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热风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9066发布日期:2019-02-10 23:34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热风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风器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热风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热风机仅能实现吹热风的功能,功能相对单一。艾条3是一种常用的中药之一,艾条燃烧后会挥发出各种对人体有益的中药成分,比如有解热止血作用的苦艾醇、苦艾酮,还有抗自由基增强免疫力的甲醇提取物、具有抗菌作用的艾叶油等等,艾条燃烧后挥发的中药成分把因寒而造成的冻结、淤血都化掉,同时很好的改善局部的经络和穴位的共振状态,使微循环状畅通,气血供应增加,从而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但是使用艾条时需要额外燃烧,使用极其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热风器,利用热风器的发热架加热艾条,使得艾条的中药成分挥发,再经由热风将艾条挥发的中药成分吹送至使用者的皮肤上,实现对使用者的温灸通络、益气活血、驱寒止痛等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热风器,包括风筒,装设于风筒内的发热架、艾条、驱动电机及扇叶,风筒设有贯穿风筒的风孔,风孔的两端分别为进风端及出风端,艾条可拆卸地连接于发热架,扇叶装设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扇叶用于将外界的空气经由进风端抽入风孔内并将风孔内的空气经由出风端吹出,发热架用于加热艾条及扇叶抽入风孔内的空气。

优选地,所述扇叶位于进风端与驱动电机之间,驱动电机位于扇叶与发热架之间,发热架位于驱动电机与出风端之间,艾条可拆卸地连接于发热架靠近出风端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发热架包括第一发热片及第二发热片,第一发热片与第二发热片交叉设置,第一发热片靠近出风端的一端设有彼此间隔的两个第一夹板,第二发热片靠近出风端的一端设有彼此间隔的两个第二夹板,两个第一夹板与两个第二夹板围设形成第一容置空间,艾条容设于第一容置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热风器还包括容置管,容置管容设于第一容置空间内,容置管夹持于两个第一夹板之间及两个第二夹板之间,艾条容设于容置管内。

优选地,所述容置管设有用于容设艾条的容置盲孔及与容置盲孔连通的多个穿孔,穿孔贯穿容置管的侧壁,容置管可拆卸地连接有用于遮盖容置盲孔的盖体,盖体用于将艾条封装在容置管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发热片远离出风端的一端设有彼此间隔的两个第三夹板,第二发热片远离出风端的一端设有彼此间隔的两个第四夹板,两个第三夹板与两个第四夹板围设形成第二容置空间,驱动电机容设于第二容置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发热片设有第一基部,第二发热片设有第二基部,两个第一夹板分别连接于第一基部靠近出风端的一侧,两个第二夹板分别连接于第二基部靠近出风端的一侧,第一基部设有用于容设第二基部的第一夹槽,第一夹槽自第一基部靠近出风端的一侧凹设而成,第二基部设有用于容设第一基部的第二夹槽,第二夹槽自第二基部远离出风端的一侧凹设而成。

优选地,所述热风器还包括螺旋弹簧线,第一基部、第二基部均设有多个容线槽,多个容线槽沿自进风端至出风端的方向排列而成,容线槽自第一基部、第二基部的外表面凹设而成,螺旋弹簧线容设于容线槽内,螺旋弹簧线用于将第一发热片与第二发热片限位在一起,沿自进风端至出风端的方向,螺旋弹簧线螺旋缠绕在第一发热片与第二发热片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热风器还包括限位线,限位线穿设在螺旋弹簧线内,限位线沿螺旋弹簧线的长度方向延伸而成。

优选地,所述限位线的两端分别设有打结凸起,限位线两端的打结凸起分别抵触于第一发热片或第二发热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热风器的使用过程中,发热架加热艾条,使得艾条的中药成分挥发,驱动电机驱动扇叶转动,扇叶将外界的空气经由进风端抽入风孔内并将风孔内的空气经由出风端吹出,流经发热架的空气带走发热架散发的热量形成热风,并将艾条挥发的中药成分吹送至使用者的皮肤上,借助热风,使得艾条挥发的中药成分渗透入皮肤肌肉深层的经脉中,实现对使用者的温灸通络、益气活血、驱寒止痛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发热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发热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风筒 2—发热架 3—艾条

4—驱动电机 5—扇叶 6—进风端

7—出风端 8—第一发热片 9—第二发热片

11—第一夹板 12—第二夹板 13—第一容置空间

14—容置管 15—第三夹板 16—第四夹板

17—第二容置空间 18—第一基部 19—第二基部

21—第一夹槽 22—第二夹槽 23—螺旋弹簧线

24—容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热风器,包括风筒1,装设在风筒1内的发热架2、艾条3、驱动电机4及扇叶5,风筒1设有贯穿风筒1的风孔,风孔的两端分别为进风端6及出风端7,艾条3可拆卸地连接在发热架2上,扇叶5装设在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上,扇叶5用于将外界的空气经由进风端6抽入风孔内并将风孔内的空气经由出风端7吹出到热风器之外,发热架2用于加热艾条3及扇叶5抽入风孔内的空气。

在热风器的使用过程中,发热架2加热艾条3,使得艾条3的中药成分挥发,驱动电机4驱动扇叶5转动,转动的扇叶5将外界的空气经由进风端6抽入风孔内并将风孔内的空气经由出风端7吹出,流经发热架2的空气带走发热架2散发的热量形成热风,进而实现发热架2对扇叶5抽入风孔内空气的加热,热风吹出时同时将艾条3挥发的中药成分吹送至使用者的皮肤上,借助热风,使得艾条3挥发的中药成分渗透入皮肤肌肉深层的经脉中,实现对使用者的温灸通络、益气活血、驱寒止痛等效果。无需使用者额外燃烧艾条3或进行艾灸,便于艾条3的使用,同时提升热风器的功能多样性;当艾条3寿命耗尽时,更换新的艾条3即可重新使用。

所述发热架2、驱动电机4、扇叶5均位于风孔内,扇叶5位于进风端6与驱动电机4之间,便于扇叶5将外界的空气抽入风孔内,驱动电机4位于扇叶5与发热架2之间,风孔内流动的空气亦可对驱动电机4进行散热,发热架2位于驱动电机4与出风端7之间,风孔内流动的空气带走发热架2散发的热量形成热风后直接吹出出风端7,防止热风在风筒1内停留造成热量损失,艾条3可拆卸地连接在发热架2靠近出风端7的一端上,使得艾条3挥发的中药成分尽可能快速地从出风端7吹出,避免艾条3挥发的中药成分在风筒1内停留而产生损耗。

所述发热架2包括第一发热片8及第二发热片9,第一发热片8、第二发热片9均大致呈平板状,第一发热片8与第二发热片9交叉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发热片8与第二发热片9垂直设置,第一发热片8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发热片9的中心轴线重合;第一发热片8靠近出风端7的一端设有彼此间隔的两个第一夹板11,第二发热片9靠近出风端7的一端设有彼此间隔的两个第二夹板12,两个第一夹板11与两个第二夹板12围设形成第一容置空间13,艾条3容设在第一容置空间13内。

所述热风器还包括容置管14,容置管14大致为中空圆柱状,容置管14容设在第一容置空间13内,容置管14夹持在两个第一夹板11之间及两个第二夹板12之间,艾条3容设在容置管14内,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夹板11彼此靠近的一侧抵触在容置管14上,两个第二夹板12彼此靠近的一侧抵触在容置管14上,确保发热架2产生的热量快速传导至容置管14上,第一发热片8与第二发热片9发出的热量传导至容置管14上使得容置管14的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后的容置管14加热艾条3使得艾条3的中药成分挥发出。

所述容置管14设有用于容设艾条3的容置盲孔(未标号)及与容置盲孔连通的多个穿孔(图中未示出),容置盲孔自容置管14一端的端面凹设而成,容置盲孔未贯穿容置管14,穿孔贯穿容置管14的侧壁,容置管14可拆卸地连接有用于遮盖容置盲孔的盖体(未标号),盖体用于将艾条3封装在容置管14内,本实施例中,盖体螺接在容置管14上。在热风器的使用过程中,艾条3产生的中药成分即可经由穿孔挥发出,热风亦可经由穿孔进入容置盲孔,进而将艾条3挥发的中药成分带走。通过增设穿孔,确保艾条3挥发的中药成分快速吹送到使用者的皮肤上。

所述第一发热片8远离出风端7的一端设有彼此间隔的两个第三夹板15,第二发热片9远离出风端7的一端设有彼此间隔的两个第四夹板16,两个第三夹板15与两个第四夹板16围设形成第二容置空间17,驱动电机4容设在第二容置空间17内。两个第三夹板15彼此靠近的一侧均抵触在驱动电机4的外壳上,两个第四夹板16彼此靠近的一侧均抵触在驱动电机4的外壳上,确保驱动电机4稳稳卡持在发热架2内,无需驱动电机4安装在风筒1上,提升驱动电机4的组装效率。

所述第一发热片8设有第一基部18,第二发热片9设有第二基部19,两个第一夹板11分别连接在第一基部18靠近出风端7的一侧,两个第二夹板12分别连接在第二基部19靠近出风端7的一侧,第一基部18设有用于容设第二基部19的第一夹槽21,第一夹槽21自第一基部18靠近出风端7的一侧凹设而成,第二基部19设有用于容设第一基部18的第二夹槽22,第二夹槽22自第二基部19远离出风端7的一侧凹设而成。

实际安装时,将第二发热片9的第二基部19插入到第一夹槽21内,同时使得第一发热片8的第一基部18容设在第二夹槽22内,确保第一发热片8与第二发热片9快速地组装在一起,通过在第一基部18上设置第一夹槽21、在第二基部19上设置第二夹槽22,无需利用外界螺钉等固定件固定连接第一发热片8及第二发热片9,提升第一发热片8与第二发热片9的组装效率。

所述热风器还包括螺旋弹簧线23,本实施例中,螺旋弹簧线23由一根金属线螺旋盘旋而成,第一基部18、第二基部19均设有多个容线槽24,多个容线槽24沿自进风端6至出风端7的方向排列而成,容线槽24自第一基部18、第二基部19的外表面凹设而成,容线槽24贯穿沿厚度方向贯穿基部,螺旋弹簧线23容设在容线槽24内,螺旋弹簧线23用于将第一发热片8与第二发热片9限位在一起,当第一发热片8与第二发热片9经由第一夹槽21、第二夹槽22卡持在一起后,防止第一发热片8与第二发热片9彼此散开,沿自进风端6至出风端7的方向,螺旋弹簧线23螺旋缠绕在第一发热片8与第二发热片9的外侧。

所述热风器还包括限位线(图中未示出),限位线穿设在螺旋弹簧线23内,限位线沿螺旋弹簧线23的长度方向延伸而成。利用限位线限位螺旋弹簧线23,防止螺旋缠绕在发热架2外侧上相邻的螺旋弹簧线23片段之间彼此碰撞。

所述限位线的两端分别设有打结凸起(图中未示出),限位线两端的打结凸起分别抵触在第一发热片8上或第二发热片9上,无需额外增设将限位线固定在发热架2上的元件,简化发热架2的构造设计,辅助降低热风器的制造成本。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