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战医疗救护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6765发布日期:2018-12-21 19:29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野战医疗救护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野战医疗救护箱。



背景技术:

救护箱为常用的急救用品,用来放置医疗用品,最常见的救护箱为一个带盖箱体,箱体内逐层放置有用于放置医疗用品的盒子,这样的方式取放特定的医疗用品比较麻烦,医疗用品的分类较为混乱,取放位于箱体底部的医疗用品时,需要将上方的全部盒子都取出才能实现,费时费力的同时还会容易损害医疗用品。

军队在野外作战时,需要经常用到救护箱,由于野外作业,不仅在救护箱的使用时是否方便有要求,还对救护箱的携带是否方便、救护箱的坚固耐用程度以及使用寿命有很高的要求,现有的救护箱很难满足野外作战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野战医疗救护箱,此野战医疗救护箱分类清晰,使用方便,提高了取放用品的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野战医疗救护箱,包括顶端设有第一安装腔的下箱体,所述下箱体的顶端铰接有可以扣合在所述下箱体顶端上的上箱体,所述安装腔内上下滑动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相对的两侧上下排列设有多个滑腔,任一所述滑腔内都滑动安装有用于放置医疗用品的置物盒,所述安装架还安装有用于固定下箱体与安装架的锁紧机构。

其中,所述第一安装腔内壁竖向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上下滑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固接在所述安装架的底端边侧,所述滑槽的上端口设有限制所述滑块从所述滑槽的上端口滑出的限位块。

其中,所述上箱体内设有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内壁铰接有转板,所述转板的一侧板面上间隔排列设置有多个置物袋,所述转板的另一侧板面上设有文件袋,所述置物袋、所述文件袋的袋口朝向所述转板上未铰接安装的一端。

其中,所述置物盒上端设有置物腔,所述置物腔内竖向设有将所述置物腔多区域隔断的多个隔板。

其中,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的水平设置的第一转轴以及竖直设置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同轴安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转轴上同轴安装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配合连接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转轴的侧壁沿着径向安装有挡块,所述安装架的侧壁设有容纳所述挡块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内壁设有与所述挡块卡装配合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设有两个,两所述固定槽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腔的内壁上靠近顶端与低端处。

其中,所述锁紧机构设有两个,两所述锁紧机构对称设置,两所述锁紧机构中的两所述第一转轴同轴间隔设置,所述野战医疗救护箱还包括弓形把手,所述弓形把手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所述锁紧机构中的两所述第一转轴的相对的端面上,所述安装架的上端面上设有容纳所述弓形把手的第二凹槽。

其中,所述下箱体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挂置背带的挂扣环,所述挂扣环设有三组,每一组所述挂扣环由水平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挂扣环组成,两组所述挂扣环上下间隔设置在所述下箱体后侧壁上,另一组所述挂扣环安装在所述下箱体前侧壁上并且与另外两组所述挂扣环中位于上方的所述挂扣环组前后对称设置。

其中,所述下箱体、所述上箱体的角端均覆盖粘贴有缓冲垫。

其中,所述上箱体的顶面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横向安装有把手柱。

其中,所述下箱体与上箱体的外壁未安装其他部件的区域分别覆盖粘贴有尼龙布。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一种野战医疗救护箱,包括顶端设有第一安装腔的下箱体,下箱体的顶端铰接有可以扣合在下箱体顶端上的上箱体,安装腔内上下滑动安装有安装架,安装架上相对的两侧上下排列设有多个滑腔,任一滑腔内都滑动安装有用于放置医疗用品的置物盒,安装架还安装有用于固定下箱体与安装架的锁紧机构。上通过拉动安装架可以使之上移,安装架上移到一定程度后,安装架两侧的滑腔口端就会暴露出来,使用者通过拉动置物盒前端的把手而使得置物盒可以从滑腔内滑出,这样放置在置物盒内的医疗用品就可以供使用者取放,置物盒设有多个,每个置物盒独立使用,这样使得医疗用品的放置安全,分类清晰,取放方便。

由于上箱体内设有第二安装腔,第二安装腔的内壁铰接有转板,转板的一侧板面上间隔排列设置有多个置物袋,转板的另一侧板面上设有文件袋,置物袋、文件袋的袋口朝向转板上未铰接安装的一端,这样使得医疗工具与文件的取放更加的方便。

由于置物盒上端设有置物腔,置物腔内竖向设有将置物腔多区域隔断的多个隔板。隔板将置物腔分割成多个区域来实现医疗用品的进一步分类,同时避免了在运输野战医疗救护箱的过程中医疗用品之间出现碰撞所造成的损失。

由于锁紧机构对称设置有两个,两第一转轴同轴间隔设置,弓形把手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第一转轴的相对的端面上,安装架的上端面上设有容纳弓形把手的第二凹槽。弓形把手的转动可以实现对两锁紧机构的同步调节,安装架处于锁紧状态时,把手完全进入第二凹槽内时,此时把手横向设在第二凹槽内,此时的挡块卡装在固定槽内,随着把手转动到竖直放置时,此时的挡块完全进入到第一凹槽内,此时安装架处于开启状态,竖直放置的把手可以实现人用手把持进而上拉安装架,提升了救护箱使用的便捷性。

由于挂扣环设有三组,每一组挂扣环由水平间隔设置的两个挂扣环组成,两组挂扣环上下间隔设置在下箱体后侧壁上,另一组挂扣环安装在下箱体前侧壁上并且与另外两组挂扣环中位于上方的挂扣环组前后对称设置,从而实现单肩背救护箱与双肩背救护箱,使用人员通过上述两种方式来实现救护箱的携带,提升了救护箱的便捷性。

由于下箱体、上箱体的角端均覆盖粘贴有缓冲垫,缓冲垫用于保护救护箱,防止携带使用的过程中救护箱的磕碰而造成的损坏,提升了救护箱的使用寿命,在使用过程中,上箱体与下箱体的角端为最容易发生磕碰的地方。

由于下箱体与上箱体的外壁未安装其他部件的区域分别覆盖粘贴有尼龙布,尼龙布的耐磨性能可以对救护箱形成保护,从而提升救护箱的使用寿命,避免了上箱体与下箱体破裂时散碎分离而造成内置医疗物品的损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野战医疗救护箱解决了现有技术救护箱使用与携带不方便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野战医疗救护箱内置医疗用品分类清晰,取放方便,便于携带,同时该野战医疗救护箱还具有耐磨损,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野战医疗救护箱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野战医疗救护箱非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野战医疗救护箱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野战医疗救护箱无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安装架的侧视图;

图7是图6的B-B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图3中A部的放大图;

图9是置物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箱体,10-第一安装腔,11-滑槽,12-限位块,13-固定槽,14-避让槽,2-上箱体,20-第二安装腔,21-转板,22-置物袋,23-文件袋,24-第三凹槽,25-把手柱,3-安装架,30-滑腔,31-滑块,32-置物盒,33-第一凹槽,34-第二凹槽,320-置物腔,321-隔板,4-锁紧机构,40-第一转轴,41-第二转轴,42-第一锥齿轮,43-第二锥齿轮,44-挡块,45-弓形把手,5-挂扣环,6-缓冲垫,7-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野战医疗救护箱,包括顶端设有第一安装腔10的下箱体1,下箱体1的顶端铰接有可以扣合在下箱体1顶端上的上箱体2,安装腔内上下滑动安装有安装架3,安装架3上相对的两侧上下排列设有多个滑腔30,任一滑腔30内都滑动安装有用于放置医疗用品的置物盒32,安装架3还安装有用于固定下箱体1与安装架3的锁紧机构4。上箱体2可以相对与下箱体1转动,来实现上箱体2与下箱体1的开合,下箱体1的内侧设有第一安装腔10,第一安装腔10的开口位于下箱体1的顶面上,上箱体2可以转动而扣合在下箱体1上,通过拉动安装架3可以使之上移,安装架3上移到一定程度后,安装架3两侧的滑腔30口端就会暴露出来,使用者通过拉动置物盒32前端的把手而使得置物盒32可以从滑腔30内滑出,这样放置在置物盒32内的医疗用品就可以供使用者取放,置物盒32设有多个,每个置物盒32独立使用,这样使得医疗用品的放置安全,分类清晰,取放方便,锁紧机构4用于安装架3与下箱体1的固定,保证安装架3在上移到一定程度后依然可以实现与下箱体1的相对固定。

如图1和图4共同所示,第一安装腔10内壁竖向设有滑槽11,滑槽11内上下滑动安装有滑块31,滑块31固接在安装架3的底端边侧,滑槽11的上端口设有限制滑块31从滑槽11的上端口滑出的限位块12。安装架3通过滑块31在滑槽11内的滑动连接实现其在第一安装腔10内的上下滑动,滑槽11的上端口被限位块12遮挡,这样滑块31在滑动到滑槽11上端口处时会被限位块12限位,从而避免了安装架3在上拉开启的程度过大而导致安装架3直接从第一安装腔10内脱离,本实施例中的滑块31设有四个分别设置在安装架3的底面四端,第一安装腔10内壁对应四个滑块31设有四个滑槽11,这样保证了安装架3上下滑动的稳定性,第一安装腔10的内壁设有多个避让槽14,避让槽14用于减少第一安装腔10的内壁与安装架3的侧壁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了安装架3上下滑动所受到的摩擦力。

如图1所示,上箱体2内设有第二安装腔20,第二安装腔20的内壁铰接有转板21,转板21的一侧板面上间隔排列设置有多个置物袋22,转板21的另一侧板面上设有文件袋23,置物袋22、文件袋23的袋口朝向转板21上未铰接安装的一端。第二安装腔20的开口端位于上箱体2朝向下箱体1的端面上,转板21铰接在第二安装腔20最靠近下箱体1的内壁的中间处,转板21的板面与第二安装腔20的底面相对应,置物袋22以及文件夹为带暗扣的软质袋,置物袋22用于放置医疗工具类,多个置物袋22的形状在设计时可根据待放置的医疗工具仿形设计,文件夹用于放置文件纸张。

如图9所示,置物盒32上端设有置物腔320,置物腔320内竖向设有将置物腔320多区域隔断的多个隔板321。置物腔320用于放置医疗用品,隔板321将置物腔320分割成多个区域来实现医疗用品的进一步分类,同时避免了在运输野战医疗救护箱的过程中医疗用品之间出现碰撞所造成的损失。

如图3、图4、图7、图8共同所示,锁紧机构4包括转动安装在安装架3上的水平设置的第一转轴40以及竖直设置的第二转轴41,第一转轴40同轴安装有第一锥齿轮42,第二转轴41上同轴安装有与第一锥齿轮42配合连接的第二锥齿轮43,第二转轴41的侧壁沿着径向安装有挡块44,安装架3的侧壁设有容纳挡块44的第一凹槽33,第一安装腔10的内壁设有与挡块44卡装配合的固定槽13,固定槽13设有两个,两固定槽13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腔10的内壁上靠近顶端与低端处。通过转动第一转轴40,可以驱动第二转轴41转动,第二转轴41转动从而实现挡块44进出第一凹槽33。当挡块44位于第一凹槽33内时,安装架3可以上下滑动,当挡块44随着第二转轴41转动到进入到固定槽13内时,安装架3在第一安装腔10内的滑动受到限制,从而实现安装架3的固定,两固定槽13的位置分别与安装架3的初始位置、使用位置相对应。在初始位置时,安装架3的底面与第一安装腔10的底面压合在一起,位于第一安装腔10内壁底端处的固定槽13与第一凹槽33相对应,此时的挡块44卡装在固定槽13内,通过转动第一转轴40直到挡块44从固定槽13脱离完全进入到第一凹槽33内,此时安装架3便可以受到拉力向上滑动。当安装架3滑动到所有的置物盒32都可以拉动时,位于第一安装腔10内壁顶端处的固定槽13与第一凹槽33相对应,此时转动第一转轴40使得挡块44转动进入固定槽13内,从而实现安装架3的固定,这样的方式保证了整个装置在运输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位于下盒体顶端的固定槽13的上端是开口的,安装架3在此时的固定通过挡块44与固定槽13之间连接所提供的向下限位、限位块12与滑块31之间连接所提供的向上限位来实现,安装架3的侧壁上安装有将用于保护锁紧机构4的护板7。

如图5和图7共同所示,锁紧机构4设有两个,两锁紧机构4对称设置,两锁紧机构4中的两第一转轴40同轴间隔设置,野战医疗救护箱还包括弓形把手45,弓形把手4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锁紧机构4中的两第一转轴40的相对的端面上,安装架3的上端面上设有容纳弓形把手45的第二凹槽34。两个锁紧机构4分别使得安装架3的两侧与第一安装腔10内相对应的两侧同时实现固定,增强了安装架3与下箱体1固定连接时的稳定性,弓形把手45的转动可以实现对两锁紧机构4的同步调节,安装架3处于锁紧状态时,把手完全进入第二凹槽34内时,此时把手横向设在第二凹槽34内,此时的挡块44卡装在固定槽13内,随着把手转动到竖直放置时,此时的挡块44完全进入到第一凹槽33内,此时安装架3处于开启状态,竖直放置的把手可以实现人用手把持进而上拉安装架3,本实施例中的把手位于安装架3上端的中心处,保证安装架3上拉时的顺畅性。

如图2所示,下箱体1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挂置背带的挂扣环5,挂扣环5设有三组,每一组挂扣环5由水平间隔设置的两个挂扣环5组成,两组挂扣环5上下间隔设置在下箱体1后侧壁上,另一组挂扣环5安装在下箱体1前侧壁上并且与另外两组挂扣环5中位于上方的挂扣环5组前后对称设置。挂扣环5用于背带的挂置,背带可方便救护箱的运输,背带的端部设有挂扣,挂扣为活动件,背带的两端分别通过挂扣挂置在挂扣环5上来实现背带在安装架3上的安装,对应三组挂扣环5使用的背带为两个,单肩背救护箱时,两背带分别挂置在下箱体1的前后侧壁对称设置的两组挂扣环5上,双肩背救护箱时,位于下箱体1后侧壁的两组挂扣环5中,上下间隔设置的两挂环扣分别与背带的两端连接,从而实现使用人员通过上述两种方式来实现救护箱的携带,提升了救护箱的便捷性,背带在不使用时可以放置在置物袋22中。

如图1所示,下箱体1、上箱体2的角端均覆盖粘贴有缓冲垫6。缓冲垫6用于保护救护箱,防止携带使用的过程中救护箱的磕碰而造成的损坏,提升了救护箱的使用寿命,在使用过程中,上箱体2与下箱体1的角端为最容易发生磕碰的地方。

如图2所示,上箱体2的顶面设有第三凹槽24,第三凹槽24内横向安装有把手柱25。把手柱25方便使用者把持进而实现救护箱的携带与运输。

如图1所示,下箱体1与上箱体2的外壁未安装其他部件的区域分别覆盖粘贴有尼龙布。尼龙布的耐磨性能可以对救护箱形成保护,从而提升救护箱的使用寿命,由于尼龙布覆盖粘贴在救护箱上,这样由于撞击而导致上箱体2或者下箱体1破碎时,尼龙布的连接作用使得上箱体2与下箱体1依然可以维持整体性,避免了上箱体2与下箱体1破裂时散碎分离而造成内置医疗物品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