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定位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8601发布日期:2018-09-11 20:28阅读:43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手术定位针。



背景技术:

临床上,乳腺肿块以及肺部结节在治疗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定位,通过准确的定位后对肿块或结节进行切除,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定位针在穿刺的时候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移位造成定位不准确,且有时定位后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安排手术,置于体外的定位针部分因患者需要日常的一些必要活动而造成许多不便,而且极易使内部发生移位。进而导致手术失败或是切除其他正常组织较多,影响患者的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术定位针,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手术定位针,包括定位针和穿刺针套管,穿刺针套管的一端为尖端,所述定位针穿置在穿刺针套管内、并靠近穿刺针套管的尖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套管内还设置有尼龙线,尼龙线的一端通过金属连接管与定位针连接、另一端向外伸出穿刺针套管,尼龙线上穿置有推管,所述推管的一端滑动套装在金属连接管上,金属连接管上设置有限定推管滑动范围的限位台阶、推管的另一端伸出穿刺针套管。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针上设置有三组间隔布置的倒刺针,每组倒刺针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根倒刺针,三组倒刺针的长度由定位针的穿刺方向逐渐伸长。

进一步地,三组倒刺针在周向上交错布置。

进一步地,推管朝外的一侧以及所述穿刺针套管上分别设置有刻度。

进一步地,所述尼龙线的长度为20~50cm。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紧凑,采用推管将定位针的一端推出穿刺针套管进行定位操作方便、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推管滑动套装在金属连接管上,使推管通过金属连接管与定位针形成硬连接,使定位针能够顺利推入肿块或结节部位,避免定位针左右晃动。

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倒钩上设置有三组间隔布置的倒刺针,能够使定位针定位更稳定不易移位,定位针一端设置尼龙线软质材料,防止定位针留在患者体外的部分因擦碰造成定位针移位。

推管朝外的一侧以及所述穿刺针套管上分别设置有刻度,便于在手术时观察插入的深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定位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定位针1和穿刺针套管2,穿刺针套管2的一端为尖端,定位针1穿置在穿刺针套管2内、并靠近穿刺针套管2的尖端,穿刺针套管2内还设置有尼龙线3,尼龙线3的一端通过金属连接管4与定位针1连接、另一端向外伸出穿刺针套管2,尼龙线3上穿置有推管5,推管5的一端滑动套装在金属连接管4上,金属连接管4上设置有限定推管5滑动范围的限位台阶6、推管5的另一端伸出穿刺针套管2。

定位针1上设置有三组间隔布置的倒刺针11,每组倒刺针11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根倒刺针12,三组倒刺针12的长度由定位针1的穿刺方向逐渐伸长、并且三组倒刺针12在周向上交错布置。

推管5朝外的一侧以及穿刺针套管2上分别设置有刻度7。

尼龙线2的长度为20~50cm。

使用时,穿刺针套管2刺透病人的皮肤,当穿刺针套管2到达合适的穿刺位置后,推动推管5,推管5通过金属连接管4将定位针1推出穿刺针套管2,并继续向前使三组倒刺针12被推送至患者乳腺肿块或是肺部结节的靶向位置内,长短不一的三组倒刺针12可以使定位针1可靠地定位,避免出现定位失败的情况。

之后取出穿刺针套管2和推管5,定位针1留在病人体内,尼龙线3的一端伸出体外,即完成定位工作,等待后续的手术治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