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外伤骨折康复护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8760发布日期:2018-09-11 20:31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手外伤骨折康复护理架,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康复护理架用于骨折、关节脱位复位术后的固定,关节韧带等软组织损伤、神经肌腱损伤手术治疗后的固定,操作简单。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620093680.0的一种手外科骨折康复护理架,它包括具有伸缩弹性的复合网层,位于复合网层左部分的隐藏式的左缝合口袋,用于插入左缝合口袋的左曲度高强铝合金板,位于复合网层右部分的隐藏式的右缝合口袋,用于插入右缝合口袋的右曲度高强铝合金板,所述左曲度高强铝合金板包括上曲度高强铝合金板,位于上曲度高强铝合金板下方的下曲度高强铝合金板,所述上曲度高强铝合金板和下曲度高强铝合金板形成8°-12°错层。通过提供左、右双曲度高强铝合金板,能保证手腕及小手臂保持一个符合人体曲度的伸直状态,康复效果好。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康复护理架只能保证手腕及小手臂保持一个符合人体曲度的伸直状态,无法在可允许适度活动的情况下移动伸直手臂上端与肩部的连接部位康复动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手外伤骨折康复护理架,以解决康复护理架只能保证手腕及小手臂保持一个符合人体曲度的伸直状态,无法在可允许适度活动的情况下移动伸直手臂上端与肩部的连接部位康复动作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手外伤骨折康复护理架,其结构包括弹性网带、置骨槽、肘套、辅助件、连杆、底垫、铝合金管一、铝合金管二、铝合金板,所述置骨槽在手肘未置放时为内圆弧形槽体结构,内侧具有柔性,所述置骨槽前侧根据手部握拳形状向上内弯,所述置骨槽右侧设有肘套,肘套为圆环形套体,所述铝合金板设在置骨槽左右侧面与底部位置的表面上,所述置骨槽表面由弹性网带采用缠绕方式连接一体,所述置骨槽左下侧设有铝合金管二,底垫中部设有内圆槽,所述置骨槽右下侧设有铝合金管一,铝合金管一为∪形管体结构,所述置骨槽右下方设有辅助件;所述辅助件由外滚轮、内轴、滚子、空穴、侧滚轮组成,所述外滚轮内设有内轴,所述内轴右壁上设有环形等距排列的滚子,所述空穴设在内轴圆心中点位置上,所述侧滚轮安装位于空穴内侧,所述内轴左壁与连杆开口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铝合金管二下端设有底垫。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网带内侧绕过铝合金板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铝合金管一设在铝合金管二右侧。

进一步地,所述铝合金板底部位置侧边设有铝合金管二。

进一步地,所述肘套下端与铝合金板右表面紧密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侧滚轮由轴、衬套、小轮和支架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内轴为密封结构,充填润滑。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手外伤骨折康复护理架,应用滚轮结构,在不牵扯置骨槽内的手臂情况下通过辅助件完成手臂上端与肩部的连接部位康复动作,外滚轮外径面为圆弧形,与桌面配合滚动,可以承受垂直方向较重负荷和冲击负荷,侧滚轮安装在空穴内,通过内轴与外滚轮连为一体,侧滚轮为第二承载体,主要承受水平方向载荷,结构紧凑,能够同时实现两个方向的转动,滚动具有省力功能,为置骨槽减轻手臂重量,移动伸直的康复动作中能够缓解肩部长期承重带来的酸痛感。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外伤骨折康复护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外伤骨折康复护理架的肘套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外伤骨折康复护理架的铝合金管二示意图。

图中:弹性网带-1、置骨槽-2、肘套-3、辅助件-4、外滚轮-401、内轴-402、滚子-403、空穴-404、侧滚轮-405、连杆-5、底垫-6、铝合金管一-7、铝合金管二-8、铝合金板-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手外伤骨折康复护理架,其结构包括弹性网带1、置骨槽2、肘套3、辅助件4、连杆5、底垫6、铝合金管一7、铝合金管二8、铝合金板9,所述置骨槽2在手肘未置放时为内圆弧形槽体结构,内侧具有柔性,所述置骨槽2前侧根据手部握拳形状向上内弯,所述置骨槽2右侧设有肘套3,肘套3为圆环形套体,所述铝合金板9设在置骨槽2左右侧面与底部位置的表面上,所述置骨槽2表面由弹性网带1采用缠绕方式连接一体,所述置骨槽2左下侧设有铝合金管二8,底垫6中部设有内圆槽,所述置骨槽2右下侧设有铝合金管一7,铝合金管一7为∪形管体结构,所述置骨槽2右下方设有辅助件4;所述辅助件4由外滚轮401、内轴402、滚子403、空穴404、侧滚轮405组成,所述外滚轮401内设有内轴402,所述内轴402右壁上设有环形等距排列的滚子403,所述空穴404设在内轴402圆心中点位置上,所述侧滚轮405安装位于空穴404内侧,所述内轴402左壁与连杆5开口端固定连接,所述铝合金管二8下端设有底垫6,所述弹性网带1内侧绕过铝合金板9表面,所述铝合金管一7设在铝合金管二8右侧,所述铝合金板9底部位置侧边设有铝合金管二8,所述肘套3下端与铝合金板9右表面紧密接触。

本专利所说的外滚轮401是主要承载体,主要承受垂直方向的载荷和冲击负荷,具有很强的耐冲击性、耐磨性及抗腐蚀性,亦可作为单向轴承单独使用。

在进行使用时,在不牵扯置骨槽2内的手臂情况下通过辅助件4完成手臂上端与肩部的连接部位康复动作,外滚轮401外径面为圆弧形,与桌面配合滚动,可以承受垂直方向较重负荷和冲击负荷,侧滚轮405安装在空穴404内,通过内轴402与外滚轮401连为一体,侧滚轮405为第二承载体,主要承受水平方向载荷,结构紧凑,能够同时实现两个方向的转动,滚动具有省力功能,为置骨槽2减轻手臂重量,移动伸直的康复动作中能够缓解肩部长期承重带来的酸痛感。

本实用新型的弹性网带1、置骨槽2、肘套3、辅助件4、连杆5、底垫6、铝合金管一7、铝合金管二8、铝合金板9,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康复护理架只能保证手腕及小手臂保持一个符合人体曲度的伸直状态,无法在可允许适度活动的情况下移动伸直手臂上端与肩部的连接部位康复动作,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能够同时实现两个方向的转动,滚动具有省力功能,为置骨槽减轻手臂重量,移动伸直的康复动作中能够缓解肩部的承重负荷,具体如下所述:

外滚轮401内设有内轴402,所述内轴402右壁上设有环形等距排列的滚子403,所述空穴404设在内轴402圆心中点位置上,所述侧滚轮405安装位于空穴404内侧,所述内轴402左壁与连杆5开口端固定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