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壁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4498发布日期:2019-01-22 22:02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腹壁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腹壁缝合器。



背景技术:

微创手术因创面小,术后恢复快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及患者所接受。尤其以腹腔镜手术发展最为迅猛,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腹腔镜手术操作必须通过穿刺锥在腹壁上建立工作通道,目前,穿刺锥规格为5mm-12mm,一般大于5mm的腹壁戳孔,必须缝合腹膜及筋膜层以防止切口出血及减少切口疝的发生率。传统的弧形针缝合方法对于这种小切口尤其是肥胖患者无法完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腹壁缝合器。该腹壁缝合器能够改善传统的缝合方式,提高伤口缝合质量,减少伤口出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腹壁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管和设置在所述针管内的针芯,以及用于带动针芯在所述针管内滑动的手动操作器,所述针管的一端与所述手动操作器相连接,所述针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穿刺刃,所述针芯的一端伸入所述手动操作器并与所述手动操作器固定连接,所述针芯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在其伸出时张开、收缩时合拢的第一张合臂和第二张合臂,所述第一张合臂和第二张合臂构成Y形结构,所述第一张合臂的前端设置有朝第二张合臂折弯的第一弯头,所述第二张合臂的前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弯头相配合从而在两个张合臂合拢时防止缝合线脱落、在两个张合臂张开时将缝合线释放的第二弯头,所述第二弯头朝所述第一张合臂折弯。

上述的一种腹壁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头与第一张合臂的夹角以及所述第二弯头与第二张合臂的夹角均大于90°且小于等于120°。

上述的一种腹壁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操作器包括针柄和推杆,以及与所述针柄相扣接的封堵头,所述推杆的一端伸出所述封堵头,并在所述推杆伸出封堵头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推杆滑动的推把,所述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针柄上的凹槽滑动配合的凸条,所述针柄靠近推杆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封堵头扣接连接的扣接头,所述针柄内设置有空腔,所述针芯的一端伸入所述空腔并与所述推杆相连接,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套在所述针芯上的弹簧,所述针管的一端与所述针柄固定连接。

上述的一种腹壁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头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凸条相配合以防止所述推杆从封堵头脱落的挡板。

上述的一种腹壁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接头上设置有扣接凸起,所述封堵头上设置有供所述扣接头伸入的扣接槽,所述扣接槽的槽壁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扣接凸起卡接配合的凸台。

上述的一种腹壁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柄上设置有用于在大拇指推动所述推把时以用食指和中指定位所述针柄的两个护杆。

上述的一种腹壁缝合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护杆关于所述针柄相对称。

上述的一种腹壁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上套有保护管,所述针柄远离推把的一端设置有延伸头,所述保护管的一端套在所述延伸头上。

上述的一种腹壁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合臂和第二张合臂的位置前后错开。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张合臂和第二张合臂,能够有效的实现对缝合线的放置和夹取,并通过在第一张合臂上设置第一弯头,在第二张合臂上设置第二弯头,通过第一弯头和第二弯头的相互配合,能够有效避免缝合线从第一张合臂和第二张合臂之间脱落。

2、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第一弯头与第一张合臂的夹角以及所述第二弯头与第二张合臂夹角的限制,能够使得第一弯头和第二弯头相闭合使有效防止缝合线脱落,同时,在放置缝合线时,所述第一弯头和第二弯头能够有效的引导缝合线从第一张合臂和第二张合臂之间移出。

3、本实用新型手动操作器的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非常方便的实现对针芯伸缩的操控。其通过设置弹簧,利用弹簧的回复力,以能够使针芯和推杆有效的迅速复位,其通过设置在推杆的一端设置与所述针柄上的凹槽滑动配合的凸条,利用凸条和所述凹槽的滑动配合作用,从而能够有效的引导推杆的滑动。

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封堵头内设置挡板,利用挡板对所述凸台进行阻挡,从而有效防止推杆从所述封堵头脱落。同时,通过针柄上的扣接头将针柄和封堵头有效的连接在一起。

5、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张合臂和第二张合臂的位置设置为前后错开,从而也使得第一弯头和第二弯头的位置也是前后错开,这样能够使得第一弯头和第二弯头在闭合时有部分重叠,进一步确保缝合线不会从第一张合臂和第二张合臂之间脱落。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推杆和推把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封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针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张合臂和第二张合臂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针管; 1-1—穿刺刃; 2—针芯;

3—手动操作器; 3-1—针柄; 3-2—推杆;

3-3—封堵头; 3-4—推把; 3-5—护杆;

3-6—延伸头; 3-7—弹簧; 3-8—空腔;

3-9—凸条; 3-10—扣接槽; 3-11—凸台;

3-12—扣接头; 3-13—扣接凸起; 4—第一张合臂;

5—第二张合臂; 6—第一弯头; 7—第二弯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腹壁缝合器,包括针管1和设置在所述针管1内的针芯2,以及用于带动针芯2在所述针管1内滑动的手动操作器3,所述针管1的一端与所述手动操作器3相连接,所述针管1的另一端设置有穿刺刃1-1,所述针芯2的一端伸入所述手动操作器3并与所述手动操作器3固定连接,所述针芯2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在其伸出时张开、收缩时合拢的第一张合臂4和第二张合臂5,所述第一张合臂4和第二张合臂5构成Y形结构,所述第一张合臂4的前端设置有朝第二张合臂5折弯的第一弯头6,所述第二张合臂5的前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弯头6相配合从而在两个张合臂合拢时防止缝合线脱落、在两个张合臂张开时将缝合线释放的第二弯头7,所述第二弯头7朝所述第一张合臂4折弯。

本实施例中,该腹壁缝合器在使用时,与腹腔镜相配合,通过腹腔镜进行可视化操作,首先,操作所述手动操作器3,使针芯2伸出,第一张合臂4和第二张合臂5随针芯2滑动伸出并张开,此时,将缝合线放置在第一张合臂4和第二张合臂5之间,操作手动操作器3使针芯2缩回,同时,使第一张合臂4和第二张合臂5带动缝合线随针芯2缩回至针管1内,此时,由于第一弯头6和第二弯头7的相互靠近使第一张合臂4和第二张合臂5之间的空隙相闭合;随后,找准患者拟缝合的位置,利用针管1上的穿刺刃1-1将针管1刺入患者的腹壁,此时,操作手动操作器3,使针芯2从针管1伸出,从而带动第一张合臂4和第二张合臂5同时从针管1中伸出并张开,将缝合线放入腹壁内,随后操作手动操作器3,使针芯2从针管1缩回,并带动第一张合臂4和第二张合臂5同时缩回针管1,再将针管1从患者的腹壁拔出,然后选择下一个拟缝合位置,再次利用针管1上的穿刺刃1-1将针管1刺入患者的腹壁,然后操作手动操作器3,使针芯2从针管1伸出,从而带动第一张合臂4和第二张合臂5同时从针管1中伸出、张开,并夹取之前放置的缝合线,随后操作手动操作器3,使针芯2从针管1缩回,并带动第一张合臂4和第二张合臂5以及缝合线同时缩回针管1,再将针管1从患者的腹壁拔出,至此,完成一次缝合,继续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完成患者伤口的全部缝合,其有效的改善了传统的缝合方式,提高伤口缝合质量,减少伤口出血。

本实施例中,该腹壁缝合器通过设置第一张合臂4和第二张合臂5,能够有效的实现对缝合线的放置和夹取,并通过在第一张合臂4上设置第一弯头6,在第二张合臂5上设置第二弯头7,通过第一弯头6和第二弯头7的相互配合,能够有效避免缝合线从第一张合臂4和第二张合臂5之间脱落。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头6与第一张合臂4的夹角以及所述第二弯头7与第二张合臂5的夹角均大于90°且小于等于120°。通过对第一弯头6与第一张合臂4的夹角以及所述第二弯头7与第二张合臂5夹角的限制,能够使得第一弯头6和第二弯头7相闭合使有效防止缝合线脱落,同时,在放置缝合线时,所述第一弯头6和第二弯头7能够有效的引导缝合线从第一张合臂4和第二张合臂5之间移出。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手动操作器3包括针柄3-1和推杆3-2,以及与所述针柄3-1相扣接的封堵头3-3,所述推杆3-2的一端伸出所述封堵头3-3,并在所述推杆3-2伸出封堵头3-3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推杆3-2滑动的推把3-4,所述推杆3-2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针柄3-1上的凹槽滑动配合的凸条3-9,所述针柄3-1靠近推杆3-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封堵头3-3扣接连接的扣接头3-12,所述针柄3-1内设置有空腔3-8,所述针芯2的一端伸入所述空腔3-8并与所述推杆3-2相连接,所述空腔3-8内设置有套在所述针芯2上的弹簧3-7,所述针管1的一端与所述针柄3-1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手动操作器3在使用时,推动所述推把3-4,所述推把3-4带动推杆3-2移动,所述推杆3-2在移动时带动针芯2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张合臂4和第二张合臂5随针芯2伸出并张开,同时会对所述弹簧3-7进行压缩,当解除对所述推把3-4的推力时,在所述弹簧3-7回复力的作用下,所述针芯2和推杆3-2均复位,所述第一张合臂4和第二张合臂5缩回针管1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手动操作器3的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非常方便的实现对针芯2伸缩的操控。其通过设置弹簧3-7,利用弹簧3-7的回复力,以能够使针芯2和推杆3-2有效的迅速复位,其通过设置在推杆3-2的一端设置与所述针柄3-1上的凹槽滑动配合的凸条3-9,利用凸条3-9和所述凹槽的滑动配合作用,从而能够有效的引导推杆3-2的滑动。

如图2所示,所述封堵头3-3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凸条3-9相配合以防止所述推杆3-2从封堵头3-3脱落的挡板3-14。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封堵头3-3内设置挡板3-14,利用挡板3-14对所述凸台3-11进行阻挡,从而有效防止推杆3-2从所述封堵头3-3脱落。同时,通过针柄3-1上的扣接头3-12将针柄3-1和封堵头3-3有效的连接在一起。

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扣接头3-12上设置有扣接凸起3-13,所述封堵头3-3上设置有供所述扣接头3-12伸入的扣接槽3-10,所述扣接槽3-10的槽壁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扣接凸起3-13卡接配合的凸台3-11。

本实施例中,通过扣接凸起3-13和扣接槽3-10上的凸台3-11卡接配合,能够有效的将封堵头3-3与针柄3-1有效的连接在一起。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所述针柄3-1上设置有用于在大拇指推动所述推把3-4时以用食指和中指定位所述针柄3-1的两个护杆3-5。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个护杆3-5,能够利用食指和中指对针柄3-1进而对该腹壁缝合器进行有效的定位。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护杆3-5关于所述针柄3-1相对称。

本实施例中,所述针管1上套有保护管,所述针柄3-1远离推把3-4的一端设置有延伸头3-6,所述保护管的一端套在所述延伸头3-6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保护套,能够在该腹壁缝合器运输过程中或其它未使用状态下,对针管1及其上的穿刺刃1-1进行有效的保护。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张合臂4和第二张合臂5的位置前后错开。通过将第一张合臂4和第二张合臂5的位置设置为前后错开,从而也使得第一弯头6和第二弯头7的位置也是前后错开,这样能够使得第一弯头6和第二弯头7在闭合时有部分重叠,进一步确保缝合线不会从第一张合臂4和第二张合臂5之间脱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