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压式三通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6443发布日期:2019-04-20 03:21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按压式三通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卫生用具,具体说是一种按压式三通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在单人配合ESD手术治疗过程中,在未使用海博刀的前提下,需要粘膜下注射时,仍需要不停反复使用20ml注射器抽取注射液,增加了手术时间,同时在抽吸过程中,需反身或转身操作,因此一般操作时需要双人ESD配合,递送器械以及抽吸注射液,增加浪费了劳动力资源。因此,临床急需一种能有效解放一名护士进行抽吸注射液的装置,简化操作过程及方法达到同样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按压式三通连接装置,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按压式三通连接装置,包括一内套体和一外套体;所述的内套体前后端为开口设置,并将内套体从左至右等分为三个流道区域,左侧流道区域上端面设置有一上流道口,下端面则设置有一下流道口;而中间流道区域上端面设置有一上流道口,下端面设置有一下流道口;而右侧流道区域上端面不设置流道口,下端面则设置有两个下流道口;其中,左侧和中间流道区域的上流道口位于同一轴线上,而两者的下流道口则在同一轴线上不重叠,且两者的下流道口则分别与右侧流道区域的两个下流道口位于同一轴线上。

所述的外套体为一密封结构,左右端上下侧均设置有滑槽,所述的内套体的上下端安装在滑槽中从而使外套体可滑动的套装在内套体上;且所述的外套体的上端设置有一进液口,下端面则设置有两个出液口,所述的进液口与内套体上端面的上流道口的位置相对应;而两个出液口则与内套体下端面的两排下流道口位置相对应,通过移动外套体的位置可使得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对应不同流道区域。

作为优选,所述的内套体上端面的上刘道口位于上端面中间位置;而下端面的两排下流道口则以下端面中心线对称设置;而所述的进液口和出液口相应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内套体的三个流道区域的前后端侧壁上还各设置有一卡槽,而所述的外套体的前后端则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凸棱,该凸棱上安装有与卡槽位置对应的卡块。

作为优选,所述的内套体的左右端还各安装有向外侧延伸的手扶块。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装置外套体上端的一个进液口可连通至输液袋,而下端的两个出液口则可分别连通至针筒和内镜注射针;通过内套体和外套体的配合安装,使外套体来回移动分别对应不同的流道区域,通过进、出液口和上、下流道口的配合安装分别连通不同的流道区域,达到三通连接的目的,而且整体装置操作方便可单手完成不同流道的切换,使用非常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套体安装在左侧流道区域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图2中A-A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外套体安装在中间流道区域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后视图;

图6为图5中B-B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外套体安装在右侧流道区域后流道的流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按压式三通连接装置,包括一内套体1和一外套体2;所述的内套体1前后端为开口设置,并将内套体1从左至右等分为三个流道区域,左侧流道区域上端面设置有一上流道口3,下端面则设置有一下流道口4;而中间流道区域上端面设置有一上流道口3,下端面设置有一下流道口4;而右侧流道区域上端面不设置流道口,下端面则设置有两个下流道口4;其中,左侧和中间流道区域的上流道口3位于同一轴线上,而两者的下流道口4则在同一轴线上不重叠,且两者的下流道口4则分别与右侧流道区域的两个下流道口4位于同一轴线上。

所述的外套体2为一密封结构,左右端上下侧均设置有滑槽5,所述的内套体1的上下端安装在滑槽5中从而使外套体2可滑动的套装在内套体1上;且所述的外套体2的上端设置有一进液口6,下端面则设置有两个出液口7,所述的进液口6与内套体1上端面的上流道口3的位置相对应;而两个出液口7则与内套体1下端面的两排下流道口4位置相对应,通过移动外套体2的位置可使得进液口6和出液口7分别对应不同流道区域。

所述的内套体1上端面的上刘道口3位于上端面中间位置;而下端面的两排下流道口4则以下端面中心线对称设置;而所述的进液口6和出液口7相应设置。

所述的内套体1的三个流道区域的前后端侧壁上还各设置有一卡槽8,而所述的外套体2的前后端则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凸棱9,该凸棱9上安装有与卡槽8位置对应的卡块10;所述的内套体1的左右端还各安装有向外侧延伸的手扶块11。

本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外套体移动到左侧流道区域的时候,其上端的进液口与左侧流道区域的上流道口对应,而下端的下流道口与外套体下端的其中一个出液口连通,实现第一个流道通道的连通。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当外套体移动到中间流道区域的时候,其上端的进液口与中间流道区域的上流道口对应,而下端的下流道口则与外套体的另一个出液口连通,实现第一流道通道的连通。

如图7所示,当外套体移动到右侧流道区域的时候,右侧流道区域的上端面不设置流道口,但是下端面则设置有两个下流道口,此时外套体的下端面的两个出液口分别与其下端面的两个下流道口相对应,这样就实现了右侧流道区域内两个出液口之间的连通。

本装置外套体上端的一个进液口可连通至输液袋,而下端的两个出液口则可分别连通至针筒和内镜注射针;通过内套体和外套体的配合安装,使外套体来回移动分别对应不同的流道区域,通过进、出液口和上、下流道口的配合安装分别连通不同的流道区域,达到三通连接的目的,而且整体装置操作方便可单手完成不同流道的切换,使用非常的方便。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并不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与权利要求范围的,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保护范围所述的内容做出的等效变化和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