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腰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6840发布日期:2018-11-07 20:41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腰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颈腰治疗装置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到成年至老年由于工作或人体自身老化等原因,则开始会患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疾病。就相关报道而言,椎间盘突出是常见病多发病,大众医学2017年1期就报道约占日常骨科门诊的1/3以上,50%的成年人现在或曾经被此病困绕过。广泛地存在于各行各业之中,引起慢性腰腿痛,目前研究椎间盘的论文有5万多篇。病因,在外力作用下,椎间盘边缘由纤维软骨组成的纤维环破裂,而椎间盘中部由弹性胶体组成的髓核膨出,压迫神经根,导致的一种疼痛现象。对生命没有太大的威胁,但会给人们带来麻烦。腰痛伴坐骨神经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症状。90%以上患者有腰痛,腰痛常局限于腰骶部附近,在腰椎4~5、腰椎5~骶椎1,或腰椎3~4棘突间有局限性深压痛。并向患侧下肢放射性刺痛。咳嗽、喷嚏、排便时,步行、弯腰、伸膝起坐等可加重疼痛;而屈髋、屈膝、卧床休息时疼痛可明显减轻,但容易在轻微损伤后又复发,很难根治。坐骨神经痛原因为①破裂椎间盘产生化学刺激,神经根发生无菌炎症;②髓核压迫或牵张神经根,静脉受阻水肿,敏感性增高;③受压神经根缺血。上述因素相互辗转加重。

在治疗方面,又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又称“保守疗法”。腰椎间盘突出大多数人可非手术治疗缓解或治愈。原理:通过机体自身修复及医学干预,不是要椎间盘复位,而是改变椎间盘与神经根的相对位置或部分回纳,减轻压迫缓解症状。适用人群,病程短症状轻,休息可缓解;无明显椎管狭窄。非手术治疗中使用率最高的九种方法:牵引、手法、中药内服、中药外敷、针灸、理疗、封闭、西药、功能锻炼。其中手法、针灸、中药内服外敷属于祖国传统医学范畴,在国内采用较多。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属于“腰痛”、“痹症”范畴。常用方法主要包括内服、外敷、针灸、推拿(手法)等。多采用补肝益肾、祛寒除湿、行气活血、通经活络之药物。但观点尚缺乏可靠的实验依据.目前,腰椎间突出症的治疗取得长足进展。保守治疗趋向综合化,手术治疗趋向微创化。但国内尚无统一的诊疗标准。非手术治疗具体方法:1)绝对卧床疗法,卧床受压力度可降低70%。用于初始期,3周内大、小便均不得下床或坐。简单有效,但难坚持。2)牵引疗法,牵引力度3-5kg,可增加椎间盘距离3-5mm。方法多样如平床、斜床牵引等。医疗保健市场有护腰、腰围、充气腰围、气囊牵引腰围等器具。如此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家人支持。3)中药内服,作用概括活血、通络、止痛、疏风、祛湿等。处方繁多,多只能够缓解比较轻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状,而不会解决大问题。4)中药外敷,膏散外敷、热敷透皮,多具抗炎镇痛、通络循环、提高免疫力、降低免疫反应,加速神经根恢复功能。外敷或外用,安全简便,可避免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缺点是很难找到疗效确切、剂型统一的药物药方。5)针灸疗法,改善局部循环,促进代谢,消炎止痛,消除神经根炎症。但针灸方法多样,选穴标准不统一。6)手法外治:属推拿按摩学、正骨学范畴,需要医术精湛、经验丰富和熟练技巧,若达到手法复位,可标本兼治。但手法不当可加重病情,应慎重!手法治疗缺乏规范化与标准化,机理尚处于探索阶段,对治疗原理缺乏可信服的依据。7)中医器具外治:有针灸,拔罐,刮法,埋线,小针刀,磁疗法等。此种方法没有具体的统一标准,很容易出现医疗纠纷。8)理疗疗法,用物理方法,如红外线、电刺激等治疗。此种办法则会大大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如一台普通的电刺激机则要人民币12000元以上。就疗效而言,尚存争议。9)封闭疗法:分为穴位封闭和局部区域性封闭,以缓解疼痛。此种方法需要医生具有较高的医疗技能和经验。10)支持治疗,试用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进行支持治疗。这些软骨保护剂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软骨分解、辅助软骨生长作用。但毕竟是化学药膏,长期涂抹对皮肤存在过敏隐患。

手术治疗,用于病情严重而保守治疗无效,疼痛较重者。分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1)开放手术髓核摘除术,是保守治疗无效的主要治疗方法。经后路腰背部切口,切除部分椎板、关节突、椎间盘。2)皮质激素硬膜外注射,长效抗炎剂,减轻神经根周围炎症和粘连。3)髓核化学溶解法,选择性溶解髓核和纤维环,而不损害神经根。但过敏反应并发症率高.美国已停用。4)髓核切吸术及激光气化术,在X线监视下进入椎间隙,将部分髓核绞碎吸出或激光气化,缓解症状。近年来,微创外科手术,已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主要包括化学融核术,髓核成形术,显微椎间盘摘除、经皮皮穿刺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等,使手术损伤减小,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手术有风险,并发症后遗症不可忽视,需慎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缺陷,提供一种颈腰治疗装置,该装置造价低廉,易于加工生产,采用传统保守的手段,使得患者在家即可实现治疗。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颈腰治疗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座椅,所述的座椅上设置有两对扶手,第二对扶手设置在第一对扶手的内侧,内侧的第二对扶手距离座椅表面的高度为第一对扶手离座椅表面的高度的1~1.5倍。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座椅的椅背中央设置有颈椎棒,颈椎棒上设置有颈椎枷,颈椎棒顶部设置有顶横条,顶横条上设置有头布套。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颈椎棒分为多节折叠式或螺旋套接式结构,以实现颈椎棒的拉长或收短。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颈椎枷结构为,包括一块直木板、上下两块横板、设置在两块横板内部两侧的限位夹板;直木板和限位夹板平行设置,限位夹板设置在直木板两侧,上下两块横板分别设置在直木板和限位夹板上下,用于夹持直木板和限位夹板;直木板前端开设有脖颈圆孔,脖颈圆孔前部开设有锁扣;直木板后端开设有与颈椎棒直径配合的长孔;沿直木板前段及脖颈圆孔圆心将直木板分成两半后,将直木板后端靠中缝位置的直角设置为圆弧边,直木板圆弧边位置上开设有转动螺孔A;上下两块横板上开设有与颈椎棒直径配合的定位圆孔、用以夹紧直木板和限位夹板的固定螺孔、与直木板上的转动螺孔A相对应位置的转动螺孔B;限位夹板上开设有与固定螺孔位置对应的通孔。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座椅包括靠背板与靠背椅架,靠背椅架为L型,在靠背椅架两侧的水平和垂直位置均设置有滑卡槽孔件,滑卡槽孔件内均匀设置有槽孔和连接槽孔的滑槽,滑槽的宽度小于槽孔的直径;在靠背椅架两侧的垂直位置顶部设置有固定接点;靠背板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扣A和固定扣B;设置有支撑杆A、支撑杆B、支撑杆C;支撑杆A的一端与固定接点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扣A连接;支撑杆B的一端与固定扣A连接,另一端与垂直方向的滑卡槽孔件连接;支撑杆C的一端与固定扣B连接,另一端与水平方向的滑卡槽孔件连接;支撑杆的端部设置有滑卡螺钉,滑卡螺钉的钉身上部设置为与滑卡槽孔件的槽孔直径配合的粗段和与滑卡槽孔件的滑槽宽度配合的细段,所述的细段外部套设有弹簧。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颈椎棒上设置有头枕,头枕通过U型抱箍与颈椎棒螺栓连接。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靠背板上设置有腰枕,腰枕通过螺钉端片与靠背板螺钉连接。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该颈腰治疗装置的参数设置为:第一对扶手距离座椅表面的高度为15~25cm,第二对扶手距离座椅表面的高度为30~40cm;颈椎棒长为100~13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明快,组装简单,造价低廉,可以进行广泛推广和生产。本实用新型采用列线牵引的原理恢复患处的生理弯曲,属于保守的治疗的方法,使用后具有疗效显着,方便安全优点。本实用新型的螺栓可以用蝶形螺栓,方便老人独立操作,独居老人亦可自行完成操作。本实用新型可组合用,也可分开用,椅子治疗腰腿痛;坐着用颈椎枷或头布套治疗颈椎痛;颈椎棒带颈椎枷或头布套取下来,用绳子捆住背在背上边治疗颈椎痛,边工作,可走、可站、可坐行动自由。不作治疗用时,可以折叠、折卸、收缩,配置腰枕和头枕,成一般办公椅或家用电脑椅。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颈椎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靠背板(17)与靠背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滑卡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座椅(1)、第一对扶手(2)、第二对扶手(3)、颈椎棒(4)、颈椎枷(5)、顶横条(6)、头布套(7)、直木板(8)、上横板(9.1)、下横板(9.2)、限位夹板(10.1,10.2)、脖颈圆孔(11)、长孔(12)、转动螺孔A(13.1)、转动螺孔B(13.2)、定位圆孔(14)、固定螺孔(15)、通孔(16)、靠背板(17)、靠背椅架(18)、滑卡槽孔件(19)、槽孔(20)、滑槽(21)、固定接点(22)、固定扣A(23.1)、固定扣B(23.2)、支撑杆A(24.1)、支撑杆B(24.2)、支撑杆C(24.3)、滑卡螺钉(25)、弹簧(26)、头枕(27)、锁扣(28)。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颈腰治疗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座椅1,所述的座椅1上设置有两对扶手,第二对扶手3设置在第一对扶手2的内侧,内侧的第二对扶手3距离座椅表面的高度为第一对扶手2距离座椅表面的高度的1~1.5倍。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座椅1的椅背中央设置有颈椎棒4,颈椎棒4上设置有颈椎枷5,颈椎棒4顶部设置有顶横条6,顶横条6上设置有头布套7。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颈椎棒4分为多节折叠式或螺旋套接式结构,以实现颈椎棒4的拉长或收短。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颈椎枷5结构为,包括一块直木板8、上下两块横板9.1,9.2、设置在两块横板9.1,9.2内部两侧的限位夹板10.1,10.2;直木板8和限位夹板10.1,10.2平行设置,限位夹板10.1,10.2设置在直木板8两侧,上下两块横板9.1,9.2分别设置在直木板8和限位夹板10.1,10.2上下,用于夹持直木板8和限位夹板10.1,10.2;直木板8前端开设有脖颈圆孔11,脖颈圆孔11前部开设有锁扣28;直木板8后端开设有与颈椎棒4直径配合的长孔12;沿直木板8前段及脖颈圆孔11圆心将直木板8分成两半后,将直木板8后端靠中缝位置的直角设置为圆弧边,直木板8圆弧边位置上开设有转动螺孔A13.1;上下两块横板9.1,9.2上开设有与颈椎棒4直径配合的定位圆孔14、用以夹紧直木板8和限位夹板10.1,10.2的固定螺孔15、与直木板8上的转动螺孔A13.1相对应位置的转动螺孔B13.2;限位夹板10.1,10.2上开设有与固定螺孔15位置对应的通孔16。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座椅1包括靠背板17与靠背椅架18,靠背椅架18为L型,在靠背椅架18两侧的水平和垂直位置均设置有滑卡槽孔件19,滑卡槽孔件19内均匀设置有槽孔20和连接槽孔20的滑槽21,滑槽21的宽度小于槽孔20的直径;在靠背椅架18两侧的垂直位置顶部设置有固定接点22;靠背板17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扣A23.1和固定扣B23.2;设置有支撑杆A24.1、支撑杆B24.2、支撑杆C24.3;支撑杆A24.1的一端与固定接点22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扣A23.1连接;支撑杆B24.2的一端与固定扣A23.1连接,另一端与垂直方向的滑卡槽孔件19连接;支撑杆C24.3的一端与固定扣B23.2连接,另一端与水平方向的滑卡槽孔件19连接;支撑杆的端部设置有滑卡螺钉25,滑卡螺钉25的钉身上部设置为与滑卡槽孔件19的槽孔20直径配合的粗段和与滑卡槽孔件19的滑槽21宽度配合的细段,所述的细段外部套设有弹簧26。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颈椎棒4上设置有头枕27,头枕27通过U型抱箍与颈椎棒4螺栓连接。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靠背板17上设置有腰枕,腰枕通过螺钉端片与靠背板17螺钉连接。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该颈腰治疗装置的参数设置为:第一对扶手2距离座椅表面的高度为15~25cm,第二对扶手3距离座椅表面的高度为30~40cm;颈椎棒4长为100~130cm。

真实案例:申请人家父腰痛几十年,时好时坏,弯腰过多、抬重物或劳累会加重,休息搓揉麻麻又缓解。90多岁时一条腿也痛起来,吃药、打针无多大效果,年纪大医院不敢做牵引。在家人协助下把一个废旧的拖拉机驾驶员铁转椅改装,在原有第一对扶手2上边,加上第二对扶手3,试着让家父坐上去试试看,左右臂膀肩膀平搭在第二对扶手3上,适当提升上半身,减轻腰部压力,一边聊天一边轻轻蹬脚来回转动椅子,大约在1-2天的时间里,坐了7-8次,每次半小时至1小时很随意,特效、奇迹发生了,不知不觉腰腿就不痛了!

本实用新型以电脑转椅为基础,在坐板下、靠背后增设2块尺码较大的框架,框架上附加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伸缩的控制装置,一定程度上可适应于不同性别身高体重的人。

1.转椅,坐高40cm;

2.正常第一对扶手2,高20m;

3.第一对扶手2之上添加第二对扶手3,高度40cm,到腋窝托起双臂双肩,提升上半身,牵引腰椎起治疗腰腿痛作用。

4.颈椎棒4附加在椅背中央,长120cm,直径3.5—2.5cm,分3段,以螺旋环套连接,第1段长60cm,第2、3段各长30cm。

5.颈椎枷5在颈椎棒4长约75cm高处,加活动环箍,环箍上方设置能治疗颈椎病的“颈椎枷5”,形状如古代刑具“枷”。一块约长45cm,宽20cm的木板,近前端中间开一个略大于脖子粗,直径12cm的脖颈圆孔11,锯成两半、再拼拢,后部固定在颈椎棒4上,可水平转动;使用时坐入转椅,扮开“枷”卡进脖子,合拢“锁”定,下巴搁在“枷”上面,即可牵引治疗颈椎病,比较适合老年人、体弱者。

6.“头布套7”,颈椎棒4顶加横木,长20cm,加棒环--斜撑,可水平转动。游端加挂“头布套7”,兜住下巴提起头,减轻头部对颈椎的压力,以另一方式治疗颈椎病,比较适合中轻年人。

基本原理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式或方法有“第二对扶手3”“头布套7”“颈椎枷5”等三种,但基本原理都是牵引。

1.治疗腰腿痛,转椅第一对扶手2上边,加第二对扶手3,把上臂从腋窝往上托起,上半身抬高,使腰椎部得到牵引,减少了腰椎骨和椎间盘之间的压力,减轻了对脊神经的压迫,就缓解了腰痛、腿痛,能比较快速地见效原因就在这里。资料介绍牵引力度3-5kg,可增加椎间盘距离3-5mm。第二对扶手3的高度一般是固定的,牵引的高度、力度,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初步用增减坐垫个数、厚薄调节,差距不大时可以用变动前倾、后斜等坐姿来轻微调节,高度差距大时可调节扶手柱升降扶手5--10cm。

2.治疗颈椎病方法一,把颈椎枷5固定在椅背后上方颈椎棒4上适当高度,卡住脖子,下巴和头部往上提,身体自然下坠,就牵引了颈椎,减少了颈椎骨之间的压力,减轻或缓解了疼痛。

3.治疗颈椎病方法二,把头布套7,挂在支架上边横木末端,兜套住下巴头部往上提,松紧由上部吊纯适度调节,可水平自由转动,也减轻颈椎骨之间的压力,缓解疼痛。

基本结构尺寸

1.转椅脚架脚架长60cm,6个脚轮,总支撑力500kg。

2.坐高40cm,以电脑椅方式调节支持柱升降12cm。

3.坐板椅架,钢铁片制成,水平左右侧边坐深,前宽前坐宽、后宽后坐宽各长55cm;向后倾斜约5°。

4.靠背椅架18,钢铁片制成,水平上、下横边,各长55cm;靠背椅架18左、右竖边,各高60cm。

5.坐板水平左、右侧边,前宽、后宽,各约长55cm。

6.靠背,高约65cm,宽约55cm.

7.第一对扶手2,木材制成,左、右各约长55cm,约宽5cm,高20cm,向后倾斜约10°,水平左右偏角10。

8.第二对扶手3,木材制成,左、右各约长55cm,宽约4cm,高60cm,在第扶手1上边40cm,向后倾斜15°,水平左右偏角10。

9.颈椎棒4;圆柱形钢管,长约120cm,粗约3.5cm--2.5cm,分3段,第一段约长60cm,粗3.5cm,第二段约长33cm,粗3cm,第三段约长33cm,粗2.5cm,由螺旋套筒固定连接,下粗上细可套叠,下段固定在靠背椅架18中央;上第2段、第3段高出靠背约60cm,各有下部3cm套叠于下一节。

10.颈椎棒4顶横条6,用螺钉附着,长20cm;加棒环-斜撑,可水平转动,横条游离端悬挂头布套7,兜住下巴套住头部。

11.头布套7

简约制作,一块约长宽90×90cm2纱布,一对角折叠,包裹1块约长15cm,宽5cm,长椭圆形,再微微向上弯成弧形的竹板;另一对角纵折成条分别穿过1块约长30cm,宽3cm,微弯向下成弧形的竹板两端的小孔,然后拴拢打结,再以纱布条当细纯挂上横条,即可使用。头套在宽、窄竹板之间,宽板兜住下巴,窄板在头顶上边,以纱布条打结长短调节松紧。

12.颈椎枷5

在颈椎棒4高约75cm处安装。简约制作如下。

直木板8一块约长45cm,宽20cm,厚1.5cm,在距前端5cm处中央开约直径12cm的脖颈圆孔11,用以卡住脖颈,锯成左右两半,可自由分合;在后端中间沿锯缝向前开宽3.5cm,长17cm的长孔12;又把长孔12后端2半板内侧的两个直角分别修圆,以利两半板左右开闭转动。

横木板二块同样规格,长30cm,宽20cm,厚1cm,中间开直径3.5cm定位圆孔14;二横板9.1,9.2,整齐横叠在直木板8后端,盖住长孔12上、下两面挟住直木板,两头各超出直板宽5cm;用左右2螺钉分别穿通两个修圆角弧度确定的圆心位置、固定,作为二半板的转轴,便于搬开、合龙转动;在上、下横板9.1,9.2左右两头超出的5cm,后外角之间各加一小块厚1.6cm直角三角形挟板,两直角边与后外角两直角边对齐,斜边长短以预留左右两半直板分合转动空间为依据处理,然后分别以2螺钉把2直角三角形挟板紧紧固定在2横板9.1,9.2中间,后钉靠“枷”中缝,前钉远离中缝;加装左右半板合拢后锁定的装置。最后把颈椎枷5以定位圆孔14套在颈椎棒4上装配好,可上下调整高度、前后调整距离,可水平转动角度,就可使用了。

13.头枕27和腰枕

头枕27,必要时在颈椎枷5上边,用开放-紧箍环固定于颈椎棒4,可顺棒上下移动调节。腰枕,通过两端固定片,以螺钉固定在靠背板172侧,可上下移动位置,调节高低。

14.第一对扶手2

第1扶手左、右前支柱,长23cm,即第1节,为圆钢管外径3.5cm,内径3cm。上端1.5cm用环螺帽固定扶手1前部;下端9cm外有螺纹,其中5m作为调节扶手升降高低,1.5cm带螺帽在坐板之上,1cm穿过坐板及坐板架,1.5cm带螺帽在坐板架之下,上、下螺帽把第1扶手前支柱固定在坐板及坐板架上左、右前角。

距离坐板及坐板架前边5cm,左右侧边各1cm处,分别从外向内开约宽3.5cm,长6cm的长孔12,便于扶手内外移动、固定,调控前部坐宽。

靠背椅架18左、右高15-20cm处,各向内8cm区域,设扶手1后端片连接铁板,其有上下2排,内外3排孔;扶手连接片有2孔,以铰链与扶手后端直角连接,把扶手1后端以螺钉连接到连接铁板上,可上下、内外移动固定位置,可水平转动。

靠背板17竖侧边左、右高15-20cm,各向内8cm区域,空凹出来,作为扶手1后段上下、内外、水平移动的空间。

15.第二对扶手3

左、右扶手2前支柱,高40cm,分2段即第2节、第3节各高20cm。第3节园钢管外径2.5cm,长23cm,上端用螺帽固定于扶手2前部,其下端3cm平常套入第2节上端,外用螺帽箍紧,另5cm可套入或抽出,配合.第2扶手升降调节,都可外用螺帽箍紧定位;第2节外径30cm,长23cm,其下端3cm一段,平常套入第1节上端,固定。

扶手2后部左、右与椅架后上边的连接,与靠背左右相关位置的结构,与扶手1类同。

扶手2不用时,可折卸下来,或第3节套入第2节,第2节套入第1节,使第2扶手紧紧重叠在第1扶手上边,减少挡拌。

16.靠背板17与靠背椅架18,在上部左、右侧边以铰链片连接,铰链片下部连接滑卡板,可调节靠背板17的倾斜度;靠背板17下边,在坐板椅架后部左、右水平侧边,前后约15cm范围,安装滑卡板,与靠背板17下边活动连接,可前后滑动,调节靠背板17的前后位置,以调节坐深。

17.不用时收拾存放

颈椎棒4不用时,第1段可套装进第2段,第2段可套装进椅架后的第3段里;横档,头布套7,可先装进小布袋,再装入靠背板17和背椅架之间的空隙里。颈椎枷5不用,卸下来,可另装进小布袋,再装入靠背板17和背椅架之间的空隙里。整个椅架可用帆布或人造革套适当包装,可根据需要和美观,缝上大小袋子,收藏相关部件和工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而非全部技术方案的表示。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创新性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