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6280发布日期:2019-04-16 23:18阅读:943来源:国知局
胆道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胆道引流管。



背景技术:

在胆道手术时,为了防止胆汁在胆道内淤积,通常在吻合口处放置胆道引流管,将胆汁引流至体外。临床上常用的是橡胶制“T”型胆道引流管。手术时,根据患者胆道尺寸修剪引流管水平臂的长短,再将垂直臂的末端修剪成楔形,并缝扎丝线。当胆道两断端的后壁缝合完毕后,用钳子钳夹引流管末端丝线经吻合口插入胆道,之后向胆道远端穿过一定距离后,在胆道前壁相应位置处开孔并将丝线穿出,垂直臂随之被牵拉出胆道,水平臂则作为支撑留置在胆道内。首先,由于引流管为橡胶材质,吻合口的瘢痕愈合容易挤压水平臂,造成水平臂段流道狭窄,引流不畅;水平臂还容易滑动,常常发生无胆汁从引流管内引流出的情况,引流效果较差。其次,由于水平臂较细,水平臂易被胆汁冲刷进入肠道或者因受到意外牵拉出现引流管被整体拔出的现象,此时,需要重新手术放置胆道引流管或放置胆道支架。再次,胆道引流管在放入6个月后需要拔出,当水平臂从胆道前壁小孔穿出时,很容易将小孔撑开,使胆汁流出,发生胆漏。此外,手术前修剪引流管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胆道引流管,目的在于解决现有T型胆道引流管引流效果差和容易发生脱落、胆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胆道引流管,包括胆道留置段和穿出段,所述穿出段为穿出端为楔形结构且缝扎有丝线的橡胶管,所述胆道留置段包括靠近所述橡胶管一端设置有抗返流瓣膜的覆膜支架,所述覆膜支架与胆道内壁相适配,覆膜支架通过倒锥形的生物可吸收膜与橡胶管相连。

所述覆膜支架包括与所述抗返流瓣膜一体化设置的外覆塑料膜和间隔设置在所述外敷塑料膜内的金属支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胆道引流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良好的引流效果,且安全无毒。使用时,根据患者胆道尺寸选择合适型号的成品即可,无需再进行修剪;由于覆膜支架不易发生变形,即使胆道吻合口瘢痕愈合也能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不会使吻合口附近的流道变窄,且覆膜支架与胆道紧密贴合,不易滑动,因此引流效果良好;需要去除引流管时,无需取出覆膜支架,仅需取出橡胶管和未被吸收的生物可吸收膜即可,因此不会发生胆道前壁开孔扩大引起的胆漏;此外,设置在覆膜支架端部的抗返流瓣膜能够有效防止橡胶管拔出后肠液返流引起的胆道感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断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胆道引流管,包括胆道留置段和穿出段,所述穿出段为穿出端为楔形结构且缝扎有丝线的橡胶管1,胆道留置段包括与胆道内壁相适配的覆膜支架3,覆膜支架3通过倒锥形的生物可吸收膜4与橡胶管1相连。上述相邻部件通过热合粘贴方式或者缝合方式相连。上述覆膜支架3包括金属支架5,金属支架5外包覆有带有抗返流瓣膜2的外覆塑料膜,抗返流瓣膜2位于靠近橡胶管1的一端。

使用时,首先根据患者胆道尺寸选择合适型号的成品,当胆道两断端的后壁缝合完毕,用钳子钳夹橡胶管1末端的丝线经吻合口插入胆道,之后向胆道远端穿过一定距离后,在胆道前壁相应位置处开孔并将丝线穿出,部分或全部橡胶管1随之被牵拉出胆道,覆膜支架3和倒锥形的生物可吸收膜4则留置在胆道内。由于覆膜支架3有胆道内壁紧密贴合,因此不易滑动,也不会受到肠液的冲击移位,且由于其直径远大于胆道前壁的开孔直径,因此即使受到牵拉也不会脱落,避免了再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由于覆膜支架3不易发生变形,即使胆道吻合口瘢痕愈合也能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不会使吻合口附近的流道变窄,引流效果良好。倒锥形的生物可吸收膜4在体内经过六个月左右的吸收后,易于与覆膜支架3、橡胶管1发生分离,挡拉拔橡胶管1时,橡胶管1或带有生物可吸收膜4的橡胶管1被取出,覆膜支架3仍旧留置在胆道内,因此可以避免胆道前壁开孔扩大引起的胆漏。同时,位于覆膜支架3端部的抗返流瓣膜2能够有效防止橡胶管拔出后肠液返流引起的胆道感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