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氧管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6440发布日期:2019-04-20 03:21阅读:706来源:国知局
吸氧管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纳装置,尤其是一种吸氧管收纳装置,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吸氧就是吸入氧气,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氧疗中一部分,是缓解缺氧的一种方法。吸氧用于纠正缺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的水平,促进代谢,是辅助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呼吸衰竭,慢性气管炎,脑血管病,冠心病。

临床缺氧症状不明显者,也可能存在着氧债,也可能微循环代谢异常,因而可能需要吸氧。如某些外科手术前后病人、大出血休克病人、胎心音不良或分娩时产程过长等病人等。

吸氧治疗最常用的方法是鼻导管吸氧,即将吸氧导管尾端连接吸氧瓶,头端插入鼻腔顶端吸氧。目前吸氧管使用后收纳较为麻烦,导管凌乱的悬吊在吸氧瓶接口,既不整洁,也容易导致吸氧管污染,给下次使用带来隐患。临床需要一种使用时能自主调节吸氧管长度,不使用时能收纳在收纳盒内,减少吸氧管污染机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吸氧管收纳装置,其结构紧凑,在不影响吸氧管使用的情况下,能实现对吸氧管的有效收纳,避免吸氧过程中吸氧管的凌乱摆放,减少吸氧管污染机率,使用方便,清洁卫生,安全可靠。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吸氧管收纳装置,包括用于收纳吸氧管的收纳盒,所述收纳盒内设有可转动的收纳转动体,收纳盒内在收纳转动体的外圈形成收纳放置腔,收纳盒上设置与收纳放置腔连通的进管口以及出管口;

在所述收纳转动体内设置贯通收纳转动体的吸氧管定位槽,在收纳转动体的外圈设置内凹的吸氧管收纳槽,所述吸氧管收纳槽环绕收纳转动体的轴心;吸氧管置于吸氧管定位槽内,在收纳转动体转动后能缠绕于收纳转动体的吸氧管收纳槽内。

吸氧管的两端分别从进管口、出管口穿出,吸氧管从进管口穿出的端部设置氧气进气接口,吸氧管从出管口穿出的端部与吸氧头圈连通,吸氧头圈的内侧设置鼻气管,所述鼻气管与吸氧头圈连通。

所述收纳盒包括盒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盒体内的转动体定位圈,收纳转动体的下部设置转动体定位槽,转动体定位槽允许转动体定位圈嵌置,收纳转通体通过转动体定位圈与转动体定位槽配合后安装于盒体内,并能在盒体内转动。

所述转动体定位圈位于盒体内的底部。

所述盒体上设置与盒体适配的盒盖。

所述收纳转动体上设置用于驱动收纳转动体转动的转动手柄或凹设于收纳转动体上的转动插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收纳转动体可转动地设置在收纳盒内,吸氧管置于吸氧管定位槽内,在收纳转动体转动后能缠绕于收纳转动体的吸氧管收纳槽内;根据收纳转动体的转动方向不同,能实现吸氧管的收纳或放长,满足不同情况下对吸氧管长度的使用需求,在不影响吸氧管使用的情况下,能实现对吸氧管的有效收纳,避免吸氧过程中吸氧管的凌乱摆放,减少吸氧管污染机率,使用方便,清洁卫生,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为了不影响吸氧管2使用的情况下,能实现对吸氧管2的有效收纳,避免吸氧过程中吸氧管2的凌乱摆放,减少吸氧管2污染机率,使用方便,清洁卫生,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收纳吸氧管2的收纳盒1,所述收纳盒1内设有可转动的收纳转动体12,收纳盒1内在收纳转动体12的外圈形成收纳放置腔10,收纳盒1上设置与收纳放置腔10连通的进管口4以及出管口5;

在所述收纳转动体12内设置贯通收纳转动体12的吸氧管定位槽12,在收纳转动体12的外圈设置内凹的吸氧管收纳槽14,所述吸氧管收纳槽14环绕收纳转动体12的轴心;吸氧管2置于吸氧管定位槽12内,在收纳转动体12转动后能缠绕于收纳转动体12的吸氧管收纳槽14内。

具体地,收纳盒1呈圆形、方形或其他所需的形状,收纳盒1可以采用符合医用标准的材料制成,收纳盒1内具有收纳吸氧管2以及收纳转动体12的空间,当收纳转动体12安装于收纳盒1后,在收纳转动体12的外侧形成收纳放置腔10,收纳放置腔10与收纳盒1上的进管口4、出管口5连通,收纳于收纳盒1内的吸氧管2的两端能分别从进管口4、出管口5穿出。

收纳转动体12呈柱状或块状,吸氧管定位槽12从收纳转动体12的上端表面向下延伸,且吸氧管定位槽12贯通收纳转动体12的宽度,即吸氧管定位槽12横穿收纳转动体12。吸氧管收纳槽14凹设于收纳转动体12的外壁上,吸氧管收纳槽14为环状槽。吸氧管2置于收纳盒1内后,吸氧管2的中心区域卡在吸氧管定位槽12内,在收纳转动体12在收纳盒1内转动后,能缠绕吸氧管收纳槽14内。

当吸氧管2较长时,缠绕在吸氧管收纳槽14上的部分会延伸进入收纳放置腔10内。当吸氧管2缠绕在吸氧管收纳槽14内后,能实现对吸氧管2的收纳,当需要将拉长吸氧管2时,可以将收纳转动体12在收纳盒1内往相反的方向转动,在分布拉扯吸氧管2的端部后,即可减少对吸氧管2的收纳长度。由于吸氧管2先卡在吸氧管定位槽12内,在缠绕在吸氧管收纳槽14内,使得吸氧管2在收纳时,不会影响吸氧管2在吸氧时的正常使用,能实现对吸氧管2的有效收纳,避免吸氧过程中吸氧管2的凌乱摆放,减少吸氧管2污染机率,使用方便,清洁卫生。

具体使用时,吸氧管2的两端分别从进管口4、出管口5穿出,吸氧管2从进管口4穿出的端部设置氧气进气接口3,吸氧管2从出管口5穿出的端部与吸氧头圈6连通,吸氧头圈6的内侧设置鼻气管7,所述鼻气管7与吸氧头圈6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吸氧管2与吸氧头圈6连通后,将吸氧头圈6置于待吸氧患者的头部,鼻气管7与待吸氧患者的鼻部对应,实现所需的吸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收纳盒1包括盒体8以及设置于所述盒体8内的转动体定位圈9,收纳转动体12的下部设置转动体定位槽15,转动体定位槽15允许转动体定位圈9嵌置,收纳转通体12通过转动体定位圈9与转动体定位槽15配合后安装于盒体8内,并能在盒体8内转动。

一般地,收纳盒1包括盒体8以及与盒体8适配的盒盖11,收纳转动体12置于盒体8内。为了能实现收纳转动体12在盒体8内的转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收纳转动体12的下部设置转动体定位槽15,在盒体8内设置与转动体定位槽15适配的转动体定位圈9,转动体定位圈9嵌置在转动体定位槽15内后,收纳转动体12的下部能绕转动体定位圈9转动,且转动体定位圈9与转动体定位槽15配合转动时,收纳转动体12不会与转动体定位圈9分离,确保收纳转动体12在收纳盒1内转动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当然,在具体实施时,转动体定位圈9也可以设置在收纳转动体12的下部,转动体定位槽15位于盒体8内。转动体定位圈9可以凸设于盒体8内底壁的上方,以便直接与收纳转动体12直接配合。为了有效缩减收纳盒1的体积,当转动体定位圈9位于盒体8内时,将转动体定位圈9设置于盒体8的底壁内,此时,在盒体8的底壁内设置贯通的定位安装槽,便于收纳转动体12的下部安装在盒体8内,并与转动体定位圈9的连接配合。

具体实施时,盒盖11与盒体8采用可分离结构或一体式结构,图1中,盒盖11位于收纳转动体12的上方,图2中,盒盖11与收纳转动体12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图1中,盒盖11与盒体8可采用可分离的结构形式,当然,图2中,盒盖11与盒体8也可以采用可分离的结构形式,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驱动收纳转动体12的转动,所述收纳转动体12上设置用于驱动收纳转动体12转动的转动手柄16或凹设于收纳转动体12上的转动插孔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转动手柄16能直接驱动收纳转动体12在收纳盒1内转动,图2中,转动手柄16位于收纳转动体12的下表面;图3中,在收纳转动体12上直接设置有转动插孔17,通过手指或其他的杆状物件插入后,能驱动收纳转动体12的转动。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实现收纳转动体12在收纳盒1内的转动,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此处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