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多孔的骨填充物输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9679发布日期:2019-01-13 16:50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多孔的骨填充物输送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填充物输送器械,特别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C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CKP)中使用的一种带多孔的骨填充物输送管。



背景技术:

因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多发于老年人中,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深入,患这种疾病的患者也在迅速增加,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带封堵装置的骨填充物输送管被广泛应用于椎体成形术中,在影像设备监视下,借助外力向椎骨的松质骨间隙内注射填充物(如骨水泥),达到修复椎体高度,增强椎体的强度和稳定性,缓解患者腰背疼痛,从而治疗由于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目的。

国外目前在椎体成形术(PCVP或PCKP)中所使用的带封堵装置的骨填充物输送管,例如专利号为US7799035B2的国外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经皮椎体成形手术器械,其中所描述的骨填充物输送管就是弯曲的,此专利中的输送管硬度很高,此输送管有两种用法,一是利用此输送管先是在椎体中预先扩出一个空腔,此空腔的形状近似于喇叭状,而后再往椎体中灌注骨填充物,且一次手术只能灌注一个点,二是直接灌注骨填充物,不预先扩出一个腔,且一次手术只能灌注一个点,此种输送管预先扩出一个空腔,此空腔的形状为喇叭状的,导致骨填充物在椎体中分布不均匀,增大了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以及二次骨折的风险,再者此种经皮椎体成形手术器械,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拔出输送管内的芯子,芯子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大的碎骨进入输送套管堵塞骨填充物的注射通道整体操作复杂,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手术风险。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亟需一种使用灵活,操作简单,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并且能实现多点注射,进而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骨填充物输送管。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多孔的骨填充物输送管,防止器械进入人体时大的碎骨经套管注射孔进入骨填充物的注射通道引起堵塞,操作简单灵活,通过后撤输送管的方法实现多点注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多孔的骨填充物输送管,包括外管和与所述外管的近端固定连接的外管手柄,所述外管包括远端部分的固定弯曲段和近端部分的直段,所述外管的远端封闭,所述固定弯曲段的远端部分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外注射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每个所述外注射孔的最大面积小于2.8mm2

优选的,多个所述外注射孔排列成米字形结构。

优选的,多个所述外注射孔排列成十字形结构。

优选的,多个所述外注射孔排列成三角形、方形、星形、菱形或其他多边形结构。

优选的,多个所述外注射孔沿着所述外管的远端周向排列成圆形结构。

更优选的,多个所述外注射孔沿着所述外管的远端周向平行排列成两个圆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弯曲段由弹性材料、记忆合金材料或者弹性材料和记忆合金材料的组合制成。

优选的,所述固定弯曲段的近端和所述直段的远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注射孔是由所述外管一体切割而成。

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进步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带多孔的骨填充物输送管只有外管,使得术者在使用器械时无需抽拔芯子,减少了器械的操作步骤;多个外注射孔使骨填充物的流向更加均匀,从而使骨填充物的扩散程度较好,增强受患部位的力学性能;多个外注射孔可以减少外注射孔全部被堵上的风险,有利于实现阻止较大的碎骨进入输送管的目的;每个外注射孔的最大面积小于2.8mm2通过限制实际骨填充物出口大小来有效地防止过大的碎骨经套管注射孔进入骨填充物的注射通道而引起堵塞。

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带多孔的骨填充物输送管,通过整体后撤输送管的方法实现多点注射,操作方便,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手术风险。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外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c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外注射孔的周向展开图;

图1d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在多点注射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外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c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外注射孔的周向展开图;

图2d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在多点注射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的外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c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的外注射孔的周向展开图;

图3d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在多点注射时的使用状态图;

其中以上附图中的标号如下:1是外管,2是外管手柄,3是穿刺针手柄,10是外注射孔,11是固定弯曲段,12是直段,13是外管标记线,31是穿刺针手柄标记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近端是指接近手术操作者的一端,所述远端是指远离手术操作者的一端。

实施例1:

如图1a所示,一种带多孔的骨填充物输送管,包括外管1和外管手柄2,所述外管1的近端与所述外管手柄2固定连接,如图1b所示,所述外管1包括远端部分的固定弯曲段11和近端部分的直段12,所述固定弯曲段11的近端和所述直段12的远端固定连接,可以采用嵌套胶粘连接或其它等同的连接方式固定,所述固定弯曲段11的制作材料是弹性材料或是记忆合金材料或是弹性材料和记忆合金材料的组合,所述固定弯曲段11的远端部分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外注射孔10,每个所述外注射孔10的最大面积小于2.8mm2,外注射孔10的面积是通过实际骨填充物出口大小来确定,能有效地防止过大的碎骨经套管注射孔进入骨填充物的注射通道而引起堵塞。所述外管1的远端封闭,所述外注射孔10由所述外管1一体切割而成。如图1c所示,多个所述外注射孔10排列成米字形结构,通过调节所述外管手柄2,使得所述外管1相对于穿刺针手柄3做往复运动,通过所述外管1内输送的骨填充物的压力实现所述外注射孔10在目标位置的打开。这种米字形结构排布的外注射孔10使得骨填充物在外管1远端的流向更加均匀,从而使骨填充物的扩散程度较好,增强受患部位的力学性能,而且多个外注射孔10可以减少外注射孔10全部被堵上的风险,有利于实现阻止较大的碎骨进入输送管的目的。而且仅有外管1使得术者在使用器械时无需抽拔芯子,减少了器械的操作步骤。

在使用过程中,如图1d所示,在穿刺针手柄3上设有穿刺针手柄标记线31,把所述输送管插入到穿刺针针筒中,此时所述输送管标记线a与穿刺针手柄标记线31重合,通过调节外管手柄2,使外管1近端部分上设置的外管标记线13相对于穿刺针手柄标记线31做往复运动,依次使输送管标记线b…n分别与穿刺针手柄标记线31重合,实现输送管外注射孔10不断从远端向近端移动,每次外管标记线13与穿刺针手柄标记线31重合后,对选定的点进行灌注,多次调节,多点注射。

实施例2:

如图2a所示,一种带多孔的骨填充物输送管,包括外管1和外管手柄2,所述外管1的近端与所述外管手柄2固定连接,如图2b所示,所述外管1包括远端部分的固定弯曲段11和近端部分的直段12,所述固定弯曲段11的近端和所述直段12的远端固定连接,可以采用嵌套胶粘连接或其它等同的连接方式固定,所述固定弯曲段11的制作材料是弹性材料或是记忆合金材料或是弹性材料和记忆合金材料的组合,所述固定弯曲段11的远端部分的管壁上设有多个个外注射孔10,每个所述外注射孔10的最大面积小于2.8mm2,外注射孔10的面积是通过实际骨填充物出口大小来确定,能有效地防止过大的碎骨经套管注射孔进入骨填充物的注射通道而引起堵塞。所述外管1的远端封闭,所述外注射孔10封堵装置由所述外管1一体切割而成。如图2c所示,所述多个所述外注射孔10排列成十字形结构,多个所述孔的排布结构能够防止较大碎骨经外注射孔10进入骨填充物注射通道,通过调节所述外管手柄2,使得所述外管1相对于穿刺针手柄3做往复运动,通过所述外管1内输送的骨填充物的压力实现所述外注射孔10在目标位置的打开。这种十字形结构排布的外注射孔10使得骨填充物在外管1远端的流向更加均匀,从而使骨填充物的扩散程度较好,增强受患部位的力学性能,而且多个外注射孔10可以减少外注射孔10全部被堵上的风险,有利于实现阻止较大的碎骨进入输送管的目的。而且仅有外管1使得术者在使用器械时无需抽拔芯子,减少了器械的操作步骤,同样可以实现阻止较大的碎骨进入输送管的目的。其中多个所述外注射孔10也可以排列成三角形、方形、星形、菱形或其他多边形结构同样可以起到上述等同的技术效果。

在使用过程中,如图2d所示,在穿刺针手柄3上设有穿刺针手柄标记线31,把所述输送管插入到穿刺针针筒中,此时所述输送管标记线a与穿刺针手柄标记线31重合,通过调节外管手柄2,使外管1近端部分上设置的外管标记线13相对于穿刺针手柄标记线31做往复运动,依次使输送管标记线b…n分别与穿刺针手柄标记线31重合,实现输送管外注射孔10不断从远端向近端移动,每次外管标记线13与穿刺针手柄标记线31重合后,对选定的点进行灌注,多次调节,多点注射。

实施例3:

如图3a所示,一种带多孔的骨填充物输送管,包括外管1和外管手柄2,所述外管1的近端与所述外管手柄2固定连接,如图3b所示,所述外管1包括远端部分的固定弯曲段11和近端部分的直段12,所述固定弯曲段11的近端和所述直段12的远端固定连接,可以采用嵌套胶粘连接或其它等同的连接方式固定,所述固定弯曲段11的制作材料是弹性材料或是记忆合金材料或是弹性材料和记忆合金材料的组合,所述固定弯曲段11的远端部分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外注射孔10,每个所述外注射孔10的最大面积小于2.8mm2,外注射孔10的面积是通过实际骨填充物出口大小来确定,能有效地防止过大的碎骨经套管注射孔进入骨填充物的注射通道而引起堵塞。所述外管1的远端封闭,所述外注射孔10由所述外管1一体切割而成。如图3c所示,多个所述外注射孔10沿着所述外管1的远端周向平行排列成两个圆形结构。当然,多个所述外注射孔10沿着所述外管1的远端周向平行排列成一个圆形结构也行。通过调节所述外管手柄2,使得所述外管1相对于穿刺针手柄3做往复运动,通过所述外管1内输送的骨填充物的压力实现所述外注射孔10在目标位置的打开。这种在外管1远端沿周向排布成至少一个圆形结构的外注射孔10使得骨填充物在外管1远端的流向更加均匀,从而使骨填充物的扩散程度较好,增强受患部位的力学性能,而且多个外注射孔10可以减少外注射孔10全部被堵上的风险,有利于实现阻止较大的碎骨进入输送管的目的。而且仅有外管1使得术者在使用器械时无需抽拔芯子,减少了器械的操作步骤。

在使用过程中,如图3d所示,在穿刺针手柄3上设有穿刺针手柄标记线31,把所述输送管插入到穿刺针针筒中,此时所述输送管标记线a与穿刺针手柄标记线31重合,通过调节外管手柄2,使外管1近端部分上设置的外管标记线13相对于穿刺针手柄标记线31做往复运动,依次使输送管标记线b…n分别与穿刺针手柄标记线31重合,实现输送管外注射孔10不断从远端向近端移动,每次外管标记线13与穿刺针手柄标记线31重合后,对选定的点进行灌注,多次调节,多点注射。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