热组件上。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颈部按摩器,包括颈部按摩主体和肩部按摩附体,颈部按摩主体能够按摩颈部的肌肉,肩部按摩附体能够按摩肩部的肌肉,颈部按摩主体与肩部按摩附体之间设有枢轴进行铰连接,能够灵活摆动贴近肌肉,从而使颈部按摩器有效地增加了按摩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中部截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所示,颈部按摩器包括圆弧型的颈部按摩主体1和肩部按摩附体2,分别与颈部按摩主体1的两端连接的左颈枕31和右颈枕32,颈部按摩主体1和肩部按摩附体2分别设有从其内侧伸出到表面的两个按摩组件4,颈部按摩主体1的按摩组件4能够对颈部肌肉进行按摩放松,肩部按摩附体2的按摩组件4能够对肩部肌肉进行按摩放松,多个按摩组件4能够有效的扩大按摩区域。

本实施例中,左颈枕31和右颈枕32与所述颈部按摩主体1的两端之间通过夹紧机构7连接,夹紧机构7具有弹性材料,且内侧设有褶皱,将左颈枕31和右颈枕31向内侧收拢,使颈部按摩器能够夹紧贴合颈部,并固定在颈肩部,能够实现颈部按摩器对于自身的支持。

参照图2、图3所示,颈部按摩主体1包括主体外壳11、主体内壳12、上部支撑板13,主体外壳11与主体内壳12通过多个卡扣和孔位固定连接,且主体外壳11和主体内壳12多个孔位穿过上部支撑板13,将上部支撑板13固定于主体外壳11和主体内壳12之间。按摩组件4固定于上部支撑板13并且从主体内壳12的表面伸出,按摩组件4包括接套在上部支撑板23的柱子上的传动连杆45、固定于所述传动连杆45上的底座44、固定于所述底座44上的加热组件43、固定于所述底座44上的磁石42、以及固定于所述加热组件43上的接触片41。

肩部按摩附体2包括附体外壳21、附体内壳22、下部支撑板23,附体外壳21与附体内壳22通过多个卡扣和孔位固定连接,且附体外壳21和附体内壳22多个孔位穿过下部支撑板23,将下部支撑板23固定于附体外壳11和附体内壳12之间。

按摩组件4固定于下部支撑板23并且从附体内壳22的表面伸出,按摩组件4包括接套在下部支撑板23的柱子上的传动连杆45、固定于所述传动连杆45上的底座44、固定于所述底座44上的加热组件43、固定于所述底座44上的磁石42、以及固定于所述加热组件43上的接触片41。

上述的部件具体功能如下:磁石42具有磁场,能对肌肉进行磁疗,达到放松肌肉的目的,加热组件43通过内部线圈发热,传导到肌肉达到放松肌肉的目的,传动连杆45与脉冲电机连接,有节奏地按压肌肉,达到放松肌肉的目的。

更进一步的,按摩组件4与下部支撑板23之间设有弹簧46,弹簧46一端固定连接在加热组件44的下部,另一端连接下部支撑板23,传动连杆45与底座44通过球铰连接在一起,传动连杆45设有球轴承,底座44设有球铰支座。使用时,肌肉将按摩组件4向颈部按摩器的内部挤压,弹簧46通过弹性回复力使按摩组件4向肌肉方向挤压,球铰连接能够多方向灵活转动,根据肌肉的应力进行角度的转动,更好的贴近倾斜角度不同的肌肉,从而使按摩组件4能够前后,左右多方向浮动,更加贴合颈肩。

本实施例中,肩部按摩附体2与颈部按摩主体1通过铰链连接,上部支撑板13设有第一枢接部131,附体外壳21设有第二枢接部211,有一枢轴6穿过第一枢接部131和第二枢接部211,将颈部按摩主体1与肩部按摩附体2铰连接,使得肩部按摩附体2能够以枢轴6为转动中心进行转动,以颈部按摩主体1相对于肩部按摩附体2的方向为为上方,以相对相反方向为下方,进行上下摆动。

更进一步地,枢轴6上套有一个扭转弹簧5,扭转弹簧5一侧抵在主体内壳12的内侧,另一侧抵在附体外壳21的外侧,以颈部按摩主体1为固定件,以肩部按摩附体2为活动件,以枢轴6为旋转中心,使用时肌肉将肩部按摩附体2向下推动,通过扭转弹簧5的弹性回复力,将肩部按摩附体2向上推动,使肩部按摩附体2更加贴合肩部,且主体内壳12放置肩部按摩附体2的收容腔内径大于附体外壳11的外径,使得肩部按摩附体2有转动空间,并使得扭转弹簧5有作用面,实现应力功能,能够适用于不同肩宽的人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