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面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3352发布日期:2019-02-15 20:51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面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呼吸面罩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呼吸面罩。



背景技术:

非侵入式正压通气治疗广泛地应用于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上呼吸道阻力综合症(UARS)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呼吸问题,该种治疗方法不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将管子插入病人的气道,而是利用风机通过管路给病人输送持续的压力通气(CPAP)或者变化的压力通气。

现有的非侵入式通气治疗过程中通常需要配备呼吸面罩。

呼吸面罩的结构包括罩杯、衬垫、弯管组件、头带和前额支架等部件。衬垫固定在罩杯上,衬垫与罩杯一起形成一个气体腔室,弯管组件与罩杯连接以将气体输送至气体腔室内,头带与前额支架和/或罩杯连接。

呼吸面罩使用时,头带与使用者头部配合以将呼吸面罩固定在使用者头部的合适位置上,保证了呼吸面罩与使用者的脸部接触时的气密性。前额支架与前额接触,以将头带施加给呼吸面罩的拉力分担至前额,从而降低呼吸面罩对使用者脸部器官的压迫感,提高呼吸面罩使用的舒适度,保证呼吸面罩与使用者脸部接触的气密性。

现有的呼吸面罩的前额支架调节的结构复杂,使用不便。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呼吸面罩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呼吸面罩,包括前额支架、面罩框架及调节装置,其中,

所述前额支架包括第一调节部和用于与所述面罩框架铰接的第一连接部;

所述面罩框架限定呼吸腔体,所述面罩框架包括罩杯,所述罩杯具有背向患者的第一表面,所述罩杯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调节部和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前额支架具有与所述第一表面远离的第一位置和与所述第一表面靠近的第二位置;

所述调节装置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部和所述第二调节部,并调整所述第一调节部和所述第二调节部之间的距离以使所述前额支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摆动。

可选地,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杆,所述调节杆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部和所述第二调节部,所述调节杆位于所述第一调节部和所述第二调节部之间的长度可调节。

可选地,所述调节杆的第一端可转动地顶抵在所述第一调节部的外侧,所述调节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调节部螺纹连接。

可选地,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固定设置于所述调节杆的第一端,所述调节旋钮可转动地顶抵在所述第一调节部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调节杆穿过所述第一调节部与所述第二调节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部为通孔。

可选地,所述调节杆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调节部且与所述第一调节部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的第二端可转动的套设于所述第二调节部。

可选地,所述调节杆的第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部,所述调节杆的第二端可伸缩地与所述第二调节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调节部为从所述罩杯的第一表面向内凹进的盲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球窝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配合段和连接段;所述配合段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球窝配合;所述连接段用于与所述呼吸面罩的弯管组件可旋转连接。

可选地,所述前额支架上设有第一头带连接部,所述罩杯上设有第二头带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在现有技术中,确实存在现有的呼吸面罩的前额支架调节的结构复杂,使用不便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实现的技术任务或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未想到的或者没有预期到的,故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调节装置与前额支架的第一调节部和面罩框架的第二调节部连接,通过调节装置调整第一调节部和第二调节部之间的距离,使得前额支架可以在背向患者的第一表面远离的第一位置和与第一表面靠近的第二位置之间摆动,从而调整前额支架的位置,使得前额支架可适应不同患者的前额高度的需求,并且结构简单,调节方便。通过调节装置调整前额支架的位置,前额支架将头带施加给呼吸面罩的拉力有效分担至前额,降低呼吸面罩对使用者脸部的压迫感,提高呼吸面罩使用的舒适度,保证了呼吸面罩与使用者的脸部接触时的气密性。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实用新型呼吸面罩实施例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呼吸面罩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向剖示图。

图4为图3的局部细节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呼吸面罩的前额支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呼吸面罩的调节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如下:

前额支架-1,第一调节部-11,第一孔-111,第二孔-112,第一头带连接部-12,第一连接部-13,配合段-131,连接段-132,调节装置-2,调节旋钮-21,调节杆-22,固定件-23,罩杯-3,第二调节部-31,第二头带连接部-32,进气孔-33,弯管组件-4。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解决存在现有的呼吸面罩的前额支架调节的结构复杂,使用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呼吸面罩。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前额支架1、面罩框架3及调节装置2。

前额支架1包括第一调节部11和与面罩框架3铰接的第一连接部13;

面罩框架限定呼吸腔体,面罩框架包括罩杯3,罩杯3具有背向患者的第一表面,罩杯3包括设置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调节部31和与第一连接部13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前额支架1具有与第一表面远离的第一位置和与第一表面靠近的第二位置,前额支架1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从而调节前额高度;

调节装置2连接第一调节部11和第二调节部31,并调整第一调节部11和第二调节部31之间的距离以使前额支架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其中,第一位置远离患者脸部,第二位置靠近患者脸部。

具体地,调节装置2包括调节杆22,调节杆22连接第一调节部11和第二调节部31,调节杆22在第一调节部11和第二调节部31之间的长度是可调节的,通过调节杆22调节第一调节部11和第二调节部31之间的距离,使得前额支架1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从而调节前额高度,其中,调节装置2并不限于调节杆22,也可以是其它调节装置,只要连接第一调节部11和第二调节部31,并且能调整第一调节部11和第二调节部31之间的距离即可。

具体地,调节杆22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可转动的顶抵在第一调节部11的外侧,第二端与第二调节部螺纹连接,通过转动第一端使得调节杆22移动,从而调节第一调节部11和第二调节部31之间的距离。上述第一调节部11的外侧是指第一调节部11远离罩杯3的第一表面的一侧。其中,可在调节杆22的第一端设有调节旋钮21,调节旋钮21固定设置在调节杆22的第一端,调节旋钮21可转动地顶抵在第一调节部的外侧,通过转动调节旋钮21,使得调节杆22在第一调节部11和第二调节部31之间的长度可以调节,从而使得前额支架1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

调节杆22穿过第一调节部11和第二调节部31连接,并且第一调节部可为通孔。

本实用新型呼吸面罩的一个实施例中,调节杆22的第一端穿过第一调节部,并且调节杆22的第一端与第一调节部11螺纹连接,调节杆12的第二端可转动的套设于第二调节部31,这里不需要限定第二端与第二调节部31的具体连接方式,只需要限定第二端与第二调节部31可转动的连接,通过调节调节杆12使得第一调节部11和第二调节部31之间的距离可调节即可。

本实用新型呼吸面罩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调节杆22的第一端固定设置于第一调节部11中,调节杆22的第二端可伸缩地与第二调节部31连接,此时通过调节杆22的第二端调整第一调节部11和第二调节部31之间的距离;或者调节杆22的第一端可伸缩地与第一调节部11连接,调节杆22的第二端固定设置于第一调节部11中。

其中,第二调节部31从罩杯3的第一表面向内凹进的盲孔,罩杯3限定呼吸腔体,在患者带上面罩时,需要形成一个密封的空间,所以第二调节部31设置成盲孔,即第二调节部31不会穿过罩杯3。

具体实施时,前额支架1与呼吸面罩的罩杯3相连接。前额支架1与罩杯3连接有利于更好地控制前额支架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摆动。前额支架1与罩杯3之间的连接可为固定连接,或者为可拆卸连接。例如,前额支架1的一端与罩杯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上述固定连接可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实现。上述可拆卸连接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实现。

可选地,前额支架1与罩杯3之间的连接可通过球窝配合的方式实现,以使得前额支架1位置的调整更加灵活。例如,前额支架1的连接件设有球头,罩杯3的外表面上设有球座,通过球头和球座的配合来将前额支架1与罩杯3连接到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装置2与前额支架1的第一调节部11和面罩框架的第二调节部31连接,通过调节装置2调整第一调节部11和第二调节部31之间的距离,使得前额支架1可以在背向患者的第一表面远离的第一位置和与第一表面靠近的第二位置之间摆动,从而调整前额支架1的位置,使得前额支架1可适应不同患者的前额高度的需求,并且结构简单,调节方便。通过调节装置2调整前额支架1的位置,前额支架1将头带施加给呼吸面罩的拉力有效分担至前额,降低呼吸面罩对使用者脸部的压迫感,提高呼吸面罩使用的舒适度,保证了呼吸面罩与使用者的脸部接触时的气密性。

在本实用新型呼吸面罩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前额支架1包括第一连接部13,第一连接部13与罩杯3的第二连接部转动连接。上述第一连接部13与罩杯3之间的转动连接可通过旋转轴将第一连接部13和罩杯3连接在一起的方式实现,或者通过第一连接部13与罩杯3球窝连接的方式实现。第一连接部13的结构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例如,第一连接部13为前额支架1上的孔状结构,或者第一连接部13为设置在前额支架1上的球头结构。前额支架1与罩杯3转动连接有利于前额支架1在位置调整时移动更加灵活。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13包括配合段131和连接段132。配合段131与呼吸面罩的进气孔33球窝配合。连接段132与呼吸面罩的弯管组件4相连接。

进气孔33通常位于呼吸面罩的罩杯3上,其是指用于气流进入衬垫与罩杯3形成的气体腔室的孔。进气孔33通常与连接管相配合,以使得气流进入气体腔室。

配合段131与进气孔33球窝配合为配合段131的外壁与进气孔33的内壁球窝配合,这种配合方式有利于提高第一连接部13转动的流畅性。配合段131可选地具有环状结构,该环状结构与进气孔33球窝配合,以提高第一连接部13与进气孔33配合时的气密性。

连接段132与弯管组件4之间连接可通过已知的方式实现,例如塑焊或者超声波焊接等。或者,连接段132与弯管组件4转动连接。具体实施时,可在连接段132上设置环向凸起,在弯管组件4上设置环向凹槽,通过环向凸起和环向凹槽的配合实现连接段132和弯管组件4的转动连接。

如图3中所示,连接段132可选地位于配合段131远离进气孔33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呼吸面罩的一个实施例中,前额支架1上设有第一头带连接部12。第一头带连接部12用于与呼吸面罩的头带相连接。

第一头带连接部12和第一连接部13分别位于前额支架1的两端。这种设置有利于进一步地提高前额支架1位置调整的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的呼吸面罩,使用时,通过与第一头带连接部12和第二头带连接部32连接的头带将本实用新型的呼吸面罩穿戴到使用者的头部。调节装置2移动带动前额支架1一起摆动,使得前额支架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前额支架1在移动的过程中靠近或者远离使用者的前额,从而前额支架1可适应不同前额高度的需求。通过调节装置2调整前额支架1的位置,前额支架1将头带施加给呼吸面罩的拉力有效分担至前额,降低呼吸面罩对使用者脸部器官的压迫感,提高呼吸面罩使用的舒适度,保证了呼吸面罩与使用者的脸部接触时的气密性。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