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股动脉物理加压止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7784发布日期:2019-01-29 18:06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股动脉物理加压止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股动脉物理加压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是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就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介入治疗应用数字技术,扩大了医生的视野,借助导管,导丝延长了医生的双手,它的切口(穿刺点),仅有米粒大小,不用切开人体组织,就可治疗许多过去无法治疗,必须手术治疗或内科治疗疗效欠佳的疾病,如肿瘤,血管瘤,各种出血、心脏介入手术(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支架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射频消融术、起搏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等。优点是创伤小,操作简便,介入部位准确。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即是穿刺点出血和局部血肿,为防止出血和血肿的形成,穿刺点需加压包扎,若穿刺所选择的血管是股动脉等大血管术后除加压包扎外还需要用砂袋持续压迫6小时以防止出血和血肿的形成,术侧肢体10-12小时。传统的加压方式如沙袋定位不够精确而且容易滑落。

传统的股动脉术后穿刺点固定止血采用的设备和方法均较为笨重,定位不够精确而且容易滑落。术侧肢体10 -12小时,患者精神上和身体上都难以忍受,在创口位置添加敷料需要外部有一定的压力,压力过大容易造成皮肤压力性损伤,压力过小容易造成创口出血甚至皮下血肿形成。因此传统的加压方式缺乏精确的操作性。

因此,生产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和运行效率高,易于操作,方便观测,减轻患者痛苦,压力可调控,操作精准,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避免并发症,减轻护士工作量的股动脉物理加压止血装置,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和运行效率高,易于操作,方便观测,减轻患者痛苦,压力可调控,操作精准,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避免并发症,减轻护士工作量的股动脉物理加压止血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股动脉物理加压止血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块,所述的固定连接块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在第一连接带的一侧设置有毡块,在第二连接带的一侧设置有粘毛,在固定连接块上安装有可调加压止血装置。

所述的可调加压止血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固定连接块上部的套筒,套筒内侧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螺旋加压轴相连接,螺旋加压轴的上部设置有旋转体,在螺旋加压轴底部的套筒内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下部安装有弹簧限位片,弹簧限位片的底部连接有伸缩轴,在固定连接块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伸缩口,伸缩轴套装在该伸缩口的内侧,在伸缩轴的底部连接有压力片。

所述的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均通过连接体与固定连接块相连接,两个连接体的外侧分别通过粘贴的方式与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内侧相连接。

所述的毡块和粘毛的安装位置相互对应,毡块安装在第一连接带一侧的正面,粘毛安装在第二连接带一侧的背面,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均为长方形片状结构,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长度和宽度均相等,毡块和粘毛的长度和宽度均相等。

所述的固定连接块为长方形片状结构,所述的套筒的底部与固定连接块的顶面为一体结构,在套筒内开设有内螺纹,在螺旋加压轴的外侧开设有与该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该内螺纹开设在套筒的内侧中部以上的位置,套筒的高度不低于螺旋加压轴的长度,螺旋加压轴为外径与套筒的内径相配合的圆柱形结构。

所述的旋转体的底部与螺旋加压轴的顶部为一体结构,在旋转体的外侧设置有防滑圈,防滑圈上开设有防滑凹槽,旋转体为圆柱形结构,旋转体直径不小于螺旋加压轴的直径。

所述的压力片是采用软质塑料制成的长方形片状结构,压力片的长度不大于固定连接块的长度,伸缩轴的长度不小于固定连接块的厚度,并且伸缩轴的长度不低于套筒长度的二分之一,在套筒的外侧中部靠上位置设置有压力刻度线层。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积极效果:首先,本产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改变传统护理方式,使用者一般使用后不需要特殊的要求保持一定的卧姿,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度,并且保持牢固程度,取材方便,制作简单,随时可以安装,便于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和血肿,患者可以相对的改变卧姿;其次,改变了传统沙袋进行压迫的方式,加压方式和结构灵活,采用可调加压止血装置止血,保证使用的稳定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套筒的外侧中部靠上位置设置有压力刻度线层,实现对压力的精确控制以及调节,实时监控压力范围值,以适应患者最终的耐受度和对伤口的有利布局,压力可控性强;通过螺旋加压的方式实现加压,快速方便,产品零部件均采用透明材质制成,方便观察和观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股动脉物理加压止血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块3,所述的固定连接块3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连接带1和第二连接带2,在第一连接带1的一侧设置有毡块5,在第二连接带2的一侧设置有粘毛9,在固定连接块3上安装有可调加压止血装置。所述的可调加压止血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固定连接块3上部的套筒11,套筒11内侧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螺旋加压轴10相连接,螺旋加压轴10的上部设置有旋转体6,在螺旋加压轴10底部的套筒11内设置有弹簧12,弹簧12的下部安装有弹簧限位片13,弹簧限位片13的底部连接有伸缩轴14,在固定连接块3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伸缩口,伸缩轴14套装在该伸缩口的内侧,在伸缩轴14的底部连接有压力片15。所述的第一连接带1和第二连接带2均通过连接体4与固定连接块3相连接,两个连接体4的外侧分别通过粘贴的方式与第一连接带1和第二连接带2的内侧相连接。所述的毡块5和粘毛9的安装位置相互对应,毡块5安装在第一连接带1一侧的正面,粘毛9安装在第二连接带2一侧的背面,第一连接带1和第二连接带2均为长方形片状结构,第一连接带1和第二连接带2的长度和宽度均相等,毡块5和粘毛9的长度和宽度均相等。

所述的固定连接块3为长方形片状结构,所述的套筒11的底部与固定连接块3的顶面为一体结构,在套筒11内开设有内螺纹,在螺旋加压轴10的外侧开设有与该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该内螺纹开设在套筒11的内侧中部以上的位置,套筒11的高度不低于螺旋加压轴10的长度,螺旋加压轴10为外径与套筒11的内径相配合的圆柱形结构。所述的旋转体6的底部与螺旋加压轴10的顶部为一体结构,在旋转体6的外侧设置有防滑圈7,防滑圈7上开设有防滑凹槽8,旋转体6为圆柱形结构,旋转体6直径不小于螺旋加压轴10的直径。所述的压力片15是采用软质塑料制成的长方形片状结构,压力片15的长度不大于固定连接块3的长度,伸缩轴14的长度不小于固定连接块3的厚度,并且伸缩轴14的长度不低于套筒11长度的二分之一,在套筒11的外侧中部靠上位置设置有压力刻度线层16。

本产品在具体操作时,如图1、2、3、4所示,产品了可以设置一条第一连接带1和一条第二连接带2,也可以设置两条第一连接带1和两条第二连接带2,并且,第一连接带1和第二连接带2之间的夹角和位置可以根据身体不同部位的使用产生不同的角度。利用压力片15对准创口位置,然后将第一连接带1和第二连接带2相互连接,利用其安装的毡块5和粘毛9对应粘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环形带状结构,将创口位置固定在压力片15的下部,此时,通过手持旋转旋转体6,螺旋加压轴10向下运动,其运行的纵向距离经过测算转换为压力单位值,在套筒11的外侧中部靠上位置设置有压力刻度线层16,与螺旋加压轴10纵向运动的高度匹配,可以准确的显示出压力的大小。在螺旋加压轴10向下运动的同时,弹簧12被压缩,同时,弹簧限位片13带动伸缩轴14向下运动,在弹簧张力的作用下,伸缩轴14带动压力片15向创口位置挤压,实现对创口位置的加压止血。产品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并且压力片15为软质透明材料,可以准确的观测到创口位置受压后的变化,起到止血的作用,通过螺旋加压的方式,可以精确实现控制,最终达到有效的对创口位置施加压力止血。避免了传统沙袋试压的方式带来的不适和弊端,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和压力的可控性,同时不会掉落和脱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