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胫踝骨联合融合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2059发布日期:2019-01-18 19:29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胫踝骨联合融合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融合板,尤其涉及一种胫踝骨联合融合板。



背景技术:

踝关节融合术而目前是一种导致关节骨性强硬的手术。当踝关节强直时,无疼痛及明显畸形,仍可步行和完成各种劳动,且手术对外观无甚影响,融合后丧失的功能可由跗中关节部分代偿,故术后效果多较满意,容易为病人接受。踝关节融合术是终止病变,解除疼痛,纠正畸形并提供关节稳定的有效手段,虽然其存在一定的弊端,如不愈合和畸形愈合会影响疗效,但是仍被视为严重受损踝关节的标准治疗方法。目前的融合术采用条状的融合板固定,目前的融合板的结构主要是在融合板上设置了若干个用于安装螺钉的安装孔,融合板的远端具有一个头部,用来固定踝骨骨折处。然目前的这种融合板存在以下缺点:1.头部和融合板角度并不合理,一般为处于同一个平面,这样在手术过程中还要在手术现场塑形;2.目前的融合板上的安装孔一般都是沿融合板的长度方向布置,导致安装孔的安装角度和布置方式受到限制,适应性差;3.目前的头部固定的螺钉角度基本一致,而由于踝骨的尺寸小,因此螺钉的把持力不足,并且螺钉的植入角度不够丰富;4.目前的融合板的背面为平面,与骨组织的接触并不能很好的贴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胫踝骨联合融合板,该融合板的螺钉植入角度更灵活,适应性更强,同时固定勺部的螺钉固定的把持力更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胫踝骨联合融合板,包括融合板本体,所述融合板本体头部设置有用于固定踝骨的固定勺部,该固定勺部向融合板本体的正面弯曲且弯曲角度在100-110°之间,固定勺部上设置有三个锁定螺孔,三个锁定螺孔包括一个中间锁定螺孔和两个外侧锁定螺孔,中间锁定螺孔设置于固定勺部和融合板本体的相接处,两个外侧锁定螺孔位于中间锁定螺孔的两侧,两个外侧锁定螺孔的中心线分别偏向两侧;中间锁定螺孔的中心线与融合板本体的延伸方向线之间的交角为45°;所述融合板本体上设置有两个加压孔和两个锁定加压孔,两个锁定加压孔并排设置且靠近融合板本体的尾部,两个加压孔为条状加压孔且设置于融合板本体的中部,两个加压孔的延伸方向不同。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两个条状加压孔的正面孔沿设置有正面加压斜面,条状加压孔的背面孔沿的一个端部设置有背面避让斜面,其中,背面避让斜面为平面且与条状加压孔的中心线的交角为60°,正面加压斜面为圆弧曲面。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两个条状加压孔中,靠近融合板本体的尾部的条状加压孔的长度比另一个条状加压孔的长度长。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两个条状加压孔与融合板本体的两侧边的最窄距离均相等,且大于融合板本体宽度的五分之一。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融合板本体的尾部正面设置成向背面倾斜的倾斜面,该倾斜面与融合板本体的延伸方向线之间的交角15-20°。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融合板本体的背面设置有向正面内凹的内凹弧面段,该内凹弧面段的长度从靠近头部的锁定加压孔开始延伸至融合板本体的尾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融合板本体的背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凹槽。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1.该融合板的固定勺部弯曲,这样无需手术过程中大角度塑形;2.融合板的固定勺部的两个外侧锁定螺孔的中心线分别偏向两侧;中间锁定螺孔的中心线与融合板本体的延伸方向线之间的交角为45°,螺钉植入后把持力更好,扩散的范围更广,减少集中应力;3.所述融合板本体上设置有两个加压孔和两个锁定加压孔,两个锁定加压孔并排设置且靠近融合板本体的尾部,两个加压孔为条状加压孔且设置于融合板本体的中部,两个加压孔的延伸方向不同,这样融合板本体上的螺钉可以根据实际的固定情况进行选择是否使用锁定螺钉还是普通螺钉加压,同时加压孔的延伸方向不同,因此,可选择的固定范围更广,适应性更强。

又由于两个条状加压孔的正面孔沿设置有正面加压斜面,条状加压孔的背面孔沿的一个端部设置有背面避让斜面,其中,背面避让斜面为平面且与条状加压孔的中心线的交角为60°,正面加压斜面为圆弧曲面,这样,该条状加压孔即可适应不同的植入角度,植入角度可以选择性更多,结构更加合理。

又由于两个条状加压孔与融合板本体的两侧边的最窄距离均相等,且大于融合板本体宽度的五分之一,这样在保证条状加压孔足够调节范围的前提下使融合板本体的各部位的强度更匀称,减少了局部断裂的现象。

又由于所述融合板本体的尾部正面设置成向背面倾斜的倾斜面,该倾斜面与融合板本体的延伸方向线之间的交角15-20°,该倾斜面可以使融合本体的尾部更薄,尽可能的减少患者的异物感。

又由于所述融合板本体的背面设置有向正面内凹的内凹弧面段,该内凹弧面段的长度从靠近头部的锁定加压孔开始延伸至融合板本体的尾部,该内凹弧面段可以适合胫骨的骨形,贴合度更好,另外又由于所述融合板本体的背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凹槽,这样可以减少接触面,方便血液流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A-A处的剖视图;

图5是图2的B-B处的剖视图;

图6是图2在C-C处的剖视图;

图7是图2在D-D处的剖视图;

附图中:1.融合板本体;11.第一加压孔;12.第二加压孔;13.第一锁定加压孔;14.第二锁定加压孔;15.倾斜面;16.正面加压斜面;17.背面避让斜面;18.凹槽;19.内凹弧面段;2.固定勺部;21.中间锁定螺孔;22.第一外侧锁定螺孔;23.第二外侧锁定螺孔;E.延伸方向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胫踝骨联合融合板,包括融合板本体1,融合板本体1采用钛材料制成,融合板本体1本身具有一定的弯曲弧度,所述融合板本体1头部设置有用于固定踝骨的固定勺部2,该固定勺部2向融合板本体1的正面弯曲且弯曲角度在100-110°之间,固定勺部2上设置有三个锁定螺孔,三个锁定螺孔包括一个中间锁定螺孔21和两个外侧锁定螺孔,为了方便描述,将图1中位于下方的外侧锁定螺孔为第一外侧锁定螺孔22,上方的外侧锁定螺孔为第二外侧锁定螺孔23;中间锁定螺孔21设置于固定勺部2和融合板本体1的相接处,两个外侧锁定螺孔位于中间锁定螺孔21的两侧,两个外侧锁定螺孔的中心线分别偏向两侧;其中,第一外侧锁定螺孔22的中心线向一侧偏2°,第二外侧锁定螺孔23的中心线向另一侧偏14°,这种角度的布置使其中一个锁定螺孔偏向大,另一个锁定螺孔偏向小,这样,避免安装锁定螺钉时角度均过大造成锁定螺钉的顶帽距离过近的现象发生,方便锁定螺钉的植入和取出。

中间锁定螺孔21的中心线与融合板本体1的延伸方向线E之间的交角为45°;所述融合板本体1上设置有两个加压孔和两个锁定加压孔,两个锁定加压孔并排设置且靠近融合板本体1的尾部,两个加压孔为条状加压孔且设置于融合板本体1的中部,两个加压孔的延伸方向不同。

为了方便描述由融合板本体1的头部向尾部依次设定为第一加压孔11、第二加压孔12、第一锁定加压孔13和第二锁定加压孔14。其中第一加压孔11和第二加压孔12的延伸方向不同。这样,安装于第一加压孔11和第二加压孔12的螺钉的调节范围更大,适应性更强。其中,两个条状加压孔中,靠近融合板本体1的尾部的第二加压孔12的长度比第一加压孔11的长度长。并且两个条状加压孔与融合板本体1的两侧边的最窄距离均相等。如图1所示,第一加压孔11距离融合板本体1的侧边的最窄距离为h,同样,第二加压孔12的长度较长,第二加压孔12与融合板本体1的两个侧边侧边的最窄距离也均为h,该最窄距离h大于融合板本体宽度的五分之一,这样,融合板本体1的整体强度不会有短板,在固定时不易出现局部断裂的现象。

两个条状加压孔的正面孔沿设置有正面加压斜面16,条状加压孔的背面孔沿的一个端部设置有背面避让斜面17,其中,背面避让斜面17为平面且与条状加压孔的中心线的交角为60°,正面加压斜面16为圆弧曲面。

所述融合板本体1的尾部正面设置成向背面倾斜的倾斜面15,该倾斜面15与融合板本体1的延伸方向线E之间的交角15-20°。

所述融合板本体1的背面设置有向正面内凹的内凹弧面段19,该内凹弧面段19的长度从靠近头部的锁定加压孔开始延伸至融合板本体1的尾部。所述融合板本体1的背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凹槽18。该凹槽18围绕在第一锁定加压孔13和第二锁定加压孔14的周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不作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基础上,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造,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