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关节肿痛手握力参数的检测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2042发布日期:2019-05-21 21:24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关节肿痛手握力参数的检测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和离诊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关节肿痛手握力参数的检测传输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风湿病(Rhcumatoid Arthritis,简称为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该病反复迁延,无特异疗法,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最常见的一种风湿病为类风湿关节炎病,在我国风湿病的治疗基本上都在中西医结合科和免疫系统疾病科,这样又将病患的体质状态作为用药的考虑因素,所以检验和处方五花八门。正是因为这样的错综复杂,类风湿病患者的用药相当的复杂,没有一种靶向性极强、试验样本极多的可以覆盖大部分患者单一药品可供使用。

由于类风湿病治疗时间很漫长,而且控制病患的发展减轻疼痛感已不是立马见效,院门诊的病人有很大一部分不会按时进行复诊,病员流失很严重,其根本原因还是就医成本高、排队挂号难,不仅仅是医药成本高,而且车船劳顿更是费工费时,不说病患自己,而且家人陪同的误工费也相当的昂贵,一旦出现熟人推荐的所谓偏方,就会尝试,直到病情无法控制再返回专科医院进行治疗。到了那时,很多病人病症已经到了不可逆转的程度,不仅仅增大了医病的难度而且大大打击了病人康复的信心,很多病人就此而放弃了治疗,成为这种医疗方式的受害者。

而作为类风湿病的治疗医生面对这种情况也是无可奈何,毕竟现在还不能监督病患离诊后的用药过程,也不可能简化其挂号和治疗的方法,更不能将很多病患收容住院,所以类风湿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一直很难做到,那就是让每一位患者从一而终的坚持服药。以至于医生都有这样的感受:“当好一个病人也是不容易的,因此对病人的自我管理培训教育也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另外就现有的医疗体系中医生也受医院的环境所限,很多想要知道的信息也因离诊病人无法反馈而得不到,故在用药量的安全和的效果作了折中,导致在治疗康复时间上也打了折扣,再加上病患在复诊时表达能力有限,更加剧了医生了解前一个处方的用药效果,在接下来用药精准度的拿捏上就有相当的难度。这样的诊疗过程,不仅仅影响了治疗的效果,还影响了专科医生的成长,所以门诊医生要兼顾住院部的病人,通过了解更多住院病人的治疗情况,来弥补门诊看病方式的不足。尽管这种门诊、病房交替工作的办法也是一种提高医生成长的路,但对那些离诊未住院的病人来说,就存在着治疗效果低于住院效果的情况,特别是那些远离大医院的病人,面对每月一次的复诊开药更是苦不堪言,按原药方胡乱在地方药方自助抓药的情况时有发生,当买到假药后,那就更谈不上治疗效果了。

申请人通过对类风湿病的治疗观察,发现很多时候,病人在复诊时被询问的、能够判断类风湿病患者康复情况指标是医生判断病况调整新处方的关键参数,经整理后归纳成两大类。一类是主观评价指标,一类是客观评价指标。其中主观评价内容包括:在患者服药期间很难量化的一些只能用文字描饰感觉,定性可以定量很难,比如:还有没有晨僵现象、能不能一个人穿上衣服、毛巾能否拧的干、睡眠是否受影响;而客观评价内容则包括:在患者服药期间可以用一些仪器设备量化的体外理化参数,比如:病患关节肿痛手的握力值等等。但有些能判断类风湿病情体外特征参数暂时还没有简单、快捷、廉价的采集手段使用,更别提病患在家里测量了。

为此,申请人提出了一种离诊检测系统,离院患者利用检测装置定时对病患(病患关节肿痛手)的病患参数(关节肿痛手的握力参数)进行采集,再通过无线通讯技术将离院患者的病患参数上传至通讯终端或服务器上,安装在服务器上的相关整理和分析软件立刻处理并描绘出这些病患参数的坐标曲线,下传给远程连网的医生通讯终端,供医生查看离院患者服药后康复情况。但是在实现上述离诊检测系统的同时,申请人还需要考虑如何设计一种能够检测关节肿痛手的握力参数、成本低、使用方便的检测传输装置,及其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检测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专利在于怎么提供一种成本低、使用方便的关节肿痛手握力参数的检测传输装置,能够用于获取关节肿痛手的手握力参数数据并进行对外传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关节肿痛手握力参数的检测传输装置,包括装置壳体,设置于装置壳体外部的供手握持的充气气囊,以及设置于装置壳体内部的气体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传输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所述装置壳体上具有与外部相连通的气压传输通道,所述充气气囊具有出气口且与装置壳体上的气压传输通道相连通,且所述气体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感测端设置在气压传输通道内,使得充气气囊被握压时充气气囊内部的气体压力能够通过气压传输通道传递到气体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感测端;气体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数据采集传输模块的数据采集端电连接,数据采集传输模块的数据输出端与无线传输模块进行电连接。

上述关节肿痛手握力参数的检测传输装置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充气气囊的出气口通过软管连接至装置壳体上气压传输通道的入口处,实现与气压传输通道的连通。

上述关节肿痛手握力参数的检测传输装置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充气气囊的出气口位置处具有一个气囊出气嘴,所述软管与充气气囊出气口连接的一端过盈配合地套接在所述气囊出气嘴上,实现软管与充气气囊出气口之间的密封连接。

上述关节肿痛手握力参数的检测传输装置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充气气囊与软管采用相同弹性材料一体成型制成。

上述关节肿痛手握力参数的检测传输装置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软管与装置壳体上气压传输通道入口处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上述关节肿痛手握力参数的检测传输装置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装置壳体上位于气压传输通道入口处外边缘的位置处设置有与软管的截面形状相匹配的环形凹槽,且所述环形凹槽的深度为5~15mm;所述软管与装置壳体上气压传输通道入口处连接的一端过盈配合地嵌入所述环形凹槽内,实现软管与装置壳体上气压传输通道入口处之间的密封连接。

上述关节肿痛手握力参数的检测传输装置中,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环形凹槽内与软管的配合面上铺设有弹性材料层。

上述关节肿痛手握力参数的检测传输装置中,作为改进方案,所述装置壳体上还设有连通外部和气压传输通道的气压支路通道,且气压支路通道上设有气压安全阀,且以所述气压安全阀的限压值作为判定成人健康手握力对应的气压阈值。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关节肿痛手握力参数检测系统。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关节肿痛手握力参数检测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检测传输装置,还包括患者终端、网络服务器和医生终端,所述患者终端与检测传输装置建立无线通信连接,还过移动通信网络与网络服务器建立数据通信,所述网络服务器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与医生终端通信;

所述检测传输装置用于供使用者通过关节肿痛手握压充气气囊进行握力参数检测,并将连续采集得到的手握力参数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模块进行对外的无线通信传输;

所述患者终端用于获取测传输装置对外发送的连续采集到的手握力参数数据,并处理得到相应的手握力-时间变化曲线和手最大握力评测值,且记录与其对应的手掌名称信息,上传至网络服务器;

所述网络服务器用于将接收到来自患者终端的手握力-时间变化曲线、手最大握力评测值及其对应的手掌名称信息后加以记录,并将其转发至医生终端进行显示。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关节肿痛手握力参数的检测传输装置,能够用于采集关节肿痛手的手握力参数数据并进行对外传输,且结构设计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

2、本实用新型的关节肿痛手握力参数检测系统,借助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传输装置,能够用于通过采集患者关节肿痛手握力参数数据而得到其手握力-时间变化曲线、手最大握力评测值并上传至网络服务器,由网络服务器加以记录处理并下发至医生终端,方便医生对患者关节肿痛手上的病患关节病情进行监控和离诊分析。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提供的关节肿痛手握力参数的检测传输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提供的关节肿痛手握力参数检测系统的构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一种关节肿痛手握力参数的检测传输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装置壳体1,设置于装置壳体外部的供手握持的充气气囊2,以及设置于装置壳体内部的气体压力传感器3、数据采集传输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数据采集传输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布置在装置壳体内部的电路板4中;装置壳体1上具有与外部相连通的气压传输通道5,充气气囊2具有出气口且与装置壳体1上的气压传输通道5相连通,且气体压力传感器5的压力感测端设置在气压传输通道5内,使得充气气囊被握压时充气气囊内部的气体压力能够通过气压传输通道传递到气体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感测端,实现对充气气囊内气体压力变化的检测;气体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数据采集传输模块的数据采集端电连接,用于将感测到的气体压力转换为电信号的压力值,通过气体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传输至数据采集传输模块;数据采集传输模块的数据输出端与无线传输模块进行电连接,用于将采集到的压力值及其对应记录到的采集时间作为手握力参数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模块进行对外的无线通信传输。

可以看到,该关节肿痛手握力参数的检测传输装置结构较为简单,成本低;而且使用时操作非常简单,使用者通过关节肿痛手握持该检测传输装置的充气气囊进行施压,其便能够采集获得相应的手握力参数数据进行无线的对外传输发送,从而可以利用其发送的手握力参数数据,通过换算得到对应的手握力-时间变化曲线、手最大握力评测值,并记录与其对应的手掌名称信息,用于对患者关节肿痛手的病患关节病情进行监控。

为了更便于操作使用,在本实用新型关节肿痛手握力参数的检测传输装置中,充气气囊是一个内部已充有气体的气囊,使其能够通过内部气体压力在充气气囊被握压时提供抵抗力,用以检测手握力,同时使得充气气囊被挤压后其内部的一部分气体通过出气口进入壳体上的气压传输通道,实现充气气囊与气压传输通道之间的气压传递。此外,如图1所示,充气气囊2的出气口可以设计通过软管6连接至装置壳体上气压传输通道5的入口处,实现与气压传输通道的连通。这样的设计,不仅充气气囊相对于装置壳体的向外延伸距离更远、可移动范围更大,更方便与使用者握持和使用充气气囊,而且也避免了使用者握压充气气囊时带动抖动装置壳体而导致气压振荡引起测量误差的问题。具体设计时,充气气囊的出气口与软管的密封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例如,可以设计充气气囊2的出气口位置处具有一个气囊出气嘴21,软管6与充气气囊出气口连接的一端过盈配合地套接在所述气囊出气嘴21上,实现软管6与充气气囊2出气口之间的密封连接,这样的实现形式可以便于充气气囊与软管分别独立生产;或者,可以设计充气气囊2与软管6采用相同弹性材料一体成型制成,实现软管6与充气气囊2出气口之间的密封连接,并且能够更好的保证软管与充气气囊之间的气密性。同样,装置壳体上气压传输通道入口处与软管的密封连接方式也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但软管与装置壳体上气压传输通道入口处之间最好设计可拆卸连接,这样方便在不使用时,可将软管与装置壳体互相拆开,便于存放;处于保证可拆卸连接、同时要求连接气密性的角度考虑,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可以设计装置壳体上位于气压传输通道5入口处外边缘的位置处设置有与软管的截面形状相匹配的环形凹槽51,且所述环形凹槽51的深度为5~15mm,软管6与装置壳体上气压传输通道入口处连接的一端过盈配合地嵌入环形凹槽51内,实现软管6与装置壳体上气压传输通道5入口处之间的密封连接,这样既能够满足软管与装置壳体可拆卸连接的功能要求,而且环形凹槽的深度达到5~15mm,有利于保证软管端部过盈配合地嵌入环形凹槽内之后,能够较好的保证环形凹槽与软管之间的连接气密性;并且,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在环形凹槽51内与软管的配合面上还可以设计铺设有弹性材料层,能够用以进一步的辅助增强环形凹槽与软管之前配合连接的气密性。

此外,如果握压充气气囊的手握力过大导致气压传输通道内的气压过大,有可能造成气体压力传感器的损坏。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作为一种结构优化,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关节肿痛手握力参数的检测传输装置中,还可以在装置壳体1上设有连通外部和气压传输通道的气压支路通道7,且气压支路通道7上设有气压安全阀8,且以气压安全阀的限压值作为判定成人健康手握力对应的气压阈值。这样以来,在充气气囊未被握压时,气压传输通道内的气压较小,气压支路通道是被气压安全阀阻断的;如果握压充气气囊的手握力过大而使得气压传输通道内的气压达到甚至超过气压安全阀的限压值时,则将触发气压安全阀打开,气压支路通道连通外部和气压传输通道,使得气压传输通道内的部分气体能够通过气压支路通道排出,从而保证气压传输通道内的气压始终保持在气压安全阀的限压值以下;并且,以气压安全阀的限压值作为判定成人健康手握力对应的气压阈值,也就是说,如果握压充气气囊的手握力足以使得气压传输通道内的气压足以达到气压阈值(即气压安全阀的限压值),则可以据其直接判定此为成人的健康手所产生的握力。气压阈值的具体取值可以通过数据统计的方式来确定;例如,可以通过实验统计多个成人的健康手以最大握力握压充气气囊时在气压传输通道内所产生的各最大气压值的平均值、或者各最大气压值之中的最低值,从而通过对安全阀型号的选择、性能参数的调节,使得气压安全阀的限压值达到相应值,用以作为关节肿痛手握力参数的检测传输装置判定成人健康手握力对应的气压阈值。当然,如果在装置壳体上增设带有气压安全阀的气压支路通道,在气压安全阀打开后会导致充气气囊与气压传输通道之间封存的部分气体从气压支路通道泄漏,因此可以相应的增加向充气气囊内充气的相关结构,例如在充气气囊上设置带有单向进气阀的进气口,或者增加与充气气囊相连通的充气装置等。

采用本实用新型关节肿痛手握力参数的检测传输装置进行关节肿痛手握力参数检测的具体操作方法是:

1)采用本申请所述的检测传输装置供使用者通过关节肿痛手握压充气气囊进行握力参数检测,连续采集得到手握力参数数据,并进行对外的无线通信传输;所述手握力参数数据包括气压力传感器连续感测采集到的各压力值及对应的采集时间。该步骤的具体操作流程为:

1a)使用者通过关节肿痛手握持所述检测传输装置的充气气囊,并逐渐增大握力挤压充气气囊直至握力达到极限时,保持当前的极限握力继续挤压充气气囊1~2秒的时间。

这一操作步骤中,使用者在握压充气气囊时需要保持极限握力持续达到1~2秒的时间,以便于检测传输装置采集到关节肿痛手握压充气气囊过程的相关参数,包括气压力传感器连续感测采集到的各压力值及对应的采集时间,这些参数可以用以表征和判断手掌中病患关节的对患者生活能力影响的程度。

1b)在检测传输装置的充气气囊被握持挤压的过程中,充气气囊内部的气体压力通过气压传输通道传递到气体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感测端,由气体压力传感器将感测到的气体压力转换为电信号的压力值,通过气体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传输至数据采集传输模块。

具体实施中,气体压力传感器将感测到的气体压力转换为电信号的压力值传输给数据采集传输模块的过程中,其中的信号处理除了气体压力传感器对压力信号进行模数转换之外,还可以由气体压力传感器进行一定的滤波、调理等处理,降低杂波、噪音等对压力值检测的干扰。

1c)检测传输装置中的数据采集传输模块在充气气囊被挤压过程中根据预设的采样频率连续采集气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及其对应的采集时间并加以记录,作为手握力参数数据,并通过无线传输模块进行对外的无线通信传输。

记录气压力传感器连续检测采集到的压力值及其对应的采集时间,主要是为了便于确认检测期间各不同压力值的所在时段以及各阶段压力情况变化的持续时间,以便于后期的检测判断处理。

2)通过无线通信获取检测传输装置对外发送的连续采集到的手握力参数数据,根据手握力参数数据中的各压力值及对应的采集时间,经过换算处理得到相应的手握力-时间变化曲线和手最大握力评测值,且记录与其对应的手掌名称信息;所述手掌名称信息用以指示手掌名称以及肿痛关节的位置信息。

该步骤中,通过无线通信获取检测传输装置对外发送的连续采集到的手握力参数数据后,根据手握力参数数据换算处理得到相应的手握力-时间变化曲线的方式具体可以设计为:

2a1)统计获取到的手握力参数数据中包含的各压力值大小及其对应的采集时间;

2a2)根据预设的压力-握力转换函数,将手握力参数数据中包含的各压力值换算为相应的手握力值;所述压力-握力转换函数用于指示握压压充气气囊的不同手握力值与其相应导致气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2a3)根据换算所得的各手握力值及其对应的采集时间,绘制得到相应的手握力-时间变化曲线。

由此检测记录到的手握力-时间变化曲线,能够表征关节肿痛手的握持能力,这种握持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是有具体作用的,例如在拧干毛巾、握持操作工具、抓举重物等等生活应用场景中都需要手掌具备足够的握持能力,因此手握力-时间变化曲线能够用以表征和判断手掌中病患关节的对患者生活能力影响的程度。

此外,该步骤中通过无线通信获取检测传输装置对外发送的连续采集到的手握力参数数据后,根据手握力参数数据换算处理得到相应的手最大握力评测值的方式具体可以设计为:

2b1)统计获取到的手握力参数数据中包含的各压力值大小及其对应的采集时间,确定其中的最大压力值Pmax。

在手握力参数数据中包含的一系列压力值数据中的最大压力值Pmax,与关节肿痛手极限握力具有重要的关联性,是参考的重要参数。

2b2)统计出获取到的手握力参数数据中压力值大小持续超过Pmax×η的时段,将该时段作为目标检索时段,并判断目标检索时段的时长是否达到预设的有效检测时长;若是,继续执行步骤2b3);否则,跳转执行步骤2b5);η为预设的压力值门限比例。

统计出手握力参数数据中压力值大小持续超过最大压力值Pmax×η的时段,是为了利用该时段的压力值变化情况对关节肿痛手极限握力进行综合参考。这里的预设的压力值门限比例η的取值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验验证的经验加以确定,优选的取值范围为小于1且不小于0.8,因为其取值过小则可能造成目标检索时段范围过宽,而增加检测误差的可能性。同时,还需要判断目标检索时段的时长是否达到预设的有效检测时长,如果目标检索时段的时长达到预设的有效检测时长,表明是关节肿痛手极限握力的有效时段,而如果目标检索时段的时长没有达到预设的有效检测时长,则可能是偶然达到的较大握力时段,不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应当视为检测无效,避免出现偶然误差。预设的有效检测时长是判断目标检测时段内的压力值是否具有有效参考意义的判断标准,由于使用者检测时保持极限握力的时长为1~2秒,因此对应地,预设的检测时长取值也优选为1~2秒,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情况对预设的检测时长的取值大小进行适当的调整。

2b3)计算手握力参数数据中在所述目标检索时段内的各压力值的压力均值Pa1,并统计所述目标检索时段内的压力值相对于所述压力均值Pa1的误差率处于预设的误差率范围内的时长占所述目标检索时段总时长的时长比例,若该时长比例不小于预设的有效检测时长比例阈值,则继续执行步骤2b4),否则跳转执行步骤2b5);

该步骤中,根据压力值相对于压力均值Pa1的误差率来判断目标检索时段内的压力变化稳定性,且将目标检索时段内的压力值相对于所述压力均值Pa1的误差率处于预设的误差率范围内的压力值数据判定的有效的压力检测数据,且进一步判断这些有效的压力检测数据所在的时长占目标检索时段总时长的时长比例,若该时长比例过小则表面偶然误差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将该时长比例与预设的有效检测时长比例阈值加以对比判断检测的有效性。预设的误差率范围和有效检测时长比例阈值是判断当前的手最大握力评测值检测是否有效的数据标准,其具体取值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验验证的经验加以确定;其中,误差率范围的优选取值是大于0且不大于10%,因为若预设的误差率范围取值过大可能造成考量的偶然误差数据增加,增大检测误差的可能性,但是预设的误差率范围取值也不宜过小,最好不小于5%,避免过严的判定标准导致难以得到有效的手最大握力评测值检测结果;有效检测时长比例阈值的优选取值是小于100%且不小于80%,有效检测时长比例阈值的取值过小也可能造成考量的偶然误差数据增加,但有效检测时长比例阈值的取值也不宜过大,最好不大于90%,避免过严的判定标准导致难以得到有效的手最大握力评测值检测结果。

2b4)计算手握力参数数据中在所述目标检索时段内相对于压力均值Pa1的误差率处于预设的误差率范围内的各个压力值的平均压力值Pa2,并根据预设的压力-握力转换函数,将所述平均压力值Pa2换算为相应的手握力值,作为手最大握力评测值,然后跳转至步骤2b6);压力-握力转换函数用于指示握压压充气气囊的不同手握力值与其相应导致气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通过对目标检索时段内相对于压力均值Pa1的误差率处于预设的误差率范围内的各个压力值求平均,然后利用求得的平均压力值Pa2换算得到对应的手最大握力评测值,是为了起到压力数据防抖的效果,也减少了关节肿痛手握力参数的检测传输装置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存在的偶然误差。

2b5)判定手最大握力评测值的检测失败,然后跳转至步骤2b6)。

若处理步骤跳转至步骤2b5),则表明检测数据中存在较大的偶然误差,应当视为检测无效,因此判定当前的手最大握力评测值的检测失败。

2b6)当前手最大握力评测值的换算处理结束。

由此即处理得到关节肿痛手握力检测过程中的手最大握力评测值,同样,该手最大握力评测值也能够表征关节肿痛手的握持能力,因此也能够用以表征和判断手掌中病患关节的对患者生活能力影响的程度。

3)针对使用者需要检测的每一只关节肿痛手,重复执行步骤1)~2),检测得到并记录相应关节肿痛手对应的手握力-时间变化曲线、手最大握力评测值和手掌名称信息。

记录手握力-时间变化曲线、手最大握力评测值及其对应的手掌名称信息,以便于后期的监测和分析使用。手掌名称信息用以指示手掌名称以及肿痛关节的位置信息,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手掌名称信息记录是左手或者是右手,并记录手掌上相应肿痛关节的关节号等位置信息,作为类风湿病医生比较关注的是病患关节的疼痛耐受度,通过手掌名称信息中指示的手掌名称和肿痛关节位置,能够使得医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类风湿病患者的病情。

4)将当前检测得到的手握力-时间变化曲线、手最大握力评测值及其对应的手掌名称信息进行网络上传。

通过网络上传,可以借助网络将这些检测数据发送给医生或患者自己的移动设备进行查看,以便于医生或患者通过相应手掌的手握力-时间变化曲线、手最大握力评测值等信息判断手掌中病患关节的对患者生活能力影响的程度。当然,检测传输装置中的数据采集传输模块可以对已完成传输的手握力参数数据添加传输完成标记,或将已完成传输的手握力参数数据加以删除,并对添加传输完成标记或已删除的手握力参数数据不再进行对外的无线通信传输,以避免对已上传数据的重复发送。

通过上述流程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关节肿痛手握力参数检测方法,通过采集患者关节肿痛手在极限握力情况下握压充气气囊产生的气体压力作为表征其手握力情况的参数数据,通过换算得到对应的手握力-时间变化曲线、手最大握力评测值,并记录与其对应的手掌名称信息,能够用于对患者关节肿痛手的病患关节病情进行监控,了解手掌中病患关节的对患者生活能力影响的程度。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关节肿痛手握力参数检测系统,如图2所示,该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的检测传输装置10,还包括患者终端20、网络服务器30和医生终端40。其中,检测传输装置10用于供使用者通过关节肿痛手握压充气气囊进行握力参数检测,连续采集得到手握力参数数据,并进行对外的无线通信传输,手握力参数数据包括气压力传感器连续感测采集到的各压力值及对应的采集时间。患者终端20与检测传输装置10建立无线通信连接,还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与网络服务器30建立数据通信,且患者终端上安装有具有用户交互界面的检测软件程序;患者终端20用于与检测传输装置建立无线通信连接且其检测软件程序的用户交互界面被触发启动检测后,通过检测软件程序获取检测传输装置对外发送的连续采集到的手握力参数数据,根据手握力参数数据中的各压力值及对应的采集时间,经过换算处理得到相应的手握力-时间变化曲线和手最大握力评测值,且记录与其对应的手掌名称信息;所述手掌名称信息用以指示手掌名称以及肿痛关节的位置信息;当检测软件程序的用户交互界面被触发结束检测时,患者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与网络服务器通信,将当前检测得到的手握力-时间变化曲线、手最大握力评测值及其对应的手掌名称信息上传至网络服务器。网络服务器30中记录有患者终端与医生终端的配对关系,且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与医生终端40通信,用于在接收到来自患者终端的手握力-时间变化曲线、手最大握力评测值及其对应的手掌名称信息后加以记录,并将其转发至于患者终端相配对的医生终端。医生终端40用于对来自网络服务器的手握力-时间变化曲线、手最大握力评测值及其对应的手掌名称信息进行显示。

具体应用时,患者可以按照前述的关节肿痛手握力参数检测方法中的步骤1),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检测传输装置进行握力参数检测,由检测传输装置采集得到手握力参数数据后无线传输给患者终端,由患者终端根据手握力参数数据处理得到对应的手握力-时间变化曲线和手最大握力评测值,且患者终端上安装有具有用户交互界面的检测软件程序,患者可以通过操作用户交互界面来设定手掌名称信息,例如检测软件程序的用户交互界面上可以设计有分别指示左手、右手的手掌名称指示信息及其对应的手握力参数输入框,供患者在检测时选择手掌名称指示信息,其中的手掌名称指示信息可以是提供肿胀关节位置标示的手掌图形、或者是手掌名称选择按钮和肿痛关节位置选择按钮、或者是其它形式的选择指示信息,只要能够用于选择指示手掌名称以及肿痛关节的位置信息即可,当检测软件程序判断到用户交互界面上的手掌名称指示信息被选择时,将根据来自检测传输装置的手握力参数数据换算所得到的手握力-时间变化曲线、手最大握力评测值填入被选择的手掌名称指示信息所对应的手握力参数输入框中,实现对手握力-时间变化曲线、手最大握力评测值及其对应的手掌名称信息的记录,使得数据记录的操作得以简化,也使得患者终端不能通过用户交互界面随意更改记录的手握力-时间变化曲线、手最大握力评测值,以更好的确保数据的真实客观性;患者可以对同一手掌或不同手掌的手握力-时间变化曲线、手最大握力评测值进行多次检测,记录在患者终端中,而后,在检测软件程序的用户交互界面被触发结束检测时,患者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将当前检测得到的所有手握力-时间变化曲线、手最大握力评测值及其对应的手掌名称信息上传至网络服务器加以记录,用以形成患者的风湿病相关数据档案的组成部分,以便于后期进行查询用以进行诊断分析等;网络服务器中还记录有患者终端与医生终端的配对关系,该配对关系体现了患者与医生的医患关系,具体实施中可以通过注册登记和病历记录等信息加以认证而确定患者与医生的医患关系,并且网络服务器还将来自患者终端的手握力-时间变化曲线、手最大握力评测值及其对应的手掌名称信息转发至与患者终端相配对的医生终端进行显示,供医生查看了解患者的病情。

在本实用新型的关节肿痛手握力参数检测系统中,若检测传输装置的装置壳体上还增设了带有气压安全阀的气压支路通道,且以气压安全阀的限压值作为判定成人健康手握力对应的气压阈值,那么患者终端则可以在换算处理得到手握力-时间变化曲线和手最大握力评测值后,若判断到手最大握力评测值达到气压阈值,则直接判定该手最大握力评测值达到成人健康手握力,并生成相应的健康手掌标识信息一并上传至网络服务器,由网络服务器转发至与患者终端相配对的医生终端进行显示,以便于辅助医生判断患者关节肿痛手的康复情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关节肿痛手握力参数的检测传输装置及其检测系统,能够用于检测风湿病患者病患掌关节因肿胀、疼痛后的手握力及其变化情况,可以利用其检测得到的参数数据产生衡量患者生活能力降低的量化指标,从而代替“能否自己拧干毛巾”等文字描述的主观评价指标,为实现尽量多的用量化指标代替文字描述患者病患手掌的操作功能丧失提供了技术实现的可能,并且这些参数数据能够通过网络上传给网络服务器,网络服务器对数据处理后,下传到医生终端,方便医生对患者各关节的病情进行监控,更有利于医生判断患者关节肿痛手的病情变化和康复情况,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