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布朗氏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8073发布日期:2019-02-10 23:27阅读:1490来源:国知局
新型布朗氏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布朗氏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口的老龄化,交通事故、工伤事故、骨质疏松患者日益增多。骨牵引是治疗下肢骨折常用的一种方法。目前下肢骨折患者进行骨牵引治疗时最为常用的辅助工具为布朗氏架。布朗氏架用于抬高下肢进行牵引,并利于下肢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减轻患者痛苦。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布朗氏架存在长短、牵引角度不便根据病人实际身高、体型进行调节,牵引复位效果不理想;承托垫易污染且不易清洁、更换,可致患者皮肤不适、过敏甚至引起肢体感染;医护操作费时费力,患者舒适度不高,体验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中的新型布朗氏架,包括大腿固定架、小腿固定架、底座及第一限位卡板;所述小腿固定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部,所述小腿固定架的一侧安装所述大腿固定架,所述大腿固定架与所述小腿固定架活动连接,所述大腿固定架内垂直于牵引方向安装第一支撑条,所述第一限位卡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条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卡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卡接,调节所述第一限位卡板与所述底座的卡接位置,使所述大腿固定架与所述小腿固定架之间的角度改变。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包括牵引架、第二支撑条、牵引滚轮及第二限位卡板;所述牵引架安装于所述小腿固定架的另一侧,与所述小腿固定架活动连接,所述牵引架内安装所述第二支撑条,所述第二限位卡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条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卡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卡接,调节所述第二限位卡板与所述底座的卡接位置,使所述牵引架与所述小腿固定架之间的角度改变,所述牵引滚轮安装于所述牵引架上。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卡板及所述第二限位卡板均包括板体及限位口;所述限位口开设于所述板体的侧边,所述限位口卡合于所述底座上。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卡板及所述第二限位卡板的限位口均为4~6个,相邻两限位口间隔为2~3cm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小腿固定架的架体包括若干不锈钢管及可调节螺丝;若干所述不锈钢管首位套接,相邻两不锈钢管之间通过可调节螺丝固定。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包括大腿承托布带及小腿承托布带;所述大腿承托布带包裹于所述大腿固定架外部,所述小腿承托布带包裹于所述小腿承托布带外部。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大腿承托布带及所述小腿承托布带均包括慢回弹海绵、纯棉织布及子母粘扣;所述慢回弹海绵的外部包裹所述纯棉织布,所述纯棉织布的边缘设置子母粘扣。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小腿承托布带的尺寸为60cm×25cm×3cm;所述大腿承托布带的尺寸为30cm×25cm×3cm。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包括U型支撑架及备用牵引滚轮;所述U型支撑架跨设于所述小腿固定架上方,所述U型支撑架的两端与所述小腿固定架连接,所述备用牵引滚轮安装于所述U型支撑架上。

本实用新型中的新型布朗氏架,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中的新型布朗氏架,承重好、质量轻;利用第一限位卡板实现大腿固定架与小腿固定架之间角度的调节,利用第二限位卡板实现牵引架与小腿固定架之间角度的调节,并将小腿固定架设置为多个不锈钢管套接的结构。使用时,可根据患者的身高、体型调整牵引长短及角度;同时,承托布带与皮肤亲和度高,且方便拆除、易于浸泡、清洗,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护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新型布朗氏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新型布朗氏架的第一限位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新型布朗氏架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新型布朗氏架,包括大腿固定架1、小腿固定架2、底座3及第一限位卡板4;小腿固定架2设置于底座3上部,小腿固定架2的一侧安装大腿固定架1,大腿固定架1与小腿固定架2通过螺栓活动连接,大腿固定架1内垂直于牵引方向焊接安装第一支撑条1-1,第一限位卡板4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条1-1通过螺栓活动连接,第一限位卡板4的另一端与底座3卡接,调节第一限位卡板4与底座3的卡接位置,使大腿固定架1与小腿固定架2之间的角度改变。小腿固定架2的另一侧安装牵引架5,牵引架5与小腿固定架2通过螺栓活动连接,牵引架5的架体上安装牵引滚轮7,牵引架5内安装第二支撑条5-1,第二限位卡板6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条5-1活动连接,第二限位卡板6的另一端与底座3卡接,调节第二限位卡板6与底座3的卡接位置,使牵引架5与小腿固定架2之间的角度改变。牵引架5及大腿固定架1均与小腿固定架2活动连接,并通过第一限位卡板4及第二限位卡板6调节及限定位置,该种设置,使得布朗氏架可以根据患者实际胖瘦、骨折部位、体型、关节活动调节所需牵引角度,达到最佳牵引效果。

其中第一限位卡板4包括板体4-1及限位口4-2;限位口4-2开设于板体4-1的侧边,限位口4-2卡合于底座3上,使第一限位卡板4支撑大腿固定架1。第二限位卡板6的结构与第一限位卡板4相同。第一限位卡板4及第二限位卡板6的限位口均为4~6个,优选为6个,相邻两限位口间隔为2~3cm,优选为3cm。第一限位卡板4的结构如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中的小腿固定架2的架体包括若干不锈钢管及可调节螺丝;若干不锈钢管首位套接,相邻两不锈钢管之间通过可调节螺丝固定。使用时,可根据病人的身高、体型拉伸或者收缩不锈钢管,使小腿固定架2架体的长度可调,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后,使用可调节螺丝锁紧固定。优选的不锈钢管的数量为4根。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使用大腿承托布带11及小腿承托布带10,小腿承托布带10包裹于小腿固定架2外部,大腿承托布带11包裹于大腿固定架1外部,其结构如图3所示,大腿承托布带11及小腿承托布带10均包括慢回弹海绵、纯棉织布及子母粘扣;慢回弹海绵的外部包裹纯棉织布,纯棉织布的边缘设置子母粘扣,使大腿承托布带11固定于大腿固定架1外部,小腿承托布带10固定于小腿固定架2外部。其中小腿承托布带10的尺寸为60cm×25cm×3cm;大腿承托布带11的尺寸为30cm×25cm×3cm。重复使用时只需更换制作好的承托布带即可,且方便拆除、易于浸泡、清洗。患者清洁舒适,利用医护操作。本实用新型选用慢回弹海绵,其具有零压感性,可吸收肢体重量,遵循肢体形状,消除压力点,提高舒适度,降低压疮发生率。吸水性能良好,耐腐蚀,隔热,保温防寒等优点。

为防止牵引过程中,患者腿部着凉,需要使用棉被盖住腿部,但是棉被如果直接接触牵引部位,将会影响牵引效果,因此,设置了U型支撑架8,U型支撑架8跨设于小腿固定架2上方,U型支撑架8的两端与小腿固定架2连接。U型支撑架8会将棉被支起,使其不直接接触患者牵引部位,同时防止牵引绳受压,影响牵引效果。为防止牵引滚轮7损坏及较为肥胖的患者在使用牵引滚轮7时,其牵引效果不好,设置了备用牵引滚轮9,备用牵引滚轮9安装于U型支撑架8上。

为验证本实用新型的布朗氏架的临床效果,选取下肢骨牵引患者120例,男70例、女50例,年龄19-75岁。其中:胫骨平台骨折48例,踝关节骨折42例,胫腓骨骨折30例。两组病例均按骨科常规给予跟骨牵引术治疗。两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牵引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选择使用现有布朗氏架按骨科操作常规进行骨牵引治疗;实验组选择本实用新型的布朗氏架按骨科护理常规进行骨牵引治疗。分别于骨牵引治疗当天、治疗第三天、治疗一周、治疗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以下指标:舒适性:是否满足不同身高患者的需求、是否满足不同胖瘦、体型患者的需求、肢体承托物是否舒适、透气;便利性:牵引长度、角度是否方便调节、第一限位卡板及第二限位卡板是否方便使用、更换承托布带是否简单、节时;安全性:牵引肢体有无局部压疮的发生;满意度:患者及医护人员是否愿意首选使用。

对收集的各项指标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实验组使用新型布朗式架进行骨牵引治疗,无不良并发症,患者舒适度高,医护使用方便,两方满意度均较高。对照组舒适性较差,使用不方便,费时费力,5例患者牵引肢体发生局部压疮。

表1两组应用效果的比较

表1为利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的结果,通过临床应用,可以得知本实用新型的布朗氏架效果较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